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板要你在大学里学的十技能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1-20

                          

       常常有人觉得中国人在西方国家总得不到足够的尊重,融入不了上流甚至主流社会,交不到本地人朋友。他们指责这是由于白人对我们的歧视。都是别人不好,很少从自身反省。我认为,除了有白人他们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之外,我们也有很多没意识到的,却让他们鄙视的行为。既然都被人鄙视了,当然不可能融入他们的群体。而这些被鄙视的行为,有些是纯粹由于文化差异,但是还有很多我认为是客观的、值得被鄙视的陋习。所以我结合我在美国典型中产白人家庭生活一年,与美国中高产白人家庭出身的几个室友生活四年的经历总结出一些礼仪习惯,供在西方国家或者将要去西方国家生活学习的学生或者移民参考。

       当然,以下所提到的事项大多数是针对美国社会的。在美国之外,各个地方礼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精简版提纲,详细的可以看看后边我描述的罗嗦的细节:

头发常年乱七八糟、衣着邋遢的人——被鄙视!

被闻到口臭的人——被鄙视!

被闻到体臭的人——被鄙视!

满身臭汗去参加非体育活动的人——被鄙视!

吃饭发出龃嚼声的人——被鄙视!

吃饭端起碗具的人——被鄙视!

打饱嗝很大声的人——被鄙视!

与不太熟悉的人靠得很近说话的人——被觉得很变态!

不为身后的人拉着门的人——被认为粗鲁!

软绵绵地握手的人——被轻视!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被他人尊重。

只有当我们民族作为一个整体都能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的礼仪的时候,他人才尊重我们的民族。

 

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别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有一次和一个口不择言的老印聊如何区别中日韩人的时候,他提到一点“从个人卫生就能区别出哪些是中国人。”虽说他说得那么白显得挺没礼貌,不过听了之后我还是为之感到羞愧,中国人在别人眼中的一大特点竟然是不讲究个人卫生。

       我这里说的个人卫生包括了头发的整洁、口腔的清洁、体味和衣着。让我一个个地来说。

       头发。多年前我作为交流生来美国的第一天早上集训,中国的学生和德国的学生一起上课。我和另外一个中国男生一走进会场,交流生公司的经理,还是个中国人,就带着反感的语气对我们说“你看就你们中国孩子头发乱糟糟的。看看别人德国孩子。” 在国内我一直饱受早上起来头发乱飞的困扰,用过热毛巾压,强力定型发泥,帽子压,晚上用固定姿势睡觉等等方法效果都不佳,一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从那天起我才知道原来西方人都是早晨洗澡,而且是每天早晨都洗头。洗头后头发干了自然就会顺服,无需任何技巧。而且除了头发顺服,早晨洗澡了能让人精神饱满,身上没有异味,衣服没有在床上压了一个晚上而皱巴巴。如果有人非要晚上洗澡才能睡得着的话,那么就每天洗两次吧。最起码,醒来要用水把头发完全打湿然后弄干。不然头发永远都是乱的。

       口腔清洁。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美国人是非常非常反感有口臭的人的。我听过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负面评价最多的就是口臭。尤其是当TA(助教)的,美国人总是抱怨中国TA不单止有口臭,辅导人的时候还要喜欢靠得特别近,一张口就是一股恶心的味道。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主观问题,完全就是咱们很多中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臭其实是一件客观上可耻的事情。没有一个文化会喜欢臭味,不然就不叫臭味了。臭味不单只对自己的形象有影响,而且对别人也产生影响。口臭是可以改善的。勤刷牙,刷牙的时候刷舌苔。还不行就每次饭后用漱口水。以上都做到了还不行就长期嚼口香糖,薄荷片等等口腔清新的产品。不要做一个一张口就让人厌恶的人。

