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大猫头鹰说太极拳

 hachi 2014-02-08
        推手离散手还差十万里呢。先学接手,后学入身,然后再谈散手。

再来给掤劲一个我的定义:掤劲就是调整身体,把接触点所受之力,放到脚底,得到从脚底反作用力回到接触点的能力。对的,掤劲并不是一种什么力啊、劲啊的,它是一种能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肩部,肩部跟对方顶抗了,推手时你的肩部就会酸痛;接触点受到的力只能传到腰部,腰部跟来力顶抗了,推手时腰部就会酸痛。关于局部肌肉为什么酸痛,我就不多解释了,毕竟这不是在上运动生理课,大家只要知道是这样就可以了。    当你有能力把来力传导到通过胯部到达大腿(这里的胯部指骨盆中国传统里腰胯概念是模糊的),神奇开始出现了,这时候推手时对方就觉得你力量很大,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么!大家可以试一下,在一个坡道上往上推一个车,没有坡道就在家里推一下墙,放松两臂,腰部不要顶,哪里在出力?一般人这个时候就是大腿在出力了。如果你能自如地将接触点的受力传导到大腿,同时大腿出现抵抗之力回到接触点,恭喜你!刚整之劲开始出现了。这就是柳印虎的理解。刚整之劲容易吗?容易那再试一下用刚整之劲摸一摸蚊帐,这不是我出的题哦,是孙禄堂前辈出的。))楼主说的棚劲其实不是棚劲。 楼主这个东西说的是骨节榫合形成稳定结构,对方等于在通过你的身体推大地。 出了这个东西在定步推手里极占便宜,但也仅仅限于定步推手了。 你能用这个推蚊帐或者薄纸,那也只能说明这个结构你确实练熟了,说白了就是练出肌肉记忆了,不需要外力你可以自发形成了而已。 但这个很容易练僵,因为这个是个“固定”的结构,很多人练僵了还以为自己已经练到周身一体了,结果就是动手就散。 这个东西你想练活,不可去推静物,必须去推有一定力量的活物,最简单的就是推小树。。。。。。如果你这个力只能顶住,不能爆发,哪么你就练僵了,赶快补救吧。
    两脚稍微撇开一点,对提高你的出腿速度有很大帮助。腿法练的好的人,其走起来两脚必然是有点外八字的,那是时刻都在提膝转胯形成习惯了。 
       练法有内外,拳本身没有内外之分。 不管你用什么练法,最后求的东西基本是一样的。 所以凡是有人很自豪的说“我这是内家功夫”,不用看了,他不懂拳,他懂的是嘴。 这人说的练法,嘿嘿,老实说也不能算练法,根本就是把人往沟里带。 太极拳这东西,越慢越难,人家是练了几十年,神意劲,身步手都练活了,你看着他不敢使力练得慢,其实人家劲还是活的,只不过不发而已。 你才练的人,全身都不活,力都是散的,你也学别人慢练,你练啥?你那力一慢下来就是断的,僵的,死的,你还以为这就是功夫,那不落沟里了。 练拳这东西,慢要慢到不断,断了就说明你太慢了,你得快点,你现在还不能练这么慢。 快要快到不滑,快虽快,身步手眼都分明,劲力吞吐都元转,到了这一步,你就可以再慢一点了。 真要练,一上来,你就练两个式子,云手,单鞭,别的你全部可以放下。先从定步开始练,练活了就换动步,直进直退,转进转退,连枝步,摆扣步,你都走熟了走顺了,身步手能合一了,你再学其他式子的打法去。 这是练“打法”的原则,至于练劲的,太麻烦不想写。 其他的什么听劲,什么化力,那都是高级东西,初学者别玩这些,你先把劲练出来,基础式子练熟,打法学四五个就好,等你这些都差不多了,你再学什么推手,化劲去。否则你直接学这两个,第一你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会。第二,因为推手的力无法用于打法,一旦你直接练推手形成了用力习惯,你这辈子都是推推党,学不得打法了。 
        初学者练太极拳。 最容易就死在“慢”上面。 一味的求慢,不考虑自己条件,不考虑行拳标准,那还不如不练,练出错误习惯,你改起来更难。 譬如作画,别人几十年的国画功底玩个大写意,那叫艺术。 你三天的国画功底,你也去玩大写意,那叫鬼画符。 这世界怕就怕省略基础直接跳级,奈何人心都好逸恶劳,总觉得我一定能跳级成功,于是大部分太极拳练习者的悲剧就这么产生了。
