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一些所谓“逆生长”保健品受到质疑。一把药丸替代正餐,未免舍本逐末,白花了银子事小,伤了身子就摊上大事了。保健食品并非人人适宜,当有人宣称某个产品能包治百病,或为某个产品投入太多金钱时,就该考虑是否坠入骗局。 身体周刊记者 许珈 屠俊 “怕死、怕累、怕生病,还怕丑的小吴小姐每天要吃下那么多的营养辅助品,光吃这些都饱了!女性专用维生素、维生素B群保持好体力;C解救每天晒灯的我;胶原蛋白、蔓越莓、Q10、A酸让我美丽;牛樟菇、牡蛎原液让我有精神;肝精、刺五加等让我降火气助元气,每天都放好在药盒里乖乖地照三餐吃。” 这是女星吴佩慈微博中写的一段话,亦是很多现代人的生活写照,或是为了减肥把营养片当代餐,或是怕营养不够在三餐之外再添瓶口服液,“您吃的保健品的种类再多,也不会复杂过天赐的食物,科学研究再精准,也是有局限性的,很难做到全面满足人的需求,或是没补足,或是补过头,不易达到真正意义的营养平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马爱勤说。 各种片剂替代正餐,未免舍本逐末,白花了银子事小,伤了身子就摊上大事了。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一些所谓“逆生长”保健品也受到质疑。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高惠君的话说,保健食品绝对不能替代一日三餐,也并非人人适用,当有人宣称某个产品能包治百病,或者为某个产品投入太多金钱时,就该考虑是否坠入骗局。 五花八门的片剂 维生素片、复合维生素片、葡萄籽提取物、胶原蛋白……在商业化时代,各式各样的片剂、口服液不断出现在眼前。我们把这些具有调节身体机能却并非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叫做保健食品。 从广义上说,保健品是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品、药品、器具、器械的总称,而我们平日挂在口边的保健品,只是保健品的狭义概念,即保健食品。对于保健食品,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中国,卫生部在1996年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界定:保健食品指表明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2005年4月30日国家食药监局第19号局长令颁布后,营养补充剂进入保健食品范畴。 在此之前,美国1994年《膳食补充剂与健康教育法》规定保健食品为膳食补充剂,既涉及人们熟悉的各种营养元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及其提取物中非营养元素成分。 而日本1991年修订的《营养改善法》将此类食品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其含义是“凡食用者可望获取标签上表明的保健功效的食品”。一般指用天然存在的物质加工成的保健用食品。不过,2001年日本开始实施政府备案制度的“营养技能食品”是指以补充特定营养成分为目的的保健食品。而在欧洲,此类食品的概念和范围就更加复杂。 虽然各国对于保健食品的界定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保健食品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备品。据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容量为729亿美元。截至2000年底,中国保健品市场容量已超过500亿元。 从2001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生产的保健食品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胃肠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充剂(补充维生素等)等功能上。2001年审批的445种保健食品功能数量显示,促进泌乳、促进排铅、改善视力是比较冷门的功能。从生产的产品种类看,保健食品中免疫调节功能的产品最多,约占全部产品的31.8%;调节血脂的产品排列第二,占14.9%;排第三位的是抗疲劳的产品,占保健产品的14.7%,这三类产品共占全部保健食品市场的61.4%,其销售收入约占总销售额的41.4%。 时至今日,保健食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广告宣传更是铺天盖地,减肥靠左旋肉碱,更年期补充大豆异黄酮,老年人要吃钙片……很多人只是从广告得知效果,却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什么。
不能当饭的食品 保健食品只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虽然商家宣称其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但这并不代表,保健食品就比一般食品更“高贵”。比如,它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抗氧化(抗衰老)、提高缺氧耐受力,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等。而普通食品,一般提供营养需求,即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这七大类,没有确定的保健功能。 根据膳食均衡这个基本原则,只吃保健食品显然不适合。高惠君指出,正常饮食的同时,适当地服用维生素、复合维生素的危害不大。因为它可以补充一些膳食未能获取充分的营养素。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不吃饭只靠这些片剂来生活。 特别是一些在减肥的女性,认为即便不吃主食,也能从片剂中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维持日常生活,这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人体对能量还是有要求的。