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商、周三代英雄:夏禹、商汤,文武周王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这三个时期的英雄代表主要是为夏建国奠定基础的禹、灭夏的商汤与灭殷的周文王和周武王。

禹征三苗

传说三苗是九黎的遗裔。尧、舜时期在南方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以蚩尤为代表的九黎被黄帝族战败以后,蚩尤的余威仍很盛,黄河北岸的冀州平原还有其影响,这当然是以黄河流域为根据地的黄帝后裔所不能容忍的。尧与舜对三苗曾采取过强硬的手段,三苗屡遭镇压,却未真正屈服。有的说,舜是因为征三苗而死于苍梧之野,并且就埋葬在那里。(见《吕氏春秋·召类》与《淮南子·修务训》)可见三苗之强大。

禹按舜生前的委托,为征三苗召集了各部落首领参加的誓师大会。会上,禹告诉大家要听命,并历数三苗之罪状,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建立功勋。这一仗打了70天,才把三苗征服。(见《尚书·虞书》)禹对三苗使用了非常残酷的手段,捣毁了他们的宗庙,消灭了他们的氏族,使其后继无主。(见《国语·周语下》)从那以后,一部分三苗逃到南方的崇山峻岭中,另一部分当了奴隶,与中原各民族逐渐融合。这场战争的后果,在神话中有所折射:“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墨子·非攻下》)禹为黄龙,犬为三苗的原始图腾,龙入主庙堂,犬只能在庙外哭泣,自然间各种反常现象,意味人世的大变化。从战争的残酷可以看出奴隶制正在兴起。禹克三苗而有天下,是为消灭原始共产制,建立私有制扫除障碍。若从这一角度来审视古代苗与夏的关系,一切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解。

成汤灭桀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商族属东夷系,以鸟为氏族图腾,契是他们传说中的第一代始祖,成汤是契的第14代孙,又被称为商汤。成汤时已有了国家机构,只是势力还不大,臣服于夏。由于夏桀太不得人心,成汤为灭夏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向夏进攻时,“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孟子·滕文公下》)

传说成汤不仅善用武力,而且成功地进行了间谍活动。据《吕氏春秋·慎大篇》载:

听说夏桀昏庸无道,成汤命大贤臣伊尹前往探听情况。但又担心被夏怀疑,汤便行苦肉计,故意怒射伊尹。伊尹也故意逃奔到夏,呆了三年,又回到商的都城亳〔bo博〕,向成汤报告:“桀原来迷惑妹喜,现在又喜欢上新得的美女琬与琰,根本不体恤老百姓,众人苦不堪言,上下相互憎恶,民心积怨,都说,既然上天不顾及我们,夏也该完蛋了!成汤对伊尹说:“你说的情况跟我所想的完全一致。”他们君臣二人再次密谋,伊尹又去夏国。这次便与已经失宠的妹喜勾结在一起。(按:译文)

汤自称秉上天之命讨伐夏桀,双方大战于鸣条(在今山西省安邑县北)。桀的军士没有斗志,汤趁势将桀赶走。桀带着妹喜与其余姬妾坐船沿江漂流,最后死于南巢(今安徽省巢县东北)的山林之中。(见《列女传·夏桀末喜》〔即妹喜〕)据说桀手下有一员勇将夏耕,是在章山作战时被成汤所杀,死后无首而立。后又引咎逃到巫山去了。《山海经·大荒西经》对这一能走动的无首之尸有记载:“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夏耕倒是挺顽强的勇士,虽死亦不陈尸,可惜这样的武士也挽救不了桀的命运。

传说向汤授天命克夏的神乃火神祝融。又有的说,成汤不仅智勇俱全,而且仪表堂堂,心地仁慈。在传说中是理想化了的夏商之交的英雄。

周文王和周武王灭纣

纣是商朝的末代国王,跟桀一样,在历史上以残暴著称。周族传说中的祖先即弃(后稷),是活动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的部落,由弃下传15代,周文王(名昌)时周族崛起,成为商朝的威胁,他的儿子发,即周武王完成了昌未竟的灭商的事业,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纣因为嫉妒周文王的“仁德”,不但把文王囚禁起来,而且将其长子伯邑弄到殷商去当人质。纣命厨子将伯邑的肉煮成羹,送去给文王喝。送羹的人对文王说:“圣人应该不喝儿子的肉汤。”但文王还是吃下去了。纣便说:“谁说西伯(指文王)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的肉汤尚且还不知道。”从此便放弃了对文王的警惕。文王下边的人,送给纣王各种珍奇礼品,有驺虞(一种尾长于身、白虎黑文的神兽)、犬戎名马、玄豹黄罴等等,还有有莘氏的美女,将文王从纣那里赎回。后人增加了一些传说,谓文王终于将所食儿子的肉羹吐了出来,变成了一只只红色的雏兔。文王悲哭不已,令人掩埋好,那个地方叫“吐子冢”,据说在河南省汤阴县的附近。(见《武王伐纣平话》)

一次,文王出去打猎,在渭水北岸遇到了70高龄的吕尚,即姜太公。姜太公辅佐周文王,顺利地进行着灭商的事业,先吞并了许多小的部落。后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虽然定都不久文王便去世了,但为周武王灭商打好了基础。吕尚继续为武王辅佐,负责军事。

武王伐纣的传说比较多。如伐纣前占卜结果,预示有“大凶”。姜太公将占卜用的蓍〔shi诗〕草推一边,把龟壳也踏碎了,说:“枯骨死草,何知吉凶。”(见《论衡·卜筮篇》)渡过黄河以后,太公命人将船毁坏,将桥梁渡口全都烧去,号召说:“太子是为父亲报仇,要下有死无生的决心。”(见《太平御览》卷四八二引《六韬》)渡过孟津时,波浪滚滚,风雨交加,人马都看不见。武王圆睁怒目,左手操着大斧,右手执牛尾竿,对大家说:“我负天下重任,谁敢违我之意。”顿时风平浪静。(见《淮南子·览冥训》)在邢丘(今河南省温县东)时,楯(即盾)折为三,遇雨三日不止,武王很担心。姜太公却说:“楯分三段,是预示我军必须分为三路;三日雨是为我洗甲兵。”(见《韩诗外传》卷三)

在一个大雪盖地丈许深的日子,有祝融、句芒、玄冥、蓐收、河伯、雨师、风伯光临,这些神们向武王表示,愿意接受武王的命令,助他灭商。(见《太公金匮》)有800部族前来归顺于周(见《拾遗记》卷二),终于完成了灭殷商,建立周王朝的神圣使命。按《史记》所说,纣是自焚而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