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萄玛瑙石
葡萄玛瑙石,出自内蒙古阿拉善盟苏宏图一带。该石坚硬如玉,摩氏硬度为6.5~7,晶莹剔透,色彩绚丽,呈浅红至深紫等色,半透明,造型奇特。石上通体满布色彩斑斓、大小不一、浑然天成的珠状玛瑙小球,互相堆积,流珠挂玉,犹如串串葡萄,故名。有的石上偶有似鱼眼睛一样的玛瑙珠。 葡萄玛瑙石多产于阿拉善的苏宏图以北20公里处火山口附近,该火山北侧戈壁滩中有玛瑙、碧玉等高硅质观赏石,火山口附近的葡萄玛瑙原矿脉多深藏于玄武岩的空隙中被白粉状高领土所包裹,所产之石的形状、颜色、珠粒大小基本相象。葡萄玛瑙石多蕴存在火山喷发岩堆积物中,从滩面上捡到的葡萄玛瑙石珠大色纯,玉透温润;从岩石中采掘而来的则未经风沙磨砺,所以石肤不光滑,需油浸后方显出艳丽肌肤。葡萄玛瑙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阿拉善石友发现的新石种,由于过多的开采,现已较难寻觅。 葡萄玛瑙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形成于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硅胶热液无法充满整个空间,即以某一质点如砂粒、泥块、水滴凝聚成珠状球状或水滴状,后来者附着于先期形成的珠体上,或悬于洞顶,或长于洞底,或挂于洞壁,越长越大,构成串串葡萄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岩洞被粘土所充填,因此葡萄玛瑙多埋于泥中,亦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葡萄玛瑙石是内蒙的独特石种,由于形成条件又十分苛刻,非常稀少。 成因参考:主要是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的黏度比较大,浆液里面的气泡很多,往上滚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圆的表面张裂,当结在一块时,又没有把它弄破,最后形成一个空洞。这个空洞形成之后,经过二氧化硅的充填,最后聚成葡萄状玛瑙。
2、巴林石 巴林石,出自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的特尼格尔图山。该石隶属叶蜡石,质地纯净,细腻温润、晶莹剔透,色彩丰富艳丽、温柔娇嫩,硬度适中,易于雕琢,资源丰富,以矿床坐落于内蒙古巴林草原而得名,亦是国内著名的印章石。因其产地近邻林西县,过去称之为“林西石”。 巴林石品种相当丰富,有朱红、橙、黄、绿、蓝、紫、白、灰、黑等色;有不透明、微透明。透明者有蜡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凝脂光泽之分;石质以坚纤细密,色泽晶莹,有新蜡感者为多;微透明、半透明、透明者均以有浑浊雾团状痕迹为多,是其特点,也有纯净无瑕者,亦较为珍稀。 巴林福黄石,质地温润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通明清晰,肌里油腻,似凝质玉肤;巴林鸡血石,质地温润坚实,犀角通灵,石上血色艳丽,聚散有致,犹如红霞,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巴林彩石,色彩丰富,绚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常形成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巴林冻石,晶莹剔透露,温润细腻,通透可爱;巴林彩霞冻石,洁白透明,石肌中渗有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旭日喷薄或红霞漫天的水彩画。 巴林石属含水的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地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组成的粘土岩。含少量明矾石、叶蜡石、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以及金红石、锆石、辰砂等矿物,而含辰砂者即为巴林鸡血石。 巴林石颜色鲜艳,质地细腻无砂,可雕性好。通常根据颜色和质地划分为:如白色巴林石、褐黄色巴林石、巴林冻石、青灰色巴林石、杂色巴林石等。也可以颜色、质地、花纹特征等划分出数十种与其它印章石相似的品种。巴林鸡血石也有十余个品种,如朱砂红、刘关张、芙蓉冻、水草花、一点花等等。巴林石以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高者为上品。
