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

 杏林居士卍 2014-01-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修养好自身的道德,管束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大事,使天下太平安定。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恒言:经常这样说。本:根本。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个人又是家庭的根本,所以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基础。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守:奉行,遵守。修其身:培养自己的品行。平:太平。君子所奉行的原则,是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唐·武则天《内训·修身》不修养自身则道德不能确立,道德不确立而能够化育治好家庭的事很少有,更不必说治理好国家大事了。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欲:想。齐:整治。修:锻炼,修养。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 

●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 

 《管子·权修》本:根本,关键所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家庭以至整个国家的关键所在。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修身:锻炼品德修养。令名:美好的名声。恶:丑。责:索求。妍:美。只有修身立德,才能获得声誉。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魏子》 江河的源泉洁净水流就清澈,树木的根牢固枝叶就繁盛;人自身修养好外部关系就融洽,形体端正则影子不会歪斜。 

●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 

 宋·王艮《答问补遗》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处世的根本。 

●臣闻《大学》之道,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而家之所以齐,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出焉。 

 宋·朱熹《癸未垂拱奏札》大学:书名。天子:旧时称国君。庶人:旧时称百姓。壹是:都是。齐:管理好。治:治理好。平:太平。莫不:无一不是。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管家、理国、使天下太平的根本。说明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 

●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 

 清·李毓秀《弟子规》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就自然大。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力轻重人。 

 清·宋纁《古今药言·憬然录》轻重人:衡量人。君子从道德衡量人,小人则从权势衡量人。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树根稳固,花果必然茂盛;源流深远,波澜才会壮观。比喻道德、学问的功夫深厚,才能有所作为。 

●末流之竭,当穷其源;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末流:下游。竭:干竭。凡事应从根本上找原因。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周易·系辞上》默默专注而有成绩,不事标榜而受人信用,这完全是由于德行。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尚书·周官》心逸日休:心里舒坦,整天高兴。休,吉庆,喜。心劳日拙:费尽心机,反而越被动难堪。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止:表示确定语气。景行(xìng):高尚的德行。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的人的敬仰。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 

 汉刘向《说苑·说丛》富有钱财不如道义高尚,有权势不如道德品行崇高。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后汉书·张衡列传》患:担忧,忧虑。不担心名位的不显要,而担心品德的不高尚。 

●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 

 汉·陆贾《新语·术事》立:处理。弦:乐器上发声的线。宫商:古代分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此泛指乐音。建立功业的人要有道德修养,正如调弦试音的人要懂得音律一样。 

●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 

 宋·朱熹《朱子语录》谓道理、规律是人们所共同遵循的,品德、操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面获得的。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游世:与世交游。德:德行。患:担忧。位:名位。势利:权利和利益。君子以德行处世,所以不计较个人之得失;小人以势利处世,所以患得患失,大胆妄为。 

●德者事业之基。 

 明·洪自诚《菜根谭》道德是事业的根基。 

●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庄子·天地》贯通于天地间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事物特性的为德,支配着万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为道。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以仁爱、道义为朋友,以道德为师友。 

●道义重,则轻王公矣。 

 《荀子·修身》看重道义,那么就轻视王侯了。 

●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 

 宋·王安石《寓言》功劳高大而后人把它毁掉非常容易,道德修养浅薄的人则难于在世上立足。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流:播。卑:低下。品德纯厚的留下美名,品德浅薄的留下恶名。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唐·李白《赠韦秘书干春》如果没有匡济时代的雄心,即使个人的品德修养再好,于国家并无好处。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宋·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虽是有文化素养的人,也会变成品格低下。 

●才出于学,器出于养。 

 清·赵尔巽《清史稿》才能出于学问,器度出于修养。 

●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富贵?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惟:仅。做人最可贵的是德行,而不是金钱地位。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唐·张九龄《上姚令公书》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完美的境地,一切毁谤都将自行止息。 

