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椎病

 汤海洋图书馆 2014-01-06

腰椎病

编辑保护

腰椎病是指因脊柱及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或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医学上所讲的腰椎病,涵盖了“腰部软组织劳损、腰部肌筋膜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结核等”疾患。

1 症状体征

  常见症状

  腰椎病的典型症状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 个体敏感性等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病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为突发的腰 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位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膝位。

  (3)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间歇性跛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症状。

  (4)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萎。严重者可出 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2 用药治疗

  腰椎病的治疗

  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腰椎病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病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只用于腰椎病的配合治疗。早期腰椎病,症状轻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第二,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腰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腰椎病。据调查,腰部肌肉韧带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病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建议腰椎病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疗时多关注国内常用的一些医疗器械,比如,腰痛治疗带,都属于国内多功能治疗的常用方法。腰痛治疗带属医疗器械产品,产品设计结构兼具磁疗、热蒸、牵引和固定四大功效。

  (1)对于因扭伤、久坐、寒冷等原因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淤血、水肿等引起的腰痛,磁疗可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促进血脉通畅从而达到止痛。对于因腰部炎症、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腰痛,磁疗可以提高致痛物质水解酶的活性,使缓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达到止痛的作用。对于肾虚腰痛、牵扯性腰痛等,磁场作用于人体,通过经络穴位增强生物电磁能,可推动经气的运行,疏通经络,达到通经止痛的效果。

  (2)独有的真皮加厚不透气带体设计,确保所覆盖的患部保持较高的皮肤温度和潮湿度,产生自身热蒸理疗效果,有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3)大真皮带体内层附加有支撑曲度钢片,强调了牵引和固定治疗的优点,可有效支撑脊柱和腰椎,增强腰肌收缩力,更好地治疗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肥大、椎管狭窄等病症导致的腰痛。

  (4)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或舒适程度调整系带,不论是行走锻炼或伏案工作或卧床休息均不影响治疗。所以,综合来考虑,使用对症的方法,注意坚持治疗,腰椎病是完全可以得到痊愈。

  药物疗法

  吃药、打针、贴膏药都属于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主要有:阿司匹

  预防腰椎病的合理姿势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安痛定、扶他林(解热镇痛抗炎药),强痛定、痛力克(镇痛药),地巴唑复方丹参注射液(扩张血管药),维生素B1、B12、E、C、三磷酸腺苷、肌苷(维生素及营养药),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利尿脱水药等。就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而言,药物疗法并非治本之法,只能缓解症状,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必较明显。但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中医可以标本兼治。传统膏药对腰椎病效果较为显著,传统膏药代表方剂有:景氏千金膏、素元黑膏等。

  中医膏药治疗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

  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法

  选择正规有效、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关键,中医认为,腰椎病为风寒湿邪所致,孝多治疗腰椎病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淤为目的,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所以效果彻底。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封闭疗法

  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手术治疗

  椎间盘镜微创手术:为了避免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大损伤问题,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显微外科和关节内窥镜辅助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是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骨关节的破坏,但微创手术一样是手术,也有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另一个最主要问题在于手术视野变小之后,难以干净彻底摘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增高了手术不成功的风险。

  手术治疗腰椎示意图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手术改变了人体原有的组织结构,属于创伤性疗法。患者比较痛苦,手术破坏人体组织,造成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容易增加其它组织的病变,比如,有些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容易引发其它腰间盘的退变或造成不同程度的膨出或突出,还容易产生神经沾连或腿脚麻木,失去知觉,尤其容易引发骨质增生或椎骨不稳。所以手术疗法只能在不得已时采用,腰突症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应尽量选用保守疗法。主要的术后并发症有:

  1、下肢疼痛未消失去:可能患病时间太长,神经受压过久,或者压迫太厉害,导致神经根炎症不能消退,功能难以恢复。(术后给予充分的营养神经药物,大多患者会有较满意的好转。)或患者术后活动不当,或神经根管狭窄压迫未解除。若术后疼痛消失,一段时间以后复发,或健侧肢体出现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继发退行性改变、不稳引起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或其它节段有新的突出或狭窄。

  2、腰痛未消失:尤其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骨质疏松和腰肌劳损,治疗好腰椎管狭窄毛病后,仅仅解决了导致腰痛的一个毛病,其它疾病仍然存在。所以手术后腰痛还会存在。骨质疏松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腰肌劳损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才会见效。

  3、手术后少见的并发症:

  (1)硬膜外血肿。较大的血肿会造成神经根及马尾受压,应及早手术清除。

  (2)腰椎间隙感染。如果术后一周左右出现剧烈腰痛及腰肌痉挛,伴低热、白细胞升高,应考虑腰椎间隙感染。给予抗菌素治疗和石膏固定。

  (3)另外还可能有一些远期并发症如:脊柱融合失败,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神经根粘连等。

