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一个月,领先一学段。”“如果错过这个起步,你可能会输在终点上。”……对于孩子正处于升学阶段的家长来说,从暑假到开学的两三个月间,无孔不入的衔接班广告增加了他们的焦虑,而衔接班的火爆程度也让更多的家长沉不住气。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我们担心他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基础知识跟不上,就在课余衔接一下!”9月2日下午,北京海淀区某衔接班报名现场,上午刚刚送孩子到学校报到的王先生说。成都某中学初一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班上45名学生,有40人在假期上过或开学正在上“小升初”衔接班。

  衔接班为何如此火爆?衔接效果真有广告说得那么神奇吗?如何看待衔接问题?记者近日调查了北京、武汉、成都等地的衔接班市场,并就这些问题了解了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的看法。

  是衔接教育还是变相补课

  “衔接”只是噱头,绝大多数培训都是超前学习课本知识;“笑对升学”也只是理想,多数衔接班授课仍是满堂灌、拼题海

  临近开学,在记者所住小区内,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宣传铺天盖地,其中衔接班的“造势”最抢眼,也最吸引家长——

  小区广场正中央,两位年轻姑娘带着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拍手、转圈,并教唱拼音儿歌,边上围了20多位家长。一位旁观的家长说:“她们是对面培训学校的老师,今天在这里上新学期‘幼升小’衔接班的展示课。那边是数学班的。”

  顺着这位家长手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衔接班老师一边指导小朋友做算术题,一边将手中的宣传单发给过路的居民,上面大字写着“小班授课,名师指导,名额有限,报名从速”。现场不少家长开始填表。

  “暑期衔接班刚刚结束,开学之后的衔接班放在双休日,这两种班都是帮助孩子快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很受家长欢迎!”衔接班负责人说。

  “幼升小”衔接班如此抢手,“小升初”、“初升高”衔接班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北京市海淀黄庄地铁站1000米范围内,就有10家提供衔接班服务的辅导机构。

  “就一个字——累!”当记者问及上衔接班的感受,15岁的王子安不假思索地说。他今年初三毕业,暑假除了旅游了一周多,其余时间都在马不停蹄地上“初升高”衔接班。其实,“累”是参加衔接班学生的普遍感觉。除了失去了假期,衔接班的授课方式也是导致他们疲惫不堪的重要原因。虽然打着“培养兴趣,快乐学习,提高成绩”、“轻松衔接,笑对升学”之类的广告,但是大多数衔接班授课还是以满堂灌、题海战术为主。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主打“衔接”牌,但多数衔接班的“衔接”特色并不明显。北京一家“初升高”衔接班的广告称,“建立框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立起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的整体架构,使学生开学后在课堂上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授课思路,感觉到一切尽在掌握中”。但熟悉这家衔接班的家长反映:“‘衔接’只是个噱头,绝大多数衔接班其实就是变相的辅导班,说巩固初中阶段的重点、难点,就是搞一大堆习题让学生做;说向高中阶段过渡,也就是把高一的教材拿出来提前上。看这些授课内容,你还是搞不懂衔接到底是什么!”

  武汉某知名辅导机构将衔接班教室设在一座写字楼中,整层楼被隔成十五六个30平方米左右的小教室。每个教室都座无虚席,20多个学生在昏暗的灯光下听课,有的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

  衔接班的一大特点是收费昂贵,非一般辅导班可比。在成都、西安等中等城市,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衔接班收费标准一般在500元到800元之间。若是“一对一”的衔接班,收费标准一般是每小时130元左右。北京、上海的收费则翻倍。

  即便如此,前来上课的学生还是络绎不绝。北京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他儿子今年暑假上了一个半月“初升高”衔接班,5门主课,每门收费1800元,加上餐饮等其他花费,一个衔接班上下来总共花了1.2万元。而王师傅每个月开出租车的收入只有3000元。

  “儿子成绩中等偏上,但我们还是担心如果他一个暑假歇下来,上了高中就跟不上了!”王师傅无奈地说。

  谁催热了衔接班

  逐利的市场、焦虑的父母、畸形竞争的教育生态在客观上形成了“共谋关系”,使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衔接班,剥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违背了正常的教育规律,埋下重重隐患

  记者发现,很多送孩子上衔接班的家长都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不愿意让孩子在假期太苦、太累,但另一方面,面对即将开始的全新学段,又非常担心孩子跟不上。

  然而,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家长往往还是痛下决心让孩子在假期受苦受累。王子安的父亲说:“孩子升入高中了,高中的老师、课程、进度、难度怎样,他能不能适应新学校、新老师、新任务,都是我们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衔接班虽然累,虽然贵,但是总能给我们一点安慰!”

  市场辅导机构显然很懂得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因而通过无孔不入的宣传给衔接班推波助澜。一家衔接班的宣传彩页写道:“初一年级作为初中学习的开始,各学科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较小学有明显提升,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们尚未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角色转变,不能正视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因此,平稳衔接小升初,养成初中的学习习惯,奠定未来3年初中学习的坚实基础,是假期衔接的第一要务!”