人的身体不是靠维生素、微量元素就能运行的,主要还得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运行。如果把正餐扔了,光吃维生素,那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保健食品仅适用于特定人群,如太太口服液仅适用于更年期妇女,一些芦荟胶囊仅用于便秘者润肠通便,而发酵虫草菌粉适用于处于缺氧环境者,如登山运动员和高原环境旅游或劳动者。 别以为由天然食物制成的片剂吃不坏,它也有“不适宜人群”。不分你我,人人都吃,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如核酸类保健食品不适用痛风病、血尿酸高的患者;益生菌类保健品可能不能用于胰腺炎人群;蜂王浆、人参、灵芝类保健食品,少年儿童不宜服用。而普通食品一般应该适用所有群体。 最重要的是,保健食品对使用量有规定,《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09版中指出,因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或营养素有“量效关系”存在,如服用量不够,功效受到影响,而超量服用,可能导致安全问题。例如大豆异黄酮,日本经风险评估后认为饮食外摄入量不能超过30毫克/公斤;而减肥饮料用的左旋肉碱,瑞士和法国认定摄入量应小于1克/人/天,其他如褪黑素、辅酶Q10、核酸等对每日摄入量均需严格控制,而普通食品一般不做也不需要规定。 如今,保健食品的花样繁多。以前对维生素感兴趣的人比较多,现在又出现一个新名词叫“抗氧化”,其实用一个常见词来解释,就是延缓衰老。要说“氧化”能不能抗,还真说不准。如果你相信,就可以去买一些含有葡萄籽提取物的保健食品,但记住一定要按剂量服用,没坏处,但过量了就会出问题。这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用法不当造成的。就好比人吃饭,吃一碗正好,偏要吃四五碗,肠胃就受不了,长此以往还可能肥胖,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问题。 保健食品不能当成普通食品吃,这在各国对“保健食品”称呼上也可见一二,比如美国称保健品为“膳食补充剂”,德国人称“革新(改革)食品”,日本叫“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机能食品”,澳大利亚叫“补充医药品”,韩国称“健康功能食品”,欧盟则称“健康食品”。高惠君坦言,正因为保健食品不同于一般普通食品,绝不能替代一日三餐的正常膳食,在监管上也要采用不同于普通食品的特殊管理。即便如此,保健食品依旧难管,老百姓上当受骗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胶囊片剂不是药 屡屡见诸报端的保健品投诉,不是因为消费者花了太多钱没见效果,就是吃完之后出事了。尤其是一些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消费者以为吃了一把“药丸”就不用吃药,不料对身体造成伤害。保健食品有别于一般食品,与药品亦有着根本的差异。 目前,国内市面上有很多保健食品是以中草药为原料,部分以传统中医组方为基础,而且不少保健食品,尤其是一些膳食补充剂的原辅料和营养素,例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在药典中都有记载。那么这类保健食品能否视为药品呢?对此,国内外的主流看法都是不赞成的。 首先,保健食品明确“不能用于治疗疾病”,仅以“调节机体功能”为目的,在中国,尚不允许“降低疾病危险性”的声称。而药物明确以治疗、诊断、预防疾病为宗旨。 其次,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保健食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危害,而药品是允许有一定副作用的。 再者,保健食品可以长期服用,而药品一般情况下病愈即应停药,不长期服用。 最后,虽然保健食品大多是胶囊、片剂、口服药等。与药品相似,但食用以经口、胃肠道为主,而药品除口服以外还有肌肉静脉注射、皮肤、黏膜、包埋等多种给药途径。 即便如此,有些厂家依旧想要钻空子,一些保健食品的包装甚至和药品如出一辙。虽然并没有标明能够治疗疾病,但总有一些“小道消息”使得老百姓以为吃点保健食品就能少去医院,保持身体健康,但往往事与愿违。 就以降糖食品为例,在高惠君看来,如果不正确引导,其危害着实不小。如今糖尿病患者激增,这些患者当中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特别相信降糖食品,以为吃了降糖食品之后就可以不用吃药,导致病情加速。另一种则把降糖食品作为药物的补充,在吃了降糖药之后,依旧不间断服用降糖食品,导致低血糖,严重的甚至会昏迷。 另一种男性服用的保健食品也要当心,那就是“壮阳药”,这些产品里可能加了少剂量的“伟哥”。虽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这就是不能碰的。虽然医院里也能配“伟哥”,但医生在开药之前会问清患者是不是有心血管疾病,有没有高血压等。如果患者自行购买壮阳的“保健食品”又不懂医学常识,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猝死。
