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0胸膜炎.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胸膜炎
胸膜炎是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性病变。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起病一般较为急剧,但也有缓慢的,症状轻重不一,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尚有中、高度不等的发热、畏寒、干咳、胸痛为剧烈尖锐针刺样,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部分病人有时表现为容易出汗,身体虚弱,全身不适,或胸腔积液突增而有胸闷气急,紫绀,端坐呼吸等。也有的可咳出大量脏痰或血性痰,演变为脓胸。可出现杵状指、趾,气管、心脏可向健侧移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与结核、细菌感染、变态反应、肿瘤、化学及物理等因素有关.

胸膜炎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剧烈尖锐如针刺样胸痛,发热,干咳。肺功能可有肺活量减低或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变化。听诊闻及胸膜摩擦音,呼吸音减低消失,伴有积液增多时,则肋间隙消失。X线胸部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超声波探测有助於对胸腔积液的定位、定量。实验室检查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胸腔穿刺液化学分析和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亦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在加强抗菌素治疗基础上,适当应用激素类药物,以促进液体吸收;胸腔穿刺抽液和对症治疗等。若并有慢性化腺性炎症,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本病中医多属“胸痛”、“咳嗽”、“发热”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外感阳热之邪,邪正相抗,阳盛于外,故发热畏寒;热乘于上,首取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血乃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凝。邪毒蕴结于胸,阻碍气机,脉络瘀滞血运不畅,以致不通则痛,故胸痛剧烈,似针锥之状,随活动而加剧;元气亏耗,肌腠弛松,津失气摄,则容易出汗,身体衰弱无力;饮停于胸,清阳失于输布,肺气受损,肺络阳气不充,则气促,紫绀,端坐呼吸而不能平卧。


1.[处方名称]苍耳草方


[功能主治]功能抑菌排脓,止咳化痰。主治结核性脓胸。


[处方组成]苍耳草25克,水煎服。或制成10%浸膏溶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3例经用西药无效的结核性脓胸,基本痊愈。


[处方来源]叶如馨。


[处方备注]实验证明,苍耳草对麻疯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故能治疗结核性脓胸。疗程一般需l-3个月



2.[处方名称]麝香牛黄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


[处方组成]熟大黄8克、黄芩15克、连翘6克、车前子0.15克(包)、麝香0.3克、牛黄0.6克、羚羊粉0.8克,上药制成蜜丸,丸重0.6克,每日服4-5丸,分6日服完。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5例,3例痊愈,2例明显好转。


[处方来源]山东省第一医院。


[处方备注]脓胸并发支气管瘘,一般需手术治疗。本方药物重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生新,定痛散结,因而有助于修复。病轻,脓腔小,能促进愈合;脓腔大,或手术后,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用药剂量要适当增大。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逐饮方


[功能主治]功能通阳化气,宣肺利水。主治胸腔积液。


[处方组成]川椒9克、桂枝4-6克、全瓜蒌20-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9克、泽泻10-12克、炒枳壳9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车前子10克(包)、杏仁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饮邪蕴郁化热,加穿心莲、黄芩、大黄、川椒改为4.5克;痰多而黄,胸胁苦满,呼吸困难,脉弦数者,加贝母、桔梗,川椒改为4.5-6克,葶苈子改为10-12克;血性胸水加田七、旱莲草;恢复期用太子参、黄芪、淮山药、当归、茯苓、瓜篓等。


[疗程疗效]治疗63例,胸水消失时间最短为6天,最长为16天,平均10.5天。西药对照组63例中最短8天,最长46天,平均19.8天。中药组治疗后无l例复发,而对照组则有4例复发。


[处方来源]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罗晓春等。


[处方备注]方中川椒功能行水,平喘,对水肿胀满,痰饮喘息有治疗作用;桂枝能温阳化气:又配合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以导行水湿从膀胱而出;瓜蒌、葶苈子、桑白皮、枳壳、杏仁则取其宜肺降逆、理气行水之功。故本方应用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4.[处方名称]夏枯草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散结。主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处方组成]夏枯草全草50-6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9例,全部治愈。平均退热天数为7.7天,积液吸收天数为24.7天,疗效优于抗痨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9.4天和40.3天。


