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没有“风险”基因
保险资金获准进入创业板以及放开存量保单的双重利好并未能挽救“病入膏肓”的A股市场,本周主板继续颓废,而创业板也仅仅是坐了一回过山车。在周三出现了短暂的上涨后,自周四午后便随着大盘而下挫,本周仅勉强上涨0.03%,并留下了1619亿元的历史天量。
有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为险资开闸有助于扩宽其投资渠道,从而可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不过,在多家保险机构看来,目前的创业板估值过高。而在这个已经挖好的泡沫陷阱下,其进场的主要目的或许仅限于加入热火朝天的“打新”队伍中。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保险监管当局在一定程度上都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进行了一些限制和管理,因此在投资取向和风格上存在不小的差异。80年代后期,由于投资失误,美国有80家保险公司走上了破产之路,也正是由此,美国保险业协会收紧了险资投资的规定。目前,美国保险公司有70%投资比重是倾向于债券市场。
而以台湾保险公司的投资分布来看,其最大的特点是银行存款占比非常大,一直保持在50%左右,而股票投资只占10%。因此各地区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则反映出,股票类投资均不是其主要标的,且保险公司的风险偏好普遍保守。
蓝筹仍是险资首选目标
保险公司“稳健”的属性就注定了其天生对风险的“厌恶”。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的保险公司在投资的操作风格上也是不断趋于保守。据申银万国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7.5万亿元。其中,在银行存款类的投资占比为29.21%、债券占比44.54%,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仅为10.12%,远低于保监会对险资所规定的20%上限。
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3年,在400只险资重仓股中,中小板仅占150只。而在股票类资产的投资中,险资显然更倾向于以银行为代表的蓝筹股。
截止2013年三季报,除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少数几家公司外,各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均能发现保险资金的身影。而去年安邦保险136亿天价火速入股招商银行的消息则令市场为之震惊。蓝筹仍是保险公司最为青睐的投资标的。
创业板是双刃剑 重大利好实为误读
相比于蓝筹股而言,投资创业板就相当于一把双刃剑。2013年的行情虽然抢眼,但经过了整整一年的上涨后,创业板已经累积了不小的风险。而尽管其被认为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但在眼下,创业板指数正在历史高位震荡,此时进场对于稳健的险资而言,显然不合时宜。
而据数据显示,按照上市第一天开盘价格买入截止本周五(复权后)的收益率计算,在前100名中,只有乐视网这一家创业板公司,自其上市以来复权后上涨840%,排名仅第79位。因此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创业板的“价值”也并不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风格。
目前,在83家已经过会的企业中,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占到了一半以上。而《新政》规定,申购新股的同时,必须同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而这或许才是险资获准进入创业板的真正诱因。发行人和保荐人都有义务在一定时间内为股价“保价”,打新的风险被大大降低,因此保险资金对于“打新”的兴趣应该要比创业板股票强很多。
虽然首批上市的我武生物中并没有出现保险公司的身影,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保险资金对于新股的热情。数据显示,“民生人寿—传统保险产品”很快就出现在楚天科技、天保重装、奥赛康、炬华科技的网下申购名单中。此外,泰康人寿和中国平安的企业年金计划也均频繁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