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我们国家,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相对要容易一些。我国社会没有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农民又有一定的教育水平,他们融入城市的能力要好于南亚、拉美与非洲国家。所以这个问题不能太着急。 第三,要认识到,融入问题的困难主要来源于体制不顺。户籍改革的难题被过于夸大了。户籍改革要分步走,先解决底线目标问题,即人户分离问题。与户籍相关的社会保障待遇等公共服务可逐步解决。其实,农村转移人口多是青壮年,他们是缴费者、纳税者,还没有到享受福利的年龄。有些人说城市增加一个农民的户口就要政府增加多少万支出,很不靠谱。政府不给他们户口,他们也生活在城市,那些公共性强的支出并不能节省。 第四,防止所谓“被城镇化”问题出现,主要是尊重农民意愿,特别要防止搞类似“双置换”那类花里胡哨的玩意。踏踏实实把城市房价降下来,通过“居住法”来管理住房需求,就可能使农村转移人口有了买房能力,同时保留农村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各种权利。这样,农民进城的障碍就小多了。只对农村转移人口开放中小城市的户籍,农民的兴趣不大。
五、目前我国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您认为该如何加强城镇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目前,我国的一些城市规模的确太大,造成了一些环境资源问题。但规划的合理性不是绝对的。一些城市已经规模很大,要让它收缩很难。对于特大型城市,要做好的两件事情,一是决不能再在居民区搞摩天大楼了,而要最大限度地矫正过去规划的错误,提高居民住宅区在城市区域内的占地比重,让特大型城市向宜居城市发展,二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调整规划设计规范,尝试发展高品质住宅,满足中产阶层的需要。市长们要想一想,别过上30年,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城市主体居民所住的房屋是欧美穷人住的房子!如果出现这个局面,我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国一些城市的周边拥有建设用地资源,那些土地搞农业没有竞争力;而由政府负责绿化,有财政压力。如果有合理的规划,将这类土地开辟为住宅区,既满足了中产阶层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还使他们承担植被保护的责任,节约了政府支出。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统筹规划,研究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无论如何,要禁止一些人大面积圈地建造豪宅,禁止有人打着投资的旗号,将所谓旅游企业转变为自己的大庄园。
六、目前我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您认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 【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涉及,即我提到用农业保护区制度替代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七、您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 工商业发展才需要城市。城市的繁荣仰赖分工的深化与人力资本水平低提高,其支撑力来自工商业。现在人们重视工业项目,其实从工商业繁荣的历史经验看,商业的繁荣是带动工业的原动力。商人比政府更懂得产业布局规律;商业资本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会进军工业,使工业项目一开始就形成规模。现在国外一些大的工业财团多从商业开始。 农业现代化有利于降低食品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促进工业繁荣。食品成本降低还会改变人们的消费-储蓄行为,提高消费比重,扩大市场,给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信息化是所有产业的装备手段。信息化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所谓“四化”同步,最重要的是几个方面彼此协调,不能理解为以同样的速度发展。长远看,农业的比重要缩小,包括信息产业在内陆现代服务业要扩大。这种比例关系靠政府是不能安排的,只能靠市场发挥配置作用。
八、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如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我国城镇化的突出问题是小城市的发展状况不好,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理念有问题。国外有生命力的小城市都是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一两个大企业或一两种资源支撑起小城市,使的那些小城市具有国际性,参与到了国际分工体系,因此有经济效率。所以,小城市必须有产业支撑。目前搞各类开发区的做法,使得一些小城市不能吸引到大型企业进驻,就业不乐观,甚至社会结构也呈现某种病态,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那里。这很令人忧心。往深里说,其实是整个规划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权力太集中,行政资源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太大。 关于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关系,总的规律是,城镇化越是健康,农村农业进步越快,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要发展现代农业,农民人数必须大量减少。我自己估算,在我国形成3千万专业农户之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仍然会很快。农村人口在稳定到3千万户左右的时候,农村的人口布局与现状相比将迥然不同。那时,我国的村庄数量会大规模减少,多数情况下也不存在建设“新农村”的问题。今后的任务是要重视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的建设问题。这种小型农业居民点其实不需要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例如,污水排放量不会太大,可以用生化的办法就地处理污水。道路也不一定是柏油路、水泥路,渗水好的石渣路面就可以。这种居民点的建筑设施只要整洁、适用就可以。所以,新农村建设要有前瞻性,没有必要齐头并地进把所有村庄都建设一遍。 但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决不能简单地搞村庄合并。对于脱离农业的农村居民,鼓励他们转移到各类城市是对的,一些村庄有计划地撤并甚至拆除也可以,但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大跃进”。我想特别强调,对于那些专业化的务农者,决不能要求他们集中居住。集中居住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分散居住不仅不影响规模经济,反倒会有利于专业化经营。未来中国的家庭农场大部分都应该是分散居住的。
此采访经济日报今日刊出,删节较多,这里是原文 2780)评论(0) 阅读( |
|
来自: 横渡大海的航船 > 《社会/民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