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痹证(关节痛) 肢体关节等处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者,称为痹证。本证类似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大骨节病等。 一、病因病机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如居住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巨变、冷热交替等原因,均可致外邪侵入,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分别为风痹、痛痹、着痹。 2、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外邪易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为热,均可形成热痹。 痹证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 二、辨证分型 1、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无定处,可见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2、痛痹:痛有定处而剧烈,其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关节不可屈伸,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痛有定处,转侧不灵,屈伸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 4、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活动受限,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舌苔黄,脉滑数。 三、治疗 1、微通法 法则:疏风散寒;温经利湿;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取穴:(1)行痹:膈俞 血海 (2)痛痹:关元 气海 (3)着痹:灸中脘 (4)热痹:大椎 曲池 (5)患处局部取穴: 肩部: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尺泽 曲泽 少海 手指:阳溪 阳池 八邪 膝部:犊鼻 内膝眼 阳陵泉 踝部:申脉 照海 丘墟 昆仑 足趾:太溪 八风 昆仑 刺法:根据痹证性质,发病部位取穴,行痹、热痹泻法浅刺,痛痹深刺留针,亦可配合灸,着痹针灸并施。 方义:膈俞、血海养血活血,血行风自灭。关元、气海振奋阳气以驱散寒邪。灸中脘强健脾胃,清热利湿。大椎、曲池清热解表以治热痹。患部取穴,可疏通局部气血。 2、温通法 法则:疏风散寒,祛湿清热,养血活血,通经止痛。 取穴:(1)行痹 血海 (2)痛痹 气海 (3)着痹 阴陵泉 (4)热痹 大椎 (5)患处局部取穴: 肩部: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尺泽 曲池 少海 手指:阳溪 阳池 八邪 膝部:犊鼻 内膝眼 阳陵泉 踝部:申脉 照海 丘墟 昆仑 足趾:太溪 八风 昆仑 刺法:中粗火针,速刺法,深度3~5分,不留针。亦可患处局部火针点刺,余穴毫针刺法,祛邪为主。热痹用泻法。行痹浅刺,痛痹深刺,留针30分钟。大椎直刺0.8~1寸。 方解:本病因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而发,固治疗首应扶正固表,取强壮要穴足三里、关元壮元阳、益元气,配合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穴曲池以活血通络。 行痹乃由风气胜,故取血海,血海有活血祛风之功,含有血行风自灭之意。气海可治诸虚百损,取之壮元振阳以祛寒湿。足太阴脾经之阴陵泉,健脾助运以化湿。大椎为六阳之会,泻之可通调六阳经气而清邪热。局部火针可扶正祛邪,行气活血,通调经络而止痛。 按语:痹证日久,痰瘀交阻,可致骨关节肿大畸形,活动不利,毫针针刺较难取效,而火针可缓解其关节肌肉肿胀僵硬,改善其活动功能,疗效较好。火针最早的适应证即为痹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灵枢?宫针》云:“淬刺者,刺燔针取其痹也。”当时所指为因寒邪引起的寒痹证候,现早已不局限于此,热痹及其它热证均可采取火针治疗。 3、强通法 治则:行痹、痛痹、着痹:祛风散寒逐湿温通经脉。 热痹:清热活血通络。 顽痹: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取穴:行痹:凤池 血海点刺出血 痛痹:关元 肾俞 着痹:中脘 丰隆 足三里 热痹:大椎 曲池放血拔罐 顽痹:灸气海 太溪 上肢:尺泽 曲泽 肩髃 下肢:环跳 委阳 足三里 阳陵泉 刺法:血海用三棱针速刺法点刺出血。大椎三棱针点刺3~4点,加火罐放血4ml。关元、肾俞用艾盒灸20分钟。 方义:凤池以搜风要穴而命名,又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穴,具疏散风寒利窍止痛之功。血海由于有调气血,理血室的功效,配合凤池应用,可起到血行风自灭的作用。关元、肾俞温补肾阳,振奋阳气,驱寒外出。中脘、丰隆、足三里具有调理中焦,健益脾胃,促进运化之功。大椎为诸阳之会,刺络放血以达清热活血通络之功。 讲解: 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关节组织、肌肉组织而导致局部关节酸痛重着,活动障碍,疼痛为主的这种病证。主要的病邪就是风寒湿热,所以在痹证当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行痹、着痹、痛痹、热痹。 从分型上来讲,行痹以感受风邪为主,所以它这个证的特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而且有些病人伴有恶寒发热的表现;痛痹,疼痛的比较厉害,而且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着痹是关节重着,肌肤麻木不仁,这是感受了湿邪;还有一种是热痹,就是关节附近红肿热痛,痛不可触,活动受限,这是感受热邪而导致的。 在用穴方面,行痹选的是膈俞和血海,有血行风自灭的这种特征;痛痹,关元、气海,严重的也可以加灸,补气祛寒着重灸中脘,健脾化湿;热痹大椎、曲池,以清热为主,大椎穴可以加拔火罐。 一般来讲,痹证的发生过程当中,往往是风寒湿夹杂而至,所以在我们治疗的时候,除了远端取穴以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局部用穴。 肩部的这个穴位我们先不说了,一会讲肩周炎的时候再说。肘部选曲池、少海。每一个痹证的局部用穴都是选择局部穴。比如说最常见的网球肘,可以归在这个范畴之内。网球肘除了局部用穴以外还可以在他疼痛点上火针点刺,肘关节这个位置的肌肉比较浅比较薄,所以刺的时候可以选择中粗火针密刺法。 腕部及手指:可以选阳溪、阳池、八邪,还可以在每一个指关节上都可以用火针点刺。这种的火针点刺,可以用于关节痛、痹症。比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病人手的拘挛疼痛,手指活动不利。 膝关节:太多的病引起膝关节疼痛。最常见的老年性骨关节病,半月板的损伤,韧带的损伤,运动的损伤都可以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膝关节最常用的穴位鹤顶、犊鼻和膝眼,包括阳陵泉、足三里、膝阳关;还有一个透穴叫膝阳关透曲泉,治疗膝关节的屈伸不利;也可以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下肢的痹证,内外膝眼之间还有一个奇穴也可以应用,这个也很常用。我们现在说的这些穴位都可以用火针点刺。 踝关节:可以取丘墟透照海、解溪、中封,包括后面的昆仑、太溪,踝关节周围的穴位都可以用。丘墟透照海,这个穴位用处很多,这里用来治疗关节痛;在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以治疗足内翻、足外翻;还可用于一些肝胆疾病(胆绞痛、肝炎、脂肪肝)、内脏痛。这个穴有很好的清理血热作用,净化血液。照海穴也是贺老比较喜欢用的穴位,照海不但可以治疗局部疾病,还可以滋肾阴;还可以治疗咽部疾病,比如治口疮也用照海。 脚趾痛和手指痛很相似,脚趾的关节部位,八风穴都可以应用。脚趾痛的时候也可以在八风放血。 刚才说的这些穴位讲义上写的都是毫针的用法,这些穴位也可以用火针点刺。火针在这里面起的作用是借火助阳散寒的作用,而且还有温通经络,开门祛邪,以热引热,火针在治疗关节痛的时候有这些作用。这里借助古人一句话说:“寒证用火是唯借火力,无邪则温补,有斜则胜寒,寒病得火而散者犹如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意。 颈椎病我们也算作痹证的范畴之一,也是有肩膀疼痛,颈肩不适,连带手臂都有不适的感觉。我们治疗颈椎病很简单,用中粗火针督脉循经点刺,火针点刺双侧的夹脊穴。 颈椎病会伴随一些头痛,可以选择后溪、头维、头临泣。有些病人肩膀比较沉重,可以肩部局部取穴,如肩中俞、肩外俞、肩井。 还有的患者觉得脖子特沉,好像带不动自己的头,脑供血也不太好,可以大椎放血。这里的大椎放血不单单是泻热这么简单,主要是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 在颈部活动不利的时候还可以加听宫。比如像落枕的患者,颈部不适的,听宫加绝骨可以快速的治疗这种急性的落枕。 颈椎病还可以用颈四针,就是颈椎的3、4、5、6颈椎椎体缘下。颈部韧带钙化的那些患者,在颈部钙化的位置上用火针点刺。颈韧带钙化,病人一仰头的时候,钙化的韧带会变成一个像鼓包的那种东西。像有的脖子不能转侧,有的韧带钙化这些患者,我们用火针直接刺得深一些,往横突的方向斜刺。在督脉上用针的时候,不建议刺得太深。后溪穴也是常用于颈部不适的腧穴,因为它通于督脉,但这个穴就不用火针点刺了,直接用毫针刺就可以了。 在讲义里面温通和微通基本上取穴差不多,确实就是这样的。但是毫针的作用是在于全身性的调节。那么当四肢出现问题的时候,在一个疾病的后期气血不足,属于虚证的时候,那肯定首先要健脾胃,促进他的运化,所以对于脾胃的调节,对于痹证是有必要的。脾胃的调节最常用的就是中脘、天枢和气海穴,还可以加关元。 有一位名医叫王乐亭,这个王老是非常注重脾胃的,所以贺老也会借鉴这些有用的东西。健脾胃有一个汤叫补中益气汤,他就是用针灸解释这个汤。用的是什么穴?基本上就是中脘、上脘、下脘加足三里。他还有一个老十针,老十针叫十全大补汤。用穴: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中脘、气海、天枢,应该是这些穴位,有健脾胃达四肢的这种作用,其实还是以益气为主的。不管它是十全大补也好,补中益气也好,它最重要的目的是调整脾土为主。所以脾胃的调整对全身的病证,尤其是四肢,关节虚证一类的都是有帮助的。还有手足十二针,手足十二针也是这一类的。用穴: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叫手足十二针。这几个穴位同样是贺老在治疗中风、高血压和亚健康的常规用穴。同时再加上补气的中脘气海这一类的穴位。就是在治疗病证的同时,尤其是虚证慢性病及四肢关节病的时候注意脾胃的调整和全身阴阳的平衡。这几个穴位是一个基础穴。还有在治疗的时候火针可以提前点刺,火针点刺的位置还是靠近于病灶的位置,毫针作为全身的调理为主,这两个相配合起来用的。比如行痹的肩关节痛,我们可以在肩周局部取穴用火针点刺,点刺完后可以用毫针针刺膈俞、血海。 膝关节:膝关节痛的时候所有毫针能用的穴位火针都可以用。膝关节痛的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选择委中刺血,就是强通法的刺血。每一个关节的位置只要有凸起的阳络的小血管都可以选择三棱针刺血。比如像膝关节的委中,肘关节的曲池、曲泽穴。 临时提问。 刚才有个大夫问腕管综合征怎么治疗?踝关节的损伤,腱鞘炎都包括在痹证的范畴里面,但腕管综合征不算,它不算痹证里面里的。但只要腕关节有病,受损也好,劳损也好,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腕关节损伤,跟其他关节痛是一样的。局部有穴就局部取,比如阳池、阳谷、养老都可以用,阳溪都可以用在腕关节,同时腕关节这些穴位都可以用火针点刺。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肿胀,可以在肿胀的关节上点刺出血。膝关节是这样,其它的关节也是这样,治疗方式是想通的。比如说腱鞘炎,腱鞘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小病,但它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大。就直接用火针在局部点刺、围刺。还可以用灸法,像膝关节疼痛的滑囊炎,像网球肘,也同样可以用灸法。灸法也可以用,放血也可以用,火针点刺都可以用,几种方法都可以治疗。 关节部位的火针点刺大多数都采取最常用的中粗短那根火针,点刺不留针,当然也有在膝关节部位选择火针留针的这种方式,毫针也可以。 放血。强通法我们可以选择在局部疼痛的这个位置,那里痛就哪里放。