  “很多家长被这种貌似很有见地的广告打动了,再加上看到别人的孩子报名,自己就如坐针毡,唯恐别人的孩子超前学习,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拖后腿,因而就盲目地把孩子送到衔接班。”武汉石牌岭高中副校长周金蓉认为,社会辅导机构成功地利用了家长心理,制造了衔接班不断升温的现象,反过来,火爆的衔接班市场又让更多的家长沉不住气。

  逐利的市场,焦虑的父母,在客观上形成了“共谋关系”,让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记者调查发现,凡是参加衔接班的孩子,暑假生活内容基本是上课、做作业,跟学期中没有太大区别。

  “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十几个同学约好在假期一起骑车远足,初中辛苦了3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玩一场。哪知道,一到假期父母就给我报了‘初升高’衔接班,其他同学也有好几个‘被’上了衔接班,我们出行的计划泡汤了。现在看来,只有等高中毕业才能出头!”北京一位学生跟记者抱怨。

  “现在流行的衔接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校教育的干扰!”成都十八中副校长彭俊海分析认为,假期本身就是学生自我完善、个性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读读自己喜欢的书,开阔视野;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加社会体验;有条件的还可以游山玩水,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这些可能是学生假期最应该做的事。学校不占用学生假期,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最好的体现。

  对于衔接班宣称“衔接一个月,领先一学段”、“轻松衔接,笑对升学”等效果,有多年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校长们也并不认可。

  周金蓉说:“市场衔接班所授内容随意性大,没有学校所授内容规范,所授内容之间缺乏铺垫和联系,往往受讲授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所限,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学生似懂非懂,现实中又回到学校课堂,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和干扰,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彭俊海认为,衔接班只是注重知识衔接,而真正的衔接更应该是习惯、方法和思维意识。如果只是提前上新课,学生在开学上课时就会自以为学过而不够专心,这就会导致该掌握的没掌握牢固,该规范的没有规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衔接班问题不能过多怪罪于市场

  教育、工商、物价等部门应该联手行动,治理当前混乱的衔接班市场,学校也应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处于市场攻势下的家长避免被焦虑情绪传染

  “不要指望学校会有衔接”,“学校开学就上新课,跟不上就永远跟不上”……在一家衔接班的报名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诫犹豫不决的家长。其实,这是辅导机构在拿“衔接”二字大做文章时,不约而同地选择的“说辞”。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了解到,开学之初,几乎每所学校都会进行形式不一的入学教育。不少学校甚至规定,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少于一周。其间,不仅要学习新学校的历史文化、规章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要讲新学段的学习特点和要求,介绍学习方法。

  “如果说学校开学没有衔接,要么是出于别有用心的误导,要么就是出于对学校教育的无知。”一位初中校长直言不讳地说,衔接确实是个问题,年级与年级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都应该作好衔接递进,但如果把衔接问题上升到决定整个学段成败的高度,肯定是存心炒作。

  不过,现实问题是,衔接这个小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大市场,学校、家长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如何应对?

  成都八中校长刘强注意到,学校期末开家长会以及新生入学时,都有大量市场辅导机构的招生工作人员守候在学校门口,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宣传资料,动员学生参加补习或衔接班。其中有不少规模很小、师资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的辅导机构,完全是以夸大其辞的虚假宣传吸引学生报名。

  很多家长呼吁,教育、工商、物价等部门应该联手行动,治理当前混乱的衔接班市场,取缔那些资质不全、收费过高的衔接班,对那些打着衔接旗号而行补课之实的市场辅导班进行规范和监管。

  北京学生家长孙萍说:“我们家长都希望拥有一个规范、诚信、透明的教育培训市场。希望相关部门动真格地治理这种市场乱象,促进辅导机构良性发展,这样对孩子更有帮助!”

  对此,记者了解到,随着教育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条件门槛设置的逐渐提高,一些公司和个人以举办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然后进行各种教育辅导,什么赚钱就推出什么名目的辅导班。由于这类机构涉及业务众多,而且隐蔽性强、流动性大,整治起来非常困难。另外,课外辅导机构的收费属于市场定价行为,消费者觉得哪家机构收费不合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向物价部门投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曾晓东认为,在市场出现的衔接班问题上,不能过多地怪罪于市场,指望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不是有效的应对办法。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就教育问题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构建家校关系过程中,学校应该是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有责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衔接问题,让处于市场攻势下的家长避免被焦虑情绪传染,免于陷入“囚徒困境”。

  作为分管教学的初中副校长,彭俊海要求初一年级班主任在开学前后,加强与新生家长们的沟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为孩子顺利开启新学段打下基础。

  “学段衔接的重点不在于知识衔接,而应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习惯方法与学习态度的衔接。如果只注重知识的衔接,那么肯定治标不治本。只要是一个正常智力水平的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习惯,一个学期的学科知识学习是完全能够达到学科要求的,不用以补课的形式来衔接。”彭俊海说。

