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圈子情结”的前世今生

 昵称13750848 2013-12-30

  传统社会才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近70年前写的《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全是彼此看着长大“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里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涟漪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不过,打下血缘宗族出身印记的“圈子情结”会横向位移从乡村走向各行各业各阶层。官员出自社会社会影响官员,昔时官场不就处处可见这一圈那一圈?你听听雨果讥讽的“他们自己高升同时带着卫星前进,那是在行进中的整个太阳系。”一入“小圈子”最需讲究“义气”。义气的优点是注重情谊,缺点是只重情谊。见圈内事,必帮,哪怕是坏事;见圈外事懒理,哪怕很正当。亲不亲,圈上分。任你大大小小是非,一碰上老兄老友老关系,我立马判定、选边、站队。

 

  “圈子情结”还会发生纵向位移。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处对象也找老乡介绍……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只顾拉拉扯扯加上飞短流长,则不可。

 

  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乐此不疲。某地一项社会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领导层存在“小圈子”。身负社会重托、百姓厚望他主要心思却盘桓在自己脚下一丁点地儿围出的圈圈内拉上几个“同乡”“同窗”“同好”热衷勾肩搭背、推杯换盏、私相授受摆脱不了荀悦概括过的“连党类以树虚誉”“结私交以立强于世”的封建官场情结。

 

  殊不知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被誉为“管理学界的现代化组织天才”的斯隆他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他说“董事会让我坐在这个位置上给我很高的薪水不是让我来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评估各人表现作出正确的人事决策。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将愈来愈无立足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