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良驹投稿:不是电视台做个APP就算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了。需要从“内容制作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从播出管道转变为互动平台,从单纯的“内容制作机构”升级为“内容分发平台”,需要与被屏幕隔开的观众随时随地的建立联系。
香滿月:优质内容是互联网电视的核心价值,对谋求转型的电视台而言更是尤其。制播分离是电视台无法理解观众的产物,确实不能算一个成功的尝试,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与电视台的结合,必须是在专业制作的基础上理解用户需求,赋予用户参与权利的电视台。正因如此,视频网站近年来火爆的《晓说》《大鹏》之类还真不只是一个人举着摄像机就能完成的,正如一切脱口秀背后都有强大的制作撰稿团队一样。而且,电视台转型UGC是绝对不靠谱的(也许是作者笔误?),电视台可以合纵连横,可以谋求理解用户,但让从未理解用户的他们尝试做用户内容,堪比黑暗料理。
黑马良驹回复香滿月:电视台做UGC,只是一个方向,就是类似轻综艺、微电影、短视频的节目,电视台毕竟在内容制作方面的能力是视频网站不能比及的。主力市场,还是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头部市场。在核心层面,还是应该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改变以往简单的广告投放模式,利用大数据和其他技术手段,让广告投放的更精准。
疯狂de精神病:互联网不缺用户,缺少约束。传统电视台不缺约束,缺的是改变。
电视台大都是体制下的产物,是喉舌。那就需要电视台必须要严肃,必须高大上,必须阳春白雪。而自由散漫的互联网思维和内容,是最贴近用户,也是最下里巴人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能说谁压过谁,而是两者相互制约,和谐发展。
当然喉舌是需要有用户欣赏的,也就是说,高大上的传统电视台也是需要用户的,也是要随着互联网发展逐步引入互联网思维和内容的。从中央电视台走互联网化看的出来,但这样的改变因为体质的束缚和其它原因,只能是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推广互联网。也就是,作为传统电视台,现在要学会使用微博、微信、学会在坚持高大上的同时,做做下里巴人,争取雅俗共赏。
天曜投稿:湖南卫视该赞还是该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客观的看待一家企业成功的模式,并从中总结出适用于自己的经验。这也是在互联网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开放型心态。
zhwj123:作为湖南人,我必须出来说几句。所谓芒果台的崛起其实可以追溯到1997年湖南经视的建立。没有湖南经视的“幸运1997”、“幸运3721”哪有“快乐大本营”,没有仇晓哪有汪涵。外人往往只看到他的辉煌,不知道他多年的酝酿。
高宗帮:湖南卫视我每周看一次,就是周五晚的《天天向上》,该台其他节目就不浪费时间看了,起码不是我的菜。不过,湖南卫视在以一种互联网思维运作:①各节目定位清晰,如同互联网产品定位;②各节目协作完美,如同互联网巨头的捆绑式营销,不过芒果能做到娱乐观众而不让其反感。他们知道是一家人。
马佳佳投稿:这是马佳佳在中欧商学院分享的PPT,主要聊90后的互联网思维观念。这也是有关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的最挑战下限的演讲,相信也是对那些吵吵着分析互联网思维的所谓分析师们最直接最致命的打击。
张晋翎:这样的想法很多青年都有过,但是他们没有资金、没有团队。这个姑娘做出来了,那么就说明人家各方面都有条件:启动资金、货源、推广、市场、攻关等等。少了什么都不行。 之后再看这个东西,如果价格、差异度跟京东、亚马逊、天猫拉不开差距,光有概念好像玩不转吧。互联网思维总归是要落到产品、服务上面。即使通过互联网成功的拉过来一大批第一次消费客户,大部分人失望,那也离倒闭不远了。希望看到这个年轻人利用天时地利做出来的东西能不错吧。
管窥豹先生:互联网的思维就是不设上限,不没下限。如何感动你的泪腺(关注),提升你的肾上腺(行动)。
香港电影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在2014年1月7日凌晨辞世,享年107岁。虎嗅团队唏嘘的同时,也不禁好奇,全国的校园里总共有几座逸夫楼?你的学生时代,校园里也有一座逸夫楼吗?你的学校在哪里?你的逸夫楼有什么故事?
大家纷纷发来自己母校的逸夫楼和对邵逸夫先生的敬佩感激之情,不能一一枚举,仅以下图缅怀纪念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