3、戈壁石 戈壁石,又称风棱石、风砺石、风成石、风雕石、大漠石,主要出自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戈壁滩及滩间山坳里。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戈壁石质地坚硬细密、表面光滑圆润。外形千奇百怪,飞禽走兽、人物景观,应有尽有。色泽绚丽多彩,有雪白、鲜红、翠绿、金黄、黝黑等,偶有一颗石上分布两种以上的色彩。戈壁石绝大部分质地属于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碧玉、玛瑙、硅化木、蛋白石、水晶、脉石英等,摩氏硬度达到6.5~7,结构致密,是极佳的观赏石种。经过一二十年的开采,目前地表上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已廖廖无几。采石者开始掘地找石,其品质与地表经过风沙打磨过的风砺石相比,也逊色很多。 戈壁石因产地在戈壁滩而得名,俗成叫法有:玛瑙石、碧玉石、黄玉髓、硅化木、沙漠漆等。
玛瑙石,是火山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矿物,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质地细腻、坚硬、摩氏硬度6.5~7左右。色彩极为丰富,呈灰、红、紫、黑、白等色,但常以一色为主,间含其他颜色。经风沙凌砺,石面光润,有鲜明的通透感。造型多变,人物、动物、景观等在戈壁玛瑙中都很常见,一般形体小巧,为5厘米到30厘米。其中数葡萄玛瑙为珍贵,一般都是片块状很少象形状物的,颜色由洋红至深紫等。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戈壁中的玛瑙上有的共生着鲜红的碧玉,或在乳白色的玛瑙上生着黑色的碧玉球,或在红色碧玉上共生着蓝色的玛瑙块。
碧玉石,整个戈壁地区均有产出,是由含铁及其它杂质的二氧化硅物质充填于火山气孔中,经风化、剥离而成的色彩斑斓的岩石。有红、绿、黑、棕各种颜色,绿碧玉、红碧玉较为常见,其他颜色少见。碧玉石质坚硬,摩氏硬度6~7,石肤光滑,通常线条简单,多呈版块状,外形变化不大,形意具佳的少见。其中七彩碧玉为多色分布在同一石中,艳丽夺目,极为珍罕。银根以北浩木格尔一带产出的绿碧玉中有带放射状的白色图案,形如怒放的菊花。采于苏宏图附近山中的红碧玉,多呈团块状,形圆润,滑腻坚实。
黄玉髓,产于阿拉善的笋泊尔以北的戈壁中,块度一般20厘米至50厘米。石质硬度基本与碧玉相同,只是形状远比碧玉多于变化,以长柱扭曲凹凸多变者为佳,能体现出瘦、皱、漏、透的姿状,形态古拙,尤其素老端庄的黄色让人倍感凝重典雅。
硅化木,是乔木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替代质换而形成的化石,经风沙长期磨蚀抛光而极具观赏价值。含钙质的多呈黄色,含氧化铁的呈暗红色,含氧化锰的呈黑色;玛瑙质、碧玉质的少见。戈壁硅化木的特点以精致、细小为世界罕见,外表光滑,树皮逼真,枝芽清楚,其分开的树杈几可乱真;但象形状物者更有价值。特别黑色硅化木,木纹清晰年轮易辩,质地黑黝发亮,造型奇特。产在阿拉善乌力吉以东的山坳里,现已很难采到,额济纳旗以西的马鬃山地区亦有少量出产。
沙漠漆,质地为玉髓或石髓。因为表面有一层附着色,或金黄,或棕红,或赭黑,如同烤上了一层油漆,故名。在戈壁荒漠,矿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上升蒸发后,常在石体表面残留一层油漆似的棕红色氧化铁、黑色氧化锰等薄膜,这些矿物质也侵入岩石的节理裂隙间和石内一定深度,在石上形成似湖泊、山水、或像各种生物体形状的图案。经戈壁风沙研磨后,石表细腻,极具韵味。沙漠漆不仅有单色,还有多色、复色,其中以金黄为最佳。
戈壁石种类繁多,还有积骨石、千层石、蜂巢石等,也各具欣赏特色。 积骨石,多产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北边缘的大部分戈壁地区。是一种呈放射状硅质框架构造石。黄白色框架中的软质矿物在长期的自然风化中被淘掉,剩下硬度较大的放射状框架,形如盛开的花朵,所以也称"风成菊化石",亦有因其瘦骨嶙峋、参差错岈的形象而叫"鸡骨石"。其框架有乳色玛瑙质的,有带红筋硅质瓣片的,亦有黑色玉髓质的,此石以花形完整、整朵同聚、玛瑙或玉髓质的更具观赏价值。