像热痹可以在大椎放血,曲池放学也可以。在上肢疼痛的时候有几个合穴可以选择应用,就是尺泽和曲泽。这两个穴位的放血不但是对肘关节有用处,对肘关节以上的这些部位,肩关节、肩胛骨痛、颈椎不适都有效。我们所说的放血放的量应该稍多一点,一般情况下普通三棱针放血量少的话,可以用止血带勒住患侧,在放尺泽和曲泽的时候。尺泽和委中这两个穴位的放血也是贺老应用于中风闭证的两个穴,同时它可以治疗关节痛。委中放血刚才已经讲过了,可以治疗腰痛。那么尺泽放血可以治疗肩关节痛,颈椎病也可以,落枕也可以。还有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痹痛,我们还是以灸气海、肾俞为主。风池穴刚才说过了搜风之要穴,不管是内风、外风,只要有风,风池就可以用。所以在行痹当中可以选择凤池。血海:凡是跟调气血,调血有关系的这一类的疾病都可以选择血海。比如说一些皮肤病都可以选择血海。其中配穴里面还有中脘、丰隆、足三里,这都是有调理中焦,健脾胃,化湿的这些功能。火针对于这种深层的肌肉关节部位的疼痛,出了关节痛之外,比如像肩周炎这一类的疾病,属于中医的经筋病,周围的肌肉组织出现了炎症,出现了不适的感觉,出现了疼痛,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同样是选择火针局部深刺。火针直接刺在病灶或反应点上,局部的深刺,可以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萎缩和缺血的一些病理反应,可有效的止痛,加快局部的新陈代谢。火针治疗疾病还是利用火针对皮肤的烧灼和瘢痕,深刺对局部坏死组织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刺激人体周围组织使健康组织迅速的产生人体的应激反应而去消除和吞噬局部的坏死组织,使他新生,达到治疗的效果。 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用火针刺过局部之后,测局部的温度,那么局部温度被火针刺过之后要比毫针有明显的提高,这就说明火针有明显的加快血液循环的作用,火针治疗局部止痛其实利用局部血液循环的增快而达到之痛的作用。关节痛应该是针灸的一个强项,在针灸科室里面,关节痛是最常见的一个疾病,关节痛、面瘫都是比较常见的。 第十九节 儿童智障 又称智能发育不全,以智能障碍为特征,中医称之为“五迟”、“五软”、“五硬”等。 一、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如胎儿胚胎时母体患病;或母体素弱,智能不足;或分娩时,胎儿产伤均可致先天之本亏虚,髓海不足,气血不充而致智能障碍。 2、后天养护失宜:小儿养护不当,体弱多病,气血亏损,精髓匮乏而致大脑发育迟缓,形成弱智。 二、临床表现 弱智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轻者仅表现理解力差,运算困难,略重者吐字欠清,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智能极低,无语言或仅能只言词组,无理解力及计算能力,不能行走,站立,或可行走,而步态不稳,动作笨拙,生活不能自理,对陌生环境表现出恐惧不安或毫无反应。 三、治疗 1、微通法 法则:添髓通督,健脑益智。 取穴:神庭、百会、大椎、心俞、譩嘻、长强、哑门、通里、神门、照海。 刺法:补法为主,进针后捻转半分钟既出针,深度0.5寸左右。 方义:督脉“并于脊里”、“入脑”,故取督脉之神庭、百会、哑门、大椎、长强以通调督脉经气,充实髓海,健脑益智;心俞、譩嘻为膀胱经穴,笔者常取之配用神志疾患,心经络穴通里常与哑门共享以通窍增音,治疗舌强不语;心经原穴神门与八脉交会穴之一照海配可清心益肾,醒脑开窍。诸穴合用,以济填髓补脑,通督益智之功。 讲解:儿童智障大家到我门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孩子,中医称为“五迟”、“五软”、“五硬”,其实在临床上远不止这些,要比这个范围广阔得多。 目前对于智障儿童的治疗效果很不错,有效率可以达到100%。但是每一个孩子能缓解多少,这就不一定了。因为孩子们都还小,他会随着脑子不断生长发育,他的智能不断完善,这不是短期能看到的效果。 弱智主要的一部分孩子就是因为脑发育的迟缓、不全或者是障碍,这一部分的孩子他的智力低于同龄儿,比同龄的孩子的智力有明显的落后,有的甚至影响到四肢的发育,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接受教育,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同。有的比较安静一点不哭也不闹,不善于表达,不交流,和他说话也听不懂;有的比较狂躁,总是说总是动,没完没了,他不是多动症,而是脑发育不全。唐氏综合症,这一部分属于遗传类的疾病,包括在智障儿童之内,都叫弱智,但弱智从西医又分了很多种,从治疗上来讲全部都归在儿童智障、弱智这一类疾病的范畴之内。但是他是属于先天因素造成的,比如像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这一类属于先天性的。我们大多数还是治疗后天性的。比如像生产中的缺氧、产伤这一部分的患儿还是偏多;还有一部分本身是正常的孩子,因为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等这些疾病影响了脑发育;还有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吃了某些药物,做了一些不当的运动而产生的;还有在生产和怀孕的过程中宫内缺氧,养水少造成的,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生出来的时候特别的好,各个方面的检查都正常,但随着人体的发育,他的脑子发育逐渐跟不上肢体的发育,逐渐的显现出来,所以有些疾病2~3岁才能发现的,不是在当时能发现的,在婴儿期的时候,很多的孩子这个病都发现不了,都是在后期才发现的;还有一些就是孕产妇病毒的感染;还有就是胎儿脐带缠颈而造成的小儿宫内颅内缺氧;还有新生儿的脑外伤,产钳夹了一下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的颅内出血,还有一部分是颅外伤导致的;还有比较大的一部分孩子,向我们那有4~5岁了、5~6岁了,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弄个朔料袋套头上了,比如荔枝核卡上了,笔帽卡住了,气管切开这些,或者掉水缸里腌着了,一些外伤导致的,都是脑缺氧导致的损伤。不管是先天的后天的,只要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智力发育,我们都给他归在儿童智障的范畴之内,所以中医讲的“五迟”、“五软”已经不够了。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归在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失养,气血虚弱都归在这个范畴之内。 治疗: 贺老经过多年的研究对智障儿童的治疗总结出了一套穴,就是我们在讲义上看到的这一套穴。穴位不多,但是缺一不可。对于智障的儿童,最主要的治法是添髓通督,健脑益智。所以刚才讲了,在儿童智障这里面我们可以重用督脉。当然不是光有这一套穴就够了,这只是一个基础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分不同的证型,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配穴。比如说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肝肾不足,主要表现就是筋骨的酸软,发育的迟缓,爬、行利都会延迟,五迟的这种表现,4~5岁了,不能走只能爬,而且平时生活中喜静,活动比较少,倦怠喜卧,全身无力,软瘫,面色无华,这一部分的孩子都属于肝肾不足;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心血不足,心血不足主要是以语言障碍为主,发育迟缓,语言能力特别的差,就只能发出几个简单的词,爸爸妈妈都不能表达,表情呆滞,皮肤苍白,面色无华;还有一种是气血两虚,这一类的孩子也是表情呆滞,四肢不温,张口流涎,吐舌,这种孩子都比较瘦;还有一类是痰浊蒙窍,一般这样的孩子好多都伴随着痫证,智障的孩子一部分伴随着失语失聪;还有一部分属于瘀阻脑络,就是反应呆滞,表情麻木,时作惊呼,肌肉酸软,关节僵硬,语言不利,也是伴有痫证,舌下络脉青紫。 主穴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百会、四神聪、心俞、譩嘻、大椎、长强、哑门、通里、神门、照海。这一套穴是贺老所创的。 百会穴它是治疗颠狂,健忘,失眠,惊悸,小儿夜啼,可以安神;四神聪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癫狂,癫痫,肢体不利,头部的各种疾患。 哑门为发音之门,语言不利的都可以刺哑门,它主要治疗舌强不语,颈项强直,脑瘫,一般针刺半寸,直刺半寸。 通里:哑门和通里是一套穴,也同样治疗舌强不语,失音,心悸,心痛,失眠,心烦,包括遗尿脏燥都可以治;通里常和哑门相配,有通窍增音,治疗舌强不语的功效;同时通里穴还可以用于老年痴呆,半身不遂(治疗老年的半身不遂,老年痴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语言不利);遗尿也可以用通里,就是好多小孩怎么叫也叫不醒的时候,加上通里穴。 大椎:大椎、长强和腰奇这是治疗癫痫证的专用穴。腰奇是一个奇穴,它在尾骨上2寸的位置,刺法和长强是一样的。3寸针,针尖向上,平刺。尾骨上2寸,应该是在腰俞的下面。这组穴是治疗癫痫的基础方,它有镇静、醒脑、开窍、蠲痰定志的作用。腰奇和大椎是一组穴;通里和哑门是一组穴。长强和腰奇可以选一个,长强也是一样的,3寸针,针尖朝上,它是沿着尾骨后缘平刺。长强穴还有一个作用治摇头风。百会、大椎、长强都属于督脉,所以它就有通调督脉经气,充实髓海,健脑益智的作用。 心俞:所有的神智疾病都可以选择心俞来治疗。 譩嘻:心俞和譩嘻也是一套穴。心俞和譩嘻配伍也是治疗神智疾病和癫痫的一套穴。比如像癫痫,小儿弱智,大人的神志异常,癫狂都可以用。 神门: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的这种功能,也是治疗心病的一个要穴。像失眠、健忘、痫证、盗汗这一类的疾病。 照海:照海它这个意思在五行属火,有龙雷之火,有光照之象,它又使肾气归于四海,所以叫做照海。它主要是治疗失眠、癫痫、便秘、不寐,也是滋肾阴的主要用穴。神门和照海是一套穴,它有清心、益智、醒脑、开窍的作用。 这些穴位是治疗儿童智障的基础方,不是治疗儿童智障的全部,我们根据孩子的不同证型,不同病因,不同的症状,再配以不同的其它的穴。比如像小儿流涎的时候,还有半身不遂,老人流口水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一个丝竹空。 儿童智障的治疗全部都采用快针的形式叫小儿飞针。什么叫飞针?飞针就代表速度快,很快的进针。而且小儿进针都比较的轻浅,大多数不超过半寸,轻浅但准确,速度要快。有的穴位除了特殊的可以留一会针,比如像痫证的孩子,如果能配合的话可以留一会针,留针的时间由5分钟到20分钟不等,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只要是12岁以下的孩子,留针都不超过15分钟。一般的脑瘫、弱智这一类的孩子,只要是小儿都可以选用快针,快针就是点刺不留针。在治疗小儿弱智,督脉我们选择火针,一般一周一次。你们在门诊看到的那些穴位首先是督脉,然后用背腧穴,以五俞穴为主,其他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来配合。比如睡眠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加神门、三阴交;经常流口水、吐涎,可以加丝竹空。脑瘫的孩子肢体有障碍怎么办?我们会循经取穴,下肢不利的用下肢的穴位,上肢不利的取上肢,颈软的在颈部加一些针。 刚才这些穴是基础用穴,随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我们不同的对待。小儿火针只限于两种情况:第一就是督脉每周扎一次,增强督脉的作用;还有一个小儿用火针的情况,小儿肢体障碍时,我们在小儿肢体上加用一些火针。除了这个以外,基本上其他的不用火针。刚才论述的这些穴位不用火针,它是用毫针点刺。太小的儿童,点刺快针不留针。大一点的孩子能配合点的伴随着痫证的可以留一下针,留针的时间偏短。比如儿童弱智的孩子眼睛斜视,可以加臂臑;那同样的除了远端取穴,局部的童子髎也可以取。听力差的,那肯定加局部穴,加听宫。 总体来说,治小儿的病,我们治疗的是以补以调为主的。补是以补先天以固本,调周身之阳气,还是以通调其清窍,以调神为主。所以儿童最主要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调督脉之经气,充实髓海,健脑增智。越小的孩子治疗效果越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儿童智障从我们治疗上应该是有效的,而且可以影响他的一生,你从小在他大脑没有发育好之前,赶紧去促进他。而且有的孩子你去做检查,查不出什么病,最终的结果没毛病。但像这孩子就是在症状上有问题,治不了,没办法,有很多孩子是这样的。 这个病治疗起来半年一个疗程,这半年一个疗程可以每天扎,可以隔天扎。如果你要是每天扎一次,那基本上就按三个月一个疗程;如果你要是隔天扎一次,那就半年一个疗程。