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长期听音乐?易出现语言障碍

 hiddy1 2013-12-15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提高孩子的成长教育,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开始了早期教育。大部分家长自主为孩子创造兴趣,最多见的就是利用流行音乐为孩子做早教。但是又有多少家长知道,婴儿如果长期听音乐的话,可能会导致性格孤僻,甚至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更有甚者,会让宝宝走向孤独症的边缘。

  据了解,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婴幼时期长期听音乐,一方面可以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温和的个性。但是婴儿时期常听音乐,宝宝不仅仅可能会养成沉默寡言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婴幼时期孩子咿呀学语之时,家长不能长期给孩子听音乐,否则,丧失了学习语言的环境,久而久之,连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都没了感觉,一旦养成了沉默孤僻的个性,患孤独症的几率也会增加。

  数据显示,时不时让婴幼儿欣赏音乐,不仅可以安定情绪,而且可以陶冶性情。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俄罗斯儿童心理学家的一项最新专题研究发现,1~2岁的婴儿如果每天听音乐过度,可能会影响正常学习语言的能力,还可能形成沉默、孤僻的个性。专家对200余名1~2岁的男女婴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听音乐两小时以上或经常连续听音乐两小时以上的孩子,学话往往较迟,学习语言的能力往往较差,发生语言障碍(发音不准或口吃)的比例也往往较高。

  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的种种负面因素,除去生理疾病、精神异常及意外事故外,最明显的就是听音乐过度了。更糟糕的是, 人际交流不畅会滋生种种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性格古怪孤独症,甚至可能互为因果,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温馨提示:目前为止,专家尚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但推测:过度‘活跃’婴儿大脑负责音乐的部位,可致使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受‘冷落’,从而对其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希望家长可以正确为宝宝‘饮用’早期教育,而不是一味灌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