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旧闻录之麦堆里的秘密

 寒江读舟 2014-02-07

朱学东

 

麦子至今仍是故乡最重要的农作物。

不过,麦子除了作为果腹的粮食之外,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它还有一个秘密功用,就是催熟生水果。

与如今果农普遍给水果喷洒催熟的药水不同,我们那个时候,小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等待水果成熟,实在等不及了,摘下青涩的水果,麦堆便成了我们常用的最有效的催熟剂。

嘘,别声张,这可是我们的秘密。

1,

故乡的麦子收上来打干净之后,通常或者先用匾和篾编的围席围成一个空心圆柱形麦屯,里边倒满新收的麦粒;或者,把新收的麦粒用蛇皮袋灌装起来,一袋袋或横躺着,或竖立着。

故乡土地肥沃,百姓勤快,小麦亩产和产量在当年也不算低,麦子收得不少。

收麦子的时候,正好是西红柿开始疯长的时候。

不过,此时的西红柿虽然个挺大了,但还是青的,偶尔发现个青里泛些米黄的,那我们的心情,简直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啊。

要知道,那个时候穷,小孩又多,什么东西都留不住啊。

我曾经跟故乡的朋友一起回忆过当年等不及西红柿熟,用生涩的青西红柿(最多是有些泛米黄色)切成片,跟鸡蛋一起烧汤,不用放醋也酸得倒牙的经历。

我的朋友猫姐听说后,赶紧告诉我们说,青西红柿是不能吃的,容易中毒。

猫姐的母亲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曾经得过国家科技大奖,猫姐的说法自然由科学依据。可是没在故乡长大的猫姐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这样吃过来的。

对于饥饿困乏中成长的人来说,什么都会变成美味,何况是家里种的瓜果蔬菜。

不过,青西红柿生吃可真不好,味道也不好。这是以身试法后的教训。

最后目标便瞄上了有些泛着米黄色的西红柿了。

趁大人不注意,噌一下子从茄棵上揪下早已被瞄准的泛着米黄色的西红柿,塞进草篮或裤兜里。

回到家里,趁大人不注意,或者把西红柿塞在麦屯里,或者塞在立着放的蛇皮袋麦袋里。这个时候,西红柿还很硬。

放的时候,通常把手插的较深,你会感觉到麦堆里的闷热。

所谓催熟,其实就是藏在麦堆里,靠麦堆里的闷热闷熟的!

一般一天或一晚是熟不了的,毕竟还比较生涩。

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总是找个借口,到对麦子的房间去,伸进麦堆,摸到西红柿,掏出来仔细观察,看看一天下来是不是青白色又少了些,米黄又重了一些。

第二天一早起来,连脸都顾不上洗,先去库房掏西红柿,看这一晚上的变化。

心急啊,总是按捺不住,迫不及待。

终于有一天,发现西红柿有些软了,米黄已经遍布西红柿大部分了,甚至有些地方可以隐隐看出肉里泛出了淡红色。

握在手里,喜笑颜开,到井边或河边洗干净,一口下去,哇,酸啊。

不过,还带一丝丝甜味,这有酸味就比青涩味强多了,美味啊。

2,

这麦堆里的秘密,其实不止是西红柿,经常的还有柿子和香橼。

故乡也有柿子树,不过,故乡的柿子,不知是品种不若北方,还是等不到成熟,就都被摘了。我从来没有吃到过故乡产的熟柿子。

每年柿子泛黄之后,几个小子拿着砖块在柿子树下瞄准射击,用砖把柿子砸下来。柿子虽已泛黄,但依然不能生食,拿回家去,跟初夏的未熟的西红柿一样,深深藏进麦堆里,靠麦子堆的温度和不透气催熟,但它永远不会像北方的熟柿子般柔软。

所以,吃柿子的时候,一般都是准备碗清水,把柿子从麦堆里掏出洗净之后,用刀一片片切着用水清一下再嚼。水清之后可以降低柿子的涩度。

我到北京上学后,北京到处都是柿子树,秋天从柿子还未熟透还是偷,偷回宿舍后放在书架或暖气上,几天之后,切片用水清洗后嚼,其实就是来源于小时候的记忆和技艺。

香橼是一种类似柠檬的柑橘类水果,在我的故乡很少见,我们东村竹林里有一棵香橼树。小孩们也是偷偷地用砖砸棍捅下来的,其炮制过程与柿子一样。

相形之下,麦子堆里藏的最多的还是西红柿,柿子和香橼因为外皮较厚,除了靠麦堆的闷热催熟外,还有更快捷且狠的手段,就是藏在石灰里!

相比麦堆的生物自然,石灰就有些如今的三聚氰胺的意思了。

我并不喜欢把瓜果藏石灰堆里,麦堆才是我的最爱。

西红柿、柿子、香橼,是当年我们家麦堆里的秘密。

不过,这个秘密并非能够一个人独享。一个屋檐下,哪来什么秘密!

我家当年兄弟仨,大弟小我3岁,也经常偷偷地往麦堆里塞自己的私货。

不惟如此,我们还互相偷对方藏的西红柿柿子之类的。

偷的时候,左顾右盼,不想被抓住,把胳膊和手掌插进麦堆使劲搅腾,搅腾是因为那些瓜果不是自己放的,不知道大致位置,只能在里边乱掏乱摸,撞大运。

往往这时容易被逮住,被逮住也只能嬉皮笑脸插科打诨糊弄过去,偷自家兄弟的,兄弟又能把你怎样?兄弟偷你的,你又能拿兄弟如何?

其实不只我们几兄弟知道,长辈也清楚。

我们最初知道这种方法,其实是我奶奶教的。我没问过奶奶,但看样子也是代代相传的。

如今每年到季节麦堆照样还有。不过生活水平好了,科技也发达了,大棚里的瓜果,无论什么,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小时候那种迫不及待争食未成熟瓜果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当然,随风而去的,还有儿时的手艺,以及埋藏在麦堆里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