●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 

 《淮南子·缪称训》末:树梢。本:草木的根或茎干。伤:损伤。比喻做事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诗经·大雅·荡》古人说过:“树木倒地以后,根部翻出了,枝叶虽然没有受损害,但树根已坏。”颠沛,此指跌倒。揭,高举。拨:此是“败”的假借字。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唐·张说《起义堂颂》源头经过疏浚,河水会流得很远;树根扎得深,叶子就会长得茂盛。喻凡事都应从根本做起。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唐·韩愈《答李翊书》遂:饱满。晔:同“烨”,火光明亮悦目。根柢壮茂的树果实就结得饱满,土壤肥沃的土其光泽就明亮悦目。 

●白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辉。 

 汉·韩婴《韩诗外传》度(duó):计算,量度。仞(rèn):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掩:遮盖,遮蔽。比喻道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总不会被埋没。 

 ●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纯乎天理:做事都能按天理运行的法则。圣:圣人,此指杰出的人。足色:纯金。精:指纯金。做人和研习学问,永无止境。 

●珠藏泽自媚,玉幅山含辉,此涵养之重要。 

 明·薛瑄《薛子论道·中篇》蕴藏珍珠的水泽自然美好,蕴藏宝玉的山隐含着光采。说明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蕴辉珠处渊,含英金在矿。 

 清·李果《示两儿》深渊里的珍珠蕴藏着光泽,矿石中的黄金焕发着光采。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晋·陆机《文赋》谓矿石中藏着宝玉,山岭就倍增光辉;水中有着珍珠,川流将更加媚人。 

●山藏异宝山含秀,沙存黄金沙放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 山岭上藏着奇珍异宝,山岭就非常秀丽;矿沙存在着黄金,矿沙就放出光采。 

●山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8回 本:指树木。源:源泉。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凡人:普通的人。修:指自身品德的修养。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修养成为高尚圣洁的人。 

●德与年俱进,如日升月恒。 

 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代)》德行随年岁的增长不断进步,好象太阳升起月亮放光一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御寒最好的是厚皮衣,消除毁谤最好的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 

 北朝·北齐·刘昼《防欲》珍珠晶莹明亮,尘埃就不能沾上去,人的品性高尚,就不会沾染坏的习惯。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德充符》德:道德。形:形貌。 

●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修道:指个人在思想修养方面的锻炼。自有天知:古人以为老天是有意志的。 

●治外物易,治己身难。 

 唐·林慎思《伸蒙子·治难》管理外部的事物是不难的,难的是对自己的管理。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德行要与标准高的人相比,利欲要与要求低的人相比。 

●德,福之基也。 

 《国语·晋语六》德行是幸福的基础。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论语·里仁》怀:关心。德:道德。土:田地。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溺其所处之安。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唐·徐夤《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德义:品德义行。诵:称述。身后:死的讳称。好的品德义行,后人总不会忘记。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庄子·徐无鬼》分:给与。圣、贤:同指德行好的人,而圣人高于贤人。以仁德施分给人可称为圣人,以钱财分赠给可称为贤人。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 

 《礼记·儒行》温良是人的根本,恭敬和谨慎是仁的基础,宽裕是仁的开始。 

●宝己以德,毋宝珠玉。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宝:珍爱。德:品德。要珍惜自己的品德,不要只珍爱珍珠玉石等宝物。 

●崇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宋·苏轼《文与可字说》推崇圣哲的道义而忘掉权势,实行仁义而忘记私利,修养道德而忘去名位。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周易·说卦》用正道去树立别人,就是仁和义。 

●礼义廉耻,士君子居身之本系焉。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谓崇礼、行义、廉洁、知耻,是立身的根本。 

●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美名,是德的车轿;道德,是国家的基础。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庄子·刻意》一般的人重视利益,清廉的人注重名声,贤良的人崇尚志趣,杰出的人重在思虑精深。 

●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左传·文公十八年》后世承前世之美,不败坏前世之名。 

●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 

 《隋书》崇高的名望天下知闻,显赫的功业辉映于天地。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唐·刘驾《励志》及时建树功业和德政,死后美名就传扬不灭。 

