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安全与最危险

 tuzididie 2014-01-06

  一段触目惊心的视频:一辆车想在马路上掉头转弯,被直行的另一辆车从侧面撞击,司机被甩出车外,在路上连滚数圈;更不幸的是,被撞击的车辆并未停下,而是从司机身上压过导致其死亡…… 

  司机之所以被甩出车外,恐怕是未系安全带所致。死于自家车轮底下,是一个可怕的偶然,但偶然往往从必然之中萌芽。@浦东高速交警告诫:“很多人说:市区不需系安全带,其实,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死难者,就是死在离家40公里内的市区短途上,而非高速……” 

  自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危险已然蠢蠢欲动,就等你失去警惕,便猛扑过来,将你吞噬。就像很多性侵儿童者并不是陌生人,而是某个看似亲切的熟人,甚至可能是非常亲近的长辈。要防患于未然,不是变成惊弓之鸟,不是拒绝一切、怀疑一切,是警惕危险,学会保护。 

  那么,要保守一个秘密,最安全的地方是哪里?当然是自己的内心。然而,人的内心,又常常滋生出最危险的欲望。“读心术”是许多人渴望而又害怕的东西。根据对近300名职务犯罪者的调查和分析,南京鼓楼区推出《公职人员职业风险心理评估手册》,在自我评估部分中,为公职人员设计了腐败指数34问。 

  “你认同人无外财不富吗?”“你对婚外情或婚外性生活的渴望?”……大概是觉得这些问题若用于开放式问卷   调查,不会得到可信答案,34问目前仅限于自我检测、自我警示。这样的“扪心自问”能在预防腐败中起多大作用,恐怕永远都不可知。即便增加问题的隐蔽性,被测试者就会毫无防备吗?当调查结果影响到被测试者的利益时,就别指望他们说实话了。如同不少企业采用的考察职位匹配度的心理测试,总能被应聘者摸出门道来。不管是否问心无愧,填上标准答案,自然最安全。 

  一个人需要经常审视自己的内心吗?当然需要。不然,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就可能生长出最危险的毒芽。但对他人来说,想要看透一个人的内心,实在太难。而让人知道,不管你的秘密和欲望是什么,伸手必被捉,伸手最危险,这样的防患于未然,才最安全。 



郁晶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