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流行性出血热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流行性出血热

治流行性出血热秘方

3.1 加味银翘散

【来源】米伯让,《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7.5~35克,薄荷、竹叶、淡豆豉、牛蒡子各10.5克,荆芥穗7克,桔梗10.5克,生甘草14克,鲜芦根35克,党参、杭芍、升麻各10.5克,葛根14克。

【用法】每日1剂,(病重者日服2剂)。每剂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慢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200毫升,煎二次总量4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2次,早、晚饭前温服。

【功用】辛凉解表,透热解毒,益气护阴,散血净血。

【方解】盖本病发病急,传变速,即病就有气血分的证候,故不能按常法施治。本方是由《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党参、杭芍、升麻、葛根所组成,不仅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之主方,而且有明显的预防厥逆证(休克期)和越期而愈的作用。因本病与其他热性病不同,往往在发热期热将退时出现厥逆证,故应在解表药中加入补药以辅助机体抗邪机能,达到预防厥逆证出现之目的。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荆芥穗、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祛风除痰;竹叶、甘草、芦根甘凉轻清,清热兼养胃阴;党参、杭芍益气护阴;升麻散热净血;葛根解肌生津、鼓舞胃气。诸药合用,具有祛邪扶正固本之功,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主治】温毒发斑挟肾虚病,卫分证(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加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7.5~35克,生津止渴;腰痛、阳虚者,加杜仲14克;阴虚者加知母14克,以顾肾气;咳者加杏仁10.5克,开利肺气;眼结膜及颜面轻微红肿者加知母28克,白茅根35克,凉血消肿利水;若胸腹斑疹隐隐,去淡豆豉、荆芥穗,加生地14克,丹皮、大青叶各10.5克,元参35克,以凉血解毒化斑;若兼见气分证:口渴、汗出、气喘者加知母14克,生石膏14~28克;若邪入营分,舌绛暮热,烦躁不安者加生地28克,元参17.5克,麦冬21克以保津液;衄血者,去荆芥穗,淡豆豉,加生地28克,元参14克,麦冬21克,玉竹10.5克,侧柏炭14克,焦山栀14克,白茅根70克,以凉血止血;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各10.5克,以散热解毒消肿;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各10.5克,以防邪犯心包;若干呕、舌苔白者加姜半夏10.5克,藿香14克,以化浊燥湿止呕;苔黄者,加竹茹、黄芩各10.5克,以清热和胃止呕。

【疗效】屡用效佳。1965年,本方曾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卫分证高热患者50例,均未出现厥证现象而痊愈。

【附记】笔者应用,若病邪兼入营血分者,方中杭芍改用赤芍,再随证加入凉血解毒之品。验之临床,收效颇著,确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良方。

3.2 出血热导泻汤

【来源】徐德先,《江苏中医杂志》(4)1980年

【组成】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赤芍、丹皮、丹参、栀子、桃仁、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枳实、麦冬、玄参(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如病情需要,可一日2~3剂。口服困难者,行保留灌肠,亦能奏效。一般服药后3~5小时发生作用,排出稀便及尿液。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利二便。

【方解】方中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栀子为主药,用以凉血清热解毒;赤芍、丹皮、丹参、桃仁活血化瘀;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以疏通二便为辅;枳实行气以助活血化瘀之力;麦冬、玄参滋阴生津,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利二便之作用。本方确为解决本病之高热、微循环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等之良方。

【主治】流行性出血热,除休克期外,其他各期均可使用。

【加减】治疗456例,结果痊愈率为98.03%,死亡率为1.97%,对照组(西药组)535例,死亡率为4.11%。

【疗效】临证运用,本方剂量可随证酌定。一是使用药剂量宜大,以免留邪生变,贻误病机;二为二便不通,要先通大便;三是宜行血,不宜止血。化瘀就是止血。诸药配伍,要随证而定,剂量随病情酌定,如此其效颇著。


治疗:
  出血热的特效疗法已开始试用,疗效有待观察,目前仍然以综合疗法
为主,应抓好“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休息和就近治
疗)。特别应抓好发热期的治疗,认真把好“三关”(休克、出血及肾功
能衰竭关)。