千层石,产于乌拉山东北的戈壁中,是一种10亿年前海相沉积的白云岩,在其沉积层理中,常伴有微透明的乳白色或黑色硅质条带。其石体破碎后,经长期风蚀将比较软的青灰色白云岩部分掏凹而留下坚硬的硅质条带,其状多呈层理参错变化的类塔形山或似风帆的形态,亦有由白色细石脉纵向穿插而如飞流湍瀑的自然景观石。此石一般块度为10厘米至30厘米,也有大于70厘米以上的。
蜂巢石,产于苏宏图地区的戈壁滩上,是一种石体遍布大小不等圆孔的玄武岩,呈红、灰、黑、绿、赫等各种颜色,块体10厘米至30厘米。此石除具备其它戈壁石的观赏价值外,以其通体尽洞取胜,石上各洞相连者,似可通烟走水,极象蜂巢。
4、玛瑙石 玛瑙石,出自内蒙古阿拉善盟戈壁滩及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等地。该石色泽鲜明光亮,有红、黄、蓝、紫、白、粉红等色,条带纹理清晰,在红色条带处可见密集排列的细小红色斑点。块体大小不等,有的不带纹,有的具有天然图案,亦有中空含水的水胆玛瑙。 产于阿拉善戈壁滩的玛瑙石,质地晶莹温润,造型变化大,色彩斑斓,其巧色玛瑙尤为可人。在呼伦湖东岸草原上,有一个称"玛瑙滩"的地方,五颜六色的大小玛瑙石散落在地上,经阳光照耀不时折射出缤纷的色彩。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境内的玛瑙湖,湖底和四周铺满了晶莹透亮的五彩玛瑙石,当晚霞初降,玛瑙湖中的玛瑙折光似乎可将斜阳的光束染红。
5、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出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盐池及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等地。该石属恐龙类动物的卵之化石,具有结实的外壳,大小不一,小的3厘米左右,大者长径达56厘米,形状通常为卵圆形,少数为长圆形或椭圆形,可成窝保存。 二连盐池是位于二连浩特市东北18华里处茫茫戈壁中的一片盐湖,在世界古生物的名册中,二连盐池被称为"二连达布苏组"。恐龙蛋化石分布在吉兰泰盐池北部毛尔图鄂博,查汗敖包等地,多蕴藏于紫红色砂岩中,每窝相距100~200米,排列无规律,蛋化石呈椭圆形,长径142毫米,短径138毫米,大小相差不多。 在乌拉特后旗白垩纪砂岩地层中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形状完整,窝中呈放射状排列,长形,长径17~18厘米,短径7~8厘米,壳厚1~2毫米,蛋的一端稍圆略大,一端稍尖略小。
6、木纹石 木纹石,出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候家圪洞村一带。该石质地细腻致密,色泽古色古香,石中有红黄相间的条纹,排列有序,犹如木质纹理,故名。 木纹石花纹独特,石中纹理均匀流畅,工艺性能良好,可进行切磨、琢刻等加工。从不同的角度切割,会呈现出不同的花纹,垂直层理切割,则似树木年轮;平行层理切割,则状如云霞;如横切或斜切,则可显示出似幕布、虎皮、山水等奇异的图纹。
7、碧玺 碧玺,出自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角力格太等地。该石的矿物学名称为电气石,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硅酸盐晶体矿物,蕴存于钠长石化或锂云母钠长石化伟晶岩中。颜色有无色、浅黄、枯黄、棕黄、粉红、玫瑰红、天蓝、墨蓝、黄绿、浅绿、翠绿等,并见在一块原石里同时有二至三种颜色。摩氏硬度7~7.5,透明至半透明,无解理,贝壳状断口。采于晶洞中的碧玺,晶体完整,透明度好,色彩丰富,以有黄铁矿充填的晶洞所产碧玺质量最佳。碧玺个体直径为5~30毫米,长10~100毫米,产出质佳者多为绿碧玺。
8、芙蓉石 芙蓉石,又称玫瑰石英、蔷薇石英、祥南玉,出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的乌拉山。该石为石英集合体,摩氏硬度为7,结晶块状,呈粉红色,半透明至透明,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芙蓉石以色深为佳,可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乌拉山的芙蓉石,蕴藏量较大。
9、黄蜡石 黄蜡石,又名蜡石,内蒙古地区有分布,但蕴藏量较少。该石因质地似玉,温润而坚,表层有蜡状质感,多呈黄色光泽而得名。
