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茶陵重要的、传统的经济林树种,是茶陵一大优势资源。如何把这一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县政协组织部分农业界委员,深入县直有关部门、企业及油茶基地乡镇开展调研,并远赴汉寿县等地学习考察,就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油茶产业前景广阔 油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林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作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实用植物油资源,油茶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一是适生范围广。油茶适应性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皆可种植,也可利用荒山、荒坡等边际土地种植,不与粮争地。二是茶油品质好。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素有“东方橄榄油”美称,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植物油。三是经济价值高。近几年茶籽售价已突破12000元/吨(茶陵价格为14000元/吨),本地茶油价格高达25元/公斤,茶枯卖价每吨已接近2000元。四是生态功能强。油茶树根系发达,权繁叶茂,四季常青,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五是工业用途广。茶油是多项工业产品的原材料,茶枯可提取残油和茶皂素,茶壳可提取糠醛、木糖醇。因此,做好油茶产业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促进林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茶陵县油茶产业发展历史 茶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之西坡。境内陆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岗地、平原交错,气候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全县共辖20个乡镇、2个办事处,359个村,4个国有农、林、渔场。总人口60万人,土地总面积37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62万亩,占69.6%。地域上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山区县。 茶陵油茶生产历史悠久。从元代开始,进入茶陵县的移民开始陆续种植油茶。清乾隆年间全县境内便开始广泛种植。民国时期,油茶林损毁严重,1949年,油茶面积仅为15.27万亩,茶油总产仅有310吨。解放后,油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油茶种植遍及全县严塘、桃坑、秩堂、平水、界首、湖口、潞水、马江等多个乡镇。1958年,全县油茶产量达到991.1吨,当年上交国家商品油60万公斤(600吨),受到国务院表彰。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油茶优良品系的选育。优株“75-3”在1983年列为全国十个最优无性系品系之一,分送到五个省区进行栽培推广。九十年代,县林科所及县苗圃选育的油茶优良品系——“茶陵166”、“茶陵7619”、“茶陵华硕”等优良品系,经国家林科院、省林业厅及省林科院专家鉴定,亩产油量达到70公斤。茶油最高年产量达1600吨,平均年产茶油1150吨。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为30.8万亩。2009年茶陵县被列为全国油茶100个生产重点县及湖南25个基地示范县。 三、茶陵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8年,茶陵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五年油茶发展方案,成立油茶生产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完善油茶生产考核机制,提出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为我县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茶陵县通过项目引导扩基地、强化投资促发展、招商引资兴龙头,全县油茶产业呈现出十分可喜的局面。 1、产业规划不断完善。根据茶陵县油茶分布和各乡镇实际,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茶陵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计划至2016年,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建设亩产50公斤以上油茶丰产林基地2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1万吨,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6亿元;建设一个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50亩油茶高级采穗圃和100亩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培植一个规模经营的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初步实现了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2、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茶陵县大力推进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县、乡两级政府全面动员,企业、大户与农户积极参与,油茶产业开发热潮高涨。2011年,全县完成油茶新造示范基地1.53万亩,低改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高标准恳复(工程项目)1.2万亩。涌现了界首镇莲河村等4个油茶专业村和尹桃运等40多个专业户。同时,按省厅指示,认真管理好油茶采穗圃,确保了油茶林木的优良品种。 3、发展机制初步建立。为确保油茶产业快速发展,茶陵县通过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油茶产业发展机制。一是积极培育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引进湖南红星盛康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落户茶陵平虎工业园区。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开发油茶产品,计划新造油茶1万亩,建成年加工茶籽1.2万吨,生产茶油3000吨、茶皂素700吨、高级活性碳1300吨以及茶饼4000吨的生产线,产值达到1.8亿元。目前,该厂各项建设正有序进行,预计2012年6月完成茶油加工项目建设并投产。二是整合涉农资金促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整合林业、财政、扶贫办、发改、移民等部门资金760万元,用于油茶新造和垦复,奖励新造油茶林400元/亩,垦复120元/亩,大大激发了油茶种植户积极性。三是大力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开发经营模式,吸引龙头企业和个体投资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出现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租赁林地经营模式、油茶生产专业合作社模式、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家庭式经营模式等五种发展模式,全县上下发展油茶产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四、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茶陵县油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树龄老化,产量不高。