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喘证
A.实喘
1 风寒袭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解表散寒,化饮平喘。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9g,桂枝6g,芍药9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3g,半夏9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表寒重者,可加紫苏叶、炒荆芥、豆豉等,以解表散寒。
2.若寒痰阻肺,痰气不利,可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菀、白前等,以降气化痰平喘。
3.若得汗而喘不平,可酌减麻黄、细辛用量,加厚朴、杏仁,或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调和营卫,宣利肺气。
4.兼身热,喘息气促,痰黄者,为表寒里热,可酌加桑白皮、黄芩、石膏、瓜蒌皮,或改用大青龙汤以解表清里, 宣泄肺热。
【用方】
1.桂枝加厚朴杏子仁汤(《伤寒论》):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厚朴6g,杏仁6g。
水煎服,每日1剂,取微汗。功用:解肌发表,下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喘促胸闷,口不渴,苔白,脉浮缓或浮弱者。
2.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12g,桂枝4g,炙甘草5g,杏仁6g,石膏12g,生姜9g,大枣3枚。
水煎服,取汗,服后得汗者停服。
功用:发汗解表,泻热平喘。主治:恶寒发热俱重,脉浮紧,无汗而喘,烦躁不安。据报道:本方对多种发热性疾 病有一定的退热作用,4小时内降温0.8~1.06℃。
3.麻黄汤(《伤寒论》):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脉浮紧。
4.加味三拗汤(《世医得效方》):麻黄6g,陈皮6g,桂枝4g,五味子6g,杏仁lOg,甘草3g,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伤风伤冷,鼻塞声重,语声不出,头痛目眩,四肢困倦, 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寒喘。
5.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6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 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宣肺祛痰,下气平喘。主治:喘促气急,痰多清稀,泡沫多。
2. 风热犯肺证,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粘稠,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伤寒论》)。 麻黄6g,杏仁9g,石膏2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身热甚者,重用石膏,加知母、黄芩、栀子、桑白皮,以加强清热泻肺平喘之力。
2.恶风寒者,可酌加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以疏解表邪。
3.痰多粘稠,可加海蛤粉、青黛、瓜蒌皮、鲜竹沥、贝母、半夏、陈皮以化痰平喘。
4.痰有腥味,配鱼腥草、金芥麦、冬瓜子、薏苡仁、芦根,以清热化痰。
5.口渴咽干,可加知母、天花粉、芦根、葛根,以生津润燥止渴。
6.喘不能卧,痰涌便秘,可酌加葶苈子、苏子、莱菔子、射干、大黄、芒硝,以泻肺通腑,降逆平喘。
【用方】
1.桑白皮汤(《古今医统大全》):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栀子各9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泄痰热,降气平喘。主治:喘咳气涌,痰多色黄粘稠,发热,胸闷,有汗,口渴喜 冷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泻火清肺汤(《万病回春》):黄芩、枳壳、栀子、桑白皮、麦冬各9g,沉香、陈皮各6g,杏仁、赤茯苓
、苏子各12g,贝母6g,朱砂3g,竹沥20g。水煎服,每日l剂。功用:泻火清肺,降气平喘。主治:热喘。症见 发热,喘促气急,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渴等。
3.清气化痰丸(《医方考》):陈皮、茯苓、黄芩、瓜蒌、枳实、杏仁各30g。半夏、胆南星各45g。
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功用:清热化痰,平喘止 咳 。主治:喘促咳嗽,痰黄,咯之不爽,胸膈痞满,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化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半夏、陈皮各15g,茯苓9g,甘草5g,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水煎服,每 日1剂。
【辨证加减】
1.本方可加苍术、厚朴、枳壳,燥湿理脾行气,以助化痰。
2.痰多气逆,可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前胡、白附子,以增加化痰降气平喘之功。
3.兼恶寒肢冷,便溏,可加生姜、桂枝、紫苏叶,以散寒解表。
4.痰多清稀者,可加麻黄、杏仁、射干,或改用射干麻黄汤,以宣肺化饮,降逆平喘。
5.痰湿化热,粘稠,可加黄芩、黄连、鱼腥草、金荞麦、贝母等,以清热化痰。
【用方】
1.千缗导痰汤(《古今医鉴》):南星3g,半夏7个,陈皮3g,枳壳3g,赤茯苓3g,皂荚3g,甘草3g,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l 剂。功用:燥湿化痰定喘。主治:痰喘不能平卧。
2.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9g,半夏9g,当归6g,甘草6g,前胡6g,厚朴6g,陈皮6g,肉桂3g。 加生姜2片,大枣1枚,紫苏叶2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痰涎壅盛,喘咳短气, 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胀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数。