  (一)发热期治疗:

  1.早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对呕吐
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热早期成人一般补液量为150
0毫升左右,呕吐、腹泻者可酌情增加,尽量口服,不足部分静脉补充。
发热后期(病程3~4日)多有血液浓缩,此时应抓紧预防性治疗,给予
静脉补液。其补液量可参照体温、血液浓缩程度及血压情况给予,若有少
尿倾向,应区别是肾前性还是肾性,以便合理补液。

  补液采取以平衡盐液为主的综合液体疗法,同时注意热量摄取(高渗
葡萄糖)。部分病人发热后期中毒症状重,有恶心、呕吐,应依照病情调
整酸碱平衡,以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3.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整剂治疗:病毒唑、恢复期血清、干扰素、
聚肌胞、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转移因子、植物血凝素、胸腺素及联合抗
过敏疗法(阿糖胞苷、赛庚啶、654-2、阿斯匹林)等可在仔细观察
下试用。

  4.发热后期,尿量每日少于1000毫升以下,可酌情应用利尿剂


  5.对症处理: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
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6.中药的应用:可用丹参、黄芪和中医辨症论治。

  (二)低血压期治疗:

  本期治疗以积极补充血容量为主,同时,应针对微循环功能障碍、酸
中毒、心功能不全等,进行相应治疗,力争血压尽快回升,4小时左右稳
定,补充血容量应早期、快速、适量。

  1.补充血容量:

  (1)早期: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基础血压20毫米
汞柱,脉压小于26毫米汞柱,即应扩容补液。

  (2)快速:

  低血压时静脉快速滴注,100滴/分钟左右。

  发生休克时,首次300ml液体在三十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即静脉
快速滴入100ml(130~150滴/分),以后根据血压回升情况
及血液浓缩改善程度,调整补液量及速度,快速补液应注意液体温度(适
当加温)及心肺情况。对老年及心功能不良者补液速度适当减慢。

  (3)适量:补液是否适量要观察是否达到下述五项指标:

  ①收缩压达90~100mmHg;

  ②脉压大于26mmHg;

  ③心率100次/分左右;

  ④微循环障碍缓解;

  ⑤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接近正常。

  (4)液体成份:以综合性液体如平衡盐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
液为主,渗出严重者胶体液量可加大。有条件者可用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
溶液。

  2.调整酸碱平衡:有酸中毒时可选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3.
6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3.强心剂的应用:当血容量已基本补足,而心跳仍在140次/分
以上者,可选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苷K。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不宜早期应用,经快速补液、强心、
纠酸等处理血压回升不满意者,可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阿拉明、
多巴胺等。

  5.中药应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用生脉散、四逆汤、参附汤
静脉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三)少尿期治疗:

  尿量在500~1000毫升/日为少尿倾向,尿量在500毫升/
日以下为少尿,50毫升/日以下为尿闭。本期治疗原则为稳定机体内环
境,促进肾功能恢复。

  1.稳定机体内环境:

  (1)水及电解质平衡:在机能性少尿阶段,每日可补充电解质溶液
500~1000毫升,同时应用利尿剂,使尿量保持在50ml/小时
以上,若进入器质性少尿阶段,应限制液体量,即入量=出量+500~
600ml液体,以高渗葡萄糖为主。

  除非有确切指征,证实有低血钾外,一般应限制钾盐输入。

  (2)热量及氮质平衡:

  ①每日糖量不低于200克,热量不低于1200卡,必要时可加用
胰岛素。

  ②维持酸碱平衡,对重症酸血症,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30容积%者
,应酌情纠酸。

  2.促进利尿:

  (1)高效利尿剂:常选用速尿、利尿酸钠、丁尿胺等。

  (2)血管扩张药: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等。

  3.导泻:常用甘露醇、硫酸镁,中药大黄、芒硝等。

  4.放血疗法:由高血容量综合症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可应用放
血疗法。

  5.透析疗法:

  (1)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或尿量增加缓慢
,尿毒症表现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l。

