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洛阳白马寺塔(东汉唐金·国保)

 cyzq 2014-01-09

洛阳马寺塔

称释迦舍利塔、齐云塔、金方塔

 

年代:东汉永平已已(69),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

形制、特点: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磚塔,高三十五米:现状:1961国保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白马寺塔,称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也称金方塔,位于洛阳市东郊十二公里白馬寺山门外东南约二百米处。
  据白马寺现存碑刻和某些佛籍载,东汉永平已已(69),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现塔形制建于后唐,宋代遭毁,金代重修。今存之砖塔,实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四方密檐式磚塔,十三层,建在一高台上,通高约三十五米(一说高约二十五米,疑为误)。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 外轮廊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拨,古雅秀丽。齐云塔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据《释源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己巳年二月八日,汉明帝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腾、兰二位印度高僧。当时摄摩腾问:寺之东南是何馆室?帝曰: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丈余,人们把它铲平,接而复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祈求灵验,然情由未知。摄摩腾道:《全藏》有云:如来灭度百年之后,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即十九处中之一处。由此,帝便下诏,于"圣冢"之上,依二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建佛塔九层,高五百余尺,岌若岳峙,号曰:"齐云"。齐云塔初建为木塔,后毁于雷火。现存之齐云塔,三十五米,共十三层,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齐云塔另有一奇,当您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这也是齐云塔独特造型所致,一种声学的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回声不齐所致。

  一九六一年作为白马寺的附属建筑,白马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齐云塔的高度

        齐云塔位于河南洛阳白马寺东200米的齐云塔院内,又称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相传建于公元69年,即白马寺建寺的第二年,至今有1900余年历史。关于齐云塔的高度,阅读资料时,见有几种说法,一说约二十五米,有说三十五米,另说 塔为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身上下十三层,通高53米,塔内中空,有踏窝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层向南有门,俗称“南天门”。出南天门,由塔外再向上三层,可直达塔顶。齐云塔作为以唐形制而金代重修之十三级密檐式塔,二十五米,疑为数字之误;五十三米,则一般为楼阁式塔可达此高度,亦疑为三十五之颠倒之误。

 

白马寺齐云塔欣赏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关于白马寺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从安史之乱开始,不断的战乱使繁华盖世的东都一百年间一片荒凉。如今,在清凉台西侧尚存几个唐代的石础,见证了那1200多年前的灾难。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投宿白马寺,写下“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的诗句,可见白马寺遭受兵燹之后的惨败景象。

 

中华名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金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文革”中白马寺再次遭到破坏,更是一片萧条,现存的遗址古迹多为元、明、清时所留。上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要来白马寺参观,白马寺又一次得到重建的机会,此后经过几次修建,原有的建筑规模逐步得到恢复,但与武则天的鼎盛期相比,还略逊一筹。
  白马寺现存寺宇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寺内大佛殿内悬挂的一口重2500斤的明代大铁钟,声音洪亮。它与洛阳东门城楼上的大钟频率一致,只要白马寺钟声一响,城楼大钟便产生共鸣,故有“白马钟声,洛阳西应”之说。大雄殿内采用夹纻干漆方法制成的元代佛像,是洛阳现存最好的塑像,其中十八罗汉的造像工艺是目前国内最精致的一例。寺内曾有一座高2.16米的弥勒菩萨玉石像,十分珍贵,可惜已被盗往美国。
  白马寺建成后,洛阳佛寺逐渐增多,到西晋时,全国128寺,洛阳即占42寺。五胡十六国时期。洛阳成为佛教中心。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佛教风行,佛寺骤增,洛阳最多时佛寺达1 300多所,其质量和规模也都不同寻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