温阳化气,利水平喘,真武汤(《伤寒论》)。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炮附子9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咳嗽,痰白而稀,可加五味子、细辛、干姜以温肺散寒,燥湿化痰。
2.小便不利,重用茯苓,加泽泻、桂枝、猪苓以通阳利水。
3.下利,加人参、干姜以温中止利。
4.呕吐,酌减附子,重用生姜,加半夏以温胃止呕。
5.咳喘心悸,肢体浮肿,舌淡胖大,脉沉细,尿少者,为阳虚水停,上凌心肺,酌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以 温肾益气利水。
6.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者,为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加丹参、泽兰、益母草以活血化瘀行水。
【用方】
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干地黄15g,山药30g,山茱萸30g,泽泻30g,茯苓30g,牡丹皮30g,桂枝15g,附子 牛膝15g,车前子30g。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15g,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下。亦可按原方剂量比例酌 情增减,水煎,每日1剂。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主治:肾阳不足,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 状 胸满不能平卧,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2.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楝子30g,葫芦巴30g,木香30g,炮附子30g,肉豆蔻30g,补骨脂30g,沉香 30g,茴香30g,阳起石30g,肉桂60g,黑锡60g,硫磺60g。 每服3~9g,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亦可按原 方剂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温壮下元,镇纳浮阳。主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 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
5.肺脾两虚证,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
补益肺脾,化痰平喘。补肺散(《普济本事方》)。
桑白皮、熟地黄、人参、黄芪各15g,紫菀12g,五味子10g,茯苓、白术各12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可酌加冬虫夏草、蛤蚧,或加服人参蛤蚧散以增强补肺益肾之力。
2.气短、汗多者,可重用黄芪,加防风、五味子,即与玉屏风散合方,以补气固表。
3.兼咳嗽者,可酌加紫菀、款冬花、杏仁、前胡、苏子,以宣肺止咳。
4.痰多色白、脘腹作胀者,可酌加半夏、陈皮、山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5.口干咽燥者,是肺阴亏虚,可酌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白芍,或改用补肺阿胶散以养肺润燥。
【用方】
1.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蛤蚧1对,杏仁150g,炙甘草150g,人参60g,茯苓60g,贝母60g,桑白皮6g,知母 60g。共研细末,早晚空腹时各服1次,每服6g,开水送下。功用:益气清肺,止咳定喘。主治:久咳气喘,声低 无力,痰稠色黄,胸中烦热,身体日渐赢瘦,或面目虚浮,脉浮大无力。
2.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阿胶45g,马兜铃15g,牛蒡子7.5g,杏仁6g, 人参10g,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6g,甘草7.5g, 糯米30g。 水煎服,每日1剂。阿胶烊化,分次调入药 汁。功用:补肺养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脉浮细数,舌红少苔。
3.补肺汤(《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桑白皮、熟地黄各15g,人参、黄芪、紫菀、五味子各10g。水煎服,每日1 剂。功用:补益肺脾,定喘止嗽。主治:肺气不足,心腹胀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 然自惊,干呕,心烦,面色自。
4.清金汤(《袖珍tJ',JL方》):罂粟壳5g,甘草3g,陈皮6g,赤茯苓10g,杏仁10g,阿胶10g(烊化),五味子10g, 桑白皮15g,薏苡仁15g,紫苏叶10g,贝母6g,半夏10g,百合10g,款冬花10g,人参15g,生姜3片,大枣2枚,乌 梅1个。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气敛肺,健脾化痰。主治:咳喘,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饮食不 下。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 质 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肾气丸(《金匮要略》)。
熟地黄240g,山药120g,山茱萸120g,泽泻90g,丹皮90g,茯苓90g,桂枝30g.,附子30g。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每丸重15g。早晚各服1丸,空腹时用开水送服。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可加人参、蛤蚧、冬虫夏草、五味子,以加强益肾补肺,纳气平喘之功。
