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昵称14129395 2014-01-16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湖北省钟祥市第三中学   徐进

思想上的空白。

艺术需要空白。诗人称空白含蓄,书法家叫它为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叫它为煞声。图画无画处皆成妙境,音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书法飘若惊龙,空白处就是翻腾的云。空白,包孕着无数种韵味,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创造了无数种可能。课堂教学是传播和创造人类文明、提高人的素质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同时它又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深和最必须的艺术(乌申斯基语)。由此可见,这门艺术的兼容性是非常强的。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应当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应当留有空白才行。一幅字画如果一点空隙不留,成不了好的艺术品,没有空白的艺术不能叫艺术,那是堆砌,这就好比人们在房间贴画,有些人将画贴的满墙都是,结果给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好,反而让人觉得很压抑。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它就不应该是王熙凤的满脸帖金,那是一种贪婪,是俗气。为了更充分地展示我们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我们应当大胆地使用空白。

形式上的空白。

一切概念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光有形式没有内容就好像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只有内容没有形式的,同样也是一种缺憾。这就好比花瓶和花的关系。花瓶只有和花在一起,才是一个称职的花瓶。花瓶需要花,花也需要花瓶。没有花的花瓶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花瓶的花也就没有安定的感觉。同时,花瓶绮丽无比,若没有放进去花,充其量只是一件工艺品,而不是花瓶。好比形式和内容,但有形式而没内容——空洞;有形式有内容才丰满。如果说授课的内容是花,那么空白就是花瓶。巧妙运用空白手法,可使我们的教学达到虚实相映,神形兼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首先,形式上的空白体现在时间上的空白上。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节课40分种全由老师一人包下了,一分种都不留给学生,直到下课铃响。这样的一堂课看起来时间上安排的很紧凑,充分利用了时间,实际上是既不合理又不科学。试想一节课讲了那么多内容又是满堂灌,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更谈不上去消化去落实了。所以,一节课里无论如何都应留给学生几分种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落实。在时间的空白观念上还有一种情形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那就是对时间的分割处理上。我们在听公开课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一个老师点名让一位学生起来读课文时,总是对其他同学说,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同时认真思考几个问题。而我们听课的老师也都会觉得,这个老师如何如何地会利用时间,课堂教学是如何如何地严谨周密,甚至想回去后也学一学这个老师的老到的做法。本人刚涉足教坛那会儿也曾经这么羡慕过、想过和做过。可是,当我们静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时,就会觉得这一切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呀。试想你一面让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读,一面又让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到底是让学生听读课文还是让学生思考问题呢?一个学生认真地在听别人读书的时候,他到底还有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听读课文然后再思考问题,可为什么偏偏这样做呢?很显然这是被人所忽视的老到中的幼稚。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时间。须知我们的教学讲究的是实用而不是作秀。为了使学生学得更深更透更好,就需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巧妙设疑,有意识地制造悬念。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而应稍作停顿,布下空白,此时,“于无声处听惊雷”,整个课堂表面上是处于静态,而实质上是动态,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活动中。所以,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在给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时是一定会给他一定的空白时间让他去思考的。

其次是备课上的空白。在刚参加工作的那会儿,每次备课总是将备课本备的得满满的,教参上的资料上的东西将课本上记号做的到处都是的。结果到了课堂上脑子里全都是这些死的条条框框,一点自己的发挥都没有,自己讲的呆板,学生听的枯燥,殊不知这正是不会利用空白的原因。后来我再备课时,我把教材吃透后,在备课本上只写下几个关键字词几句关键话就行了。这样,本子上也留有空白,脑子里留有空白,讲起课来自由发挥,游刃有余,再也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了,再也不感到吃力了。

2 板书上的空白。我们有许多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总是写得满满的,表面上给人感觉很详细很具体,实际上不便于记忆也不便于落实。因为这种板书就像有些学生的在书本上做记号一样,波浪线、横线满纸都是的,结果没有过画过线的句子就只剩下寥寥几处了,这样一来没有过画线的句子反倒像成了重要的了。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只写下几个关键的句子,抑或几个词甚至几个字乃至一个字就行了,剩下的全都是空白了,如此一来既思路清晰又有重点便于学生掌握。这才叫艺术。

内容上的空白

空白并非一定意味着无。空白原是中国画构图技法之一,意思是计白当黑,有虚实相映的效果。国画的空白能引发欣赏者去补充、去丰富、去联想,使人们在其思维的过程中,有一种自我参与感,从而得到创作心理的满足。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没有一只青蛙,只是山间小溪有成群的蝌蚪顺水游出,欣赏者却能根据画面的意境想像出小溪是从山泉中流出,蝌蚪成群正说明青蛙之多,以致此唱彼和传出十里之遥。而《深山藏古寺》,只画了小和尚下山溪边挑水;《竹锁溪桥卖酒家》,只在竹梢上写一酒字;《踏花归去马蹄香》,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画面只见蝴蝶飞扑在马蹄之中,只留给观众去想象。中国山水画的技巧讲究留白,实中有虚,虚的部分既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能起到无形胜有形的作用。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正是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妙法营造了深远的艺术氛围,创设了广阔的艺术天地,激活了人们的思维,引发人们去创造、去想像。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借鉴这种空白艺术结合具体教学过程,有意识地设置教学空白就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创作空间,充分调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求知欲,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当然,运用空白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学生有一人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学生既不是可以“双肩挑日月,一手揽乾坤”,什么都知道,也不是又脆弱又无知。所以,在讲解课文时,除了认为有些问题是学生不能回答之外,应当大胆地留给学生一些空白,甚至是大量的空白,让他们去思考去领悟,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讲的详详细细,学生一点思考的余地都没有,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才是。还有就是点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特别是学生不能回答时,更不能急于让他坐下或宣布答案,应当给他一点时间空白去思考。须知我们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而不是为了打发时光,同时教室更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有许多老师往往担心自己不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一堂课下来,自己讲了许多,学生跟着记了很多,可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这种空白艺术给教学带来的好处了而出现的结果。这种空白艺术同样可以运用到批改作业上去,比如说在批改作文时,一个词语用的不对,一个句子表述有问题,不要直接改正过来要留下适当的空白,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批注,“这个词语用的不太准确,你能否换一个更合适的词语?”“你能否再想一句表意更恰当的句子替换一下?”总之,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教学中的空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我们在讲解课文时也应当有意识地留给一些空白给学生,当讲则讲,当留则留,不要担心学生接受不了。

没有空白就没有艺术,而语文教学的空白实在太多了,诸如讲后留“空白”,问后留“空白”,读后留“空白”板书留“空白”等等。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寻找“空白”,帮助学生填补“空白”。当然,提倡空白,讲究空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的教学艺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众所周知,空白艺术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教师如果一味空白,就成了虚无主义的玄学,也必将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这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所以,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要义。人生不能没有空白,艺术更不能缺少空白。我们相信,有了空白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很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