       体味。也是咱们中国一大“国粹”。还记得在初中高中每次体育课后课室里“芬芳”的气息吗?一群群大汗淋漓散发着恶臭的男生还毫不在意,甚至故意用臭汗去恶心女生。这估计也就只有在中国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在美国这样的话会给彻底鄙视的。体味、体汗严重的高加索人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美国人运动出汗后都是马上洗澡的,而且会把汗湿的衣服彻底换掉。如果他们运动完之后你约他们马上去干其他事情,他们会很不好意思,一定要回家冲凉换衣服之后才干其他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学校学生有专门的便服和运动服;体育课一律换衣服,运动后也要换衣服。就如同口臭,体臭也是一个客观的陋习,不止损害自己形象,还对周围的人造成很大的烦扰。多汗或狐臭体质的人,请你们用止汗济、喷香水。我认识的所有白人,每天都会用止汗剂,就是一些膏状或液体的擦在腋窝下的一种东西。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充分地意识到他们的人种普遍就是多汗和有体臭的。因此很多黑人才在身上喷那么重的香水,因为他们的体汗体味问题更加严重。连第三世界非洲国家的黑人都能注意到的个人卫生礼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还做不到?当你下次经过一个老黑或老印的时候闻到那股冲鼻的香水味时,请别太抱怨。因为如果他们若是没用这些,你们可能会更加难受。而当你笑他们冲鼻的香水味时,也别忘记想想是不是应该管理一下自己的体味。

 

饮食

       餐桌礼仪是一个重点,中美文化差异也非常之大,是比较主观的东西,没说谁对谁错。但是入乡随俗,别人只会以当地的习俗来评价你。很多时候对一个人的印象,就会由一餐饭的表现来决定。典型的例子是和男女朋友的家长吃饭。中国文化有认为对好吃的东西就要吃得叽咋有声以表示吃得爽,吃得有滋味。可是这一行为在美国餐桌礼仪里是一大忌。有教养的美国人吃饭龃嚼的时候是从来不张开嘴巴的。为什么呢?你可以自己试试,如果张开嘴巴嚼东西,你能听到很响的“咋吧咋吧”的声音。美国人认为这种声音是非常的粗鲁的。美国的餐桌礼仪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不发出声响。龃嚼无声;用吸管喝东西到底的时候没有“嗖”的声音;用嘴喝水的时候也没有“唏嘘“的声音;用勺子喝汤的时候没有刮碗底的声音;打饱嗝这些东西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发出声响之后记得说句“Excuse me”。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这样是粗鲁和不对的。还有就是,嘴巴里有食物的时候,千万不能说话,只有把食物咽下之后再出声。第一,别人见到你张着的嘴巴里嚼了一半的食物会觉得恶心;第二,满嘴东西说话,嘴里的东西容易飞出来,也是很恶心的事情。

       中国餐桌礼仪要求吃饭要端着碗吃。我小时候不端碗还经常给家长批评。美国的餐桌礼仪对此又是恰恰相反。美国人吃正餐的时候,个人的器皿除了杯子之外都不能端离桌面。喝汤不能端起碗来往嘴里灌,要用勺子一勺勺地喝。正是因此,才会有趣闻关于美国奇怪中国人怎么用筷子喝汤。缺乏背景理解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很明显端起来用嘴喝就行了;不过美国人根本就没有端起来喝的这个概念,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这是一个粗鲁的举止。唯一端起来的,是要分享的食物,从桌子一边传到另外一边。这也是基本上唯一合礼的分享方法,伸长手越过几盘菜,甚至站起来夹菜都是不礼貌的。如果想吃不在你面前的食物,你会说“Can you pass me xxx, please?” 胡椒和盐等调味料也是同理。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礼节是等所有人的菜都上齐了才一起启动。如果一个人先吃也是不礼貌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餐厅全都是等所有菜做好了然后一起端出来。偶尔例外是大家都很熟,不是正式的场合,一个人又非常饿,餐厅又不识务先上某个人的菜,这样在大家表示理解的时候才能一个人先开吃。