小孩病怎么着也得扎上三个月才能有效,短期内不会有效,所以需要家长的配合,持之以恒。你像小儿脑子的发育,怎么能几天看出来?但是从临床上讲呢,针刺治疗小儿智障的有效率绝对是100%,只是有效多少的问题了。有的家长又说了:“我们不用治,随着孩子的长大,是不是也会好一些?”那是肯定的。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肯定会比以前要好。但是通过治疗那肯定步子迈得要大一些。除了针灸治疗以外,也建议进行一些功能训练,一些肢体上的训练,对他们也是有帮助的,促进肢体的发育,其实也是促进脑部的发育。还有一些像脑积水的孩子,也可以选择督脉,通督脉来调理,促进水液的代谢。 第二十节 感冒 一、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的常见的外感疾病,现代医学上的呼吸道疾病。四时皆可发生,以冬秋两季多发。因病情轻重不同而分为伤风、重伤风和时行感冒。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酸痛等为主 二、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疫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当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外界变化时,则邪气侵入。风邪为六淫之首,其性轻扬,多犯上焦,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发病。在不同季节,风邪往往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一般以风寒、风热两者多见。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重,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液清稀,咽喉微痒,喷嚏,口不渴或虽渴但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表:恶寒轻,发热重,有汗热不解,头痛或昏胀,面红目次,鼻塞而干,少涕或流脓涕,咳嗽声中,咳痰色黄而粘,咽喉肿痛,口干渴欲冷饮,舌苔薄黄,脉多浮数。 3、暑湿犯表: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肢体酸重,头昏重而胀,胸脘痞闷,咳声重浊不扬,咳吐白色粘痰,纳呆,腹胀,大便溏泻,尿少色黄,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濡。 四、基本治疗 1、治则: 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泻法。 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只针不灸,泻法。 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 2、处方: 风寒证:列缺 风门 风池;风热证:大椎 曲池 合谷;暑湿证:大椎 合谷 外关 中脘 足三里。 3、温通法: 4、强通法: 高热:大椎、攒竹放血;咽痛红肿:少商放血;鼻塞流涕:迎香、上星。 刺法:列缺向上斜刺0.3寸,风门斜刺0.5寸,风池向鼻尖斜刺0.3寸,大椎向上斜刺0.5寸,曲池直刺1寸,合谷直刺0.5寸。 放血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加拔火罐,借以吸出血液,约1~分钟。迎香斜刺或平刺0.5寸,上星平刺0.5寸。 方义: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止咳;风门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疏风调气;阳维主阳主表,故取足少阳阳维之会穴风池以疏解表邪,三穴共济散发宣肺之功。大椎为诸阳之会,可振奋全身阳气,解表退热,清脑宁神;曲池合谷为手阳明之合原穴,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阴肺经相表里,二穴可清肺退热;大椎、攒竹放血可奏发汗退热之效;少商为肺经井穴,治咽喉疼痛效果最佳。上星属督脉,有通利鼻窍的作用,配合局部穴位迎香以治鼻塞流涕,邪盛体虚加肺俞、足三里扶正祛邪。 第二十一节 肩周炎 一、定义:又称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肩痹等,是一种由慢性损伤或退行性非细菌性炎症引起的肩部疾患,临床以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 二、临床表现:早期以经性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减轻。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肩关节呈不同程度的僵直,手臂上举、前伸、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迁延日久,常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疼痛反而减轻。 三、辨证 本病若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为太阴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属太阳经症。 四、基本治法 1、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2、微通法: 取穴:条口 听宫 膏肓 操作法:取患侧位,采取平补平泻法,深刺,条口可直透承山,听宫可直刺2寸,膏肓可直刺0.5寸,因劳损导致病症加重者,加刺健侧相对应痛点。 听宫——为太阳小肠经穴,主通行十二经,并有祛风散寒之功; 条口——为足阳明胃经之穴,此经多气多血,通之平之则内外得养五脏皆安,鼓舞中焦脾胃之气,令其透达四肢,濡筋骨,利关节,通经脉,驱除留着之风寒湿斜,促使凝泣之经脉畅通; 膏肓——可治“诸虚百损”,扶助正气,又可疏通局部气血,祛除外邪,有功补兼施之效,对顽固性患者有较好效果;灸关元旨在培补元阳之气。 手太阴肺经沿线之肩痛 太渊 手阳明大肠经沿线之肩痛 三间 手少阳三焦经沿线之肩痛 中渚 手太阳小肠经沿线之肩痛 后溪 太渊、三间、中渚、后溪等穴,为所属经之输穴,《难经·六十八难》指出“俞主体重节痛” 经验: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3、温通法: 火针适应症:局部组织粘连等症情顽固者。 取穴:阿是穴(痛点或肌肉僵硬处),膏肓。 操作方法:将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用直径0.5㎜长2寸的钨锰合针,置酒精灯上,将针身的前中段烧透至白,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达肌腱与骨结合部,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在每平方厘米病灶上,散刺2~6针,每周治疗2次,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以免针孔感染。 火针可温其经脉,鼓舞人身之阳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松解粘连板滞的组织,拔罐可以祛除外感之邪,疏通经络,活血祛瘀。 艾灸 适应症: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或温针灸。顽固患者,取穴:关元。 4,、强通法: 取法:肩贞 肩髃 肩前 肩中 局部 刺法:上穴及其周围有淤血现象的静脉血管,以三棱针刺血后拔罐,留罐15分钟,每周2~3次。 方义:局部刺络: 肘 肩 项背 手太阴肺经之肩痛 尺泽(患侧) 手少阴心经之肩痛 少海 手厥阴心包经之肩痛 曲泽 手阳明太阳经之肩痛 曲池刺血(患侧) 手少阳三焦经之肩痛 天井刺血(患侧) 手太阳小肠经之肩痛 小海刺血(患侧) 讲解: 肩周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为什么把肩周炎单拿出来说,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下肩周炎有几个穴位单拿出来说一下。第一个就是条口透承山。不管是关节哪里疼痛,它都跟风寒湿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这个肩周痛也一样,跟局部的慢性损伤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称为“五十肩”,也叫“漏肩风”。是因为受风寒湿,然后慢性劳损退行性病变而形成的。所以在病情初期的时候,我们选择贺老最喜欢常用的一个穴位就是条口透承山,非常有效。条口透承山一般选择2寸以上的针来直刺。刺到什么程度?刺到小腿肚有明显的胀麻这种感觉为度,而且给他加强局部的针感,让他扎完这根针的同时活动肩关节,一边刺一边活动肩关节,可留针也可不留针。这是在初期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个穴位。后期比较重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高肓穴,膏肓穴选择斜刺。 在以前的时候很多穴位都是禁刺禁灸,这已经被现代人突破了。就是我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以前很多的禁针现在已经没有禁忌了。因为以前很多的禁针是受了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的禁忌,包括火针。火针在当时后明确的禁忌,《内经》当中和《针灸经》都说过不许刺面部,不许刺大经,不许刺有湿热这种表现的病症,这都说过。但是现在全部都突破了,因为我们改良了针具,很多现代科学检验的手段及解剖学更进一步的完善,所以突破了很多的禁忌。以前犊鼻穴禁灸呢,现在不也都在灸嘛?都在用。不也没有什么问题吗?鸠尾穴是贺老比较常用于神智方面的疾病;神厥以灸为主。 刚才说的膏肓穴,膏肓这个穴我们以斜刺为主,一定不要深,斜刺的方向针尖朝向肩关节。疼痛较重的时候,可以局部火针点刺,点刺时一定要注意深浅。 在肩的前、后、中这一圈都可以选择其中的穴位来治疗,有穴位的用穴位,没有穴位的用肩部的奇穴都可以选择应用。像肩前这些奇穴,针刺的针尖都冲着肩周的中心。 还有远端取穴:远端取穴上面写着太渊、三间、中渚和后溪,都可以用。凡是远端取穴的时候我们都要嘱咐患者活动肩部,不论是肩部,其它的疾病也一样,只要是疼痛的,远端取穴的,让他活动。比如说我们扎绝骨治疗脖子痛,那就让他动脖子。比如养老治腰痛,条口治肩周炎也好,远端取穴也好,治肩膀就让他活动这一侧的肩,只要疼痛的,就让他活动。有一部分患者也可以选择巨刺法,但是治疗还是以患侧为主。 膏肓学治疗虚劳百损,一般疾病后期虚损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个穴位应用,扶助正气,通调局部的气血。火针除了扎刚才说的肩前、肩中、肩后外,还可以在局部的痛点上针刺。 还有一个就是关节部位针刺深浅的问题,还得要掌握他局部的解剖,避开大的血管。如果扎火针的时候碰到了血管,没有关系,浅表血管直接按压就行了。还有一个火针刺到静脉和动脉这两个出血是能够看到的,静脉出血是缓缓的出,动脉出血像脉搏跳动一样,一下一下的出血,碰到这种情况赶紧按压止血就行了。在关节部位如果碰到出血的情况下,可能针刺完以后,病人会觉得局部有轻微的疼痛,但是这种疼痛和他关节疼痛不一样,他是那种损伤的人为的疼痛,一两天就能消失,能缓解,而且24小时同样在有血肿瘀青的地方,可以用热毛巾局部热敷。 说点强通,对于肩关节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强通,强通法。强通法在我们这里应用,两种形式可以应用:一个就是刚才说的肩贞、肩髃、肩前、肩中这些部位上的穴位局部、痛点局部点刺局部的小血管,刺络拔罐;还有一种就是用刚才讲的那两个合穴,就是尺泽和曲泽勒上止血带,直接刺血,这样的刺血血量比较多,我们要控制出血量,不要太多,一般的情况100ml左右。还有一个勒上止血带刺稍微大一点的血管,我们用的是火针。强通的方法,温通的针具,大家一定记住这点。用最常用的中粗短火针,不是粗的,是细的那种。火针里面有三种形式,中间那个粗细的,千万别勒上止血带之后拿三棱针刺大血管,没这么说,火针轻刺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刺的是筋脉曲张的血,我们可以让他血流尽而自止,不用止血,自己出到血流尽了,干净血出来了,再止血可以。如果是勒止血带这种刺血方式的话,适可而止,看了出血量差不多了,就解掉止血带,撒开。因为你只要勒止血带,他不会止血的,止不住血,但是你只要把止血带一松开,血自止。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用稍微细一点的火针,点刺这根血管,让他出适当量的血液,这个方式适用于肩部特别痛的患者,一般的可以不用。如果肩部特别疼痛,活动受限这种情况,用完这种方法以后,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手马上可以抬起来。