●自顾行如何,毁誉安足论。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 只须自己注意到品行端正,别人的毁谤或称赞不必去计较。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 比喻有本事有实绩不必吹嘘,别人也会知道。 

●凡夫爱命,达士殉名。 

 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 凡庸的人顾惜自己的性命,通达事理的人却勇于为保全名节而牺牲。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上等士人忘记个人的声名,中等士人树立个人的声名,下等士人窃取美好的声名。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离骚》 冉冉:渐渐。 修名:美名。感叹年岁渐老还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 

 唐·舒元舆《贻诸第砥石命》 锷(è):刀剑的刃。磔(dǐ):细的磨刀石。此指砥砺,磨练。比喻人的美名要经磨砺才能传扬。 

●论久而后公,名久而后定。 

 宋·陆游《何君墓表》 论:评论。公:公正。 名:名声。 定:确定。时间的积淀长些,人们的评论才会趋于公正,名声也才能最后确定。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列子·杨朱》 在世时没有一天的欢乐,死后却世代传美名。 

●千里传声,万里传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美名比声音传播得更广远。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汉·王充《论衡·自纪》 身:人的躯体。朽:腐朽。声:名声,声誉。 彰:显扬,显著。 人虽死了,而声名却长存。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 

 《后汉书·冯异传》 垂:传下去,传留后世。成功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取得的,但声名业绩却世代相传。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晋·左思《咏史》 悠悠:长远貌。英名擅八区:擅,扬,意谓英名传扬全国广大地区。 

●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 威震天下:威望震动天下。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贾谊传》 有贪欲的人为了钱财而死。志在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荣誉而勇于牺牲自己。 

●功列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 

 《后汉书·章帝纪》功勋业绩闻名天下,仁政之风世代相传。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与天地一样久长,同日月一样光辉。 

●奋名于百代之前,而流誉于千载之后。 

 三国·魏·桓范《序作》 奋名:为获得好名声而奋斗流誉:传扬声名。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汉书·陈汤传》载(zǎi):年。 世:代。 安:安宁,安定。立下大功,世代安居乐业。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 谓声名,节操比泰山还重,私利欲望比鸿毛还轻。 

●高名千载留。 

 南朝·梁·萧纲《登琴台》 美好的声名,千年百载留传。 

●尽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后汉书·邓皇后纪》 功勋载入史册,并被弦歌赞颂。竹帛:史书。古人在竹简、绢帛上记事。流音:指美好的品德和声名。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后汉书》 德音: 好的德行和声誉。功名:功业和声名。好的德行和声誉远扬千里,功业和声名比泰山还要重。 

●功名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三国志》 著:显出。鼎钟:古铜器之称,上面铭刻文字,或表彰功德,或记事。竹帛,竹筒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功绩和声名都被史书收录。 

●威动天地,声慑四海。 

 《淮南子·汜论训》 威:威名,威势。慑(shè):恐惧,害怕,引申作镇服。比喻威望极高,声名极大。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宋·谢枋得《和曹东谷韵》 芳:芳香,喻美好的名声或德行。秽:鄙贱邪恶的行为和名声。荣枯:喻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后汉书·荀悦列传》一时的得失关系到身后的长久荣辱。 

●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南朝·后魏·许谦《遗杨佛嵩书》 把握好机遇,可以建立不朽功勋。 

●留得声名万古香。 

 宋·文天祥《沁园春》 万古香:千年万代都赞颂备至。香:名声的美好。留下美好的名声,万古流芳。 

●丈夫垂名动万年。 

 唐·杜甫《赤霄行》 丈夫:指“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垂名:名声留传。大丈夫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晋·陶渊明《咏荆轲》荆轲虽然死去,但千载以后他的英侠义举仍长留在人们心中。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患:忧虑。令名:好名声。彰:明显。只怕不立志,不怕无声誉。 

●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 

 汉·徐干《中论》 谓长期砥砺志行,名誉便传扬开去。 

●君子虽殒,善名不灭。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 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虽然死了,但美好的声音却不会消失。 