[处方来源]湖北省大冶县人民医院


本病是以结核菌侵及胸膜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为主要表现。久则出现疼痛加剧、呼吸困难。治宜宽胸利水、滋阴润肺、清热解毒。

处方1: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大枣10枚。前3味研末。每次1-3克,大枣汤送服。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

处方2:大黄、芒硝各9克,甘遂3克。水煎服。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水。

处方3: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共研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日服2次。饭后临卧时姜汁送服。用于胸腔积水。

处方4:冬瓜仁、鱼腥草、薏仁、黄芩、白茅根、大枣各30克,石韦、葶苈子、桔梗各10克。水煎服。日1剂。用于胸膜炎。

方名:苍耳草方【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化湿。主治红白痢疾。
【处方组成】
取新鲜苍耳草全株20-30克,捣碎,水煎服。
【辨证加减】
痢白者(大便中无血,有白色脓液)每服加白糖10克;红痢者(大便中有血)每服加红糖10克。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连服2日,重者连服3日,即可痊愈。
【处方来源】
解放军33900部队刘桂同等。(孟宪益)  
【按语】



--------------------------------------------------------------------------------

方名:逐饮方【功能主治】
功能通阳化气,宣肺利水。主治胸腔积液。
【处方组成】
川椒9克、桂枝4-6克、全瓜蒌20-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9克、泽泻10-12克、炒枳壳9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车前子10克(包)、杏仁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饮邪蕴郁化热,加穿心莲、黄芩、大黄、川椒改为4.5克;痰多而黄,胸胁苦满,呼吸困难,脉弦数者,加贝母、桔梗,川椒改为4.5-6克,葶苈子改为10-12克;血性胸水加田七、旱莲草;恢复期用太子参、黄芪、淮山药、当归、茯苓、瓜篓等。
【临床疗效】
治疗63例,胸水消失时间最短为6天,最长为16天,平均10.5天。西药对照组63例中最短8天,最长46天,平均19.8天。中药组治疗后无l例复发,而对照组则有4例复发。
【处方来源】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罗晓春等。
【按语】
方中川椒功能行水,平喘,对水肿胀满,痰饮喘息有治疗作用;桂枝能温阳化气:又配合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以导行水湿从膀胱而出;瓜蒌、葶苈子、桑白皮、枳壳、杏仁则取其宜肺降逆、理气行水之功。故本方应用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姜光华)  

--------------------------------------------------------------------------------

方名:夏枯草方【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主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处方组成】
夏枯草全草50-6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9例,全部治愈。平均退热天数为7.7天,积液吸收天数为24.7天,疗效优于抗痨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9.4天和40.3天。
【处方来源】
湖北省大冶县人民医院。(姜光华)  
【按语】


--------------------------------------------------------------------------------

方名:麝香牛黄方【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
【处方组成】
熟大黄8克、黄芩15克、连翘6克、车前子0.15克(包)、麝香0.3克、牛黄0.6克、羚羊粉0.8克,上药制成蜜丸,丸重0.6克,每日服4-5丸,分6日服完。
【辨证加减】

【临床疗效】
治疗5例,3例痊愈,2例明显好转。
【处方来源】
山东省第一医院。
【按语】
脓胸并发支气管瘘,一般需手术治疗。本方药物重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生新,定痛散结,因而有助于修复。病轻,脓腔小,能促进愈合;脓腔大,或手术后,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用药剂量要适当增大。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姜光华)  