全县油茶林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天然林和五十年代的人工林,品种退化、树龄老化、杂草丛生、地力退化等现象十分突出,致使病虫害严重、树势衰退、落花落果普遍,造成挂果少、茶果小的局面。 2、基地不多,管理粗放。茶陵县油茶林示范基地面积不大,分布相对分散,未形成集中成片规模。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相对缓慢,大部分优质油茶林还处于幼苗成长期,未进入丰产盛产阶段。另外,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茶陵县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的主要目的定位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油茶林分属各农户,分散经营,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的大环境下,油茶林垦复率低,抛荒率高,基本上是人种天管,重造轻管日益严重,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农户很少投入人力、资金对油茶林进行开发,全县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低产油茶林比重达70%以上。据统计,茶陵县油茶平均亩产茶油4—5公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苗木偏小、价格较高。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前期育苗工作跟不上,导致造林地使用营养杯苗木造林,苗高仅15厘米,且油茶苗木价格较高。广大林农造林热情高,见苗就栽,影响油茶苗成活率及生长速度,提高了造林成本。 4、投入不足,影响发展。油茶造林是一个投入成本高、周期长的过程。据测算,新造油茶林从栽植当年到进入稳产期,每亩需累计投入1600元左右;低产林改造连续三年施肥、垦复,每亩需累计投入600—800元。而我县林农自筹资金不足,虽有国家政策扶持(新造400元/亩,低改120元/亩)。但对于广大林农来说远远不够,林农难以承受,致使造林信心不足。另外,2010年,县委、县政府下达了专门文件,明确整合林业局、发改局、农保办、扶贫办、水利局、粮食局、农业局等单位项目资金110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开发,而目前只有林业局、发改局落实了资金,其余部门资金难以到位,影响了后期油茶产业发展。 5、火灾频繁,资源减少。油茶是一个精耕细作的过程,在垦复、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常规配套管理方面花费大量资金。油茶基地没有签订防火责任书,无防火警示牌,没修建防火林带和防火林道,火烧油茶林时有发生,导致油茶资源逐年减少。 五、发展油茶产业的对策 油茶是一个古老的树种,油茶产业是我县一项传统产业,要在新的起点上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创新产业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1、创新模式,推动发展。要紧盯市场需要和集约化发展趋势,在合理推进土地流转、培植油茶加工龙头、发展油茶专业组织、扶持油茶种植大户和加强市场服务上创新模式、求得突破。 (1)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要进一步明晰产权,积极引导油茶林和宜种油茶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山地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对适宜种植油茶的坡耕地、荒山荒地、稀疏残次生林地,要鼓励引导林权所有者挂牌拍卖经营权,用于新植油茶。 (2)培植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知名产业品牌。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县内现有的红星盛康油脂股份公司、好恰油厂等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加工主体。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逐渐实现油茶精深加工和茶皂素、多糖、蛋白饲料等高附加值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油茶产业的综合效益,打造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加工型龙头企业。 (3)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打造油茶专业市场。要引导和支持发展专业化、机械化、公司化的油茶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垦覆、种植、修剪、嫁接、采摘队伍;要增强油茶市场服务功能,培育建设现代油茶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和信息网络市场,为茶农、油茶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要鼓励和支持油茶加工企业成立油茶专业协会,使其成为油茶行业利益的保护中心和协调中心,形成“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生产运行机制,确保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扶持油茶种植大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推进规模种植;着力培育一批职业茶农。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职业茶农,优先申报劳动模范,为其办理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2、加大扶持,促进发展。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项目、信贷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1)项目扶持。要继续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专项、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安排60%以上的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捆绑用于油茶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发改、林业、农业、扶贫、开发、水利、财政等部门要围绕油茶产业申报项目,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一律在县财政设立专户,由县油茶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安排使用。县财政预算专项经费,对采取返租倒包方式兴办集体油茶经济林的给予重点支持;要制订健全油茶开发专项补贴制度,对开发100亩以上的大户和企业,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给予低改林每亩300元、新造林每亩600元左右的专项补贴,重点支持油茶基地造林、低产林改造、油茶良种繁育等。 (2)信贷支持。对承包500亩以上的大户、开发1万亩以上的法人(企业等经济实体),县人民政府给予2-3年的贴息补贴;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各部门要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构建金融支持和信用体系,规范抵押登记机构、手续与收费管理,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稳定金融投入,鼓励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实行资本重组,符合条件的争取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 (3)政策优惠。