10、硅化木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出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通辽市霍林郭勒、乌海市海南区老石旦、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等地。该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数亿年前的树木埋入地下后,地层中的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化学物质通过地下水进入树木内部,取代了木纤维,同时保留树木的原始形态,经石化作用而形成。硅化木对古植物、古生物和地质、气候变迁,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 兴和县的硅化木化石群,位于城关镇南15公里的二台子乡长胜夭村0.5公里处,化石群处在距今约1亿多年的中生代地层,地质剖面清晰,一层为由北向南东西冲沟,以硅化木为主,化石叶片脉络清晰。 霍林郭勒市露天煤矿采区的硅化木化石群,是由生存于距今7千万~2亿年前侏罗纪至白垩纪地质年代的松、柏、杉、桦、银杏等树木形成的。大多呈长柱状和块状规则分布,少量亦呈现晶体结构,颜色深浅不一,多为砖灰、褐、黑等色,树木状结构明显,有的形状和树根完全一样,主干横切面上木纹年轮清晰。 乌海市老石旦煤矿附近产出的硅化木,地质年代为石炭二迭纪。其中一颗长38米,根部直径0.87米,是我国出土长度第一的硅化木化石。 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产出的硅化木,石质坚硬柔韧,木纹年轮特别清晰,木质感强,树皮、结疤明显,有的虫眼密布。外观粗糙逼真,内部石质细腻。蕴藏量较大,有一些几人粗的树桩和大树,树种不一,有的与现大兴安岭生长的桦树皮几乎完全一样。 11、内蒙古黄河石 内蒙古黄河石,也称清水石,主要出自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东北一带的黄河滩岸,尤以胡杨岛一带河滩最丰。该石为黄河卵石,多属粉砂质结晶白云岩,呈米黄色,红色条纹,与层理近于直角,有的基底显红色树木年轮或玛瑙条纹相缠绕;石形圆润,色彩绚丽;石上图纹有似山水风景、人物动物等,意境隽永;唯石质与兰州黄河石相比,略显粗糙。 黄河内蒙古段属黄河中上游,全长830公里,流经乌海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6个盟市20个旗县区;其中,黄河乌海段全长约105公里。胡杨岛是黄河河心岛,位于流经乌海市乌达区的黄河河道中,有七个小岛组成,岛上奇迹般的生长着地球最南端唯一的一片胡杨林,原始景观独具特色。
附录: 内蒙古玉石 ◇佘太翠,出自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佘太镇附近。该石是一种含白云母和绢云母的绿色石英岩玉,为粒状纤维交织结构,质地致密细润,摩氏硬度7左右,密度2.65,折光率达1.54,底色白润,绿色纯正,半透明,呈油脂光泽,块度1~6立方米。佘太翠属中国古老玉种之一,是大型雕塑、古建用材的上乘原料。优质的翠绿玉石,颜色纯美,光泽度高,抛光后具玻璃光泽,可用于制作玉雕品。 佘太翠矿属浅海相沉积深变质石英岩,系白色灰黑色条带状石英矿和白灰绿色条带块状石英矿,紧密镶嵌的石英碎屑为山区变质重结晶而成,成份均匀。储量丰富,裸露矿床近3000万立方米。 ◇白云玉,又称白云鄂博玉,出自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稀土矿床顶部的富钾岩系中,是一种成分特殊的钾长石板岩,质地致密、细腻、坚韧,鲜嫩如冻;摩氏硬度5.5~6,密度2.42~2.55克/立方厘米;折射率1.517~1.531;显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块度一般较大,最大者有几百公斤。呈浅灰绿、灰绿、深绿、墨绿、灰、浅灰、青灰、乳白等色,有的在灰绿基底上散布着深灰色"柳叶纹",有黄铁矿细脉或斑点点缀的,则闪显出绚丽的"金线"或"金星"。质优者适于制作成砚台、笔架等文房用具及各种仿古玉器、小工艺品。 白云玉主要由钾微斜长石组成(80%~99%),粒径0.001~0.01毫米,另含少量黄铁矿、方解石、磷灰石、钠闪石等。赋存在白云鄂博稀土矿的东部顶板中,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其中以质地致密、细腻、均匀、坚韧,半透明,无结晶质感、黄铁矿晶粒少见,断口无明显石刺,裂纹少,呈浅翠绿、果绿、乳白等色者为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