当然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应用这个,同时局部的毫针留针也是必要的。特殊证型的,比如寒证和气血不足,气海、膏肓加灸法也是有必要的。肩周炎在后期的时候,我们建议在关元加灸。长期不愈的肩周炎加灸法。现在我们用TDP烤灯来代替艾灸,烤灯比较比较安全省事,所有的关节痛都可以应用,包括红肿热痛,热痹也可以用。但有的患者,像骨质退行性病变,老年性的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类的,都不是一次两次放血能改善的。合穴放血治疗肩周炎这一类的疾病而不是用于类风湿的关节病,真正的关节病不是放两次血就能解决了的,所以这个放血等于作用于经筋病,不是关节病。这两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了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肩背痛,我们用合穴放血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取患侧。像关节痛也包括踝关节的扭伤,急性扭伤缪刺法可以治疗。还有一个慢性的,就是扭伤之后好几年还没好,我们可以在局部用穴,就是哪里痛刺哪里,局部有穴位就找局部的穴位就行了。比如丘墟、解溪、中封这些都可以。还有一些像关节的骨折、损伤这一类的,急性期的时候取对侧,慢性期和后遗症期取患侧,主要用火针。局部用针主要是指火针,毫针基本上在慢性损伤的情况下,效果不太好,还是火针在局部用针起的效果比较明显。还有腕管综合症,除了局部加灸热敷以外,在指尖放血也可以有效,促进这一侧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那么这个时候就不建议局部的毫针刺得太深,比如像内关穴建议就不要刺了。关于合穴放血,肘关节好几个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我们其实就刺那几个静脉,刺的时候小心别喷一身。因为扎止血带,静脉压力比较高,血喷出来基本上能喷一尺高。 类风湿针灸治疗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不是说完全治愈,能让病人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水平。具体的治疗来讲,第一就督脉火针、背腧穴、膀胱经火针点刺,比如我们可以点刺五俞穴加膈俞,然后腿上也是加上膀胱经几个主要的穴位,委中、承山、昆仑常规用穴;关节痛局部刺关节就行了;前面用穴方面就是曲池、合谷、内关常规用穴,中脘、天枢、气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还是这些。还是回到刚才最基础的穴位上来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和刚才的穴位差不多,但是以补肾为主,重用肾俞,对于类风湿的治疗补肝肾、健脾胃是它的重点。 第二十二节 周围性面瘫 一、定义:周围性面瘫是茎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僻、口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的面、口、眼向一侧歪斜发病为多。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0~40岁者居多。男性比女性发病多。 二、临床表现 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情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痉挛,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情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乏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三、基本疗法 1、微通法:选穴以患侧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及辨证取穴相结合。 主穴:阳白 四白 瞳子髎 颊车透地仓 牵正 合谷 太冲 凤池 攒竹 加穴:鼻唇沟变浅 迎香 承浆 人沟中歪 人中 耳后疼痛 翳风 体虚 足三里 肝胆火热 阳陵泉 行间 肝肾亏虚 太溪 刺法:用直径为0.25㎜,长度为25㎜及40㎜两种规格的毫针,急性期(发病7日之内)采取浅刺,急性期过后可适当深刺,透刺。留针时间为30min。 方义: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均属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濡润筋肉;牵 二、温通法 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法则:散风通络 取穴:阿是穴 以手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穴为主,如阳白、瞳子髎、攒竹、地仓、颊车、四白、颧髎等,每次选用5~6个,以细火针(直径0.5㎜)交替选穴,进行快针速刺治疗。因为面部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感,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痛苦(粗火针如果处理不当,易留有瘢痕)。若久病、年老体弱等出现虚证、寒证,面瘫顽疾者,还可选用艾灸疗法,以间接灸为主(隔盐或隔姜),每穴灸5~7壮,也可艾条灸,以温经助阳,散寒通络。对伴有面肿,耳廓疱疹,耳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之象者,配合强通法,选穴攒竹、阳白、耳尖;视力模糊者,亦以强通法,选穴耳尖,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10滴左右。后遗面肌痉挛或联动者,配合温通法,以火针局部点刺。隔日治疗一次,直至痊愈。 3,强通法 太阳 下关 阳白 地仓 迎香 夹车 耳尖 完骨 凤池 十宣 以三棱针或毫针速刺疾出,约半分或一分深,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流出三豆许,或“血变而止”。每次选穴2~3穴,隔日一次。 方义:面瘫为风邪所致,点刺放血有祛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取局部穴位,具祛散风邪,活血补血通络之效。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 4,面瘫后遗症期 本期情况较为复杂,病情多缠绵难愈,若属虚属寒,多用温通法;若瘀血阻络,则多用强通法。 5,小结 贺氏针灸“三通法”的关键在于“通”和“调”,“通”是方法,“调”是目的。“通”和“调”体现了“三通法”的理论基础,反映了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为通经络,调气血。面瘫不论虚实,皆可用“三通法”。急性期,辨证属虚证或虚实夹杂,或虚实不明显,多采用毫针进行平和刺激“微通”,以达到微通其气的目的;辨证属实证、热证,多采用三棱针放血,宣通泻实以“强通”。 面瘫恢复期,辨证属虚证,寒证者多选用温热作用的艾灸、火针等以“温通”。 面瘫后遗症期,辩证属瘀血阻络者多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以“强通”。从现代病理而言,面瘫急性期主要为面神经缺血水肿,还末出现髓鞘及轴突变性,此时予毫针浅刺,使受压的面神经产生兴奋,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面神经的受压程度,促进面瘫的恢复;而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多表现为轴突,神经的变性损伤,此时以温热刺激,恒定的电磁波刺激可增强肌纤维的收缩,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炎症渗出物得到吸收,从而改善神经传递,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使肌肉收缩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讲解: 说一个问题,面瘫在我们针灸界治疗有一个分歧,持两种不同的态度,就是在急性期的时候是否应该用针灸治疗。怎么说的都有。西医肯定不同意。西医就使用激素、抗病毒再加上营养神经,就这几种药了。大点甲钴胺、阿昔洛韦再加点激素类的东西一块用,就行了,他不让扎针。 贺氏针灸认为:越早期治疗对他的恢复越有帮助。我们还是认为早期他面部出现一些水肿,包括一些面神经的缺血,我们及早的介入针灸治疗,可以帮组面神经的恢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但是要注意手法。急性期的手法决定了面瘫的恢复,如果手法过重,不适应急性期治疗的时候,反而使他神经变性而留下后遗症,而且有一部分患者很早期还没有到后遗症起的时候局部就出来了萎缩痉挛这种表现,都可能和他早期的刺激太过有关。所以说你掌握不好刺激量的时候,你还不如不刺。所以我觉得一部分大夫这么认为也没错。因为不是所有的针灸大夫都能很好的把握初期治疗时的刺激量,与其你刺激坏了,还不如不刺激他,一周后再去治疗,也可以的,也远比你先期刺激给扎坏了,然后再去弥补还要强。这个时候早期的治疗对于面瘫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早期治疗我们要求针数要少,一般的2~3根针就可以了,而且刺激要轻。我们一般不采取直刺,大多数采取平刺或斜刺,而且留针时间要短一些,尤其是在水肿的时候。火针我们建议不要在初期的时候使用,在初期的时候,因为掌握不好它的刺激量。即便我们非想用火针,我们也可以采取重点。比如说有一部分患者,在病情初期的时候他觉得耳后疼痛,这个是非常常见的,那儿离开面部,翳风穴的位置,我们可以采取火阵三棱针点刺翳风。 面瘫的治疗要分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我们治疗的顺序就是先毫针微通,然后温通、强通这三个不同的步骤,但是不是所有的病都是如此。 面瘫这个病大多都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也有的是由于外受风寒引起的面神经的缺血导致水肿,附近的周围组织病变也可以产生继发性的面瘫(如听神经瘤),手术后引起的面瘫。还有就是中枢性的面瘫,这种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治疗是一样的。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鉴别就是额头上的肌肉能动的就是周围性面瘫;伴随着同侧肢体运动障碍,病人额头塌陷、额头肌肉不能运动的就是中枢性的面瘫。 面瘫的病因: 风邪阻络,热邪阻滞,正气不足,这都是面瘫的主要病因。《内经》曾有一句话“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那就是说凡是发生疾病,都跟我们的正气虚是有关系的。这个面瘫也一样,也跟病人的体质下降,心情不好,发烧感冒,喝酒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我们治疗面瘫的时候,除了面部用一些穴位之外,肢体上也会配合一些穴位。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得这种病,我们一般认为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导致的。 面瘫的发生有很多的症状。有的人额头部的肌肉不会动,有的人味觉丧失,有的人听力下降或伴有异常的听力,还有的人可能是舌头伸出来以后舌头是偏斜的,包括流泪,眼裂过大,眼睛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这都是初期的时候可能发生的症状。 那么在后期的时候面瘫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一个就是面肌的纤维性痉挛。他不是面肌痉挛,是面肌的纤维性痉挛,他是在局部某一个点上抖动,病人有时感受不到这种抖动;还有一个就是面肌痉挛;还有就是“联动”;还有就是局部的萎缩;还有的病人就是流泪;这都是面瘫的后遗症。面瘫以后,这些后遗症在数月的时候都可以出现。有的病人一开始就流泪,最后流泪的症状也没有解决,临床有这样的情况。 面瘫的分型: 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不足型,湿热型。湿热型,就是眼睛流眼泪呀,耳内带状疱疹那一类的面瘫,这也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这种病证特别不好治,一般都持续好几个月。少部分,大约20%的面瘫病人和他的先天薄弱有关,会留有后遗症,无论怎么治疗就是好不了。但是大多数的病人,80%的病人应该是完全能够治愈的,一点痕迹都不留。 治疗: 治疗还是以局部面部取穴为主,然后在远端循经配穴。穴位讲义上都写着呢,基本上就这些穴位,但面部所有的穴位我们都可以运用。