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尘埃里的呼吸 2013-12-28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评析】
      臧武仲因得罪孟孙氏逃离鲁国,后来回到防邑,向鲁君要求,以立臧氏之后为卿大夫作为条件,自己离开防邑。孔子认为他以自己的封地为据点,想要挟君主,犯上作乱,犯下了不忠的大罪。所以他说了上面这段话。此事在《春秋》书中有记载。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15 子曰:晋文公(1)(2)而不正,齐桓公(3)正而不谲。

 【注释】
 (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36 ̄前628年在位。
 (2)谲:音jué,欺诈,玩弄手段。
 (3)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评析】
      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他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所以,他对晋文公、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1),召忽(2)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3),不以兵车(4),管仲之力也。如其仁(5),如其仁。

 【注释】
 (1)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2)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3)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
 (4)不以兵车:即不用武力。
 (5)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评析】
      孔子提出事君以忠。公子纠被杀了,召忽自杀以殉其主,而管仲却没有死,不仅如此,他还归服了其主的政敌,担任了宰相,这样的行为一应当属于对其主的不忠。但孔子这里却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称赞。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注释】
 (1)微:无,没有。
 (2)被发左衽:被,同。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
 (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
 (4)自经:上吊自杀。
 (5)渎:小沟渠。

 【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与文子同升诸公(2)。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释】
 (1)僎:音xún,人名。公叔文子的家臣。
 (2)升诸公:公,公室。这是说僎由家臣升为大夫,与公叔文子同位。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他死后)可以给他的谥号了。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1)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1)仲叔圉:圉,音yǔ,即孔文子。他与后面提到的祝鮀、王孙贾都是卫国的大夫。

 【译文】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1),则为之也难。

 【注释】
 (1)怍:音zuò,惭愧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原文】
 14·21 陈成子(1)弑简公(2)。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3)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5)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受到百姓拥护。公元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
 (2)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 ̄前481年在位。
 (3)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4)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5)之:动词,往。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评析】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四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