骗局和投诉 今年10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2009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后的首次修订。高惠君认为,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一定也会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作出相应的完善。仅靠政府监管还不够,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有不适或发现问题就应投诉,不要怕麻烦。 哪种保健品销售形式最容易诱导消费者?有不少厂家喜欢办“联欢会”,通常吸引拉拢一些老年人或者女性参与,总有那些人会告诉你,某个保健食品自己天天吃,效果非常好,被忽悠两句就上当了。高惠君坦言,一个东西是不是有效,或者说是否长期有效且无副作用,并不是吃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就能确定,而是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这样的“联欢会”每个月,甚至可能每天都有,今天这个人说好,明天那个人说好。到底好还是不好,谁来证明呢? 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也没有只要吃了就能长久保持健康不生病的食品。一旦发现这样的宣传,肯定是个骗局。另外,如果你在一个保健食品上花掉了太多钱,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那也得留心是不是值这个价。 老百姓有疑虑的时候,完全可以打投诉热线。“可能有人会问,投诉有用吗?我可以说有用,而且必须投诉。”高惠君说,有投诉信息,技术人员才能进行分析,比如哪些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哪些是消费者使用不当引起的问题,只有将想法和诉求传达出来,才能惠及更多人。 何必吃“药” 对于药片族而言,大量地摄入营养补充剂,并不是保健的捷径,相反,是摧毁健康的利器。大量补充剂无疑加重了肝脏的负担,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同时,各类补充剂之间存在互相协同和拮抗,如果纳入其他的饮食干扰因素,最终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 马爱勤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时下,不少女性,尤其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白领、粉领、金领,或者以美容为第二职业的全职太太,走到哪儿都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满是各种片剂,到时间就吞下一大把。其实,健康美丽当病医,不好好吃饭,把美丽寄托在保健品上,未免舍本逐末。 健康美丽当病医,究其原因,无非是在追求时尚、攀比炫耀、需要享受等心理驱使下,信息又不对称,盲目跟风,很多时候上当受骗,甚至伤害了身体。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美容保健品,笔者试做简单解析。
维生素的危险 维生素C: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也是胶原蛋白合成的必需成分,能消除黑色素合成,增强对日光抵抗力,还能阻止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合成,用于防治皮肤自然老化和光老化,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各种类型的紫癜性皮肤病、银屑病、创伤愈合不良和痤疮等。大剂量口服有时诱发胃溃疡、恶心。 维生素B6:参与蛋白质的代谢,能防治皮肤的各种疾患,使皮肤光洁柔润。用于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光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妊娠痒疹等。对口腔溃疡、斑秃、银屑病等也有一定疗效。局部涂搽治疗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长期大剂量可致谷丙转氨酶升高,引起严重的周围神经炎。注射给药偶有过敏反应。 维生素E:可减少维生素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控制细胞氧化、促进伤口的愈合、抑制皮肤晒伤反应,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防癌、抗癌、改善性功能等作用。维生素E为脂溶性,若长期服用超过安全用量,则会导致静脉炎、肺栓塞、高血脂等副作用。 维A酸:维生素A的衍生物,是皮肤科最有效的护肤成分之一,外用有祛斑和美白皮肤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黄褐斑、日光照射后或炎症的色素沉着,可引起红斑、脱皮、灼热感和微痛等局部刺激,多发生在第一个月,此后逐渐减轻。口服副作用大,临床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鱼鳞病、银屑病等顽疾,可致血脂升高、肝功能异常及骨、韧带组织不可逆损害,致畸明显,孕妇、哺乳妇女禁用,治疗期间及2年内避孕。
“高科技”提取物 胶原蛋白:可吸收大量的水分,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性。但胶原蛋白是不完全蛋白质,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 辅酶Q10(CoQ10):也称泛醌,一半以上储存于细胞内的发电厂线粒体中,是人体产生能量的必需物,扮演着分子“火花塞”功能。人体可自行合成,正常人在三四十岁后,体内合成CoQ10的能力逐渐下降,缺乏会导致机体疲劳,长期严重缺乏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可从食物中获取,或制剂补充。外用可以对抗UVA诱导的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氧化应激反应,阻止DNA损伤,抑制成纤维细胞中胶原酶的过度表达。 肝精:别名肝浸膏,从哺乳动物的鲜肝中提取制得,内含维生素B12、叶酸及其他营养成分。益气补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片剂中每片含肝精相当于鲜肝5克。注射剂:每支10毫升,含肝精20U(相当于鲜肝200克)。不良反应可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等。凡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风寒或风热者慎服。