很多条经脉都从面部经过,也有的经络直接和间接和面部相连。那么在选取穴位的时候,除了面部的主穴以外,还可以根据他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面部局部病变特点来选取不同的穴位,有的是重点有的是一带而过,同时根据面部循经的位置来远端取穴。 在治疗面瘫有一针是颊车透地仓,这一针相对比较有特色。因为面瘫总体上讲用穴都差不多。内陆仓透颊车一针透两穴,加强两穴之间的联系和功效。在临床上还有异经之间的两经相透,它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两经之间和两穴之间的联系而达到1+1=3的功效。用内陆仓透颊车在刺的时候让病人张嘴,把嘴张大,用手稍微的按住面颊,从嘴角内侧透往耳垂方向透,叫内陆仓。内陆仓指的是地仓嘴角外0.4寸,在里面从那透。我觉得内陆仓透颊车的原因跟颊粘膜偏近;第二个离内部面肌的反应点比较近可能有关系。当然在后遗症的时候,也可以选取地仓透颊车。所有面部的腧穴,都可以采取火针点刺。就在初期的时候可以用毫针,毫针不要刺激太重,以平刺轻浅为主,留针时间不要太长。急性期一般是在一周左右。 一般情况下耳后疼痛已经轻了,面部水肿不那么严重了,基本上急性期就算过了。而且在急性期的时候,不管怎么治疗,也控制不住面瘫的发作。比如来的时候这个病人嘴还不歪呢,我们治了三天嘴歪了。这是正常的,是病情在发展。 正常情况下,火针不太主张在急性期应用,我们可以在恢复期的时候,一周以后开始应用。应用火针也是从轻到重,初期用火针的时候因为刚刚过了急性期,刺的时候手法也是渐进性的,从先轻柔然后慢慢的再加重,所有的这些腧穴都可以用火针。在比较特殊的地方,病情比较重要的地方,我们可以加用火针。比如说上眼睑活动的不太好,我们可以加上丝竹空、太阳、头维、鱼腰都可以;在下眼睑活动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上承泣、四白;还有在怂鼻不利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上迎香、上迎香、巨髎;下唇不利的时候可以加上承浆、夹承浆、大迎;口唇不利的可以加人中、口禾髎、兑端。这面部的腧穴主要是以胃经、小肠经和大肠经为主,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穴位。比如得了面瘫以后,病人觉得心烦,然后味觉障碍,那么在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选取心经的一些穴位,可以远端取穴加通里;比如说味觉障碍可以加承浆;比如面瘫的时候有耳鸣,听力下降,病人有耳堵的感觉,这个时候可以加听宫;还有就是眼干流泪,眼睛不能闭合可以选择睛明和下睛明穴。下睛明在眼周可以治疗眼睛的病,比如说像一些迎风流泪,我们可以选择下睛明来治疗,直刺,一般不超过一寸。出针之后,按压针孔。知道下睛明嘛?下睛明十个奇穴,在睛明穴的下面,在睛明穴的对侧,从眼角进针,直接刺,可以贴着眼眶内缘直接刺就可以了,对治疗迎风流泪(就是泪道阻塞),效果还是很好的。还有眼内的这些疾病,所有的眼部疾患,比如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沉着、青光眼等这一类的眼部疾病,都可以选取睛明、下睛明这一类的穴来治疗。睛明、下睛明、承泣、球后、上明都可以。所以这两个穴在这就是局部穴治疗局部病。还有的病人眼睛不能闭,眼球外凸,这个时候可以加承泣和四白。眼周的这几个穴位也可以用火针来治疗。眼周特别容易出血,而眼周的出血特别不容易恢复,稍微出一点血就容易有青紫的表现,所以起针时候不论出血与否,我们都要求用干棉球按压,尤其是我们治疗眼周疾病,像睛明这些穴位的时候。有的时候就是刺得比较深,比如我们刺睛明最深的可以达到1~1.5寸,像球后这一类的穴位刺得比较深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给病人扎成熊猫眼这种情况,不过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24小时后局部热敷就可以改善了。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叫牵正,在耳前0.5~1寸位置。顾名思义牵正就是专门用于口眼歪斜这种表现的疾病。合谷常用穴,肯定要配上合谷的。对于不明的证型可以适当的加减其他的穴位。比如像气血不足的可以加上加足三里、内关;湿热较重的可以加曲池;风寒较重的可以加凤池、列缺;热像重的可以加内庭、太冲,就这些配穴不同的人辩证取穴。对于老年人气血正气不足、脉络空虚,筋失所养这一部分老年病人,我们建议在治疗的过程中标本兼顾,不但是治疗面部,还应当是补气血、健脾胃,所以加上中脘、天枢、气海、关元。你看有一部分老年人他治疗到后期的时候那都挺好,就是眼睑有点下垂,这部分病人和他的中气不足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许放弃他局部的治疗,我们治疗可以专门补中气才有很好的疗效。 所有的面瘫后遗症,刚才说的面肌痉挛,联动,纤维痉挛,包括倒错、萎缩这一些所有的后遗症都可以用火针来点刺。火针点刺除了刚才说的穴位点刺以外,还可以在局部点刺。比如说他那里抖动,有的纤维痉挛就在某一点上跳几下,就可以在局部点刺,有穴位就取穴,没有穴就局部点刺。 面肌痉挛。面瘫后遗症的面肌痉挛远远比原发性的面肌痉挛好治得多,这个面肌痉挛反而好治,原发性的面肌痉挛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面瘫后遗症的面肌痉挛还是因为面瘫经络不够通畅,营养不充足导致的。后针点刺在后遗症期间就是刚才说的急性期手法要轻,恢复期的时候手法由轻到重,真正到后遗症期,手法又返回到轻了,相对轻柔一些,越刺激越重,越刺激像后遗症的萎缩越重。尤其是那些长期的,2~3年以上的面瘫的这一部分病人,那肯定有自身的薄弱,我们还是以补正气,捎带着祛邪为主。如果有年轻的,身强力壮的这一部分病人也有长期不愈的,这一部分病人和前期的治疗不当和失治有关系。好多人就特别年轻力壮,身体也特别好,任何问题也没有,但是他面瘫得了4~5个月也没有好。我就考虑他这是为什么?然后他就说,他就前期三个月当中没怎么治,他就认为不是什么大病就以为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了,但是确实没怎么治,也比初期要好多了,但是没经过治疗就没经过治疗,完全自愈恢复那没可能的。所以这一部分病人就属于先天失治那一部分。 还有一个强通法。强通法基本上就属于疾病的后期了。什么时候用呢?第一个就是有了后遗症的时候。还有的病人面部功能恢复得还不错,就是有点面部不舒服,发紧、发皱,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三棱针点刺放血。《内经》里有一句话就是“刺阳者急而浅”。说在面部刺的时候,所有的穴位还是浅而疾,又快又不要太深。 还是像在门诊我给大家说过好几次了自己的经验:一个是扎得不要太深,容易在面部留下瘢痕,本来来治疗留下一个小点不合适;还有一个一定要把针弄干净,针身弄干净,干净之后再去刺。如烧灼后的积碳,从皮肤组织带出来的杂质,如果你针身不弄干净的话,它会留在皮肤里面,就弄不掉了,是一个小黑点,这个特别麻烦。一个两个小黑点病人可能无所谓,多了就不太好了,年轻的女性肯定会在意这些。所以在面部治疗的时候,无论是什么病,只要是面部治疗,一定要轻一点浅一点,温度稍微的弱一点,然后针身要干净。当然针身的干净与否,和火针本身的材质也是有关系的。 火针对面部的疾病有温经通络,扶正祛邪有积极的作用。我们主要还是用它的温热作用,温热可以助阳。人体是喜温而恶寒的,如果阳气充盈,那么对于脏腑和组织器官都有正常的积极意义。这个单纯的毫针治疗的确没有火针疏通经络有这么强大的作用。 刚才说的强通法,三棱针放血,所有的这个面部穴位也可以用,但是离眼睛远一点。眼睛周围太阳可以刺,太阳可以放血,而太阳点刺放血对面瘫后遗症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三棱针点刺放血不建议次数太多,一周两次即可,而且每次选取穴位也不宜过多,3~4个就够了。还有就是在门诊学员问起双侧共同治疗,在面瘫早期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在后遗症面部有萎缩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翳风穴在面瘫初期到最后的治疗,这个穴位建议都一直在用,尤其是耳部带状疱疹的这种病人,还有就是伴随听力下降,耳后疼痛。有的病人从发病开始半个头部疼痛,可以采取循经取穴的办法如加率谷。 在我们讲义里还提出老年人虚证寒证的面瘫可以加灸法。灸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气海关元加灸,温补元阳,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面部直接灸。 在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治疗耳部的疼痛,疱疹的疼痛,可以采取耳尖放血。这种放血的方法——强通法,直接能改善血液循环。不论在哪里放血,放完血后病人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还有一个发现,小儿的面瘫,我们可以采取点刺不留针,除外内陆仓透颊车(留针5~15分钟不等),所有的穴位都可以采取点刺不留针。14岁以上就和成年人一样,基本上留针,留针20分钟。小孩的面瘫恢复得特别快,而且小孩很少留后遗症,尤其是面肌痉挛,很少会遗留,就是遗留了,也基本上不会痉挛。大多数的孩子不配合针灸,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灸法。 你们的讲义最后写了恒定的电池波治疗,指的是电针。贺老不主张用电针。电针由于电流的刺激是人工控制的,它可大可小,在不同的人应用不同,可能掌握不好电流刺激的大小,那么对肌纤维有影响。如果治疗不当,刺激太过,用过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病人,在临床治疗上面瘫后遗症很难恢复。如果从来没有用过电针,1~2年的面瘫恢复期来还是有希望的。但是这个人用过电针,局部有萎缩联动这种表现,他的后遗症相对不太好治。所以说这也和我刚才说过的,初期的时候,即使是不用电针,手法太过也容易导致面瘫后遗症,这也可能是贺老不太主张在急性期治疗的时候用电针的原因吧。贺老崇尚的是传统的针灸,而贺老对我们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弘扬传统医学,振兴针灸事业。 第二十三节 一、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既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检查亦无异常的一种病症。称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本病属中医面痛范畴。 西医学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未明,部分患者可能与异常血管、小的脑膜瘤以及狭窄的颅骨孔使三叉神经受压有关,或营养三叉神经的动脉有硬化,或三叉神经节产生异常痫样放电,或三叉神经脊髓核罗氏胶状质内中间神经元变性,破坏了对传入的疼痛刺激的调整作用。对其病理变化的认识还未一致。 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可由三叉神经及其通路附近的炎症、血管病、骨质压迫、外伤疤痕等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而引起。 二、解剖位置 三产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型脑神经,含一般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三叉神经以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为主,其纤维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第一支为眼神经,第二支为上颌神经,第三支为下颌神经。 3支分布于面部的皮肤、眼、眶内、口腔、鼻腔、鼻旁窦的粘膜、牙、脑膜等处,传到痛、温、触等感觉。第一支为最小的一支,第三只为最大的一支。三叉神经痛时,疼痛部位与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的皮肤分区完全一致,而且在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可有明显压痛。 三、症状与诊断 1,发作情况:疼痛发作前常无先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疼痛常为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跳痛。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伴有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等症状,烦躁不宁难以忍受。常发作数秒至几分钟骤停,初期发作不频,以后发作次数可增加,过度加重,持续时间也延长。春冬季节发病。 2,触发点及其诱发:在病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某处,如上唇、下唇、鼻翼、口角、门齿、犬齿、齿根、颊、舌等特别敏感,成为触发点,稍加触动,即可疼痛发作。