一是税收优惠。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茶籽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由茶籽进行初加工制成茶籽油及茶籽粕等副产品,其增值税按13%计算销项税额,同时对其从农业生产者和小规模纳税人手中收购的茶籽可依13%的扣除率按规定计提进项税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从事油茶新品种的选育、油茶林的培养和种植、油茶籽的采集和初加工、农技推广服务等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为开发油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加计扣除。二是基建优先。凡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油茶林基地,县里优先安排公路、水电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争取作为上级投资相关项目的优先实施点。三是补贴和奖励。鼓励和支持各种市场主体通过购买机械翻垦油茶林,对专门从事机械化垦覆的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除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外,县里再进行追补;对外来投资的集团公司落户茶陵县兴办油茶精深加工企业的,要给予优惠政策奖励。 3、加快研发,支撑发展。要坚持通过科研开发、良种繁育、技术服务等手段,不断提高科技化水平,为发展油茶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1)要支持品种研发。成立研发中心,加大油茶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根据油茶生物学特性,以选育本地优良品种为主,逐步培育出以茶陵县命名的系列高产优质新品种,对提供优良品种经国家鉴定认可命名的,要给予奖励。要重点支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争成为油茶苗木生产大县。 (2)要规范苗木管理。要加强对油茶种苗市场的管理,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嫁接穗条、苗木的来源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嫁接穗条、苗木的行为,切实保证油茶种苗的质量;要严格按照“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的要求,确保油茶良种壮苗,维护油茶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销售在本县的良种苗木,按单株给予补贴;要确定全县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并规定全县油茶造林用苗必须是基地生产的正规苗木或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确认的苗木,否则不予验收,不纳入项目计划和种苗补助范围;各乡镇场要加大辖区内苗木的监管力度,林业局要加大种苗的执法力度,确保全县油茶良种壮苗、规范销售、种植,推行标准化生产。 (3)要加强技术培训。林业部门要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通过送科技下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技术讲座、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等方式提供技术服务;各乡镇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乡镇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承包大户、专业队队长及林业站技术人员参加的造林和油茶低改技术培训班,并将造林技术翻印成册,发送到每个项目实施单位;各项目村必须按时举办高质量的技术培训,及时将垦覆、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常规配套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林农,切实提高油茶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4、精心组织,保障发展。油茶产业建设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战略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有效管理,才能确保油茶产业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1)加强组织领导。县油茶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要切实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油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油茶基地乡镇要明确一名党政主要领导专抓油茶工作,从林业站挑选技术人员,按每万亩配备1名技术员的标准配齐技术力量,确保技术指导到位。同时要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会议,广泛宣传茶油的优良品质、绿色保健、效益颇高等特点,扩大认识面。并通过高产高效的基地带动效应,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激发广大林农投身油茶产业开发,全力营造全民种植油茶的浓厚氛围。 (2)完善考核机制。要严格考核机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个人政绩、业绩考核挂钩。县直机关各单位,凡完成年度油茶开发任务的,可列抵该单位中心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县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完成油茶产业综合开发的乡镇,将优先安排或重点安排下年度油茶产业综合开发工作计划,考核排名靠前的要实行奖励,未完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和调整项目计划,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在油茶产业开发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适当给予奖励。 (3)加强协调合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油茶产业发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计划发改部门要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抓好资金管理,及时调拨资金;县招商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有实力、会管理的大型油脂企业尽快参与到我县的油茶产业开发中来;林业部门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油茶开发,优先将油茶新造林纳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国土部门要将油茶垦复纳入国土整改范围;农机部门要将垦复机械纳入农机补贴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本乡镇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化解各种矛盾,保障正常生产。 (此调研报告荣获株洲市政协系统2012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