       还有一个就是餐巾的问题。国内餐巾一般都是一角压盘子底下的;不过在美国,餐巾全都是铺在腿上。见到谁压一角在盘子下,99%都是中国来的或者极少接触美国人的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是吃饭的时候手应该放哪。这个问题没有结论,不同的次文化有不同的习惯。我在这里提出来纯粹让大家知道有些人是连这个都在乎的。有些人认为两只手都应该放在桌面,但是肘部不能上台;有些人有人又认为两只手应该放桌下,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伸出来用餐具。比较搞笑的一个说法是一个哥伦比亚裔的父母,见到未来女婿一只手放在桌下很不高兴,质问道“我怎么知道你藏在桌下的手里不是握着把枪对着我?”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外就餐时对服务员的礼仪。其实吃西餐是很考究耐心和耗时间的事情。因为礼节上,客人是不应该主动召唤服务员的。咱们国内习惯的扬手大喝一声“服务员!”在美国人的眼中是非常粗鲁的行为。而当你需要东西的时候,你其实只有等服务员主动过来询问时才能提出。若是非常急,而服务员又不识时务,那么最好在一个服务员经过身边的时候叫住,还是不能招手。因为这个习惯,所以西餐厅的服务员上完菜后几分钟内会回来询问东西还合吃不。这时候就是你提出要求的最好时机。如果没有需要或者没有问题,说一句“Everything is great. Thank you!” 等等的话以表示礼貌。而服务员忙不过来很久都不来帮你加水或者吃完也迟迟不来结帐的话,这是他们服务的问题,你可以适当地给少点小费以表示不满。至于小费,很多国人也无法理解。总觉得给小费是亏了。事实上,小费其实是服务员的主要收入。美国少数的能给低于最低薪酬的职业就是餐厅服务员,因为他们除了固定工资之外,还能收到小费。所以你给餐厅的钱,纯粹是付给食物的。而服务员为你斟茶递水地服务,你应该恰当地给予其报酬。一般早午餐小费额是税前价格的10%~15%。晚餐的小费是税前价格的15%~20%。如果有些食物是特价,给小费的时候还是应当按正价的10%~20%给小费,而不是按折后的价格计算。恰当的小费,也是对为你服务的人的最起码的一点尊重。将心比心,想想如果你在辛辛苦苦地干完活之后却得不到相应报酬,你会是什么感受。

 

待人接物

       与陌生人见面第一件事情一般都是握手。至于什么时候伸手,谁主动伸的这些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就说说握手最关键的一个部分,握手的方式。首先,握手时手心应该是干燥的。千万不要刚洗完手,手湿湿地然后去和人握手,很让人恶心的。谁知道你那是汗是尿还是啥。所以美国基本上所有的卫生间都会有洗后擦手的纸或者干手机。然后,握手时应该和对方的手掌完全握在一起,如果只是让对方握着你的指头,就会显得似乎嫌弃对方,不愿意与之握手。还有,男人间握手一定要给力。一定要结实地握着对方的手摇两下。软绵绵地与人握手一般会让人觉得是个不能被信任,不能予之重任之人。而与女士握手时,理所当然地应该稍微轻点,但是也不能软。这个规矩不光是美国,在中国一样通用的。

       与新认识的,或者关系不是特别亲密的人说话时,切忌不能与对方靠得太近。第一,如果有口臭,靠得近容易让对方闻到强烈的异味。其次,西方人与陌生人一般会保持大概一臂的距离,小于这个距离,他们都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的。以上指出的两个问题,都会让人感到厌恶的。

       美国公共场合门特别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两重的,而且要手动的门。这些门,往往又特别的重。当你每次挣扎着钻进了这厚重的门之后,千万别急着松手。往你身后看看,如果有人马上也要入门,记得为他/她拉着门几秒,等之通过之后再松手。这也是在美国比比皆是,在国内却被视为异类的日常礼节之一。因为美国人习惯得是由前边的人为之撑着门,因此当你在他门面前“啪”一下让门关上了,他们会觉得你很没风度的。

 

       值得注意的礼节何止以上提到的这些。不过时间无价,篇幅有限,我就暂时列举着这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补充。认为我有谬误的地方也欢迎指出。个人认为,其中很多问题是许多就算在国外呆了多年的华人都没意识到的问题,特别是餐饮的礼节。希望我的这小小的总结能对在海外奋斗的大家在人际交往上带来一点帮助。我相信耐心看到这里的人,绝对会有所收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