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通史专题复习模块

 我的老家在河北 2014-02-08

高三通史专题复习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先秦

    先秦时期,从A治阶级内部秩序,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以致我们现实生活中仍能见到它的影子。

    (3)宗法分封制带有中国早期政治的明显特点:以血缘为纽带,以巩固王权为目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散。

    2.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

    (1)耕作方式上经历了刀耕火种一一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延绵于整个古代历史。

    (2)经营方式上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自耕农的发展过程,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趋向瓦解。

    (3)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

    (4)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受到其制约。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带来了思想界的空前活跃。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场,提出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供统治者选择。

    (2)与之相适应,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这些都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秦汉时期,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到公元220年曹魏建立。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1)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它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力逐步做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西汉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消除了王国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

    3.思想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1)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复存在。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隋唐

    在经历了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统一的隋唐时期(581907)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1)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互相制约,互相补充,三分相权,强化皇权,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科举制度的实行,保证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客观、公正和公平,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2.经济上,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进一步完善。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上,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宋元

    宋元时期,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针对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北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军政分离、财政与行政分离、派文臣做知州并以通判相牵制的管理方式,较好地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2)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发展,中书门下、三司、枢密院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

    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城市“市一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陶瓷中心,彩瓷中外闻名;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3.思想文化上。

   (1)理学产生。程朱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相结合的新儒学思想体系。理学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三纲五常”也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这些发明的西传,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明清

    明清时期,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强化了皇权。

    (2)清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经济上,两种不同经济形式并存。

    (1)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

    (2)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江南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但由于统治阶级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仍占主导地位。

    (3)中国逐步脱离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大势,古代文明趋向衰弱。

    3.思想文化上。

    (1)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礼教的先驱。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专制制度、提倡“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但没有实现质的飞跃,没有实现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3)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4)京剧诞生并发展。

【中国近代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1.政治上

    (1)两次鸦片战争。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疯狂对外扩张,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由此发动了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逐步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2.经济上

    (1)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是对工业革命的被动反应。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先后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

    (1)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上。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难能可贵的是其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层次。

    4.杜会生活的变革。

    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在“欧风美雨”的滋润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史学界认为,甲午战争是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重要分水岭,黄海上的枪炮声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华民族。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1919年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1.政治上

    (1)深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0世纪第一年,多灾多难的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枪炮声中度过,《辛丑条约》签订,中闫完全沦为半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变化。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在屡遭挫折后。最终走上了国共合作的道路。

    2.经济上

    (1)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由此转了一个很大的弯,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7)

    (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大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5)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新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中共走向成熟。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植伪满洲国政权,继而向华北进犯,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抗战胜利。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奎前提高。

    (2)民族工业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斗争,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历史结束。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曲折的探索。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

    (1)政治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这是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一时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2)经济上。1953年,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外交上。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步人国际外交舞台。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这一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

    (1)政治上。“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20多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科技成果丰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5)“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1.政治上

    (1)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两岸关系逐步回暖。

    2.经济上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城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中共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新时期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4.外交战线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5.新时期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世界古代史

    新航路开辟之前,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希腊、罗马在各自的轨迹上发展,逐步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政治上,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的法律。

    (1)雅典民主制度经过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的努力逐步确立和完善,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逐渐趋向完善,其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2.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上,人文主义的起源。

    (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世界近代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和拓展。

(1)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沿着新开辟的航路,葡、西、荷、法、英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它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也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

(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度确立。此后,出现了内阁和两党制,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2)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在一个大国确立共和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3)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外国的武装干涉,法国政体几经变化,直到颁布了1875年宪法,共和制度才得以最终确立。

    3.思想上,三大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相继发生。

    (1)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3)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科技文化上。

    (1)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技产生。

    (2)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等。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是指从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扩展飘20世纪前期。

    1.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近代城市兴起,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上

    (1)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3)落后国家的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埃及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等,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本国的近代化(选修一)

    3.科技文化的发展

    (1)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是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

    (2)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

    (3)音乐、美术佳作不断。

(4)电影、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世界现代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9141945年为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内忧外患,苏维埃俄国实施。它超越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尝试。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为标志,斯大林体制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适应大工业时代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战后的世界

    1.政治上,世界政治格局的调整和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了“冷战”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世界被一分为二。

    (2)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3)多极化趋势加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

    2.经济上

    (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成果和前景。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4)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战后,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改革,但都失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制度、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科技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2)文学上,以贝克特《等待戈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

    (3)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