  ②高血容量综合症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肠道大出血者
,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③合并高血钾(6.5毫克当量/dl),心电图出现高血钾图形,
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者。

  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持续性
呕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20mg/dl(高分解代
谢型),可不拘于少尿天数及血液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2)方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6.中药应用:可选用桃仁承气汤、大陷胸汤、导赤散或八正散等。

  (四)多尿期治疗:

  度过少尿期后,若尿量每日增至500-2000毫升为少尿向多尿
移行阶段,尿量超过2000ml为进入多尿期。而本病是否有多尿期,
则以尿量是否达3000毫升以上为依据。本期治疗原则为调节水、电解
质平衡及防治感染。

  1.补充适量液体:对液体补充,原则上无需限制,但又不宜输入过
多,一般多尿开始后,补液量可为尿量的三分之二,以免延长多尿期(欠
量补液)。要注意维持出入量及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特别要注意发生脱
水和电解质紊乱。

  多尿期补液以口服为主。食欲不佳者可静脉补液。

  2.支持疗法: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
,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

  3.尿量超过3000毫升/日,应补钾,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
慢静脉滴入,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补充。

  4.对日尿量超过5000毫升者,可试用安妥明或双氢克尿塞、去
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

  5.中药的应用:可选用金匮肾气汤、麦味地黄汤。

  (五)恢复期治疗:

  1.继续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营养,给高糖、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3.出院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休息1-3个月;重型病例可适当
延长。

  4.中药应用: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

  (六)合并症的治疗:

  1.心衰、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综合症。

  (1)停止输液,必要时减慢输液速度,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吸氧。

  (3)苄胺唑啉:一般应用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缓慢静滴,如情况紧急可采用0.3~1.0mg加入50%葡萄糖
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4)强心利尿:可选用毒毛施花子苷K、西地兰、氨茶碱等。

  (5)对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者,可应用苯巴比妥钠、吗啡或杜冷丁
,但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及昏迷患者则应禁用。

  (6)根据具体情况给以降压、导泻、放血或透析等措施。

  (7)对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可给地塞米松,必要时进行人工终末
正压呼吸。

  2.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治疗:

  此症可选用苯巴比妥钠、安定、阿米妥钠、10%水化氯醛或付醛等
镇静剂,亦可用654-2。对脑水肿引起抽搐可用20%甘露醇或选用
速尿、丁尿胺等。

  3.高血钾的处理:

  (1)25%葡萄糖液200ml;加入胰岛素10单位,缓慢静滴


  (2)10%葡萄糖酸钙20ml,加入50%葡萄糖40ml,缓
慢静推。

  (3)5%碳酸氢钠80~100ml,缓慢静滴,有高血容量者不
用。

  (4)经以上处理无效者可进行透析。

  4.大出血治疗:

  应鉴别出血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消化道出血可选用白药,亦可试
用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后口服(去甲肾上腺素4~5mg加入100ml水
中,每日3次,每次30ml)。如为DIC或继发性纤溶亢进引起大出
血时给予相应处理。如有血游离肝素增高者,可用鱼精蛋白。

  5.防治继发感染:

  (1)加强病房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并注意室内温度。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3)加强无菌操作,作好口腔及褥疮护理。

  (4)疾病的整个病程均要密切观察体温、脉博、血压、呼吸变化,
及时检查血象,认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感染病灶。

  (5)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选用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
。对肾脏有损害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应慎用或不用。若双重感染,可根
据菌株种别进行治疗。

  五、加强护理工作:

  各期护理重点:

  (一)发热期: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作好高热患者护理,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用
物理降温,并与医生联系。

  2.及时查尿,观察尿蛋白变化情况。

  3.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低血压倾向。

  (二)低血压期

  1.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并作
好记录。

  2.注意补液速度,早期应快速补液,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根据血
压情况调整药物滴入速度,防止血压骤高骤降。

  3.注意尿量,及早发现少尿倾向。

  4.患者应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以防血压波动。

  (三)少尿期:

  1.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出量+500毫升左右。

  2.做好病人清洁护理,定时帮助病人翻身,严防继发感染。

  3.观察出血情况。

  (四)多尿期,加强营养,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