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太阳不用土 一把种子一车菜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王建高 刘恒波 杨洪永2012年06月04日 00:00 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本报通讯员 刘恒波 杨洪永 走基层·见闻 远远看上去,这就是一个不大的普通工厂车间,很难想象这里能产出高品质的蔬菜。5月17日,记者来到山东绿龙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探访国内首家生产型IT植物工厂。 套上鞋套,进入车间,只见在观光走廊里隔着密封玻璃可以看到栽培架上植满的那一列列蔬菜,红蓝两色的光幕使整个车间显得很迷幻,植物全部生长在“水”中。 “别小看这个面积只有616平方米的车间,却能够产出数百吨的蔬菜!”山东绿龙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执行董事杨恩国笑着告诉记者。 植物工厂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其实质是蔬菜花卉用电子计算机调控进行工厂化生产。2010年,山东绿龙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日本powernet公司合作,引进日本技术与设备,依托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做技术指导和后期技术支持,吸收利用国内外技术,对IT植物工厂进行改进推广,以期实现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杨恩国自豪地说:“作为生产型IT植物工厂,在全国这还是第一个。” IT植物工厂的技术专家王金国指着在“水”中的植物说:“你看到的并不是水,而是营养液。”原来,在植物工厂中,植物的根系根本不是生长在土壤里,而是完全浸泡在营养液中。“土壤的作用是提供营养元素和水分,而营养液除了提供水分,也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因此没有必要使用土壤栽培。” 国内设施农业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杨其长曾经这样形容:“植物工厂是现代种植的最高境界。”的确,植物工厂也打破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传统观点,依靠LED灯板,将红光和蓝光按照一定配比制成光源,就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植物工厂里处处体现高效高科技的理念和应用。密闭的空间确保了作物在无菌、无尘状态下生长;立体化种植模式增加了使用空间;用培养液代替土壤,根据植物需要合理配给营养;红蓝两色LED灯照明既满足植物采光需要又节约能源;采用物联网远程控制,即使远隔万里都能控制车间运行;全天候生长甚至让蔬菜生长周期缩短至15天左右。 技术专家王金国说:“物联网远程监控、光伏发电、微喷加湿、物理杀菌、地源热泵等12种现代高新技术体系在植物工厂完美结合,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生态的束缚,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可见、可控和可靠。” 记者参观的IT植物工厂是绿龙公司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工厂。据了解,绿龙公司将投资建设9个这样的植物工厂,可栽培韭菜、草莓、山芹等多种商品化蔬菜。 杨恩国形象地描述植物工厂是“进去是一把种子,出来是一车蔬菜。”IT植物工厂包含了从播种、育苗、定植培育在内的全部流程。这个616平方米的植物工厂与两个标准化温室大棚相当,采用多层次立体栽培模式,使生产面积是温室大棚的6—10倍以上,而周年性不间断生产又使其年产量高达150—200吨,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中国科技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