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与矛盾的关系

 立体哲学 2014-01-18

                           阴阳与矛盾的关系

                               张鑫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以及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与现代哲学领域中的矛盾是两个领域的概念,阴阳与矛盾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等同,也不是简单的数学 集合中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本文认为用哲学概念矛盾来解释说明阴阳是不恰当的,容易给传统中医的学习造成人为的困惑。要明确二者的关系,首先从二者 的概念说起。

   1 阴阳的概念

         由国务院牵头并编辑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对阴阳做出如下解释: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用以概括对立统一关系的一对范畴,是自然界 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在一定的范围内,阴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又可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故《类经?阴阳类》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古人即使用阴阳关系来分析相关事物的对立属性及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也是为进一步认识并把握自然界事 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基本规律 〔1〕 。

         阴阳的对立统一观被古代医家引用于医学领域,与长期所积累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疾病防治经验相结合,并被赋予了特定含义,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医特点的阴 阳学说。诸凡人体之禀赋、结构、功能以及疾病之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等莫不有阴阳之分,并以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 来解释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矛盾和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自然与人体“天人相应”的整体联系,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最早形成于商周时期,其概念首见于 《周易》。如《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元气所含的两方面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反相成、对 立统一的结果,并认为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因此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亦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 的体现。

         正是由于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属性,因此,凡属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相对静止的、内 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阴的范畴。阴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后,将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将对 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总之,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性表现为不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多么复杂,都能纳入到阴阳这两个范畴中去。

        2 矛盾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对矛盾的解释:矛盾: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黑格尔指出,矛盾就是一 物既包含其他规定又排斥其他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每一事物都包含着互相反对的方面。对立的双方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另一方面又因互相依存的内 在同一性而互相依赖,共居于一个统一体,即矛盾的统一体中。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一物向他物的转化,也就是旧矛盾统一体的分解和新矛盾统 一体的建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 〔2〕 。 

        3 阴阳与矛盾关系的认识误区

         人们在认识阴阳与矛盾的关系时,往往根据阴阳与矛盾的普遍性这一共同特点以及二者之间关系都涉及对立统一,往往将二者混淆。

         3.1 认为阴阳就是矛盾或用矛盾解释阴阳

         例如,张新渝等 〔3〕 在“论正邪关系与阴阳关系的区别”一文中提到“正邪和阴阳都属于矛盾的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在对阴阳概念进行解释时,亦套用了现代词 汇矛盾来对阴阳进行解释和说明,“古人即使用阴阳关系来分析相关事物的对立属性及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也是为进一步认识并把握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 因及其基本规律”。“诸凡人体之禀赋、结构、功能以及疾病之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等莫不有阴阳之分,并以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 及相互转化等来解释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矛盾和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元气所含的两方面即阴阳二气相互作 用、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结果,并认为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因此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亦都是阴阳 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体现。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普遍性表现为不论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多么复杂,都能纳入到阴阳这两 个范畴中去。” 〔1〕

         显然,人们之所以将阴阳等同于矛盾或用矛盾解释阴阳,是看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的属性和阴阳的互根。在阴阳的相互转化、相互滋生以及阴阳互藏的特点中,我们 找不到阴阳对立的、相互斗争的特点。以中医阴阳关系中气血关系和中医矛盾关系中邪正关系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可生血,气可化生血,阴阳学说即认为,阳 可化生阴。此时的气与血既不对立又不斗争,二者之间既无逻辑矛盾,又无概念矛盾。二者之间没有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而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的皆消皆长的关系。而邪正关系显然符合矛盾规律,矛盾的两方,正气和邪气互相斗争,互相排斥,呈现动态的对立统一。

         3.2 认为矛盾包含阴阳,二者关系类似数学当中的集合关系,认为阴阳集合是矛盾集合的子集合持这种观念的人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即万物皆有矛盾,各种运动形式都包 含着矛盾,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一切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