2.咳痰稀薄,食少便溏,可加人参、白术、姜半夏、陈皮、茯苓、款冬花,以增加健脾化痰之功。
3.如兼面色浮红,喘促汗出等虚阳上浮之症,可加龙骨、牡蛎、五味子,改桂枝为肉桂,以潜阳纳气。
4.如见午后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咽干燥等阴虚之症,可酌减桂枝、附子,熟地黄改为生地黄,加北沙参、麦冬 、百合、五味子,或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以滋阴纳气。
5.善后调理可以本方加服紫河车粉、紫衣胡桃肉。
【用方】
1.七味都气丸(《医宗己任编》):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五味子6g。炼蜜 为丸,每丸重15g。每服1丸,每日3次,空腹时用开水送下。或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肾阴 亏 虚,气喘呃逆。
2.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生地黄240g,山茱萸120g,茯苓、牡丹皮各90g,五味子、麦门冬、山药、益智仁 各60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g,早晚空心温酒调下;或炒盐汤调服。或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 增减,水煎服。功用:益气, 补肾阴。主治:年高之人,或喘或咳,足膝无力,形体消瘦、盗汗。
3.右归丸(《景岳全书》):大熟地黄240g,山药120g,山萸肉90g,枸杞子120g,鹿角胶120g,菟丝子120g,杜仲 120g,当归90g,肉桂60~120g,香附60--180g。 配作蜜丸服,每丸约重15g,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下。或按原 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主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的喘息。喘促日久 ,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
4.参杞汤(《顾氏医经读本》):人参15g,当归、熟地黄、杞子、山萸肉、麦冬各12g,阿胶10g,肉桂3g,黑荆芥 6g。 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纳气,养血,救脱。主治:肾虚,气失根蒂,喘逆。
单验方
(1)北京中医学院董建华治喘方:麻黄5g,杏仁lOg,全虫3g(研末冲服),地龙10g,川芎lOg,煮沸10一15分钟,每 日1剂,分温再服。
(2)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治喘方:前胡lOg,黄芩lOg,干姜8g,细辛5g,五味子10g,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15g, 苏子lOg,桔梗、枳壳、橘红、半夏各10g,茯苓15g,炙桑皮12g,甘草3g。适用于肺气肿,急性发作喘咳。
(3)金梦贤(天津)四子克喘汤:麻黄、杏仁各10g,石膏30g,甘草8g,苏子10g,白芥子6g,莱菔子10g,干姜lOg, 细 辛10g,五味子6g,川贝母10g,半夏6g。
(4)朱良春咳喘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蔓荆子15g,金荞麦15g,佛耳草lOg,天竺子lOg,水煎服。
(5)紫河车粉1.59,每日2~3次,开水送服。用于肾虚者。
(6)地龙研粉,每服3~69,可装胶囊,1日3次。用于热喘、实喘。
(7)猪胆汁烘干研粉,每服3---69,1日3次,(牛、鸡胆汁亦可用,服法用量同)。用于实喘。
(8)胆南星,每服3g,1日3次。用于痰喘。
(9)桑白皮、葶苈子各等分,炒黄,研为粗末,水煎15g,去渣,食后温服。用于痰喘、热喘。
(10)人参6g,胡桃肉2枚(去壳不去皮),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用于虚喘。
(11)紫衣胡桃肉10个,每晚临睡前缓嚼,用淡盐水送服。用于虚喘。
(12)五味子250g,加水煎半小时,冷却,用鸡蛋10个放入浸泡,10天后,每晨取1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
(13)银白苏超声雾化吸入剂(银花lOg,白芥子lOg,苏子lOg,煎液20ml,加入CW—I型超声雾化器中,再加生理盐水 20ml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每日2次,连续使用10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喘促痰多者。
(14)海蛤散:海浮石lOOg,蛤壳200g,共研细末,每次9g,每日1~2次。适用于肺虚喘咳,气急痰粘者。
(15)I号宁肺丸:海藻、昆布、蛤粉各150g,北沙参、百合、生地、茯苓、黄芩、钩藤、紫河车各90g,党参、黄芪、 枇杷叶、半夏、陈皮、百部、杏仁、桔梗、瓜蒌皮、马兜铃各60g,旋覆花,麻黄各45g,瓜蒌仁45g,白果 lOOg ,小青蛙(干品)300g。上药碾碎为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9g,1日2~3次。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喘病。
食疗方
(1)痰阻气逆之咳喘选杏仁15g,麻黄30g,豆腐120g,上三味共煮1小时,去药渣,吃豆腐喝汤,早晚各服1次,连服 4~5天。
(2)肺肾不足之咳喘
①蛤蚧1个,胎盘1个,鱼腥草75g,北杏仁10粒,瘦肉少许。先将上述各品洗净,慢火煲汤3小时以上,加盐调味, 分2次服,每周3次。
②猪肺300g,大白萝卜250g,洗净后加盐、姜炖熟,分两次服,隔天食用,连服14天为1疗程。
其他治法
1.五味子250克,加水煎半小时,冷却,用鸡蛋10个放入浸泡,10天后,每晨取一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
2。紫衣胡桃肉10个,每晚临睡前缓嚼,用淡盐水送服。
3.紫河车粉1.5克,每日2—3次,开水送服。 . .
以上三方治肾虚动则喘甚之证,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表现肾虚喘者均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