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转载)山水之间,炒股的三重境界

 无心生大用 2013-12-23

谢谢了!原文地址:(转载)山水之间,炒股的三重境界作者:定静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参禅有三重境界,炒股同样也存在着三重境界。

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炒股之初,心怀赚钱的期望而来,对股市充满了新鲜、好奇和希望。看着股市的走势图,觉得在低位买进,到高位卖出,是很容易的事情,股市就是自己的提款机。

这个阶段,可以看出大势是在上涨,还是在下跌。但由于对股市运行规律还缺乏了解,没有经过实战的锤炼,对股市运行缺乏感性认识(盘感),所以还看不出上涨中蕴藏的风险,也看不到下跌中孕育的机会。在操盘上,或是听从高手的意见,或是打听小道消息,或是根据自己一知半解的技术进行操作。在股市上涨,人气高昂时追涨进场(这时往往就是头部阶段),在人气低迷时割肉出局(这时往往已经到了底部区域。感觉很容易的低吸高抛,一旦实战,就变成了百发百中的高买低卖。

结果就是,看着股市的走势图高高低低形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感觉这能在谷底进场,山顶出场,大赚一笔,实际确实山顶追涨,谷底杀跌,账户缩水。

炒股线路图——学前班:在这个阶段,对股市还充满幻想,还没有意识到炒股也是一个行业,需要学习和训练。操作上靠股评、听消息、凭感觉,大势好的时候可以赚钱,大势转坏必然亏钱。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于是开始学习,看书、拜师、参加培训班,学习K线、形态、波浪、江恩、指标,如同进入了山水之中,开始跋山涉水。慢慢对股票的走势有了感觉,感觉到了股市的波动,如同在山水间行走,知道了高低起伏的山水之中,还蕴含了悬崖、山坡、沟壑、河渠。

这时的股市,不再是第一阶段的大趋势上的高低起伏,而是细节上的波动,看到的是K线的组合、顶底中继的形态、各种浪形。就如同在山水间,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而是蜿蜒的山路、起伏的悬崖沟渠。脑袋里充满的是细节,没有了整体的山水。

刚进入这个阶段,由于对规则的把握还不熟悉,往往更容易亏钱,如同进入山水间,往往容易被蜿蜒的山路迷惑,在起伏的悬崖沟渠摔跤。随着经验的增长,慢慢的掌握了期间的规律,开始对局部的高低起伏有了感觉,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规则,最终能够把握局部的波动。就如同在山水间穿行,已经能够熟练的攀爬悬崖,跨越沟壑,渡过河渠。

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躲过局部的风险,把握局部波动带来的利润。但因为仍然局限在局部,没有整体的概念,所以仍然只能赚些小钱。就如同在山水间穿行,虽然不会再摔下悬崖、被沟壑河道阻挡,但由于对整个山水却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以在大方向上仍然没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陷在山水之中不得出路。

炒股线路图——中小学: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各种技术,包括基本面的、技术面的。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陷入各种技术不可自拔。其中一部分人在大量学习之后,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去除糟粕(不适合自己的技术),摄取精华(适合自己的技术),逐步形成一套交易系统,开始能够在市场中获取盈利,但此时还缺乏大局观念,操作上仍然比较频繁,还会经常盯盘。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随着局部技巧的日益纯属,于是开始慢慢放宽眼界,向整体迈进,从分钟线看到日线,从日线看到周线,从周线看到月线,从月线看到年线,随着周期的扩大,整个股市的走势再次展现在眼前。就如同在山水间穿行,当对所有的小路、悬崖、沟壑、河渠都了如指掌时,慢慢对整个山水有了概念,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但这个阶段的山水,和第一阶段是完全不同的,此时看到的山水,是在对细节的山路、悬崖、沟壑、河渠的深刻了解基础上的一个整体概念。

回到股市,这个阶段看到的股市,也不再是第一个阶段的那个股市,而是对大趋势下的次级波动有了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股市,知道了上升趋势中包含的回调风险,也了解了下降趋势中风险释放所带来的机会,对其中的起伏波动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觉(盘感)。

到了这个阶段,可以在大趋势的把握下,运用纯属的局部操作技巧,在股市中稳定的获取自己需要的利润。

炒股线路图——大学:开始关注大势,如政策、行业,对股市运行大势成竹在胸,此时已经可以脱离股市却能在股市中获利,不需要再天天盯盘。

分享到:
   阅读(6)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