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春香110 2014-02-08

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自己喝一罐啤酒;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会自己喝一罐啤酒;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我会自己抽一根烟。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20119月,我在北京买了一包烟,当晚和朋友一起抽掉了六根,剩下十四根被我带回了济南,直到20134月,我抽掉了最后一根。其实我并不会抽烟,可以说一点都不会,我所谓的抽烟无非就是把烟卷叼在嘴里,点着,看着它慢慢燃烧。每当我可以尝试着把烟往肺里吸的时候,总是会被呛得咳出眼泪,并且在抽完之后,嘴里的那股焦油味也会让我至少恶心一个钟头。我不会抽烟不仅表现为内在,也表现为外在。前年的大年初三,我跟哥哥姐夫们一起站在院子里聊天,他们都抽烟,随手扔了一根给我,说:“试试。”我点着吸了两口,然后用自以为最自然的姿势夹在手里,继续跟他们闲扯。过了一会,大姐出来瞥了我一眼,说道:“你抽烟的样子可真难看!”

既无内在的享受,又无外在的潇洒,抽烟的动机是什么?如开头所说,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才抽烟。以我的年龄和经历,心情很不好的表现无非就是,精神的空虚。抽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缓解这个症状,虽然副作用较大而且持续期极短。

把烟叼在嘴里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心的空虚。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这是一种口欲的满足。成年人为了婴儿时期哺乳时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体验行为来进行替代,吃零食是典型的替代行为,也为多数女性所接受。抽烟则是男性的一种替代选择,要不然为什么卷烟不是插在鼻孔里,而非要放在嘴里呢?也有比较极端的替代行为,即,直接含奶嘴。这种行为我见过。高三的时候,我晚上去同班的另一个宿舍串门,看见一个同学含着奶嘴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忍不住惊呼:“卧槽,这是怎么个情况?”他的舍友说:“他每天都这样。”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如此幼稚的行为?现在虽然能够解释了,但是依旧不能理解,如此简单粗暴的替代行为不能说之病态的,但至少是不健康的,因为这代表着行为者刻意逃避自己成长的现实,他想保持的不是一颗纯洁的童心,而是一种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做,什么责任都不用自己承担的心理状态,这在成年人的世界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此彻底的内心与现实的冲突必然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失衡。我希望那位同学现在不会再含着奶嘴睡觉了,对他而言,睡前一根烟说不定是更好的选择。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用现代的眼光看弗氏理论,确实显得有点简单粗暴,我要是硬说吸烟就是为了找回吃奶的感觉,想必会被佳彬和小友群殴。事实上还有一种说法可以解释吸烟的快感,破坏论(我想不起这是荣格说的还是弗洛姆说的了)。人类内心存在破坏的欲望,并且与创造欲同根共生,一如上帝的两副面孔,一副是赐福降恩的慈父,另一幅却是严酷好杀的惩罚者。破坏可以引发创造,有时候甚至破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具体到吸烟行为,我个人感觉是,我喜欢看着烟卷在自己的作用下慢慢燃烧的感觉。如果周围足够静,我能听见烟卷燃烧时发出的“咝咝”微响,就像电影里着意刻画的吸烟桥段一样,so damn cool!或许只有我这样的连初级都算不上吸烟者才会想要这么矫情的感觉,诸如佳彬这样的小烟枪更注重的吞吐过程的享受,烟丝燃烧化作白烟,由口腔而入,至肺腔轮回,再由鼻腔而出,又化做青烟。这就是一种极其简单无聊的破坏又创造的过程,你把烟卷破坏了,却通过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了青烟。至于那些热衷于以各种方式吐烟圈的老烟枪,对这个理论印证得似乎更加贴切。佳彬看了会说:“扯吧你!朕抽烟的时候没工夫想这些屁大点儿的事儿。”是的,习惯了抽烟的人不可能会考虑什么破坏与创造,他们抽烟并没有直接的目的,只是演化成了一种习惯性行为。但是在这样的习惯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更可怕的破坏倾向,自我破坏。人的破坏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道德和法律所抑制,但本能是不会消失的,那么外界的压制迫使它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积极的方面便是创造,因为创造是一种对常规和旧事物的破坏,倘若破坏欲不能够正常地转化为创造欲,那么它会走向消极的极端,自我破坏。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醉酒。喝酒的人都知道醉酒很难受,而且对身体危害极大,酒场开始的时候都很谨慎,尽量避免喝多,但是一旦喝到一定程度,所有的矜持和克制都会被抛弃,导致越醉越喝,越喝越醉的状态出现,最终以喝得毫无意识、倒地不起为止。这实际上就是破坏的欲望被酒精激发出来,酒精将理智麻醉,破坏欲自由地发泄对客观现实的不满,只不过发泄行为指向了自身。由此推论到吸烟行为,亦然。“我知道抽烟不好,但我就是戒不了。”是真的戒不了,还是本来就不想戒?是不是潜意识里希望自己会生病?因为只有肉体感受到真正的痛苦之后,自己才懂得应该爱护自己。可惜太多的人总觉得自我施加的痛苦还不足以激发自爱行为,直到痛苦积累到自我毁灭的程度才幡然醒悟。晚矣!

对于一个已经戒了dota,又连续宅了四个周末不出门的宅男来说,精神无疑是非常空虚的。我本来很想抽根烟的,但是写完这篇稿子之后我决定不抽了。相比起抽烟这种见效快、成本高、持续期短,副作用大的方式来说,应该还有更加科学的解决之道。比如,去厨房炒个菜,进一步提升一下我那已然出神入化的厨艺;再比如,多写一篇有笑点有内容的稿子,又比如,找一本买了但没看完的书,认真学习一个小时。精神的空虚需要用精神层面的进步来充实,肉体的刺激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人生当有乐,不用烟烧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