●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誉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官运亨通的人不一定称职,名誉很高的人,名实不一定相符。 

●盛名之下难为居。 

 《新唐书·官琯赞》 居:居住,引申为做人。 

●溺私利者则伤名。 

 唐·李延寿《晋史》 沉溺于私利的人有损自己的声名。 

●身没声名在,多应万古流。 

 唐·贾岛《哭孟郊》 没(mò):死亡。人死了,而声名犹存。 

●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功:功劳。德:德行。益:更加。明:光大,卓著。 光:光荣。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 青史:史书。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泯(mǐn):灭。谓人已死去很久,但名字在史册长存。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 

 五代·裴谐《经杜甫坟》 声名是埋没不了的,人死骨腐有什么要紧。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五代史·王彦章传》 皮:珍贵的皮毛。名:美好的名声。为人应留下好的声名。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宋·陆游《投梁参政》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为人要建功立名。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论。 

 宋·陆游《观史》 大节:重大的节操。公论:公正的评论。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宋·李师中《送唐子方之贬所》 去国:离开朝廷不作官。高名:高尚名节。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宋·李曾伯《挽史鲁公》 盖棺公论定:指史鲁公死后,对他一生的全部表现作出结论。盖棺,盖上棺盖。泯:消灭。泯灭。 

●男子须流芳百世。 

 宋·刘克庄《次韵徐守宴新进士》 流芳百世:形容美名长远流传。 

 ●骨朽人间论自公。 

 宋·陆游《落魄》论:对死者的一生所作所为作出结论。公:公平,公道。 

●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 功名业绩不断发展,名气声誉传播四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苍苍:深青色。泱泱:深广貌。风:风范。赞美严子陵的高洁品行。 

●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闻:出名,有名望。在世时有威望,死后留声名。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宋·范仲淹《东染院史种君墓志铭》 泯:消灭,泯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声名不能泯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宋·欧阳修《朋党论》 守:遵守。行:实行。惜:珍惜。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宋·普济《五灯会元》 镌(juān):刻。德行高洁,自然声名留传。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宋·苏轼《徐夜病中赠段屯田》 大夫:古代指任官职者。高义金石贯:金,钟鼎;石,丰碑。意谓高风亮节铸在钟鼎,刻在丰碑。 

●所不朽者,垂万世后,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宋史·辛弃疾传》 不朽:不会磨灭。垂:流传。孰:谁。凛凛如生:气势威严,好象健在一样。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功勋人丹青,名迹万世香。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 丹青: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犹言史籍。名迹:名声事迹。功勋载入史书,声名世代留传。 

●百年身世酣歌里,千古功名感慨中。 

 宋·陆游《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 虽一生在优游佚乐中度过,但千古功名未立,不胜感慨系之。功名标示于史书上,长久传扬。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 

 明·宋濂《周君墓铭》 人们都乐于活着,但以苟且偷生为耻;人们都不想死去,但以殉名取义为荣。 

●秦淮水逝,迹往名留。 

 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逝:流逝。往:消失。 

●声名留落天地间。 

 明·方孝孺《吊李白》 声望和英名留传于天地之间。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明史·赵光抃传》 人生的富贵是短时间的,而声名节操却长久流传。 

●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 

 明·洪自诚《菜根谭》 惠泽:给人的好处恩德。人死后要留下美德声名。 

●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一个人的忠诚无私之心和刚正之气,千秋万代也不磨灭。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清·顾炎武《秋风行》 驹:指白驹,即日影。人生的富贵荣华就象白驹过隙,瞬间即逝;唯有荣誉声名却象坚硬的金石,永远留存。 

●重如泰山轻鸿羽,流芳遗臭俱千古。 

 清·缪钟渭《纪大东沟战事吊总兵世昌》 人的价值有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你们这些(嘲弄诗人)的人早已声名俱灭,他们的成就却象江河一样,流传千秋万代。今也喻英才万古流芳。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 既然不能给后世留个好名声,也不可给后世留个坏名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