民间外敷内服方 芦荟:芦荟叶美容疗伤成为新时尚,据说这种美容法最原汁原味,对皮肤好,不长痘痘。芦荟性苦寒,含芦荟大黄素甙,体质虚弱者过多使用会引起腹痛腹泻,芦荟内服一般不宜超过5克,有报道,芦荟中毒量为9-15克,过敏体质者会因敷用芦荟引起皮肤红肿、粗糙。此外,芦荟能扩张毛细血管,可引起子宫内壁充血,孕妇服用可致出血或流产。 珍珠粉:甘、咸、寒,入心、肝经,可以补钙、补充微量元素,具有镇定安神、清热滋阴、润肤祛斑等效用,内服美颜润肤,外用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黑斑等。网上传说“口服一小勺可以避免晒伤;刷牙时撒点在牙膏上,可以美白牙齿;每天早晚各服一小勺可以美白皮肤,让皮肤细腻”。但珍珠粉适合于燥热体质,体质偏寒、胃偏寒者等一旦服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副作用。
中药材随便吃? 当归:甘、辛、温,入肝、脾、心经。补血养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润肤除斑。当归敷脸时有轻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肤者慎用。 何首乌:分生首乌和制首乌两种,制首乌为滋补良药,何首乌能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可明显扩张血管,加速血流,延缓细胞的衰老进程,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血虚便秘,对于肾阳虚患者易引发腹泻。 阿胶:味甘、平,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效,适于气虚、血虚。阳虚的人服用,会加重舌苔厚腻,感觉食欲不振。好多人挺迷信阿胶,传说是补血圣药,坚持吃“能够脸色红润且年轻”,其实,没病的人以及病情不明的人,最好不要乱吃。 现在的阿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阿胶了,过去做阿胶是血淋淋的,要在驴活的时候用带钉带刺的枝条狠命地敲它,敲得浑身渗血,然后趁它还活着把驴皮剥下来,再久熬成膏,可以补血,现在不可能这么做药了,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阿胶是用牛皮、马皮、猪皮来熬制成的。 刺五加:别名五加皮。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肝经、肾经。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黄褐斑、阴下湿痒。含超氧化歧化酶SOD复合物、刺五加甙A、B、B1、C、D、E,以及芥子醛葡萄糖甙、松柏醛葡萄糖甙、松柏甙、鹅掌楸甙、苦杏仁甙等。 刺五加具有调节机体紊乱、改善中枢神经兴奋抑制过程、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抗疲劳作用,还可提高耐缺氧能力。但易引起心肾功能损害,阴虚火旺者慎服。刺五加总甙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4.75克/千克。刺五加的通常在较高剂量时出现失眠、过敏、忧郁和焦虑。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使用刺五加后会出现心包疼痛、头痛、心悸和血压上升。极少数使用者会出现短暂的轻微腹泻。 牛樟菇:是台湾特有真菌,无法人工栽培,数量非常稀少。芳香味辛苦、平,含有很多生理活性物质,包括三萜类化合物、多糖、超氧歧化酶、固醇类、几丁质、腺苷、有机锗、蛋白质(含免疫蛋白)、维生素、烟碱酸、麦角固醇、微量元素(如钙、磷、硒、铁等)、核酸、凝集素、木质素及血压稳定物质等。可以抗肿瘤、增加免疫能力、抗细菌、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集及保护肝脏等。
天然食材也要小心 蔓越莓:主要生长在寒冷的北美湿地,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生物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及丰富果胶,有助于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和繁殖,阻止致病菌与体内细胞发生黏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妇女泌尿道感染,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降低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生率,还可降血压、降血脂,减少心血管老化病变,养颜美容、改善便秘,预防老年痴呆。 由于新鲜蔓越莓果实不易保存,市面上较常见的蔓越莓产品,多以调和果汁、果干或是胶囊、锭剂的营养辅助品为主,添加了维生素C、果寡糖、甘草萃取物、木糖醇等。 牡蛎:牡蛎俗称海蛎子、蚝,味咸、涩、微寒,归肝、肾经,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之功效。牡蛎含18种氨基酸、肝糖原、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高血糖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功能,对抗癌和防止癌细胞扩散也有一定效果。牡蛎药性平和,不伤人正气,被历代医家视为集保健、祛病、强身三种作用于一体的佳品。 但牡蛎属于滤食性生物,对砷、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有富集作用,我国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如果每周食用小于210克的牡蛎,重金属元素在体内的暴露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推荐值。 矿物质怎么补? 沈丽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矿物质是一类特殊的存在,它不能在体内生成,而且除了被排出体外,也不可能在体内自行消失。