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画家中我最喜欢元代的倪瓒和明代的徐渭,今天先说说倪瓒吧。倪瓒(1301-1374),号云林,出身于江南无锡的富豪之家,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富公子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倪瓒闲适的禀赋,他无心于功名,不过问世事,成天以读书操琴、欣赏古玩为乐。在他家中筑有“清閟阁”等亭堂馆阁,阁中有数千册藏书及历代名画书法和名琴古玩,是倪瓒吟诗作画、邀友结社的地方。阁中处处散发着兰桂竹菊的清香,阁的四周幽篁如云、乔木成林,这就是他自号“云林生”的由来。可惜倪瓒中年时家道中落,长兄去世后倪瓒只好一步步疏散家财,携家隐居。后半生飘浮于太湖流域,有时寄居亲朋家中,有时住在僧寺,有时索性就以扁舟为家,最后病死在江阴亲戚家中。
倪瓒的画作在构图方式和笔墨情调上崇尚简括明净。上面的《容膝斋图》是倪瓒的代表作之一。全画只分近、中、远三景,近处一个小小的土坡,上面高高矮矮生着几棵小树;中景为一片湖光,未着一笔;远处是荒荒凉凉的几片浅丘。山石树木均用枯笔淡墨轻拂漫扫间画出,这种“三段式”构图和渴笔淡墨的风格被作者反复使用,形成了一种倪瓒特有的模式,也创造出一片洁净的艺术天地。
我第一次看见倪瓒的画,就被那种寂寞而空灵的幽远意境深深地吸引了。可能每个人都曾有过寂寞的感受,倪瓒的画作却让你分明看到了寂寞,这种寂寞似乎又不同于个人感情上的孤独落寞,而是一种感天动地的崇高境界。从他的画中你总能感受到天地间的萧疏荒寒之气,于萧瑟中传达出闲适无奈的淡淡哀愁和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沉默。这样的寂寞反衬出大自然的空旷辽远之美和画家高洁孤傲的风骨和品性。
其次从倪瓒的画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清幽的空灵之美。倪瓒称得上是一位经营画面空间的天才,他的画中往往有大面积的空白,画面空疏简远。其干笔淡墨墨色浓淡变化得宜,有意无意、若淡若无,于空灵中感受到虚静、淡远的境界,只使得“智者息心,力者丧气”。倪瓒的绝妙之处更在于其空灵中暗示着无限的现实。空白处虽未着一笔,却分明能感觉到那是一片冷寂的江水,或是明净的天空。景物稀少却意境深远,笔墨不多,却简中寓繁,让人浮想联翩、耐人寻味。
倪瓒将渴笔淡墨运用的出神入化,他创造出的空寂、荒寒意境是中国文人画追求的至高境界。后世画家学习倪瓒,成功者寥寥无几,那些简简单单的构图和看似漫不经心的渴笔淡墨只让后人留下“倪迂难学”的感叹。清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布颜图在其《画学心法问答》中写道:“高士倪瓒师法关仝,绵绵一派,虽无层峦叠嶂,茂树丛林,而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山残水,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倪瓒作画“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大自然的具体形象早已让位于画家心中所追求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秩序。是画家淡泊孤寂的心境、高洁孤傲的性情和脱离尘俗的绝世姿态造就了画面中静虚淡远的意境和那缥缈的仙气,也只有象倪瓒这样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之人才能最终归于如此平淡自然的境界,而这又如何能学来呢?其实世间所有复杂难解的背后都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要被那些故弄玄虚所迷惑,但欲从复杂的表象中参透其浅显道理,却需要大阅历大智慧的。来欣赏一下元代画家倪瓒于简洁中创造的寂寞空灵之美吧。
幽涧寒松图
立轴 纸本墨笔
59.7cm*5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渔庄秋霁图
立轴 纸本墨笔
96.1cm*46.9cm
上海博物馆藏
虞山林壑图
立轴 纸本墨笔
94.6cm*34.9cm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六君子图
立轴 纸本墨笔
61.9cm*33.3cm
上海博物馆藏
六株挺拔的树木分别为松、柏、樟、槐、楠、榆,有其象征意义。
江岸枯树图
立轴 纸本墨笔
95cm*47.5cm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
江岸望山图
立轴 纸本墨笔
111.3cm*3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