中医药治疗:
  ①邪犯胸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和解清热,理气通络。
  方药:瓜蒌、猫瓜草各30克,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半夏、枳壳、桔梗、桑白皮各10克,甘草6克。
  ②饮停胸胁: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息不能乎卧,舌苔白腻,脉沉弦。
  治法:逐水祛饮。
  方药:百部30克,瓜蒌、茯苓各15克,葶苈子11克,桑白皮、苏于、陈皮、半夏、椒目、薤白、橘红各10克,甘草6克。
  ③痰淤互结:胸痛胸闷,呼吸不畅,迁延经久不已,舌紫暗、苔白,脉弦。
  治法:化痰活血,理气和络。
  方药:意苡仁30克,瓜蒌、赤芍、茯苓各15克,旋复花、苏于、杏仁、半夏、香附、陈皮、枳壳、路路通各10克,制乳没各6克(包煎)。
  ④阴虚内热:呛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百部各15克,太子参13克,桑白皮、地骨皮、功劳叶、银柴胡、广郁金、杏仁各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胸膜炎亦称肋膜炎,是由于感染、变态反应、化学、物理等多种病因引起的,常继发于肺部的胸膜炎症性疾
病,如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以肺结核为多见。该病较常见的有结核性胸膜炎。根据胸腔有
无积液,一般又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化脓性胸膜炎。临床表现为胸痛、气急、发热、咳嗽、胸膜摩
擦音和胸腔积液。干性患者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渗出,伴有发热胸痛和胸膜摩擦音;渗出性患者为炎症的进一
步的发展,有不等量的浆液纤维素渗出积液,大量时可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困难。若积液化脓即成脓胸。炎症消
失后,可产生胸膜粘连和增厚。
1.苍耳子治结核性胸膜炎
[配 方] 苍耳子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
[功 效] 治结核性胸膜炎。
2.夏枯草治结核性胸膜炎
[配 方] 夏枯草50-60克。
[制用法] 每日1剂,煎服2次。
[功 效] 治结核性胸膜炎。
3.葶苈子黄莲汤治渗出性胸膜炎
[配 方] 葶苈子12克,黄连5克,半夏制 6克,全瓜蒌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治渗出性胸膜炎。
4.枳壳丝瓜络汤治胸胁、肋痛
[配 方] 瓜蒌12克,薤白15克,丝瓜络9克,枳壳4.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用治胸膜炎吸收后胸胁痛、肋痛。
5.浙贝母治渗出性胸膜炎
[配 方] 浙贝母15克,三七参15克,丹参30克,白芥子15 克,桔梗6克。
[制用法] 除清杂质,碾细过箩,水泛如梧桐子大的九,晒干。每日服2次,每次3克,1周为1疗程。
[功 效] 治渗出性胸膜炎。
6.天南星治渗出性胸膜炎
[配 方] 天南星400克,白矾100克。
[制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日3次,每次10克。
[功 效] 治渗出性胸膜炎。
7.大枣丸治渗出性胸膜炎
[配 方] 芫花醋炒、甘遂、大戟各等份,大枣煮熟,去核。
[制用法] 前3味药共研为末,加入枣泥中和制成九,如黄豆大,每次服4-6丸。
[功 效] 治渗出性胸膜炎。
8.苇茎汤治胸膜炎
[配 方] 苇茎、薏苡仁、鱼腥草各15克,冬瓜仁10克,桃仁、 黄芩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 效]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治胸膜炎。
9.甘草治结核性胸膜炎
[配 方] 甘草30克。
[制用法] 水煎,分3次饭后服。
[功 效] 治结核性胸膜炎。
注:①渗出性吸收慢的病人,甘草可加至45克。②服用此方 应同时抽水,使患者呼吸畅快。
10.马蹄菜根汤治结核性胸膜炎
[配 方] 马蹄菜根叶250克。
[制用法] 将鲜苦马蹄菜连根带叶洗净,加猪骨捣碎500克共水煮。分3次服。
[功 效] 治结核性胸膜炎。有改善呼吸功能、止咳、利尿、消肿、补气养血、增进食欲等作用。
11.橘络白芍汤治胸胁痛
[配 方] 橘络、白芍各适量。
[制用法] 先用橘络6~9克泡开水当茶饮1日,再用橘络9 克,白芍6克,泡开水当茶饮。
[功 效] 治胸胁痛。
12.全瓜蒌治结核性胸膜炎
[配 方] 全瓜蒌15克,黄连9克,法夏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葶苈子15克,大枣3枚,百部15克,鱼腥
草30克,白芥子10克,元胡10克,浙贝10克,桔梗10克,甘草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清热化痰。用治结核性胸膜炎,症见恶寒发热,咳嗽,胸胁疼痛,胸部透视有胸水,口苦纳呆,舌质
红,苔黄厚,脉弦滑数。
13.胸膜炎逐水汤
[配 方] 麻黄6克,桂枝9克,细辛3克,葶苈子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泻肺逐水。用治渗出性胸膜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