烟台老故事及过去 作者: 崔凯华不知不觉在烟台这个城市已经住了将近十年,慢慢熟悉并习惯了这个城市,适应了相对于家乡温润的气候,湿润的海风,热情而不拥挤的人群,以及不温不火号称适合疗养及老年人养老的闲适安静的城市气息。 可能现在对烟台各区的熟悉程度比对家乡还要多,无论是八仙过海的蓬莱阁,拥有百年海底葡萄酒窖的张裕广场,游人如织的开发区金沙滩,还是洋楼原使领馆鳞次栉比的三面环海林木葱茏的烟台山…… 不知不觉中,也看过并搜集到很多关于烟台过去风土人情的曾经的故事及历史,Po上来,和大家一起回忆吧 第一回 烟台的北大街 我们现在都知道,烟台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南大街,基本上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诸如振华百盛沃尔玛之类)都伫立在南大街两旁;既然有了南大街,那么按照咱们烟台人这么简单的定路名的思维(比如,大马路完了是二马路,二马路连着三马路,然后是四马路;环城路叫港城东大街,港城西大街等等;),那自然就有了南大街,西大街和北大街。北大街虽然如今还存在,但我们80后这一辈如果不是住在附近可能已经几近忘却了这条街道。 北大街兴建于清朝的乾隆15年间,也就是公元1750年,在那时候烟台还不叫烟台,叫登州府,北大街应该是烟台最古老的一条老街了,直到1861年烟台开埠后,才定名为“北大街”。 那这条街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据烟台的历史资料记载,北大街以天后宫为中心(天后宫就是今天的大庙文化市场那),东到东河崖(今天的解放路),西至西河崖(今天的西南河路),东西走向,全长1420米。于今天的北大街的位置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因为今天的北大街东到桃花街就停止了,少了那么一小段,至于原因,我们后话再讲。 在当时,北大街是烟台最繁华的商业街,没有之一。在这短短的不到1000多米的路上,竟然聚集了有瑞蚨祥10家(如今北京的老字号绸缎庄),生生堂药房7家(烟台的老药店),有福昌泰等杂货店5家,有德顺制伞厂等各类工厂8家,还有诸如鸿记茶庄、百货、五金、糕点、酱园、饭庄、公司、商行、木瓦作坊等不胜枚举,当时的烟台商会和一些行业工会也纷纷聚集在北大街上,再加上当时的北大街纵横交错的集市、菜市、草市、面市、饭市、鱼市、鸡鸭市、果木市等集市街道,使得北大街成为了烟台由渔耕村落走向商埠城市的源头。 北大街在当时商铺林立,竞争十分激烈,但大家都秉持着从商的基本原则,公平买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信誉为先。根据《烟台要览》的记载:“至肆购物不需现钞,只留地址姓名既可携物而去,翌日自由人来按簿索值,谓之照帐。”在当时瑞蚨祥的经营方法十分有代表性,他们秉持着一种“热情服务,以笑迎客,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欲购者帮助挑选,不购者以诚相待”的经营原则,昔日有民谣就唱到:“北大街,东西长,中间有家瑞蚨祥,左边织云锦,右边织衣裳,云汉天章正当央。”后来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也曾经说过,他创造沃尔玛的灵感正来源于瑞蚨祥的字号。 如今我们初九庙会大都在毓璜顶或者塔山,那种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十分有意思,在几十年前,北大街的妈祖庙会其实也并不比我们今天的庙会逊色多少。当时天后宫位于北大街中央,是烟台最早的妈祖文化起源地。但凡妈祖生辰日,仙逝日,春节等重大节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一到这时候,北大街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到了建国以后,北大街依旧是烟台重要的商贸中心,并且得到飞速发展,百货公司,新华书店,供销社等一些企事业单位纷纷落户北大街,包括烟台的第一辆公交车也是穿行在北大街上的。 北大街在上世纪也曾经被不少导演相中,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的《侦察兵》和《秋海棠》,外景地都选在了烟台北大街,原因是这里的街貌古朴,临街建筑很有特色。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北大街两侧的老建筑逐渐被现在建筑取代,到了20世纪末期,老北大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崭新的北大街,就如同我前面所说,走向未变,西南河的西面终点未变,只是东面变短了,止于桃花街,穿行在现在的北大街,昔日的古迹早已不在,唯一残留下来的,只剩下协源昌绸缎庄旧址和天后宫戏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庙戏台(这个大庙戏台还曾经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有好奇者以后给大家慢慢整理),古老的街貌早已不在,写到这里,不由得感到惋惜。 下面更新一些北街的新老图片,供大家回忆: 那时的北大街生生堂 北大街一角 曾经的北大街新华书店(就是现在北马路近朝阳街那个)
如今的北大街新华书店(北马路上) 天后行宫草图 如今的天后宫戏台(大庙戏台)
-------------------------------章回分割-------------------------------------------
第二回-见证历史的百年大庙
-------------------------------------------------------------章回分割--------------------------------------------
第三回-消失的历史街貌-大马路 1998年开始的大马路街区改造,至今仍是不少烟台人心中的痛,改革开放前留下来的老房子,老四合院,曾是不少烟台人追寻往日记忆的途径。而随着这些古老建筑的逐渐消亡,烟台变得越来越美,然后留给后代追忆历史的东西却变得越来越少。
