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与禁忌 [图]悠然小卒 文
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与禁忌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下面来和大家介绍下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话拜年和网络拜年等。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大年初一到初九过年禁忌详解: 大年初一禁忌 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镜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以防破财破运,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补救方式就是用红纸包起来,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岁岁平安”吉祥话语,等待破五日再丢弃。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头、洗衣物,才不会将财富与财运洗掉。 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饭、忌吃荤食与忌吃药,古时后穷人才会吃不起饭而吃稀饭,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饭会导致一整年的贫穷,另外大年初一忌杀生,所以也不适宜吃荤食,因而台语有句俗谚“初一早吃菜恰赢吃一年斋”,初一也尽量不要吃药,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适宜在这一天吃补药。 大年初一不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 大年初一忌睡午觉,依古训“禁昼寝”劝人不要懒散,若于大年初一睡午觉会影响事业运。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传说者两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传说者两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大年初三禁忌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忌点灯。 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大年初四禁忌 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 大年初五禁忌 一定要将过年期间所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 大年初七禁忌 大年初七,为七煞日,诸事不宜尤其是出远门。 大年初九禁忌 大年初九为天公生,为玉皇上帝圣诞,忌晒衣服,也不能挑肥粪。 中国传统过年十二禁忌: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人”。 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回来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这顿晚餐在南方叫“年夜饭”,北方人食面,就吃饺子,民谣说:“三十,合家欢乐吃扁食。”三十晚上,一家团圆,外面扬风飘雪,屋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水珠还从玻璃上面往下滚。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家家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为了保证自家人欢乐的大餐,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闯入,无论外人来说话、串门以至讨债,都一样会起着干扰一个家庭内部欢乐的团圆,所以除夕之夜,对“家鞑子”之外的人都一律拒绝。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 “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不能看娘家灯,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这一条够厉害的,但“师出有名”。因为旧社会是以男性为主的;出嫁的女儿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为“人妇”的女子(尤其是有钱有势出身的)尽往娘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团圆了。为了保证婆婆家一家团聚,所以传衍了这一条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须有”的。既无法律规定,又不见经传,却起了凝聚与和谐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头”。 老天津,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 禁忌四:“不许摔坏东西”。 年下不许摔坏东西,摔了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种心理暗示、没别的意思。 禁忌五:要说好话,忌骂孩子。 传统认为孩子初一若挨了骂,就要挨一整年的骂。尤其要求初一这天要说好话,不能说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区万一小孩说溜了嘴,大人会马上跟着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会说“打发打发” (发财之意)。 禁忌六: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 过年前要拜“灶王爷”,送走后“灶王爷”,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扫完毕,叫“扫扬尘”,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到过年那几天则忌打扫。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将垃圾扫出门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将家中的财气扫掉。 禁忌七:初一、初二忌洗衣。 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禁忌八:初一忌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禁忌九: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 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 禁忌十: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年初一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禁忌十一:忌吃鱼头、鱼尾。 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禁忌十二:忌讨债。 传统认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人要债还是向人要债的人这一整年都会很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瞑;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 “初一早”:因为过年期间要到很多亲戚朋友家拜年,因此要很早起床出门,这样才可拜访很多亲友。 “初二早”:传统上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古时候妈妈嫁人後因交通不便,很难得可以回娘家,遇到大年初二当然很兴奋期待,当然一早就准备好出门罗。 “初三困到饱”:因为经过前两天的忙碌後,大家在初三都会睡到很晚才起床。这天也是传说中的老鼠娶亲的日子。 “初四顿顿饱”:大年初四是传统接神的日子,因此会准备拜神的供品,菜色也特别丰富,因此三餐都很丰盛,才会说顿顿饱。 “初五隔开”:这一天很多人都已开工,准备做生意了,也代表年假日要告一段落,生活作习也要调整正常了。 古时候的谚语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意思,可以用很短的词句就可以把过年期间的活动描述的很完整。 初六挹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十一请子婿(女婿来吃饭);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女儿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食暗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看花灯);十五上元暝(元宵节)。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来源: http://blog.cntv.cn/114112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