  【亲历者说】

  武汉市洪山区家长甘女士:稀里糊涂上了衔接班

  我的孩子小亮今年上初一,快满13岁了,成绩在班上可以算中上等。我们家是开餐馆的,生意很红火,经济条件不错,为孩子的学习花钱毫不含糊。

  今年暑假,我们给小亮报了家附近最好的“小升初”衔接班。我们是在学校门口接到衔接班广告宣传单的。那些衔接班的招生人员知道学校期末开家长会,就守在校门口向我们发宣传单,介绍衔接班的优势和特点。

  还有一些宣传员甚至在校门口或马路上拦住小学生,以调查为名,送点小礼物,要学生填写有关家庭信息的问卷,单纯的孩子就会如实填写,包括家长电话之类的信息。然后,这些衔接班的招生人员就不断地给家长打电话,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之类的话,一个劲儿地劝说家长送孩子到衔接班听课。

  如果市场上的衔接班不那么火爆,我们也不会让孩子上,因为大热天还要天天上课,孩子非常辛苦。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啊,一看其他孩子都去上了,担心自己孩子开学跟不上。我们了解过,小亮的小学同学没有一个不上“小升初”衔接班的,有的孩子一人上5门课。

  小亮上的衔接班时间长达一个半月,语、数、英三门主科,每科收费1200元。怎么个衔接法,我们家长也不是很清楚!听孩子说衔接班上课的内容主要有两块:一是讲讲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二是提前上初中的内容。班上孩子挺多,一个能坐30多人的教室,挤得满满的。

  衔接班的老师有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找不到工作,但是要生存,就受聘于培训机构。也有一部分在职教师,但人数比较少,不像衔接班宣传广告说的那样是“名校课堂”、“名师授课”。上课的地方一般都是租用房,有的是民房改用,配有电扇、空调、饮水机,条件好的衔接班还提供午饭和午休的地方。当然,这得额外交钱。

  小亮上完假期衔接班,很快就开学了。这几天,他从学校回来说,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衔接班都听过。看上去他再听起来的兴趣不大。

  我现在也不知道上衔接班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衔接班提前上了新学年的内容,反而让孩子在开学后没有新鲜感了。(本报记者张以瑾采访整理)

  【专家观点】

  盲目衔接透支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如平

  所谓衔接班,是为了使升入下一学年的学生顺利适应,而提前进行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近年来,各学段甚至各年级间的衔接班大量涌现,成为教育培训市场的一大新特点。

  衔接班为何如此火爆?一方面,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教育环境变化很大,课程内容跨度很大,学习方法调整很大,学生如何适应新学校新环境、实现平稳过渡是个难题,引起家长与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的衔接教育始终是个薄弱环节,传统而简易的入学教育时间短促、方法陈旧、效果堪忧,无法实现衔接教育的理想效果,需要用新的形式和载体来弥补和超越。探究其深层原因,高考升学压力已经从高中教育向前延伸至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叠加形成“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心理,致使众多家长不得已选择衔接班,试图让学生接受超前教育,抢先学习。各大教育培训机构正是依赖于这种“向前看、不服输”的心态,打造了庞大的衔接班市场。

  依照功能定位,衔接班主要解决学生各学段转换之间的知识、方法、心理等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因此,衔接班不仅要衔接高一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而且要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新阶段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因而,衔接班的内容不应该只注重知识,还应包括习惯、方法、能力以及心理诸多方面的内容。

  当前的一些衔接班针对以上方面进行培训,对于帮助学生在升学期平稳过渡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少衔接班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提前学习高学段或高年级的课程内容,开设难度较大的课程,这种变了形的衔接违背教育宗旨、僭越教育规律,最终成为扰乱正常教育秩序、危及教育公平的“影子教育”。事实证明,盲目追求知识的超前学习,透支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和愿望,使其成为应试工具,最终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乃至终身的发展,后果严重。

  对于这种变了味的“超前教育”,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取缔。但当前各类衔接班层出不穷,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不可能靠简单的“禁”和“堵”彻底解决问题。对于衔接班,我们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断然阻止,而应多管齐下,有效引导,分类治理,才能促使衔接班走向健康发展,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严禁学校举办各种名目、以收费为目的的衔接班,严禁学校教师参与各类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法规,约束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衔接班培训业务,严防“越界”干扰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学校要做好衔接教育,把衔接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若有可能,学校可在正式开学前举办衔接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未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例如,初高中在知识系统、学习心态、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高中衔接教育的三大关键问题可定为“教材知识点查漏补缺”、“调整心态适应高中学习”、“学习习惯和方法”。学校还要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作好学习规划。

  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抓住衔接的重点,勿受培训机构的宣传误导。即使家长想要选择衔接班,也要注意甄别培训机构和授课老师的资质,并有针对性地为孩子选择科目。家长应该明白,无论是幼小衔接,还是小初衔接、初高中衔接,学习习惯与方法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孩子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若有可能,学校也应面向家长开展一定的衔接教育。(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