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凌

 黔山居士 2014-02-08

听到炮声的一线员工解决问题

2014年01月24日 02:21陈姗姗

  在华菱涟钢和华菱湘钢的“病情”有所好转后,更大的“治疗”开始在整个集团展开,为此,华菱旗下的每个公司都找到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从工序成本、物流费用、质量提升、人力成本等各个层面进行对标,“谁的指标好就跟谁学,每个品种的对标企业都不一样。”曹慧泉说。

  而在曹慧泉看来,指标制定不难,难在贯彻执行,需要在业务流程、绩效考核、治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去年,一场全面的薪酬制度改革,就在华菱湘钢的厚板厂率先展开,改革的原则是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一线员工倾斜,缩小干部与岗位工人的收入差距。比如以前按照岗位定薪的修磨、热处理、成品等车间,都开始推行计件工资制;而在华菱涟钢,更是在酝酿模拟民企机制,对旗下的几家工厂通过核算成本和制定指标,让厂长和员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企业最核心、最有活力的资产是人,如果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比竞争对手的工作好一星半点,企业的竞争实力就会在细微之中体现出来。”曹慧泉说,“让真正听到炮声的一线员工解决现场问题,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我们干部关起门来想不到的,他们所创造的业绩是我们算账的时候算不出来的。”

  现在,华菱钢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员工们,已经习惯了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去年除夕前的一次生产周例会上,华菱涟钢棒二线车间主任吴剑提出希望解决生产过程中“中废高”(轧钢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多)的问题,厂长严立新立即拍板担任发起人,发动大家群策群力。

  春节期间,严立新与该厂质量有关的管理、技术、操作、检测人员共24人扎成一堆,头脑风暴想点子,一共列出25条解决措施,结果在2月份的生产实践中就比前一月少废钢53支,按每支钢2500元计算,一个月就降低成本13万元。

  而在此前,华菱涟钢要想解决生产流程中哪怕一个细小问题,都需要跨部门、跨专业解决,往往在机构和流程的“壁垒”间被推来挡去,不了了之。如今,“群策群力”则成了大家解决问题常用的规范方法,截至2013年10月份,华菱集团各公司共开展群策群力项目315个,收集合理化建议4495条,华菱钢钢铁的吨钢成本也再降228元/吨。

  也正是通过持续的降本挖潜,从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华菱集团的钢铁主业开始扭亏为盈,看到了走出困境的曙光,但成本的降低不是无限度的,今年的市场大环境依然很艰难。

  “只有夕阳的行业,没有夕阳的企业;我们无法左右市场,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工作。”曹慧泉说,“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在改进主业、精益生产的同时,适当进行一些反周期的配置,发展相关多元产业,从这一角度来看,华菱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责任编辑:DF

向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