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后童年的春节,年味醇厚浓郁。

 西家泉 2014-02-03

作者:点子牛

人生,一本书。

过年了,翻翻,儿时的年味,竟然是如此的醇厚、浓郁...

为何怀旧?这年头,你送礼,他未必记着;不送礼,不得了,牵扯到,站队问题,不是小事。送礼,一门心理学的大学问,年年学,年年考、不退休,毕业不了。这年味,越过越没有人味。圣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个圣人,你骗了我,好多年。衣食无忧了,人与人之间,咋就如此的冷漠、势力、官僚...钱多了,没文化了

七零后童年的春节,物质不富裕,但,年味丰富多彩,过的是文化年,醇厚、浓郁。

山东,过了腊八就是年。那时候,冷,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子)”,看来解放前的冬天,冻死的人不是少数。那时,屋檐上的凌锥能有七八十公分,但,过年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新衣服,看了一遍又一遍,必须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

咱干啥?没寒假作业,闲不住,造枪,火柴枪。和小伙伴们,溜进生产队里找8号铁丝(紧俏货),然后,再找自行车旧链条、内胎。叮叮当当,不出48小时,枪就造好,寻来彩布条,修饰一番,齐活。偷盒子弹(火柴),枪往腰间一插,和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这不是最好的,厉害的,找民兵要打靶的枪弹壳,装在前面,填充鞭炮里面的黑火药,放一枪,震耳欲聋。那是一个“谁敢侵略我们,就叫他灭亡”的时代。玩的游戏也“抓特务”。当然,还有弹珠子、踢毽子、跳大绳等游戏。

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爷;二十四,家家户户,弹尘扫屋子。母亲把头发围起来,用竹竿绑上扫帚,尘土、蜘蛛网一扫而空。家具、用品洗刷干净,焕然一新。过年,蒸馒头,有一部分上面要点个红点,这部分要带到姥姥家去;年糕,花花面食也是必备品。有四五个角,放上红枣,漂亮。炸藕合、炸鱼...,我和姐姐会偷吃几块,美。

有人说,那时候很穷,吃不饱。我不认可,至少我们村温饱不是问题。我家也不算差,父亲在城市工作,在当时是普遍现象。我记得,当时5名干部下乡到我们小队,因为,我们村大队就数我们小队最穷。那时候的干部没的说,先改选小队长。规划设计全套的,开荒、修水渠,亲力亲为,带头干。第二年就大获丰收,交公粮相当多。队长到县里戴红花,奖励了我们25型拖拉机一台、脱粒机两台、播种机两台,小队一半土地实现了机械化。但,那时候,有个大问题,缺肥料,社员都把土炕扒了,当肥料。池塘里养鱼、种莲藕,都有丰收。过年了,杀猪宰羊捕鱼、莲藕也有,或多或少每家都有份,孤寡老人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村小学,也有集体活动,敲锣打鼓,要给村里的烈军属慰问,他们的门牌上有一篇光荣人家的牌子。村委也会给他们准备部分年货。年三十,贴春联,我们那里叫对子。爷爷是教书先生,书法没的说,贴在外面,帅气,门面。祭祖,必须的,要把祖先请到家里来过年。除夕,吃团圆饭,奶奶、母亲包饺子。饺子里面是要放钢镚、枣、豆腐,第二天谁能吃到哪一种,寓意也不一样。

除夕,家里的长辈们喝酒、守岁,一夜不能睡的。一过12点,村里的鞭炮声开始响起。父亲,四五点钟就把我们都叫起来,放鞭炮,当仁不让,那是咱得专利。每次,偷偷拆下几个来,揣到兜里和小伙伴们单放。饺子煮好,第一碗敬天地,第二碗,那是灶王爷的,还要盛出一部分留给,初二来的姑姑。

