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文人书法之五十七???奎章阁儒臣书家

 白罂粟 2014-01-06

奎章阁儒臣书家

 

致和元年(1328) 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次年改元天历,庙号文宗。元文宗的汉文化修养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诣”。他还擅长作画,所绘“万岁山画”草图,“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天历元年文宗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奎章阁,又称宣文阁,建于大内,陈列珍玩,储藏书籍,是上都皇城的重要宫殿;后改为学士院,聚集著名学者文士,一度成为学术艺术的殿堂。闻达当世的奎章阁文人书家虞集、柯九思、揭溪斯等人就曾在此任职生活过。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书家,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庄乡)。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六年(1302),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即位(1312),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延祐六年(1319)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后领修《经世大典》。书成后,文宗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至正八年(1348)五月己未(二十三)日(6月20日),病逝于家。谥“文靖”,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为仁寿郡公。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善书,篆、隶得汉人笔意,行、楷直抵晋唐。”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对虞集的书法有很高的评价,认为:“集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他以学问为根柢,崇尚平易淡泊,有一种无意于作为而自然天成,不刻意求高求深而自然高深的境界。这种书学思想表现在他的书法实践上,他追求清劲雅正书风,并在侍书奎章阁的五年里,实现了他风格上的这种追求,成为奎章阁书家的重要代表。传世墨迹有《即辰帖》、《跋赵孟頫重江叠嶂图》、《白云法师帖》、《跋柯九思古木幽篁图》等。历代文人书法之五十七 <wbr> <wbr> <wbr>奎章阁儒臣书家
                                        元  虞集  白云法师帖

《白云法师帖》,纸本草书,纵30.7厘米,横51.8 厘米。鉴藏印有项元汴诸印,“董奕少氏”、“李肇亨”、“桃花源里人家”及安岐、完颜景贤、何子彰、赵叔彦、张爰、谭敬诸印28方,半印2方。文中自称“眼昏写字不多整齐”。虞氏晚年有目疾,并经常在信札中谈到,故此帖为其晚年之作。书法行笔环萦,字若连绵,法度险峭,劲健古雅。如王世贞所言:“用笔若草草,而中自遒劲。”

《即辰帖》,纸本楷书,纵32.3厘米,横93.2厘米,为《元八家书札》之一。钤“虞集”印。鉴藏印有“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墨林山人”、“天籁阁”、“项子京珍藏印”等18方。据《元史·虞集传》:“文宗崩,集在告,欲谋南还,弗果。幼君(宁宗)崩,大臣将立妥欢帖陆尔太子(惠宗),用至大故事,召诸老臣赴上都议政,集在召列。(马)祖常使人告之曰:‘御史有言,乃谢病归临川。’”此帖中提到姑苏、惠泉(惠泉在无锡),可知此时虞集已经谢病南归。帖中又说:“方今龙飞御天”,应指惠宗即位事,与文献所述时间亦合。由此推断,此帖当书于惠宗即位之后,是虞集的晚年作品。《即辰帖》为楷体,兼有行书笔意。书法精道、淳古、苍劲,波澜老成,有碑版之状。

 

柯九思(1290—1343)(元)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柯谦(1251—1319)子。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皇帝对柯九思颇信任,为让他能自由出入禁中,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柯作画,虞题诗,“宠顾日隆”。虞集寄词柯九思的长短句《风人松》中提到的“晚值金銮殿”、“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就是当时的一种实录。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姻脂桥。柯九思仕途失意,并不得志。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却是多才多艺、卓有成就。他工诗文、好诗翰、识金石,可谓集诗人、词家、金石鉴赏家于一身,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的书法作品传世绝少,行楷是其所长,字体早期秀逸,晚年沉郁。雄伟中具质朴之骨力,厚重中见挺拔之秀气,具有独行的艺术魅力。柯九思绘画成就最高,影响极大。他尤善画墨竹,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别开生面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融于画法之中,“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即颜真卿)撇笔法”,这是卓越而独特的创造。著有《丹丘生集》、《竹谱》等书,其书法传世墨迹有《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陆浚之皇极赋跋》、《老人星赋》、《行楷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王右军瞻汉二帖》、《跋马图》、《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上京宫词》等。历代文人书法之五十七 <wbr> <wbr> <wbr>奎章阁儒臣书家
                                         元  柯九斯  上京宫词

《上京宫词》卷,纵53厘米,横30.9厘米,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博物馆。前人早已指出宋以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楷书,此卷虽也时有行书意态,但仍可算为楷书。柯九思用笔纵击,富有弹力,其入纸处颇类著名北碑张玄墓志,俊美中露峭拔,平和中寓筋力。直点多作短竖,深得《兰亭序》“犹”字点意态;横画虽波磔不露,但多呈隶书笔致,又颇似褚遂良书风。《兰亭序》“天朗气清”的神韵,褚遂良“瑶台春林”的清丽同张玄墓志的俊俏笔意的结合,正是柯九思历观前代书迹后的自然流露。字形有长有扁,以扁为多。长字取纵势,挺拔而不松懈,扁字取横势,笃实而不呆板,既有钟繇《戎路》、《宣示》帖的体格,更有苏东坡“石压虾蟆”般的沉稳紧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字同扁字虽各逞姿态,但又和谐协调,体现了美的多样统一。历代文人书法之五十七 <wbr> <wbr> <wbr>奎章阁儒臣书家
                         元  柯九斯  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王右军瞻汉二帖

现今柯九思墨迹多散见于之前的古代名人书画题跋,足见其秀逸俊俏风格。《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辽宁省博物馆藏。识题:“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冈峦清润,林木秀密,渔翁游容出没于其间,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天历三年正月,奎章阁参书臣柯九思鉴定恭跋。”柯九思《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王右军瞻汉二帖》,纸本行楷,纵25厘米,横30厘米。此作品原为谢稚柳陈佩秋共同收藏。鉴藏印钦有冶溪、渔隐、佩秋审定、稚柳佩秋珍藏之印、佩秋珍藏诸印。《老人星赋》,行书,纸本墨迹,纵25厘米,横268厘米,北京荣宝斋藏。

 

揭奚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幼贫古读,早有文名,善诗,工书,贯通经史百家,为文叙事极为严格,语简而当,与虞集齐名。因卢挚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后又任艺文监丞,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死后谥文安。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等。书法名重于世,行书尤精。《元史》本传称其善真、行、草书,追晋人古风,妙趣横生,典雅自然。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行书师晋人,苍古有力。”传世墨迹有《临智永真草千文》、《杂书卷》、《陆柬之文赋跋》等。

历代文人书法之五十七 <wbr> <wbr> <wbr>奎章阁儒臣书家
                                 元  揭溪斯  陆柬之文赋跋

揭奚斯《题画诗》,楷书纸本,纵40.9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馆藏。本幅与虞集《题画诗》同为题唐人胡虔《汲水蕃部图》所作,观其诗与题款,知属应酬之作。凡四行,每行字数不等,共七十二字。书法严谨端秀,有唐人韵致。另有揭傒斯《代祀记碑》在浙江绍兴;《天一池碑》记并书,明拓孤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揭奚斯《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纸本行草,纵24.5厘米,横22.5厘米。美国程可庵氏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