3 饮食保健

  腰椎病的饮食保健

  腰椎病的饮食疗法有哪些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腰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大家都知道,对于腰椎病的治疗一定要尽早进行,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受到更大的伤害,为了使治疗得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就要了解腰椎病的饮食疗法,这对于辅助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腰椎病的饮食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杜仲羊肾:杜仲50克,羊肾4个。羊肾去筋膜,切开洗净,将杜仲焙研细末,放羊肾内,外用荷叶包住,再包2~3层湿纸,慢火煨熟。用少许白酒佐食。此方补肾阳,疏通经络。

  2.黑豆核桃猪肾汤:黑豆90克,核桃仁60克,猪肾1副,共煮熟后食用,有益肾填精,滋养椎间盘作用。

  3.腰花粥:猪腰子一副,粳米100克,葱白、味精、姜、盐、黄酒各适量。猪腰子洗净去筋膜,切成小块,入沸水中略烫备用。粳米洗净,加水适量小火熬成粥,加入腰花及上述佐料,煮沸后食用。此方适于腰椎间盘突出兼有腰膝软弱、步履艰难的患者。

  4.芝麻15克,淘净,轻微炒黄后研成泥状,加大米100克煮熟。每日早餐食用。

  5.淡菜300克焙干研末,与黑芝麻150克炒熟,拌匀,早晚各服一匙。

  以上就是关于腰椎病的饮食疗法有哪些的详细介绍,我院的相关专家建议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锻炼,同时腰椎病的饮食疗法也不能缺少,为了避免腰椎病的危害,大家应长期坚持适当的运动。

4 预防护理

  腰椎病的预防

  (1)腰的保护:睡床要软硬适中,避免睡床过硬或过软,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风寒湿侵袭,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劳损。

  (2)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多做腰部活动,防止逐渐发生劳损,因工作性质而用腰过度或已产生轻度劳损时,应避免劳损进一步加剧而最终引起腰椎退变。

  (3)腰部保健运动:坚持腰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使腰椎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加强腰肌及腹肌练习。腰肌和腹肌的力量强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对腰的保护能力加强,防止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

  (4)体育运动适度为宜。体育运动可能对脊柱形成冲击力、挤压力,极度旋转、屈曲等运动都会给腰椎造成损伤,引起退变早发或加重。明白了这些机理,有助于人们选择和调节体育运动。

5 病理病因

  腰椎病的病因

  腰椎的骨性结构(椎体、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围成的椎管、椎间孔构成神经通道,韧带、椎间盘、小关节将上述骨性结构联结在一起,与周围的肌群共同维持腰椎的稳定和运动。上述结构中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由于软组织、肌肉病变后的牵拉或撕脱,日久便形成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形成又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根水肿变形,产生腰腿痛等症状,如此恶性循环,病情不断加重。

6 疾病诊断

  临床诊断腰间盘突出与腰椎畸形:

  调查显示:在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约有30%的人存在着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却没有临床的症状表现,而部分腰腿痛或坐骨神经痛者,其影像学检查却显示正常,这属医学上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不能因放射学或影像学检查显示某一椎间关节和椎间盘有病理改变,就认为此处是造成病痛的起源;反之,也不能因为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就武断地认为腰椎没有问题,这时必须进行综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细究出病痛的根由。

  脊椎发育异常在脊椎的上、下端,即上颈部和下腰部多见,表现为:移行椎、邻近脊椎相互融合、脊椎结构的左右不对称,以及脊椎某一部位缺损(如脊椎裂)、多余骨的出现等。他们多无症状,常因其他疾患行X线检查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腰背痛等神经症状,此时应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现具体介绍如下。

  移行脊椎

  在脊柱的颈、胸、腰、骶椎各节段的交界处可以互相“移行”,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胸化、胸椎腰化等,发生最多的部位是腰骶部,这在腰腿痛者的X线检查中占去了1/3左右。

  关节突畸形

  两侧关节突的方向常有不对称,多见于腰骶部、其次在L4、5间。关节突的方向及形状对脊柱运动有很大

  关节突畸形关系,假如关节突关节的排列一致,则脊椎各方向的活动就会协调一致;若两侧不对称,会使脊椎各方向的运动难以协调,造成关节突关节、韧带、及周围肌肉的劳损,进而引发腰腿痛,有时还会在畸形关节突的上一间隙伴发椎间盘突出。

  棘突畸形

  棘突为次发化骨中心,大约在25岁时融合。最常见的变异有:

  1)接触棘突。正常者,在腰部后伸时相邻两个棘突间仍保留有一定距离,而先天性棘突过长、腰椎过度前凸、骶骨呈水平位、或是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明显狭窄时,会导致两个相邻棘突间的距离变小,当腰部后伸时,相邻的棘突相互碰撞、不断磨擦,进而形成假关节,即所谓的接触棘突。随着时间的延续,可造成滑膜炎或损伤性关节炎,引发腰痛,当腰后伸时疼痛会加重,此时应该控制腰部的后伸活动、调整不合理的姿势,以减少病变棘突的撞击,从而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

  2)喙状棘突。喙状棘突多见于L5,其棘突细长、远端向后下方弯曲成鸟嘴状,故称为喙状棘突。在侧位X线片上可见细长、弯向下的L5棘突,当腰部后伸活动时,喙状棘突撞击骶1椎板,引起局部充血、水肿、或形成滑囊,发生腰痛;压迫骶1神经时,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若合并骶椎裂时,可引起腰痛、会阴部麻木、下坠感和排尿功能异常。治疗是以腰部制动、限制腰部后伸等为主。

  3)杵状棘突。骶椎隐性脊椎裂处的浮游棘突与L5棘突相融合,形似杵臼,故称之,其病理改变和治疗原则与喙状棘突相类似。

  隐性脊椎裂

  是胚胎期软骨化中心或骨化中心发育障碍,两侧椎弓在后部不相愈合,椎板及棘突部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裂隙。好发于下部腰椎和上部骶椎。只累及骨骼时称隐性骶椎裂;如同时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时,称显性脊椎裂。它一般只累及一个节段,轻者只有一条裂缝,严重者椎板完全缺如。隐性脊椎裂有纤维组织覆盖,可有腰骶部皮肤的色素沉着、生有毛发或呈小脂肪瘤样改变,一般无症状,但成年后腰骶部负重过大、活动多,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有一部分缺乏附着点或附着不牢固,易形成腰骶部劳损。

  治疗原则,是调整好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姿势,加强腰背肌的锻炼,以便能够代偿其先天性的缺陷。

  腰椎骨刺与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后,椎间盘变薄,椎体间隙变窄,韧带松弛,椎体间活动度增大,在椎体边缘出现微小的、反复的、积累性损伤,导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渗出,出血及渗出逐步钙化,从而在局部,也就是椎体上下缘出现骨的增生性反应,这就是骨刺,也就是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在X光片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多呈“唇样骨质增生”,也可相互融合形成“骨桥”。

  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胀疼痛、僵硬、易疲劳,甚至弯腰受限,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患侧剧痛并向下肢放射,小腿麻木胀痛畏寒无力。

  腰椎骨质增生与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薄,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治腰椎间盘突出一定要能同时治疗骨质增生,否则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7 检查方法

  1、CT检查,这种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腰部的突出部位,可以了解椎间孔有无狭小,椎板有无肥厚。

  2、X片检查,这是最基本的检查,通过基本的X片检查可以发现椎间隙变窄及椎体边缘是否有增生出现,这中间可以帮助患者排除一些其他疾患,如脊椎滑脱等。

  3、体格检查,腰痛有时会和坐骨神经痛合二为一引发小腿疼痛,抬高腿部试验是否是阳性;同时看小腿和足部是否有放射性疼痛。

  4、MRI检查,这种检查是人类影像史上的一大进步,比CT检查更详细和准确,对人体组织机构有一个较清晰的影像图显示,帮助颈椎病的诊断,而且通过不同层面的影像资料,可以清晰的观察出腰椎部位的形态及与周围神经根组织之间的关系。

8 并发症

  (1)感染

  术后可见手术切口感染还可能发生椎间隙感染,主要表现是:原有的神经痛和腰腿痛症状消失。

  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2)神经损伤

  手术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内都有可能损伤神经根。

  (3)大血管损伤

  最常见的是经后路手术时损伤腹后壁大的血管损伤。

  (4)粘连与瘢痕

  手术部位的神经根与椎板切除后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发生粘连与瘢痕,会留有腰痛或神经根放射痛,椎管后壁骨缺损处瘢痕组织增生,粘连导致术后再狭窄;血肿机化,粘连及钙化,往往导致神经根管再度狭窄。

  (5)脊柱不稳

  部分病人术后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

  (6)脏器损伤

  血管损伤时可能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膀胱输尿管或小肠等。

  (7)脑脊液瘘或脊膜假性囊肿

  脑脊液瘘多在术后第3~4天时发生;硬脊膜假性囊肿多在术后几个月内出 现腰腿痛,在手术疤痕处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样物与硬膜粘连,压迫囊样肿物,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