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棵枫杨的死与生

 苏迷 2014-01-26
一棵枫杨的死与生
 
  涂颖佳

  1.

  去留园之前,我查了一些国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关于中国园林的图像资料,发现在书中关于苏州园林的影像中,总能看到这样一张,印象深刻——图中树的形态与它的倒影是构图重点,艺术感很强,不像一幅中规中矩的建筑硬笔画,因此辨别出它是留园不是特别容易,但是二层高的曲谿楼和它最外开间上颇有特点的八方型窗提高了它的识别度。


  2.

  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而这个景象没有名字,拍摄者也似乎并不是为了某个建筑而对准它,它只是一个单纯、或许经典的园林景象而已:有树,有楼,有廊,有石桥,有经幢,如果是夏天的话,还有荷叶。考查《留园记》,没有相关描述。


  3.

  当我来到留园之后,自然是要去寻找这个在资料中遇见过许多次的景象。但当我站在明瑟楼东面时,我看到的却是这张照片中的景象。这有点让人发愣,曲谿楼在,小石桥在,青石经幢也在,不过时隔80年以上,那棵树倒是不在了。

  4.

  回头仔细一看手中《苏州古典园林》印出的平面图,图中赫然写着"枫杨(已枯)"。有点失望。不过大概可以知道,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此树已无。

  5.

  而坐回书桌前再次进行园林有关资料的阅读时,双眼似乎总在寻找留园这个不甚有名的角落里那棵已经消失的枫杨树,然后果然有一些相关的资料出现。首先是杨鸿勋先生最新版的的《江南园林论》,它的封面图片让我心里一惊。书中有关于此图的论述:"20世纪30年代苏州留园犹见扁舟;斜探湖面的古枫杨与曲溪楼形成完美的统一构图(据《江南园林志》照片绘制)"。看来杨鸿勋对此树此景颇为欣赏,不然也不会重绘并作为新版封面了。

  6.

  这张照片来自陈从周的《苏州园林》。从新版的代序中看,陈从周是五十年代初在苏州苏南工专兼课时,开始对园林进行拍摄与测绘的,这个过程持续到1956年。

  7.

  这是陈从周先生的测绘图。可以发现,这是一棵枯朽的枫杨,和有着"枫杨(已枯)"图示的留园平面更像是一个时期的。

  8.

  这是1979年出版《苏州古典园林》里的立面,这张图里面最右的枫杨已经不见了。我注意到,留园里其实是有两棵大枫杨的,各在曲谿楼入口两侧。事实上在一些照片与硬笔画里也能看到另外一棵树的树冠。南侧的一棵枯死被移除后,北侧的一棵应该是健康存活过一段时间。《苏州古典园林》里有这样的照片。

  9.

  查苏州地方志,有关园林修复的,有如下内容:"苏州园林的大规模整修始于1953年春……"所以我猜测,枫杨的枯死也在这个时间里。

  10.

  只是不知道在这期间,到底是谁做出决定,把两株古树伐得干净,然后在以前的位置种上小树……好在这会儿,这两棵小树也长得挺高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