如饮冷,热水,撸鼻涕,刷牙,洗脸,剃须等均可诱发,严重者移动身体带动头部时亦可诱发。因此病人常不敢吃饭,大声说话等,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3,侧别及支别:三叉神经痛大多为一侧,少数双侧疼痛者往往现在一侧发生。疼痛受累支别以第3支最多见(约占60%),第2支次之(约占30%),第一支最少见。 4,体征:面部皮肤局部粗糙,眉毛脱落,角膜水肿、浑浊,甚至咀嚼肌萎缩等,局部触痛觉可有轻度减退。 5,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牙痛、三叉神经炎、吞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相鉴别。 四、病因病机 风寒之邪袭于阳明筋脉,或因风热毒邪浸淫面部,或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或饮食不洁,食积生热,胃火上冲,或素体阴虚,阴虚火旺等原因,导致面部经气阻滞,或热灼面部筋脉所致。 五、辨证分型 风寒痹阻:痛处遇寒则发或遇寒则甚,得热则减,舌苔白,脉浮紧。 风热浸淫:面痛多在发热后出现,痛处有灼热感,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数。 肝胃郁热:疼且眩晕,烦躁易怒,面刺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阴虚火旺:疼痛绵绵,目昏头重,心悸耳鸣,舌红少苔。 六、治疗 1、微通法 治则:祛风散寒,清肝泻胃,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取穴: 第一支:鱼腰 头维 第二支:四白 颧髎 第三支:下关 夹承浆 风寒痹阻:风池 列缺 风热外袭:曲池 合谷 肝胃实热:天枢 内庭 足临泣 阴虚火旺:太溪 照海 刺法:前两证型以泻法为主,阴虚火旺型平补平泻。面部穴位刺入深度0.5寸左右,鱼腰、头维平刺,四白、颧髎、下关直刺;夹承浆平刺或斜刺。曲池、合谷直刺0.5至1寸;天枢直刺1至1.5寸;内庭、足临泣直刺0.5寸左右;太溪直刺0.5至1寸;照海直刺0.3至0.5寸。疼痛剧烈或有水肿者,可用火针点刺局部。 方义:治疗面痛,一般原则是近取与远取相结合。面部穴位以疏通局部气血,远部取穴则进行整体调节。曲池、合谷疏散风热。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又为手阳明大肠之募穴,刺天枢可疏阳明之精气,祛阳明之邪,而面痛部位正为阳明经之分野,故常取天枢治疗面痛;内庭、足临泣分别为胃经与胆经的荥穴、输穴,有清泻肝胃实热之效。太溪、照海为胃经所属,善于补阴,阴液充足则虚火自熄而疼痛可止。痛巨及水肿时,借火针温热之力以镇痛消肿。 2、温通法 法则:祛风散邪,通络止痛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风寒痹阻:风池 合谷 风热浸淫:二间 内庭 刺法:主穴以细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深度1至2分。余穴均以毫针泻法。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3寸;合谷直刺0.5至1寸,留针30分钟。 方义:火针点刺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通而不痛;风池、合谷祛风散寒解表;二间为手阳明经荥穴,其经属金,二间为其子穴,可泻其相表里的手太阴肺经之实,肺在上,主表,故二间有祛风清热之功,配合足阳明胃经荥穴内庭,共奏祛邪通络止痛之效。 3、强通法 治则:疏导经气,行气止痛。 取穴: 主穴:太阳 下关 颊车 地仓 阳白 颧髎 或局部痛点 配穴: 风寒型:列缺 合谷 地仓 风热型:大椎 合谷 脾胃实火:内庭 阴虚阳亢:列缺 照海 刺法:用三棱针点刺主穴出血,3天治疗1次。 方义:主穴均分布在局部,为局部选穴的方法,点刺出血可使脉络疏通,气血畅通,疼痛自止。 七、按语 针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遇有感觉障碍,口眼歪斜,颈部肿块等,则需做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是否属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面痛属顽固难治之证,针灸尚属目前各种疗法中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继发性面瘫,应查明原因,如听神经瘤,鼻咽癌等压迫均可导致面痛,要积极针对原发病治疗。 讲解: 三叉神经痛从中医的范畴属于面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和我们刚才说的面瘫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用于面部输血来治疗的,所以这两个病我们给它放在一起。 三叉神经痛也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他肯定有一些原发病灶,这一部分病人我们建议去治疗原发病灶。我们现在治疗大都属于原发性的三叉神经为主。 目前来讲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从整个医学界来讲用药的比较多,大多数都是吃药,以卡马西平这一类药为主。我们治疗是以针灸为主。在三叉神经的治疗上,火阵和三棱针真是起到了非常强大的作用,单纯毫针效果不明显。 三叉神经痛分3支: 第一支在眼部的位置,眼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基本上在鼻孔的位置中间;第三支下颌神经。尤其是第三支,疼痛的时候很多患者误以为是牙痛。所以我们这好多病人痛了先去拔牙,结果拔掉好几颗牙发现还在痛,临床经常碰到这个情况。三叉神经痛痛起来非常剧烈,尤其像在这些扳机点的地方,你的触发点,一碰就痛得不得了,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生活质量。不能洗脸,不能吃饭。严重的病人很长时间吃不了饭,只能喝一点水,严重的病人有时说话都不能说了。 大多数的三叉神经痛都是以单侧为主,双侧的好像见得不多,其中还是以第三支为最多,就是下颌这一带为最多。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认识,中医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肝气郁结,肝胃郁热,阴虚火旺这些证型。就是以寒热两大类为主。 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到目前为止原因不明,很多病人查不出具体的原因来。古人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认识,基本上和现代的差不多,认为是阳明经受邪,面痛接触火,都是以火热为主;还有的认为是受寒,以为阳气弱而导致的;包括劳碌,心火上炎都是古代人为的原因。现在我们尽管认为风寒、风热、肝胃郁热、阴虚火旺,但最主要的还是风寒风热。这两个疼痛不太一样。风寒这一类的,他是受寒就容易引发。还有一部分是热,有一部分患者痛起来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可能会用热敷这种方式,有一部分病人越敷越痛,还有一部分病人用大青盐炒热,热敷,有的就管用,有的效果就差,差的这部分跟他自身热有关系。还有肝胃郁热,肝胃郁热这一部分病人容易头晕,烦躁易怒,面刺口苦。阴虚火旺就会伴随着阴虚火旺这些症状。三叉神经痛不单单有这么几种类型,比如还有心火上炎,还有单纯的肠胃积热这种类型。 治疗还是一样,面部取穴为主,再加上循经取穴。面部取穴和面瘫的区别就在与三叉神经有分支,不是所有的面部腧穴都取了,要分支的,共有三支。 第一支是以鱼腰和头维为主;第二支是四白和颧髎为主;第三支就是下关和夹承浆。 在这里面说三个穴位: 第一个就是鱼腰。说这三个穴位的原因是因为三叉神经痛三只分别分别经过解剖学上的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眶上孔的位置基本上就在鱼腰这个位置,所以三叉神经第1支神经痛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会选择鱼腰。鱼腰穴瞳孔直上在眉毛正中,按着一个小孔,刺的时候是以斜刺为主。往哪斜?左右斜,也许往左,也许往右。鱼腰也是斜刺,刺向两侧,刺到攒竹或者刺到丝竹空都可以。鱼腰刺完后,有人会感觉眼睛发胀,它是专门治疗第一支的三叉神经痛。 第二个就是四白穴。四白穴是眶下孔这个位置,瞳孔直下,眶下凹陷中,可以选择直刺也可以选择斜刺。四白穴在以前的针灸麻醉常用这个穴位。有时候扎在四白的时候有人会觉得嘴唇麻了一下,我们就是应用这种感觉神经的传导来治疗三叉神经痛,所以这个穴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第2支的时候常用。还有像面瘫呀,也常用;这个穴位可以用于眼睛,眼保健操就有这个穴位;面肌痉挛也可以用,而且面肌痉挛好多都是眼睑下痉挛的比较多,所以这个穴是主穴。 我习惯刺四白是向下一点点,如果要刺到眶下孔要求是向后外方向。 第3支主要的穴是夹承浆。夹承浆穴也是按颏孔,颏孔处所在的位置。夹承浆经外奇穴,承浆穴离开1寸位置。1寸往往到不了颏孔位置,有的解剖学就说,颏孔的位置就是夹承浆这个穴。瞳孔直下,承浆旁开,应该是1寸多了,基本在这个位置。 还有一个穴就是下关穴。下关穴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作用很大,它主要对2、3支都有效,所以我们都可以应用。而且下关穴可以选择直刺,可以刺得稍微深一点,1.5寸也可以。 地仓透颊车。面瘫的时候说过了地仓透颊车,在三叉神经痛的时候也可以用,尤其是治疗类似于齿痛的第3支神经痛的时候。因为第3支的三叉神经痛不光是牙痛,也可以是嘴角痛、耳后痛,特别是在颊车附近下牙痛的时候可以选用。凡是面部的腧穴同样可以用火针来点刺。 循经选穴和辩证后配穴:风寒的三叉神经痛可以加凤池、列缺;风热可以选择曲池、合谷:肝胃实热的可以选择天枢、内庭和足临泣。 下面有一个天枢穴。天枢穴是贺老喜欢用的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个穴位。因为面部经络分布阳明经占很主要的地位,天枢是阳明经的一个穴位,大肠募穴,刺天枢可以疏阳明经气,祛阳明之邪,可以疏通阳明经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所以在刺天枢的时候,有时候用泻法。 当然肝胃实热也可以选加内庭,胃经的荥穴,所有的胃热之类的疾病都可以选择内庭来治疗,有时候可以在内庭刺血。 足临泣。足临泣这个穴位贺老用的也是比较多。胆经的输穴,对于清肝胆热、散肝胆瘀的病证,要想达到治疗的作用,都可以选择足临泣。足临泣的作用在这里可以治疗面痛,也可以治疗偏头痛,还可以治疗乳腺增生。如果乳腺正在痛,按着乳腺特别痛,马上刺同侧的足临泣,重刺激,很快就缓解。阴虚火旺的用太溪、照海滋肾阴。 面部腧穴很多,面瘫可以用,三叉神经也可以用,只要跟三叉神经病变支相关的这些穴位,都可以用,不是单单的这些穴位,局部穴治疗局部病,就是在三叉神经痛的哪一支上,哪里痛就可以用哪里。比如嘴唇痛的,我们可以选择兑端,颧髎也可以用;第1支上的阳白,第2支的口禾髎,第3支的迎香,这都是大肠经的穴位,都可以用。 三叉神经痛的初期还是以实证为主,病久了那肯定中气不足了。火针点刺的时候要注意深浅,局部的穴位都可以用火针点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三叉神经痛在治疗的时候如果刺激偏重的话,容易导致一过性的疼痛加重,但后期效果非常的好。 还有就是强通法。强通法有几种放血方式。比如风热型的面瘫,热证比较重的时候,可以选择大椎放血,大椎穴它有很强的泻热功效,所以一切的火热之证,外感热证都可以应用大椎。大椎穴就是以刺血,刺络放血拔罐为主,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刺破,然后再加拔火罐,拔出一定量的血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在胃热的这种证型里面,可以内庭点刺出血。对于触发点上特别痛的三叉神经痛,可以在触发点点刺出血。 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缪刺法,就是左侧疼痛选取相对应的右侧来治疗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的时候,主要用于那些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其它疗法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选择缪刺来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神经痛、急性痛,包括一些急性的扭伤。《内经》里说“身形有痛脉无病”的时候用的就是缪刺法。也就是说用于经没病,但络有病的时候来选择缪刺。 刺络也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在他疼痛的时候,选择疼痛点对侧就是健侧相对位置选取毫针刺;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选取健侧面部相对于患侧疼痛位置三棱针点刺出血。