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中的“阴”和“阳”

 风水妙法 2013-12-29

地理中的鈥溡踱澓外溠翕

地理中的“阴”和“阳”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世间万物普遍具有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例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受光及明处为阳,背光及暗处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生在阳世,死处阴间,等等。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中国县级以上的地名中带阴或者阳的就多达上百个,这是阴阳观念在地名中的反映。中国位于北半球,对中国各地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太阳光总是从南面照射过来,那么山的南坡得到的阳光总比北坡多,所以常被人们称为向阳坡,北坡被称为背阴坡。水往低处流,河流只能流在山谷里,山谷在山脉之间,所以说山脉的南坡就是山谷的北坡,山南就是水北,都是阳坡,山北水南都是阴坡。在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

山南水北的阳坡,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因北面山脉的阻挡,也可少受冬季的寒风之害,在我国也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带来的丰富降水使气候更加温和湿润,有利于万物生发。相比之下阴坡就尽显劣势了,所以阳坡就是择居首选了,自古至今选择阳坡建设城邑很普遍,现有的上百个县级以上的地名中,带“阴”字只有十几个,而带“阳”字的却多达达百余个。

山河的变迁,我们能够从地名中得到印证。地名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河道的变迁会使有些地名看起来有些不对。例如,武汉的汉阳,原来得名于汉水之北,而现在汉江已经改道从汉阳北面汇入长江了,看起来叫汉阴才合适呢。陕西安康的汉阴又因为汉江水患,县城已经搬到汉江以北了。

咸阳,在九嵕(zōng)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阳,称为咸(“全”之意)阳;千阳,千河之北;泾阳,泾河之北;华阴,华山之北。

附:中国带“阳”的地、市、县级地名:

北京:朝阳

河北:曲阳、饶阳、高阳、浭阳(1)、阳原

山西:中阳、汾阳、昔阳、寿阳、阳曲、阳高、阳城、岳阳(2)、阳泉

内蒙古:固阳

辽宁:辽阳、沈阳、朝阳

吉林:双阳

江苏:新阳(3)、溧阳、山阳(4)、沭阳、泗阳、丹阳、阳湖(5)、建阳(6)、射阳(7)

浙江:富阳、平阳、松阳、东阳

安徽:青阳、阜阳、凤阳、涡阳、枞阳

福建:建阳

江西:弋阳、鄱阳、波阳

山东:济阳、海阳、莱阳、宁阳、滋阳(8)、阳信、阳谷(穀)、徂阳(9)

河南:正阳、沁阳、信阳、荥阳、淮阳、伊阳(10)、宜阳、汝阳(11)、洛阳、南阳、泌阳、舞阳、阳武(12)、安阳、原阳、濮阳

湖北:长阳、崇阳、襄阳、汉阳、沔阳(13)、枣阳、当阳、阳新、阳日设治局(14)、郧阳(15)

湖南:祁阳、黔阳、衡阳、益阳、桂阳、桂阳(16)、岳阳、阳明(17)、浏阳、龙阳(18)、耒阳、麻阳、邵阳

广东:揭阳、潮阳、海阳(19)、惠阳、阳山、阳江、阳春、两阳(20)、连阳各族自治县(21)

广西:恩阳(22)、灌阳、宾阳、田阳、阳朔

四川:简阳、华阳(23)、绵阳、德阳、资阳、云阳、酉阳、金阳(24)

贵州:开阳、贵阳、绥阳

云南:河阳(25)、昆阳(26)、元阳(27)

陕西:汧阳(现改千阳)、泾阳、洵阳(现改旬阳)、咸阳、郃阳(现改合阳)、略阳、山阳、紫阳、千阳、合阳、旬阳

甘肃:庆阳

-------------------------------------------------------

备注:

(1)浭(geng1)阳县:1947年11月析丰润县南部置,治胥各庄。后裁。

(2)岳阳县,隋置县,1914年6月改名安泽县(因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

(3)新阳县,本崑山县地,清析置新阳县,1912年1月并入崑山县。

(4)山阳县,清为淮安府治,1912年1月裁府留县,1914年1月改名淮安县(因与陕西省山阳县重名)

(5)阳湖县,本武进县地,清析置阳湖县,与武进县同为常州府治,1912年1月裁府并入武进县。

(6)建阳县,1941年12月析阜宁、盐城两县置,1951年6月改名建湖县(因与福建省建阳县重名)

(7)射阳县,1942年4月析盐城、阜宁两县置。

(8)滋阳县,清兖州府治,1913年2月裁府留县,1961年改名兖州县,后改兖州市。

(9)徂阳县,1941年析宁阳、泰安两县置泰宁县,1952年8月改名徂阳县(因与福建省泰宁县重名),1956年3月撤销,并入泰安、宁阳、新泰3县。

(10)伊阳县,因与本省宜阳县谐音而易混淆,县城在汝河北岸,1959年8月改名汝阳县。

(11)汝阳县,近代有两处汝阳县:①民国前的汝阳县,清代的汝宁府治,1913年2月裁府留县并改名汝南县。②新中国成立后的汝阳县,1959年8月以伊阳县改称。

(12)阳武县,1949年与原武县合并改置原阳县。

(13)沔阳县,1986年改设仙桃市。

(14)阳日设治局,1948年以阳日政治局辖地改置,1949年裁撤,地在今神农架林区一带。http://www./website/snj/jiaren/dashiji4.htm

(15)郧阳县,本为郧县,清郧阳府治,1912年1月裁府留县,1949年改名郧阳县,1950年复名郧县。

(16)桂阳县,宋置县,1913年2月改名汝城县(因与湖南的桂阳直隶州重名,桂阳直隶州于1913年9月改桂阳县)

(17)阳明县,1929年12月由宁远、零陵、祁阳、桂阳、常宁等5县析置,1931年裁撤。

(18)龙阳县,1912年2月改名汉寿县。

(19)海阳县,晋置县,清为潮州府治,1911年11月裁府留县,1914年1月改名潮安县(因与山东省海阳县重名)

(20)两阳县,1959年3月由阳春、阳江两县合并改置,1961年10月仍恢复原阳春、阳江两县建制。

(21)连阳各族自治县,1959年3月由阳山县、连县、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四县合并改置,1960年12月裁撤。

(22)恩阳县,1912年1月以恩阳州判辖地改置,1936年6月与靖西、天保两县部分地合并改置敬德县,1952年8月裁撤,与天保县合并为德保县。

(23)华阳县,唐置县,历代与成都县同城,清与成都县同为成都府治,1913年2月裁府留县,1945——1951年间县治迁出成都城(时间及地点待查,因各种说法不一),1965年3月裁撤,并入双流县。

(24)金阳县,1952年4月由昭觉县析置。

(25)河阳县,清为澂江府治,1913年4月裁府留县并改名澂江县(今澄江县)。

(26)昆阳县,1958年4月裁撤,并入晋宁县。

(27)元阳县,1950年由建水、个旧、蒙自三县析置新民县,1951年3月改元阳县。

 

 

带“阴”的地、市、县级地名:

山西:山阴

江苏:江阴、淮阴

浙江:山阴(28)

山东:蒙阴、平阴

河南:河阴(29)、汤阴

湖南:湘阴

陕西:华阴、汉阴

备注:

(28)山阴县,清与会稽县同为绍兴府治,1912年2月裁府并县,以山阴、会稽两县合并改置绍兴县。

(29)河阴县,唐置县,清并入荥泽县,废为乡,1912年6月复由荥泽县河阴乡析置,1931年6月与荥阳县合并改置广武县。1948年广武县与汜水县合并为成皋县,1954年并入荥阳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