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马寺塔 称释迦舍利塔、齐云塔、金方塔
年代:东汉永平已已(69),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 形制、特点: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磚塔,高三十五米:现状:1961国保
白马寺塔,称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也称金方塔,位于洛阳市东郊十二公里白馬寺山门外东南约二百米处。 据《释源大白马寺齐云塔灵异记》记载:己巳年二月八日,汉明帝刘庄驾临白马寺,会见腾、兰二位印度高僧。当时摄摩腾问:寺之东南是何馆室?帝曰: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阜,高丈余,人们把它铲平,接而复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为奇,故称"圣冢",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祈求灵验,然情由未知。摄摩腾道:《全藏》有云:如来灭度百年之后,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于天下,共有八万四千处,东土中国有十九处,陛下所言"圣冢",即十九处中之一处。由此,帝便下诏,于"圣冢"之上,依二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建佛塔九层,高五百余尺,岌若岳峙,号曰:"齐云"。齐云塔初建为木塔,后毁于雷火。现存之齐云塔,三十五米,共十三层,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齐云塔另有一奇,当您站在齐云塔南面,大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这也是齐云塔独特造型所致,一种声学的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回声不齐所致。 一九六一年作为白马寺的附属建筑,白马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齐云塔的高度 齐云塔位于河南洛阳白马寺东200米的齐云塔院内,又称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相传建于公元69年,即白马寺建寺的第二年,至今有1900余年历史。关于齐云塔的高度,阅读资料时,见有几种说法,一说约二十五米,有说三十五米,另说 塔为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身上下十三层,通高53米,塔内中空,有踏窝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层向南有门,俗称“南天门”。出南天门,由塔外再向上三层,可直达塔顶。齐云塔作为以唐形制而金代重修之十三级密檐式塔,二十五米,疑为数字之误;五十三米,则一般为楼阁式塔可达此高度,亦疑为三十五之颠倒之误。
白马寺齐云塔欣赏
关于白马寺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