这种方式还是治疗热证比较有效,因为热证的疼痛从临床来讲要比寒证剧烈一些。寒证的那些疼痛用火针治疗效果非常好了。 对于缪刺法,一会我们讲关节痛都可以应用,尤其是一些急性扭伤的时候,这缪刺法显示它的功效就更显著了。急性扭伤的时候,尤其是踝扭伤,可以取健侧和扭伤相同的那个位置,直接用毫针围刺、散刺或者局部的阳络放血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叉神经痛这个病总的来说不是特别的好治,而且要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和程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在临床上安慰病人,鼓励病人坚持治疗,因为现在也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毫针、火针、三棱针结合应用。 三叉神经痛和面瘫的治疗不一样。面瘫有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期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三叉神经痛就不用了,可以用毫针、火针直接应用了。或针刺的时候和面瘫一样,要选择稍微细的火针。不管是火针也好,三棱针也好,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疏通面部的经络、气血,使经络气血流畅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对于这些继发的三叉神经痛,还是积极检查和治疗原发病证。 当火针刺到身体有水肿的时候会有渗出液,我们尽量保持针孔的通畅,大开其孔,不塞其门,就体现在这,让它出来,让邪出来,这样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第二天肿胀的肢体有明显的皱缩这种表现,光亮的皮肤表面有皱了,缩了,消肿了。尤其是很多做完手术的,癌症手术的。 做完火针后要保护针孔,包括下肢的静脉溃疡,静脉炎这一类的,保护针孔是针后首要做到的。因为这个时候肿胀的溃疡这些病人的针孔特别的不好恢复,如果碰到脏东西针孔就容易感染。在空气中暴露针孔是对针孔最好的保护,不要用一些护肤品或包扎之类的治疗。面部的火针刺激要比肢体的刺激轻些,面为诸阳之会,面部针孔好恢复,因为血管丰富,血液循环通畅。 第二十四节 腰痛 腰痛的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痛,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见于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疾病。腰椎后关节紊乱,慢性腰肌劳损等。 一、病因病机 感受寒湿:坐卧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冷湿等以致寒湿滞留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因而发生腰痛。 肾虚劳损:素体亏虚,劳累过度,房劳所伤,精气损耗,腰部经脉失于濡养而腰痛。 外伤闪挫:外伤可致经脉气血受损,引起气滞血瘀,络脉不合而产生腰痛。 二、辨证分型 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症;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病症。 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舌淡苔白腻,脉滑。 2、外伤闪挫,淤血腰痛:腰部有劳损或陈伤史,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轻则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疲软无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以酸痛为主),肾阳虚兼神倦腰冷,滑精,脉沉;肾阴虚兼虚烦溲黄,舌红,脉细数。 三、微通法 治则:寒湿腰痛,祛寒胜湿;淤血腰痛,祛瘀止痛;肾虚腰痛,补肾育阴。 寒湿腰痛 肾俞 委中 风府 腰阳关 瘀血腰痛 急性期养老 昆仑 后期加伏兔 肾虚腰痛 肾俞 委中 大肠俞 名门 刺法:寒湿型平补平泻;肾虚型施以补法;急性闪挫用泻法,后期用补法。前两型可与腰部针灸并施。肾俞、大肠俞直刺1寸左右;委中直刺1~1.5寸;风府直刺或向下斜刺不超过1寸;腰阳关、命门向上斜刺0.5~1寸;养老斜刺0.5~0.8寸;昆仑直刺0.5~0.8寸;伏兔直刺1~2寸。 方义:腰为肾之府,肾俞调益肾气;膀胱之脉夹脊低腰络肾,循经远取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风府、腰阳关同属督脉,旨在祛邪通阳;大肠俞、命门助肾强腰;局部灸之更可祛除寒湿,温肾壮阳;养老为手太阳经之郄穴,常用之治疗急性腰痛;昆仑为足太阳经合穴,疏通太阳经气而止痛;后期加足阳明胃经之伏兔,以鼓舞气血,荣养筋肉。 四、温通法 主穴 肾俞 委中 寒湿腰痛 风市 昆仑 腰阳关 肾虚劳损 大肠俞 肾阳虚 命门 肾阴虚 照海 闪挫血瘀 阿是穴 刺法:中粗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深2~3分;阿是穴可重复点刺2~3分,针后可拔罐,令瘀血尽出。 方义:腰为肾之府,取肾俞强督壮阳;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足太阳经挟脊低腰,取二穴为主穴,疏通经气,通络止痛。风市长于祛风散寒;昆仑为足太阳膀胱之经穴,可强壮腰脊;配用督脉之腰阳关,宣导阳气,共奏祛湿散寒健腰之功效。肾虚者取足太阳大肠经以利腰脊;命门培肾壮阳;照海通于阴跷脉,可益肾滋阴。对于闪挫瘀血所致腰痛,火针点刺及拔罐放血,可祛瘀活血,气血运行通畅则腰痛可解。 五、强通法 主穴:肾俞、委中放血。 棘上韧带损伤:痛处督脉上的穴位刺血火罐,夹脊上。 老年人加肝俞,或在有病理变化的静脉血管。 寒湿腰痛:人中放血。 肾虚腰痛:命门(灸)、太溪。 腰肌劳损:膈俞放血。 刺法:用三棱针缓刺法点刺委中放血少许。并用26号1寸毫针速刺法点刺人中、膈俞使其出血。灸命门,毫针补法于肾俞穴和太溪穴。 方义:肾脉贯脊,取肾俞可以调肾气;委中位居血络丰富之处,是放血疗法的常用穴位,从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作用上来说,委中对腰背一些疾病有佳效,故前人有“腰背委中求”之说。膈俞为血会,可疏利膀胱经气,消络中瘀滞,腰肌劳损者宜之。灸命门可温补肾阳;太溪为肾少阴经之原穴,为脏病取原之义。 讲解: 腰痛可以算作一个病,也是某些病的一个症状。有很多的疾病可以导致腰痛。腰痛可以由局部的软组织损伤,腰椎的损伤和扭挫伤等导致。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老年人的椎管滑脱都是引起腰痛常见的病症。腰痛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局部的损伤,就是慢性长期的劳损,这是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病比如腰椎间盘脱出,平时不痛,怎么突然就痛了?是因为长期慢性的劳损加上寒凉而诱发的。 第二就是肾虚。不管是哪种腰痛,只要是肾区出现了这种慢性的疼痛,一定和肾气不足有关系,肾气不足对腰部的濡养不足有关系。 辩证: 1、寒湿腰痛。那肯定是受寒湿引发。 2、劳损。 3、肾虚腰痛。女性偏多,慢性肾虚型腰痛是隐隐的疼痛,反复发作。 4、妇科炎症引起的腰痛。这个腰痛靠近腰骶部,其他的腰痛基本上是在腰脊部疼痛。 5、外伤闪挫。闪挫这种腰痛就是急性扭伤类的,疼痛得相对比较剧烈,而且发病比较急。 治疗: 我们先说一个穴位养老穴。在急性期的时候重用养老穴。因为这个穴主治的是目疾和腰背痛,只有老年人眼睛不好了,腰背不灵了,用这个穴,养老人用的。这个穴位对于急性腰痛那是更有效的。养老穴,小肠经的郄穴,手足太阳经的相通可以达到腰府,所以它可以有这个作用。而且郄穴调气的作用比较强,所以对于止痛有很好的作用。 急性腰扭伤的时候腰抬不起来了,弯不了了,怎么办?就扎养老。哪一侧痛就扎哪一侧的养老穴。如果哪一侧都不痛,腰部中间痛,可以两侧都用。也可以选择水沟穴,人中通于督脉,中间痛可以选择人中。两边痛的时候可以选择养老穴。养老穴取穴的时候让他站立位,然后取患侧,稍微重一点的刺激,刺完之后让病人活动,如果病人不能弯腰,那就叫病人弯腰,哪里痛就往哪里动。养老穴有效的用了之后,病人15分钟之内能达到缓解的作用。还有在急性期的时候扎昆仑,可以配合养老使用。还可以选取委中刺血治疗急性的扭伤,委中刺血在这里用于急性腰扭伤。在其他病证里面还可以治疗热证的救急。比如说吐泻转筋的时候可以用委中,中风病人闭证的时候可以用委中。 委中刺血就是在局部选取一些凸起的血管,如果血管不好找的话,我们可以在上端扎上止血带,就是为了加大出血量。委中每一次卧位刺完血后建议拔罐,是为了让血出得更多一些。 当然还有一些穴位如后溪也可以用。后溪也大多用于急性的脖子、颈部的那种扭伤。 还有一些病人在急性期养老也用了,昆仑也用了,放血也放了,还是觉得差了点,怎么办?我们这时候可以采取火针直接点刺疼痛部位。贺老总结说过:“不论是新病久病都可以采用火针的治疗,尤其是新病实证的时候。”有些病不是循序渐进的,先用毫针、温通然后三棱针,有些病可以直接上火针。贺老认为在新病实证的时候,都是以攻邪为主,用火针功邪为主,尽快的挫败病势,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痛风的肿痛也可以用火针治疗,效果非常好。在发作期应用,骨关节红肿热痛的时候,效果最好。平时缓解的时候,降尿酸为主。那真正的发作期,关节有病变的时候一定是直刺关节,直达目标,就刺那,但是病人很痛,但是效果非常好。痛风的治疗我们用火针直接刺局部,一般的情况一两次明显缓解,三次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但不代表他的病就好了。在发作期过了,再慢慢的调。所以说一切的新证实证都可以用,一切外科的疮疡都可以用。指的是新病的时候,当然了不能代表久病、慢性病就不能用火针。慢性病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逐渐的治;新病实证我们可以直接的刺,不用先毫针后火针。 还有一个穴位叫伏兔穴,跪刺伏兔,这也是自古就有的很有特色的一种刺的方式。次的时候要求病人跪坐在床上,自己的臀部坐在自己的脚上来刺伏兔穴。贺老用伏兔穴用得比较多,一个是用于腰痛;还有一个是因为腰痛引起的下肢痛。比如说最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因为腰椎间盘脱出或梨状肌损伤而引起的,就是一切的腰腿痛都可以用。用浮兔穴的原因主要是伏兔是阳明胃经的穴位,多气多血,我们深刺伏兔能鼓舞脾胃之气,让它充分的濡养关节,濡养筋脉。尤其对坐骨神经痛,深刺可以离坐骨神经相对近一点。这时候用浮兔穴有攻补兼施的作用。补——补气血;攻一切寒邪。伏兔加养老这是比较常用的穴位,用于急性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腰脱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在这用养老,除了腰痛用于急性期,《类经图义》曾经说过“疗腰重痛不可转侧,坐起艰难乃痉挛脚痹不可屈伸,养老也。”就是养老可以治疗腰腿痛这一类的疾病。为什么叫伏兔穴?大腿部的肌肉比较丰厚,当我们跪着的时候,大腿内侧像兔子附在上面,所以叫伏兔。跪着扎这个穴位不太舒服,所以要求的时间也不会太久,最少5分钟,建议不超过20分钟。这个穴位要深刺,一般用3寸针,胖一点的人可以用4寸,对于血脉不通闭塞,寒气瘀滞所有这一类的疾病都可以选择这个穴位来治疗。 慢性腰痛最主要的穴位是肾俞。我们常用的主要穴位肾俞、大肠俞,还有两个奇穴中空、十七椎。中空、十七椎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证比较多。中空穴,十七椎旁开3寸。这两个穴位,贺老的秘方,不说谁也不知道。痞根也是奇穴,就是第1腰椎旁开3.5寸,用于一切妇科的肿块。当然了这个穴位不单单用于妇科病,所有的腹部包块都可以用。 肾俞、大肠俞、中空、十七椎加委中都是治腰痛的常规穴位。不论是什么证型,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都可以选择应用。 配穴: 阳虚的可以加命门;寒湿的加腰阳关;风寒加风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急性期的时候以泻法为主,慢性期的时候以补法为主。寒湿型的肾虚型的都是以补法为主。 还有就是掌握腰部穴位刺激的深浅。肾俞不要刺太深。背部的腧穴不建议刺太深,腰骶部的可以。比如大肠俞以上的部位不建议刺太深,大多数都是以直刺为主。 火针可以用于刚才说的这些腧穴和局部的痛点,都可以点刺;有大面积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主要的来刺;经穴可以循经取穴之后,然后可以选用火针点刺,毫针留针。 刺血。刚才讲过,急性期的时候可以选择委中刺血,其他位置的刺血可以,但是除非是疼痛相对剧烈的,慢性虚寒性的腰痛,不建议刺血。