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双黄连气动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4-02-08 | 阅:  转:  |  分享 
  
92《激光黍蓊蔻翠委嚣疗儿童.4.加。2

双黄连气动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秦仕英,李双琼,贾小娜,周艳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重庆400014)

提要:目的:为了拓展中药应用途径,让中药在雾化领域更规范普及的应用;方法:2011年9月一2012年5月从本院门诊年龄在3—6岁之

厶选择罩00,随机数字进行分组l治疗组为气动组,对照组为电动组,2组同期再采用中药双黄连粉针剂69o~/支+生理盐水10ml,僮用稀释液4rnl/饮,2次/天;连续3天。观察发热、咳嗽、痰量、咽部急性症状,气溶胶面部沉积情况等,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双黄连气动

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相对电动雾化需药液量少,雾气量大,流量流速稳定,起效迅速,副作用少;结论:双黄连气动雾化非常适合儿科患者使用



关键词:双黄连:气动雾化;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25.6o5RZ/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253—2743(2012)04—0092—01

C~ipJadstudyOil1]~almentbvatomizedinhalationofd~ble

eoptisforchildrenwithupperresplratorytractinf~tion



QINShi—yiI。LIShnang—qi∞。JLAXiao—na3,ZHOUY蚰4

(OutpatientI)epm''tment-Children’s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430014,China)

A血:Objectives:Inordertoexpand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Medicineanda~hieveitsstandardpracticeinatomizedinhalation.Method:

S~vtan,ber2011May2012fromtheoutpatientsageinpatientsbet’veentheagesof3—6toselect500cas~s,therandomnumbergrouping。thetreatmentgroupfor

thepnetmmticgroup-controlgroupfortheelectricgrouptthenusingthe$anleperiodingroup2ChinesemedicineSHLinjectionof600mg/support+saline10ml。

4ml/diluent,2times/day;threedaysinaretw.Ob~rvationoffever,cough-sputum,pIlalyngBalacutesymptoms,aerosolfacedeposition,etc.group

efficiency.Results:Theatomizedinhalationofdoublecoptisforchildrenwith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therelativeelectricatomizationneedliquidlessfog

volume·tIa伍cflowstability·rapidonsetofactionandfewerside.effects;Conclusion:Theatomizedinhalationofdoublecoptisachievessatisfyingresultfor

p£lti吣of~diatric8.

Kwords:DoubleCopfis;atomizedinhalation;clinicalstudy

小儿上呼吸道疾病日渐增多,我院门诊动态报表统计显示门诊硅

病人的60%。雾化吸入是治疗这类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中药双邛儿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菌退热的功效,具广谱抗菌、抗呼吸

道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增强免疫抗过敏的作用lll2.3J。双黄连雾化

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扁桃体炎等疗效确

定【5I9]。文献报道显示双黄连雾化国内应用最多的是电能驱动雾

化l10,u,I3】(如超声雾化),中药气动雾化国内报道极少。如何才能让

中药在雾化领域应用更规范、普及;合理用药固然重要(医生掌控),

但装置合理选择,确保中药完全溶解、有效吸收,发挥最大药效;雾化

治疗过程安全、流畅,加强患儿对中药雾化的顺应性:是我们护理人

员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9月一2012年5月本院门诊病

人,年龄在3—6岁之间,共500例,一般资料经数据处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随机数字进行分

组,治疗组为气动组,对照组为电动组,2组同期再采用中药双黄连粉

针剂600ms/支+生理盐水lOml,使用稀释液4ml/次,2次/天;连续3

天。观察发热、咳嗽、排痰量、咽部急性症状、精神状况,气溶胶面部

沉积情况等,比较2组总有效率,同时观察评估不良情况发生率。

1.2方法

1.2.1采用我院门诊雾化中心的雾化治疗装置

(此装置已于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2OO92

0126932.5),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气动力控制雾化治疗,实行的是空

气/氧气双驱动,可根据病人病种选择使用;

1.2.2采用问卷调查,包括两部分

①患儿基本资料。②双黄连雾化治疗效果评价,共4个条目,发

热、咳嗽、痰量排出情况、咽部急性症状,患儿家属选择在相应条目确

认效果,结合当天门诊病历医生诊治的临床检查及体征,以此评估双

黄连雾化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2结果

2.1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治疗72h症状和(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治疗72h

症状和(或)体征明显有所减轻;无效:治疗72h症状和(或)体征无明

显改善或有加重。

2.2统计分析

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5份;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

以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两组临床疗效表显示(见表1)P<0.

05。

表1双黄连气动雾化治疗效果对照分析[例数%

收稿日期:2012—07—13

目前,国内各医院用于中药雾化的装置是电能驱动为主(超声或

高频机),中药雾化剂粘度大、质量重,电驱动中药雾化存在药物浪费

多、驱动不力溶解差,时间长(20分钟/次)、起效慢的现象,且形成的

气溶胶颗粒过大,呼吸道沉积率降低,面部和口腔过度沉积等现

象.8I1;严重影响中药雾化的治疗作用,且工作效率低,一台机器

最多可同时治疗2位病人,致排队等候时间长,不满投诉现象多有发

生ll,不利于优质服务的开展。采用我院门诊雾化中心的雾化治疗

装置(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200920126932.5),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

气动力控制雾化治疗,实行的是空气/氧气双驱动,可根据病人病种

选择使用;从2010年开始使用至今发现:气动雾化相对电动雾化需药

液量少【4|7],雾气量大,雾化时间短(1O分钟),所产生的颗粒适中,流

量流速稳定,起效迅速:较电动雾化各项指标具显著优势,更适合儿

科患者使用。现模式气动雾化治疗环境规范、整洁,规避了机器噪音

污染,没有人、机、线混杂现象,故安全性好;同时可满足上百病人雾

化,工作效率极高,为医院减少排队,赢得好口碑起着积极作用!具

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超.双黄连雾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8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

学论坛,2010,l4(28):908—909.

[2]李侠,高玲.双黄连雾化吸入佐治4,JL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o例

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OO9,6(27):39.

[3]甘双桃,饶正良.双黄连雾化吸人佐治d,JL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J].中国药师,2O09,16(8):1132—1133.

[4]徐友岚,钟雪琼.合理选择雾化器在儿科吸入疗法中的应用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O07,z8(12):1530.

[5]王大斌,徐静莉.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疗效观察[J].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4):97—98.

[6]刘志敏,王述平,李雪冬.超声雾化吸人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OOO,35(6):371—372.

[7]解秀玲.氧气驱动雾化吸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

(10):2643—2645.

[8]郑伟,张秀梅.雾化吸入疗法的原理及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

研究杂志,2OO6,12(19):2694—2695.

[9]尹作香.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36例临床

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O7,29(4):280—281.

[1O]魏云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306—1307.

[11]鲁永星.双黄连雾化吸人治疗流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2OO7,16(18):2523.

[12]范礼云,叶芳.婴幼儿雾化吸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改进[J].健

康研究,2010,30(5):375—377.

[13]齐晓林,刘云霞,吴纪枝.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

染[J].医学论坛杂志,2003,24(8):47.

[14]蔡幕坚,钟雪花.雾化机使用管理方法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

践,2009,2(7):12.

献花(0)
+1
(本文系河南咳喘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