图片上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大马路一角,画中建筑虽然保留了从前的样子,但是与最早的大马路比起来,却始终觉得这里少了一点什么,或许是这里不是民居,再或者,这里少了最原始的那么一点人情味儿。
这是很久之前留下的大马路老照片,大马路始建于1860年,是当时烟台最好,最宽的马路,马车在道路上可以畅通无阻,因此被称为大马路。
在烟台开埠之前,港口并没有征税的机构,南方闽粤一代的船帮常再次补给和进行货物交易,这使得烟台的城市建设超越了所城(明朝设立的奇山所),沿着烟台港口一代发展起来,如今滨海路所在的东海滩一带在当时仍然是渔民进行补网和船只休息的地方,仅在东河(在今天的解放路附近)入海口东侧有少量的建设,在大马路建设之前,还修建了一条更早的街道,叫做广仁路(现在去海边依然能找着这条路牌),修建时间大概在1851年~1860年间,然后1860年先后修建了海岸路(今天的滨海路)和大马路,而后1861年修建了十字街,大马路街区初步成型。
在1880年,中国内陆的商会在大马路的东头修建了一所洋人学校-芝罘学校,这可是大马路街区初期的一个大型建筑。
而到了烟台开埠后的30年里,烟台一些重要的建筑大都集中在朝阳街附近,大马路一代并没有什么发展,仍然以农田和海滩为主,直到19世纪末期,朝阳街的地皮被开发殆尽,一些大型的工厂和公共设施开始选择在大马路一代建设:
1891年,广仁堂寄柩所在广仁路西面开始建设; 1892年,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始在大马路西首建立(今天的张裕葡萄酒博物馆); 1893年,英国来的基督教牧师詹姆士·马茂兰在大马路中段偏南一点的地方创办了詹姆士·马茂兰公司(中文名称叫做仁德洋行,是英国商人在烟台创办的最大洋行); 1903年,东河沿东侧第一所华人创办的新型学堂养正小学成立(就是今天养正小学,这也是所百年老校); 1904年,俄国在大马路东首重新设立领事馆;同年,基督教浸信会礼拜堂在大马路中段始建; 1906年,烟台电报局于海岸路中段建成;同年,基督教浸信会焕文男子中学在十字街建成; 1908年,基督教浸信会卫灵女子中学于大马路东端路北建成;
在当时,张裕公司东侧还成立了华洋工程局,用来对朝阳街区,大马路街区以及烟台山领事区进行统一管理。
伴随着广仁路、大马路、十字街上各种类型的商业和公共建筑的建设发展,它们之间的众多支路也得到了发展,到了1911年烟台开埠五十年的时候,大马路街区已基本形成以东西向的大马路为主要轴线,十字街、坤山路等南北向道路为骨架的鱼骨式道路结构。
随着街区道路的不断完善,各式民居也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一些商业建筑的更新和更多商业建筑的建设也同步进行:
1913年“生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仁路和载之路交界西首路口创办; 1914年“东亚罐头厂”在广仁路创办;同年,庆安里由德成营造石统一建造的19套楼式四合院住宅开始建设; 1915年基督教青年会在广仁路中部建成; 1918年虹口路北首海边两栋英人别墅建成; 1920年现虹口宾馆院内的别墅建筑群开始建造; 1923年万丰洋行在大马路西端落成; 1925年世界红万字会烟台分会在十字街建成; 1928年仁德洋行50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在大马路落成; 1930年道孚洋行在大马路中段建成; 1931年法国天主教方济格会在大马路东段创建崇正中学。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占据烟台之前,整个街区已基本建设完毕,基本上以东西向的几条主要马路如大马路、海岸路、广仁路和南北向的十字街为商业、公共生活轴线,南北向的里弄和小巷内多为日常生活轴线,分布有各式各样的民宅,其中建筑精美的中式住宅区主要分布在春德胡同、共和里、庆安里、庆祥胡同、和平巷等,而西式住宅区主要分布于大马路东头的虹口路以东一带。在当时,大马路时有洋行、商铺200多家,主要经营的是花边和发网的进出口贸易。
随着建国以后,由于文革的破坏,改革开放后,烟台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在1990年之前,大马路的改造还只限于零星地段。文革期间,街区的大部分建筑的细部雕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浸信会教堂钟楼被拆掉。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仁德洋行主楼被拆除建为普通多层住宅。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的这十年里,大马路南部十字街以东虹口路以西的大部分建筑都拆除建为多层住宅和新式仓库、办公等商业建筑,大安里、悦安里、坤山路附近也建有小型的三至四层职工宿舍,海岸路崇正中学北入口建成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但总体来说,这些改造都局限于特定的单位用地范围内,规模并不大。 在这之后八年多的时间,除了大马路东侧的大陆饭店主楼(STRAND HOTEL)被拆除建为虹口宾馆外,没有进行大的建设。 2001年大马路街区滨海景区规划启动,二马路南侧大部分四合院再次遭到了拆除。2002年3月滨海景区拆迁正式启动,到2002年12月整个大马路拆迁工作基本结束。2003年2月开始到2004年4月整个大马路街区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开始对外招商。 如今的大马路已经成为了烟台海滨的一个参观经典,其中加上一些商业运作。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民间风情,我们如今也只能从朝阳街中老百姓的生活里追寻到曾经那么一丝丝的回忆。
最后附带一些烟台老建筑的照片,最近热播很火的《北京青年》了很多镜头都出现过这些建筑。照片涉及大马路、朝阳街、广仁路、海关街、海岸街、市府街、南沟街、所城里八处建筑,尽显历史沧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