矿物质在体内分布不均匀,其含量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各元素间比例变动不大。各种矿物质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都通过粪、尿、汗、头发、指甲、皮肤及黏膜脱落等途径排出体外,所以必须通过饮食补充。 那么保健品能否替代饮食补充矿物质呢,很遗憾,由于各元素的吸收利用之间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而且某些矿物质在体内的生理剂量和毒性剂量范围之间的差值比较小,所以以大杂烩保健品形式摄入或过多摄入通常无益而有害。 根据食物中矿物质含量、生物吸收率和人体需要量,我国人群中相对容易缺乏的元素有钙、铁、锌。现在,让我们走近它们。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成年人每日需要量在800-1000毫升(不同年龄段),特殊人群如孕妇、乳母、老年人、服用制酸剂患者等,钙需要量增加。钙在肠道的吸收主要受维生素D调控,除了膳食纤维、草酸会抑制钙吸收,当镁的剂量大于250毫升时也会竞争性抑制钙在肠道的吸收。因此钙和镁应分开服用。一般钙制剂和维生素D复合比较理想,同时每次摄入钙元素剂量最好少于500毫升,以利于吸收。 食物铁的吸收率取决于它的来源,血红蛋白铁较其他来源铁更易吸收。亚铁形式的保健补充品比三价铁盐或三价铁复合物更易吸收。鞣酸、植酸、碳酸盐、磷酸盐、锌、镁、低蛋白饮食降低铁吸收;维生素C、果糖、柠檬酸、硬脂酸、高蛋白饮食、赖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提高铁吸收。 铝、磷、锡等金属会干扰锌的吸收。肠道内锌过多也会干扰人体对钙、镁、铜、铁和硒的利用。因此,服用锌制剂的患者,应酌情补充铜以防引发缺铜性贫血、低HDL血症和心律失常。 镁存在于动物性蛋白食品、谷物及青豆类、绿叶蔬菜中,因此正常饮食的人群一般不会缺镁。但长期酗酒、不能经口进食、烧伤等病理情况下或者以牛奶为主的饮食,易发生镁不足。镁在小肠各部位吸收,但在小肠近端吸收最多,维生素D可影响镁吸收。镁除了干扰钙的吸收,对于其他铁、锌等元素也存在抑制作用。 无论是矿物质还是维生素,饭后服用更利于吸收。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需要脂肪的存在帮助其吸收。 如果为了补充矿物质而大量地摄入营养补充剂,并不是保健的捷径,相反,是摧毁健康的利器。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所有摄入的物质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代谢,大量补充剂无疑加重了肝脏的负担,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 同时,各类补充剂之间存在互相协同和拮抗,如果纳入其他的饮食干扰因素,最终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因此矿物质的补充推荐以饮食手段为首选,不足部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酌情采用保健制剂,原则是越少越好! 人体真正的需求 冯晓慧 葛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以前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问:“你吃了吗”,如今在不愁吃的年代,人们更关注如何吃得更好,更营养,而各种片剂营养液的出现似乎为忙碌的都市生活提供了更便捷的营养补充渠道。 事实确实如此吗?让我们回到身体的原始诉求上来,了解什么是科学营养,人体究竟需要多少营养物质,营养片剂能提供什么,有没有副作用?如此再来判断究竟有没有必要服用营养素补充剂。
必需的营养素 何为营养素?营养素是提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护机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饮食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为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各显神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制造,而另外一部分人体无法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身体需求,只能通过饮食获取,此类营养素被称为必需营养素。日常膳食中保证必需营养素全面、均衡的摄取,是我们健康的基石。 人体所需的必需营养素约有40余种,按其种类区分,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及膳食纤维。 蛋白质——生命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物质的基础亦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我们机体中的蛋白质在不停地更新,一年内机体中全部蛋白质的98%被更新,只有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组织的更新。由此可见蛋白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肉、蛋、奶、鱼、豆等是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生命的供能基础 碳水化合物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并且是最为经济的能量来源,至少应该占我们日常耗能的55%~6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供能也快,是神经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对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供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脂肪——让人又爱又恨的营养素 许多人听到“脂肪”二字就会有所担忧,甚至认为脂肪是引起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实脂肪也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的很多功效是其他营养素不可替代的。 