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原心不原迹

 情恕理遣 2013-12-16

孝敬父母,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男女之事,原迹不原心,原心世上少完人。对待父母,看你心到了没有,看感情度,而不看物质量。对待异性,发乎情,止乎礼,看你行迹是否干净,而不追究想入非非。

法律精神,凡是法律禁止之外的行为,都不能算有罪。道德精神,凡是提倡做,做不到也不一定受谴责。

德行,是利他。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利他与现行的制度并不天然吻合。从经济上看,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存在,就要求必须确保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人拥有绝对化的产权之后,转到政治上,就会要求广泛的民主和充分的自由。而民主和自由是自利的、排他的,是建立在对个人权益的坚决捍卫之上。它的理论根据是,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解决好了自己的问题,全社会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怎么修德?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因为,人,再大的本事,都不能无所畏惧。首先要尊的是“天地君亲师”。这五个方面核心是亲,也就是父母。我们比父为天,比地为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秩序。有合乎规律和人情的秩序,才能安宁、和谐。秩序是一切治世的共同追求。为了达到秩序,孔子提出一个标准,就是仁。那么什么是仁?他说仁者爱人。这是一种博爱的思想。世界上的人这么多,博爱的起点是什么呢?他认为,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他把孝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理得很清楚。

与孝相对的是慈。就是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在实际人情中,孝与慈是永远不对称的。聂华苓的《失去的金铃子》中说: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清代倪瑞璿《忆母》诗中说: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世道惟危,人心惟微。人情常有不可思议之处,往往越是慈爱,儿女反而不孝者居多。所以有“孝子不生慈父之家”的说法。

孝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利他的义务。孝道,是人伦的起点,只要有人,有社会,就要坚持。时代变化,社会更迭,孝道一以贯之。但孝道是一种内心的感情,表现也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孝就是顺。顺着父母的心意,顺着各自的情形,尽其所能做父母希望你做的事。“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竭力的程度,也就代表了对父亲情感的深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