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情美味 上海人年夜饭餐桌上必备的菜

 昵称93999 2014-01-28

温情美味 上海人年夜饭餐桌上必备的菜

A-A+2014年1月27日17:01解放日报3 条评论

  大年三十,年夜饭。

  “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顿饭”,说的一点都不为过。无论距离多远,无论工作多忙,人们都要在这一晚赶回家中,吃上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儿时记忆中的年夜饭,一张大大的圆台面上,鸡鸭鱼肉这些平日里不太吃得到的美食齐聚,让人垂涎,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这一顿饭的期待,或许也是对食欲的满足;如今的年夜饭,依旧是那张大圆桌,也仍是那几道传统的菜肴,日常餐桌上已随处可见,但这一顿饭仍能带给人们平日里没有的满足感。因为年夜饭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吃”的范畴,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寄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中国人的年夜饭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我们无法准确追溯到年夜饭的源头,只是在《红楼梦》中依稀见识过贾府年夜饭的热闹场景;也有史学家说,年夜饭的习俗,在南北朝时就已流传于民间;更早一些的记录,或许还要追溯至诗经,《尔雅·释天》中有云:“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 “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众人会围坐在一起吃顿好的以示庆祝……

  千年传承凝聚在年夜饭的餐桌上,“礼、义、仁、智、信”传统文化之精髓贯穿其中。而传统文化的复兴、价值的回归,也让每一个中国人对自我的身份有更好的认知。

  大年三十,年夜饭,即将开席。这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顿饭,究竟怎么吃?吃什么?又有哪些道道?从上海人的餐桌说开去。

  老姑奶奶烧的狮子头

  狮子头是南方叫法,北方都叫四喜丸子,形状再小点。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菜掩映,鲜艳的色彩加上扑鼻的香味,因为长相讨人喜欢,名字又有团圆之意,狮子头成为很多上海人家过年的一道必备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狮子头

  初次烧这道菜的人,常常会觉得好做,“就是捏好一坨坨肉,放在锅里面蒸”。但其实这道菜很考验烹制者的功力。首先,这肉要切得好。要吃口柔软,这肉馅可不能外面买,要亲自配、亲手剁。传说己故国画大师张大千传授夫人的拿手好菜就是“红烧狮子头”,大千先生的做法是: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其次,这炖制的容器很讲究,非砂锅不可。细火慢炖,才能入味。

  当然,上海各家的阿姨妈妈们对这道菜都有自己的秘诀。比如,红烧狮子头就是我家老姑奶奶每年过年必烧的拿手菜。

  老姑奶奶今年86岁,年轻时每年必要掌厨年夜大菜,但现在年纪大了,烧不动了,一桌子菜都交给媳妇们去打理,唯独这道红烧狮子头,还需她亲自上阵,至今无人能代劳。她烧制狮子头的不同之处在于:捏好的狮子头从来不下油锅略煎,直接上砂锅蒸,这样做出来的狮子头吃上去软糯至极却不松。我爷爷是她大哥,做了40多年厨师,厨艺一流,但偏偏这狮子头,始终烧不过姑奶奶。记得爷爷在世时,曾模仿过几次姑奶奶烧狮子头,但最后蒸出来的狮子头都略感松散。同样爱做饭的爸爸后来模仿得更是失败。

  如今,每年大年初一,我们全家还会登门给姑奶奶拜年。作为我爷爷这辈人中唯一还在世的长辈,姑奶奶看到我们满心欢喜,必要留我们吃饭。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其他菜都浅尝辄止,都留着肚子要等这道红烧狮子头上桌。不一会,姑奶奶的媳妇挪着小步,端上红瓷砂锅,盖头一开,肉香扑鼻。再细看这狮子头和外面寻常饭店吃到的不同,颜色是淡淡的金黄色,咬上一口肥而不腻。我们老家是扬州的,姑奶奶小时候住在那里时,向一位扬州老太学做的。据说,狮子头的“老家”就是扬州。 《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当年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四艘船只沿河南而下,“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扬州所献的珍奇食馔中,就有 “狮子头”。不过当时不叫 “狮子头”,称之为“葵花大劗肉”。

  每到这时,姑奶奶会张罗着往大家碗里夹狮子头。 “吃半只可不行,一定要吃掉一整只,才能团团圆圆。 ”而每说到此处,姑奶奶就会忆起我爷爷,讲起爷爷如何久学她做这道菜而不成,勾得她发笑,又会喃喃说起年轻时与爷爷的二三小事,又引得她落泪。此时,大家也不禁会聊起爷爷与奶奶还在世时全家过年的种种情景。

  过新年、忆故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一道姑奶奶的红烧狮子头会勾起我家对爷爷奶奶的回忆,你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