初一,大拜年:老爷爷、爷爷是不出门的,晚辈们来拜年。新衣服穿上了,欢天喜地,天不亮就在父亲、叔叔带领下,给家族中长辈们拜年,要磕头的。爷爷奶奶们回往我们兜里塞花生、瓜子、糖果(少),大丰收的时刻。每到此时,总觉得衣服口袋小了。压岁钱也是有的,仅仅限于爷爷奶奶、父母、叔叔。那时候,能有凑一两块钱的压岁钱就不得了了,别忘了,一分钱两块糖(橘子瓣糖),能花三四个月的。初一下午,放鞭炮送祖先,这时候,大街上鞭炮齐鸣,最壮观。

初二,给姥爷姥娘拜年,那时候母亲用箢子装满带红点的馍馍,还要带其他礼品,回来时,里面留一半。每次去姥姥家,父亲往往喝多了。姥爷,每次都给我好多炮仗。

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正月里唱大戏,村里各个生产队都有节目,全村老少几乎都去看,过年,悠闲、安逸、欢乐。印象最深刻的戏,墙头记、姊妹易嫁、龙凤面。现在想来,这就是文化教育,要孝敬父母。扭秧歌,跑旱船,还有芯子,各村各村的转。过年,也会放电影,当时是最好的节目了。虽不富足,但每年都有变化,也在进步。

小学五年级那年,全家来到了父亲的城市过年,父亲工作的城市是重工业。过年的文化也很棒,有游园活动,也有奖品,还有焰火,彩车、灯会,美极了。不过,小伙伴太少了,电影倒是看了不少。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公园里面的电动马,转起来,起起落落。今天,这个电动马公园里还有的

进入八十年代,农村,分田单干,工作队走了,办砖厂、酒厂的计划随之而去。不过,他们临走,还是办了一件大事,给我们村通上电。什么是生产力?电力就是生产力。为何我们村比邻村富裕的快?电力带来了加工业。过年的文化,也慢慢变了,村里的戏班子不好组织了。过年的大戏,两年后也就没了。扭秧歌、跑旱船的也要少了,顶多到镇上转一圈,算是有所政治交代。分田单干,队里的农机开始丢。队长叫邻居的大哥哥去队里睡,算是看护一下。但,大哥哥一句话,噎的队长张口结舌:“给钱吗?”池塘里莲藕也没有了,鱼儿还是有的,数年后,那些农机,都被砸烂了、丢了。想起来,真可惜。15岁那年,全家都搬到了城市。

这些年有时也回故乡,年味也变了模样,姓氏家族矛盾重重,问好,也就是个形式而已了。咋回事?挣村长,挣的呗。都想自己家族的人当村长,村民选举与清廉没有任何关系,与惠民也不沾边。村边的小河已不再清澈,鱼儿、河蚌不见了,虽有治理,业已难复鱼翔浅底之美景了。什么水景别墅社区?与小时候村边的小河天壤之别,那才叫敞亮、气派、富足。

小伙伴,看肤色比我们老许多,过年,酒酣耳热,他们骂,估计平时没少骂,发牢骚。因为,现实很残酷,农民的农产品的利润和成产周期,的确不是生产流水线的对手。多数农民虽然富裕了,但总的来看,一败涂地。还是赚辛苦体力钱,病不起,干到动不了。他们拼命地在干,其实就想下一代不要当农民。但,也很矛盾,因为,城市里的住房令他们愁眉紧锁,上大学、帮孩子买套房子,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重压之下,可想而知。小伙伴们也有感慨,若我们不分田,会不会和华西村一样呢?不必为养老、生病、孩子教育、买房、找工作等等犯愁呢?我说,我们村里没有敢作敢为的吴仁宝书记。

城市改造如火如荼,农村谁去关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多了,年味也就缺生机、活力...想看舞龙耍狮、年戏,难了,功利性强了,味道也变了。

英语火了、麦当劳、圣诞节火了、情人节火了...除夕,不放假了...

四千年历史的春节,正在快速的离我们远去、坠落...

因为,春节是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