从临床来讲,没有特殊的原因,肾俞穴不刺血,除非是特殊的,比如急性扭伤。在急性扭伤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缪刺法。刚才说过了对侧刺血,不再同侧刺。就说左侧腰扭了,所有方法都用了还不行,我们可以在对侧刺。还有急性扭伤、闪挫、血瘀这种类型除了经穴之外,还可以哪痛刺哪,但是不是急性扭伤当天,急性扭伤当天局部不建议用针,因为局部有水肿,不建议局部刺激太过,可以在对侧刺。后期呢,可以在局部直接刺血,远端可以采取放血的方式。比如说照海穴,可以远端放血。膈俞放血以取活血之意,一切跟气滞血瘀有关系的都可以选择在膈俞放血。人中也可以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两滴。 比较常用的刺血方式有几种: 一个是在压痛点上放血,可以是腧穴,阿是穴也可以。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选择在病灶附近小血管放血,在病灶附近,有病理变化的皮肤表面,很多时候都会呈现这种青色的小血管(青筋),我们可以用三棱针直接刺破这些小血管而达到放血,这样放出来的血其实血量更多,血量多的时候,刚才说到了,放血疗法是最直接的血液循环的方式,这个止痛的效果非常显见。有一些急性扭伤及急性扭伤没有恢复的那一部分病人,还有劳损的那些病人,一个是他腰背部有一些显见的血管,但体表面看看不出来,搓一搓拍一拍能看出来的,还有一部分人就是背肌特别硬,让人觉得好像有压迫感,特累、特沉的那一种病人也可以采取放血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 最后一个是灸法。可以灸命门,可以灸肾俞,所有跟虚寒证相关联的病证,不论是腰痛或其他的内脏病,我们都可以选择灸肾俞、命门来治疗。比如像灸命门这个方式可以治疗腰痛,治疗五更泻。凡是肾阳不足,虚寒性的这种病证都可以用。 拔火罐有几种方式: 一个是刺血拔火罐,我们管它叫血罐;火针点刺后,利用它这个不塞气孔的特点加拔火罐,拔邪;还有一种方式扎上毫针以后扣在针上叫针罐,还有一个什么都不用,直接拔火罐,这是纯粹的火罐。四种方式都可以用。 第二十五节 遗尿 遗尿是指睡眠中不自觉排尿,以小儿和老人较为多见,这里一并论之。 一、病因病机 肾司固藏,主气化,膀胱有贮存和排泄小便的功能,小儿先天不足,肾气不充;或年老肾气渐亏,均可致下元失其固摄,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 二、临床表现 睡梦中遗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每夜一次或数次,若迁延日久,则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萎黄,头晕,腰酸腿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三、治疗 1、微通法 法则:补肾壮元,温理下焦。 主穴:1、肾俞 三阴交 2、关元 三阴交 3、中极 三阴交 配穴:足三里 阳陵泉 膀胱俞 太冲 百会 刺法:三组主穴轮换使用,每次配穴1~2个,用补法,并可在腹部加灸。肾俞腹部及下肢穴位直刺1~1.5寸,膀胱俞直刺1寸左右,太冲直刺0.5~0.8寸,百会平刺0.5~0.8寸。 方义:主穴补肾壮元温中,配穴健脾行气,醒脑益髓,诸穴共济固脬止尿之功。 2、温通法 法则:补益脾肾,升阳固摄。 取穴:中极 关元 气海 脾俞 肾俞 膀胱俞 刺法:以细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腹部穴深度2~5分,背俞穴深度1~3分。 方义:关元、气海为任脉穴,可益气补元;中极与膀胱俞为俞募配穴,以振奋膀胱气机,增强膀胱约束水液之力;脾俞、肾俞健脾益肾。诸穴共济益气升阳固摄之功。 讲解: 对于小儿遗尿这个病,目前给他定的年龄,有人说是3岁以上,有人说是5岁以上,在夜间不能自主的排尿,称为遗尿。 不管是小儿也好还是老年人也好,它都属于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导致的,主要的病灶还是在肾和脾,以肾为主。小儿肾气不足,肾气不充;老年人肾气渐亏,下元失去固摄,膀胱失约而导致的。 好多孩子的家长反映:好多孩子的家长夜里不睡觉,看着这孩子,到点就叫他,有的孩子能叫醒去撒尿,有的孩子怎么也叫不醒,好不容易叫醒了,他也不尿,只要妈妈一睡觉,孩子马上就尿床,有这种情况的。那么这种表现呢,也是认为肾气不足,心神不宁。 治疗: 治疗上来讲呢,肾俞、三阴交这是主穴,但不止这些。这样的孩子体质一般都不是特别的好。有的孩子看上去很胖,但实际上有一些先天不足后天虚弱的表现,尤其是这些怎么叫也叫不醒的孩子,有心肾不交三焦气化不足的表现。 治疗除了刚才看到的这几组穴位之外,还有其他的穴位。比如脾俞、肾俞、膀胱俞,我们建议加上;还有就是百会、内关、神门,这些穴位用于心肾不交的这一部分孩子。 对于小儿来讲,针刺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不太配合,容易哭闹,所以灸法是孩子们治病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肾俞、三阴交、膀胱俞作为灸法的几个输穴。灸这几个穴位是为了增加肾、三焦、膀胱的气化功能。同时在毫针用的这几个穴位上加扎火针。儿童的火针扎的要浅,而且我们要用最细的那根火针。即便是扎在肚子上腰背上,我们也不建议把针烧得太红、太热、温度太高,适当适可而止,达到一定的作用就行了。 中极穴,膀胱经的募穴,又是任脉和阴经的一个交汇穴,所以它可以调节和振奋膀胱的功能。这个穴在这里也是常用的,同时也可以加灸,就是灸关元和中极。有的小孩因为扎针灸不太配合,所以让父母在家里面给孩子后背灸一灸、肚子灸一灸,安全有效,慢慢治疗,孩子们也易于接受。 足三里强壮穴,补后天之本,所以小孩遗尿足三里也是很重要的配穴。 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小儿的遗尿,老人的遗尿基本上差不多。老人的遗尿我们基本上也选择这些穴位。比如像关元、中极、大赫。 从目前来讲,遗尿这个问题还不用放血,不适合放血这种方式,它是以温补为主。像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小便不利,癃闭这一类的病也可以选择关元、中极、大赫、气冲来治疗,和治疗老年人遗尿有相似的地方。 一部分孩子发育不全和隐性骶柱裂的会引起淋漓不断这个尿,这种病人不属于功能性遗尿,是属于器质性病变,这一类不算我们的治疗范畴之内。我们治的就是功能性的,没有器质性的疾病,没病,就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气不固,我们治疗的是这一部分。 第二十六节 黄褐斑 黄褐斑也成为干斑或蝴蝶斑。 病因: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或其它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暴晒),或营养缺乏等照成。 病机:阴阳失调,肝气郁滞,血瘀颜面,脾胃虚寒,气不华面,肾阳不足,阳气弥散,气滞血瘀,形成褐斑;或其它疾病影响,内分泌失调等。 取穴:合谷 曲池 足三里 太冲。 方义:疏肝达气,滋补肝肾,化瘀消斑。 面部火针点刺,视其黄褐斑大小,合理使用。 注意:适当坚持一段时间,避免感染,慎用化妆品。 讲解: 黄褐斑很常见,一般都认为它跟内分泌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了除了内分泌之外,它还跟情志因素,外界的刺激,包括日晒都有关系;还有一个就是体内营养的偏失,营养不全有关系;有的病人长期抑郁,心情不爽,脸上的斑全出来了。 不过男性也一样,黄褐斑不光长在女性脸上,男性身上一样长。这个也跟男性的内分泌失调,男性的生活起居不规律,包括他的情志和情绪方面的变化是有关系的。 黄褐斑从病机上讲,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肝气的瘀滞,肝肾的不足、不调有关系。 有人从显微镜下看,人脸长的斑点从显微镜下看就是瘀血,它就是一个瘀滞。这种瘀滞,是由于肝气郁滞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的。内分泌的失调,激素分泌的紊乱,就会在面部形成色斑。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治疗黄褐斑。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病因来治疗黄褐斑。内分泌失调我们就调整内分泌,平衡阴阳,疏肝解郁;肾气不足就补益肾气;气滞血瘀就行气活血散瘀。这几个方面我们都从三个方面来治疗。 全身性的调理加上背部痣点的放血,再加上局部面部的火针点刺,三通法共同应用来治疗黄褐斑。 一、首先说毫针; 毫针的应用就是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对待。 主穴: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睡眠不好的就安神;情绪不好的,就疏肝解郁。问题在哪里,我们就辨证取穴。长期的压抑,尤其好多女性特别委屈,稍微说到伤心的事马上就泪流满面,这样的女性面色都不是特别的好。怎么办?疏肝解郁。好多人还有生活起居的不调,生活比较紊乱导致内在的紊乱,生活不规律导致内分泌的失调。伴随黄褐斑的一部分女性,大多数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月经不调和妇科病症。而且有些女性脸上长些斑点和女性自身的妇科病有直接的联系,妇科病会导致面部不同位置的斑点产生,大多数是以卵巢为主,卵巢病更能引起面部的色素沉着。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就根据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的工作环境。比如说前几天来了一个男性患者,在额头上长了两块黑斑,这个人比较爱美,去做光子润肤,别的都挺好的,唯独额头这两块,皮肤表面破了,破损之后就带着孩子出来玩了,玩的时候脸上涂的防晒霜,唯独额头有点遗漏,于是形成了两块黑斑,现在已有两年了。这就说明黄褐斑的形成和皮肤破损有关,但是他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晒,就是日晒对皮肤色斑形成是很严重的。那么我们想治斑,先防晒,也是有必要的。美容专家说了吗,一年四季,女性都应该防晒。有妇科病的先要治疗妇科病。还有一部分抑郁的患者,身体不适的患者,脸上长斑的患者,脾胃都差,这样的患者要健脾胃。这就是那里有问题毫针就去向哪里,全身性的调理,使内在的机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这种目的。 二、背部痣点放血: 贺老曾经说过,脸什么样你背部就什么样。说脸上长疙瘩,那没准背上就有;说你脸上有斑点,那你背上就有斑点。那就是我们的背就是我们的脸,我们想治脸,我们先治背。在背部的痣点采取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来治疗。 什么叫斑点?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背上就真的和脸上是一样的,一小块一小块黑色的色素沉着,我们可以在这上面点刺出血;还有的就像痣点一样,就一个小黑点,芝麻大的一个小黑点,在这上面点刺出血。 如果这些都没有,我们可以在俞穴上点刺出血。比如说肝俞、肺俞,五脏俞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比如说根据面部的五色来调五脏。背部痣点放血不止用于黄褐斑,痤疮也可以用。但痤疮选取的痣点和黄褐斑的痣点不同,痤疮的痣点真的就是痤疮,就是脸上长痤疮的人背上也长。怎么办?可以在背部长痣点的那个点上把它挑破,用三棱针刺破,也可以用火针,但是我们在加拔火罐的情况下,只能用三棱针。这是火针在面部用,背部不用。我们在加拔火罐出血的情况下,只能用三棱针,火针出不了那么多的血。但是我们就用火针点刺胸前、背部、面部的痤疮。就是痤疮的时候可以选择背部痣点放血,如果都没有痤疮的话,可以选择小红点,也可以挑刺那种不是痣的小红点,是热象的反应点;如果是什么反应点也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输穴,就是大椎、肺俞点刺出血。这是背部的。然后是面部,面部的痤疮也可以火针点刺。 三、局部火针点刺: 火针点刺黄褐斑,那里有就往哪里点,循环刺,一般刺1分~2分深或刺透就可以了,刺一下就可以。刺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凡是刺的范围都白了,没刺过的还是黑的。它是促进皮下的气血运行,使他的瘀血散开了。面部的火针治疗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不要太勤,太勤怕它伤害皮肤,尤其是美容的病人那更加小心了,人家是奔着美容来了,所以看他的皮肤恢复的情况;还有的患者皮肤比较敏感,那真的是隔的时间长一点,刺的清浅一点,温度低一点。还有皮肤上长疣这一类的表面赘生物可以选择火针直接刺,但刺的时候要刺在病变的中心。还有一部分瘢痕疙瘩这一类的病人,他的好多瘢痕疙瘩的形成就是因为大的痤疮,长的特别深的那些粉刺形成的,男性特别多。 黄褐斑的治疗就是三通法联合应用。背部刺血强通法,面部火针温通法,全身调理微通法共同治疗黄褐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