   4 阴阳不等于矛盾

         4.1 阴阳有层次但与矛盾层次不同

          阴阳有层次之分,即三阴三阳。古人根据阴气、阳气的多少将阴阳分为太阴、厥阴、少阴、少阳、太阳、阳明。阴气依次而减,阳气依次而增。矛盾虽然也有层次之 分,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但二者显然说的不是同一领域同一层次的概念。阴阳的层次可用于描写部位的高低、深浅,如“心者,生之本,……为阳 中之太阳,……肺者,……为阳中之太阴,……肾者,……为阴中之少阴,……肝者,……阳中之少阳……” 〔4〕 还可以代表人体的十二经脉,即十二种具体事物。因此,可以看出此时阴阳所指并非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且这里的阴阳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或关系,但是这种 关系决不是对立的、斗争的关系,也不是动态的平衡,而是一种量的表述方式或指具体事物。

           4.2 阴阳运动的结果或目的是动态平衡,而矛盾对立运动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发展运动,阴阳双方倾向于维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阴 阳运动的结果是动态的均势,也就是阴阳双方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是在正常限度之内的常态。这也是阴阳运动的最佳状态,表现在生理方面即“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 〔4〕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一物向他物的转化,也就是旧矛盾统一体的分解和新矛盾统一体的建立。即对立的一方渐渐壮大,另一方渐渐减退,直至 发生质变产生新的事物,进而产生新的矛盾,如此,生生不息,运动不止。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引起事物的量变,而且是事物由旧质 向新质转化飞跃的绝对力量。而作为矛盾范畴的邪正关系,其运动的最佳结果不是正邪处于相对平衡稳定态,而是正胜邪的健康状态。 

       5 阴阳与矛盾的关系

        5.1 类似于数学概念中的相交

        阴阳中的某些范畴属于矛盾,而另外一些范畴不属于矛盾。反过来讲,矛盾中亦有一些范畴属于阴阳,而另一些范畴则不属于阴阳。分析阴阳的概念发现,古人虽然 没有给阴阳下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义,却通过举例、归纳、取象比类等十分科学的逻辑学方法解释并且说明了阴阳的概念。

         首先,界定阴阳概念时,古人使用了逻辑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归纳法,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水为阴,火为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外为阳,内为阴”(素问?金匮真言论)等归纳得出阴阳的基本属性,火和天的属性具有阳的特点,阳首先是属性的阳,类似于形容词 的阳,例如,热的、向上的、向外的、兴奋的、明亮的、运动的。同理,水和地的属性具有阴的特点,凡是寒的、向下的、向内的、抑制的、晦暗的属阴。阴阳的属 性是阴阳概念的一个层面 〔5〕 。

           这一层面的阴阳可以用矛盾来解释说明。就温度而言,可一分为二,分为寒热,热升一分,则寒降一分,反之,多一分寒,一定会少一分热。寒与热即属矛盾范畴, 寒与热之间是对立的,排斥的,同时又处于温度这一统一体中。推而广之,具有形容词特点的阴阳的属性,属矛盾范畴。

           其次,阴阳概念的另一个层面是事物阴阳,此时,哪些事物属阳,哪些事物属阴,则是根据阴阳的属性演绎而来的。例如,“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 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气与血中,气为阳,血为阴。营气与卫气中,卫为阳,营为阴等。另外,还有水与火、天与地、 日与月、左与右、男与女等。这些事物并不具有矛盾的特点,气与血之间不存在着相互对立、排斥和斗争的关系。同理,日与月仅是各自独立的天体而已。水火、天 地、左右、男女看似属于矛盾范畴,但是真正属于矛盾范畴的是水火所象征的寒热属性,以及天地、左右所表示的方位,男女所体现的刚柔属性属矛盾范畴,而并非 这些具体事物。而反过来,邪气、正气、标本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斗争、排斥的一面,属矛盾范畴,却不属阴阳范畴。

          5.2 矛盾渗透阴阳的每一对范畴的各自的内部,而矛盾中的每一对范畴各自有阴阳属性 阴阳中每一个范畴内部亦有矛盾的斗争。如物质阴阳内部有各种微粒之间的矛盾斗争,如气,内部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力斗争使气产生了升降出入聚散的不 同运动形式。属性的阴阳内部亦有矛盾斗争,斗争的结果产生了各种属性,如寒热上下等。矛盾中有一些范畴具有阴阳属性,如邪气分阴阳,正气分阴阳,标本如果 代表疾病的缓急、新旧,亦可分阴阳。

    总之,阴阳与矛盾属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范畴,二者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