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妊娠恶阻

 学中医书馆 2013-12-26
妊娠恶阻

吴某,女,29岁,营业员,已婚。初诊日期:1974年3月5日。婚后3年,未能受孕,久思气结,性情郁闷。虽此受孕2月,肝气久郁未疏,横逆犯胃,胃气不和,升降失司,心中不适,两胁胀痛,呕吐频作,体倦肢乏,纳谷不馨,喜食酸味,食则即吐,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质淡红、苔薄而黄,脉细弦滑。肝胃不和,恶阻明矣,法当凋气舒郁,抑肝和胃,降逆止呕。取逍遥散加桂枝汤为治。方药:正柴胡10 g,杭白芍10 g,当归身10 g,云茯苓10 g,炒白术10 g,川桂枝6 g,鲜生姜3片,大红枣5枚。投上方3付,呕吐已止,稍能进食稀粥,口苦,咽干亦减,大便通畅,小便仍黄,疲乏无力,苔转薄白,脉细弦滑。肝胃虽和,脾气尚虚,改以归芍异功散治之。方药:当归身10 g,炒白芍10 g,西党参12 g,炒白术10 g,云茯苓12 g,广陈皮6 g,炙甘草3 g,细砂仁6 g,紫苏梗10 g,鲜生姜3片,大红枣5枚。进服上方4剂,纳食增进,精神转佳,未再呕吐,仍感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来细滑,治之得法,继进上方加淡黄芩10 g,4付,巩固疗效。1975年9月追访:经上述治疗,诸症悉愈,并于当年足月顺产一男,母子均健。(《言庚孚医疗经验集》1980,122)

【按语】胁为肝野,肝喜条达,今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是以两胁胀痛,脉弦为见证。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心中不适,呕吐频作。脉滑为孕。肝郁脾虚,运化失司,纳呆、体倦、肢乏。宜先调气舒郁,抑肝和胃,降逆止呕。后转健脾益气,以善其后。

乙型肝炎

王某,女,38岁,陕西咸阳市沈家小区居民,1992年3月29日初诊。主诉:胃脘部不适,泛酸暖气,纳差7天。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年多。“两对半”化验第l、3、5项阳性。但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未引起重视,断断续续服中西药物。近1周来情绪不佳,时觉胃脘部胀满不舒,饮食减少,泛酸嗳气,眼睛干涩,大便不调,小便黄,睡眠不安,月经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气郁结,肝胃不和。治法:舒肝解郁,调和肝胃。方药:柴胡10 g,白芍15 g,枳壳12 g,甘草3 g,川芎10 g,香附10 g,陈皮10 g,焦三仙各15 g,鳖甲15 g(先煎),三棱10 g,三七3 g(冲),女贞子10g。服上方后效果明显,胃脘不适、泛酸、嗳气均减,食欲增加。后因未坚持治疗,半月后诸症又现。劝其认真对待,坚持治疗,仍以上方化裁,坚持治疗2月余,诸症全消。后以上方加炙黄芪15 g,白术12 g,黄精15 g,又服用2月余,化验“两对半”及肝功能正常,临床治愈。(《疑难病症治》1996,203)

【按语】本案乙型肝炎,病机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乙型肝炎病程长,反复难愈,良方虽多,一效难求。个人认为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依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辨证,化验相对照较好。辨证,可以根据每个病人具体情况用药,以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主要依*调动本身免疫功能,消灭和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或者创造不利于乙型肝炎病毒生长的环境;辨病,可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减少盲目性,检验治疗效果。此例主要表现为肝气郁滞、肝胃不和,故用柴胡舒肝散为主化裁。但考虑到患者病久气病及血,故加鳖甲、女贞子滋阴,三棱、三七化瘀,以改善肝脏血液供应,而不用过于苦寒清热解毒之品,用后效果较好。并且常用滋益肝肾之一贯煎加减治疗久病伤及肝肾之阴的乙型肝炎患者效果亦好。


嘈杂

徐某,女,32岁,工人,初诊:1975年2月4日。胃脘嘈杂泛酸,经常发作,近日尤为明显。右胁不舒,睡眠不安,心悸,胆怯,口苦,上述各症常在月经期发作。大便二三天1次。舌苔薄腻,脉细。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上扰心神,以致夜不安寐。治拟疏肝理气,和胃安神。方药:柴胡9 g,郁金9 g,延胡索12 g,制香附9 g,瓜蒌皮9 g,煅瓦楞30 g,茺蔚子9 g,合欢皮15 g,5剂。胃脘嘈杂泛酸未除,大便已润,每天1次,睡眠进步,口唇溃烂,烦躁。苔薄腻,脉细。肝失条达,久则气郁化火。再予前法参入清化苦降之品。方药:柴胡9 g,郁金9 g,延胡索9 g,瓜蒌皮9 g,制川军3 g,黄芩9 g,合欢皮15 g,煅瓦楞30 g,7剂。胃脘嘈杂消失,泛酸明显减轻,睡眠较好,大便正常,口唇溃烂已愈,口苦。苔、脉如前。气机已趋疏通,内热犹未清除。再守原意,以奏全功。柴胡9 g,郁金9 g,延胡索9 g,黄芩9 g,白蒺藜9 g,合欢皮15 g,陈皮9 g,煅瓦楞30 g,6剂。 (《黄文东医案》1977,128)

【按语】本案嘈杂,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上扰心神。胃脘嘈杂泛酸,常于经前发作,并有胁痛、口苦等证,显然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有关。除用柴胡、郁金、延胡、香附、瓦楞以疏肝和胃外,并用茺蔚子以活血调经,合欢皮以安神解郁,瓜蒌皮以润燥通便。二诊时,因见15唇溃烂,烦躁,乃气郁化火之象,故用大黄、黄芩以清热降火。患者大便已润,大黄用量宜轻,免伤胃气。三诊时嘈杂消失,泛酸明显减轻,各证亦有好转。由于辨证处方,切合病情,故服药十余剂即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