总体来说脂肪是能量的来源之一,并且它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保护和固定内脏,防止热量消失,保持体温等,适量脂肪的摄取是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需要量很少,但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两类。它们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都至关重要。蔬菜、水果等是提供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素。 矿物质 尽管矿物质仅占体重的4%~5%,但如缺乏,机体的健康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各种矿物质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又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是指体内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元素,如钙、磷、钾、钠、镁、氯、硫7种;微量元素是指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的元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995年提出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矿物质为8种,包括铁、锌、硒、碘、铜、钼、铬、钴。 矿物质承担着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等作用。矿物质缺乏会引起相应的缺乏症或造成机体机能不协调。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缺乏钙、铁、锌等矿物质元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个别地区还存在碘缺乏和硒缺乏。 水 水是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约占体重的60%,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反应和润滑的作用。水的来源主要有我们每天所引用的水,以维持体内所需。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一词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不曾出现,随着科学研究的开展,膳食纤维的作用才逐渐被人们认识。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膳食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
吃多少才够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约40余种。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需求量各不相同,并且不同人群也因其不同的生理状态,对营养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中详细对各种营养素的人体需求量进行了描述。但对于大部分健康人群而言,其实不必细究各种营养素的具体摄入量,只要您的膳食结构能做到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便可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 我们通常说的平衡膳食中,全天的膳食应包括: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克;水果类200-400克;蔬菜类300-500克;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及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烹调油25-30克;盐6克以及水1200毫升。
要不要营养片剂? 随着我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可是如何做到营养的科学摄入呢?很多人把营养素补充剂作为保证健康的法宝。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呢? 常见的营养素补充剂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组成的产品,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不能保证饮食均衡摄取,或疾病状态下对营养素需求量增加时,我们可以通过营养素补充剂进行微量营养素的补充。但对于健康人群,并可做到平衡膳食的条件下,其实完全可以通过饮食获取我们所需要的微量营养素。不仅如此,食物中除含有营养素外,还含有多种其他膳食成分,如多种植物化学物,有利于预防慢性疾病和保持健康。 因此,健康人群应主要通过合理膳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对于通过膳食仍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人,可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来选择适当的营养素补充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