         练出棚劲是不是好事,当然是。 有没有用?光练出这个啥用都没有。 对方是活人,不是死物,不管是推手还是真打,他的力会变的。 注意,这个变的不仅仅是大小,甚至都不仅仅是方向,人家变是会想办法把两个力错开。 比如我们两个搭手,你棚住我,我怎么办?难道我就和你死棚? 你棚住我,我进不去,我就翻手从你臂下进去,我错开你的棚力就是。 这时候比的是什么?已经不在是棚力了,而是对力的感知和反应速度了。 你能感知到我翻手的意图,并且能顺利反应过来,你就能反制我。 反之我进去了你就完蛋了,这个不仅仅是推手,真打也是一样。永春的桥手,实际玩的也是这个东西。两人一搭手,总有能进去或者进不去的,能进去就打,进不去就化。接触一瞬间,比的是“力”,接下来比的全是手活,反应。 所以楼主这种“骨节榫合”形成的棚力,不是真正的棚力,这个棚力你真打起来没有用,它只在定步推手有用。因为这个力来自你骨节的稳定榫合,你一抬腿,稳定结构随之破坏,你这个力就散了。 要是真打,一搭手,是,你棚住我了,你棚住我,我侧走一步就是。我让开正面你棚力再大也没用。你敢抬腿,我就打你。你不抬腿,我走侧了还是打你。 这种骨节榫合的“整力”或者“棚力”,最能害人,因为他迷惑性太高,很多人一辈子只玩定步推手,那一辈子都不知道它害处所在。         说道这里想起吧里一个人来,某个济南的老头,那老头就是这个东西,你也不能说他没有功夫,但他一动步,力马上就散或者就赘了,做不到冷脆干净这一步上。
        技巧和力量,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武术是技巧和力量的综合体。 你可以说“这个人偏向力量型”或者“这个人偏向技巧型”,那是因为各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导致的。 但一个拳法,其必然是力量技巧兼备,没有单偏向力量或者单偏向技巧的拳法。而且脱离了力量基础的技巧,一分不值。譬如七岁小孩技巧再好,也打不过大人。 但凡练拳,总是先打力量练起,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再求技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要求你有一定的力量标准,如果这个标准你达不到,哪么你用这个技巧基本就是找打的。 而且拳术到了最后,比拼的是什么?是力量?是技巧?都不是。拳术最后比拼的是反应和控制,拿传统说法,比的是“听”“化”“吞”。 另外,说到松,什么才是松?你能爆发,才是真松。你爆发不出来,那不叫松,那是懈。 我们再从这个“松”,说到楼主上面提的“踏脚咚咚的”的问题。楼主说的这个,无非指的是震脚。说到这里我要鄙视一下楼主,枉自你吹了哪么多,你连震脚的道理都不知道。 震脚分真假两种,假的就是跺脚,能明显看出来腿部有发力下跺的动作,凡是有这个动作的“大师”,基本都是野鸡大师。 真的震脚,是重心由后向前倒换并下沉的时候,自然形成的,这种震脚你看来和前一种有明显不同,他的脚基本是贴着地面出去的,发力在腰胯而不是腿部。这个是在进步的同时倒换下沉重心发力而自然形成的一个现象。 注意,是一个现象,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结果,是你外三合和周身一家练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再换句话说,这个东西不可能直接练出来,你要敢直接去练这个,你就会练成上面那种假震脚,这东西只能靠外三合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自然出来。 哪么说完了上面的,再看这个“踏脚咚咚的”的现象,就很明白了。其实就是人家有没有发力的区别而已,你不发力,你力是含着的,就没有这个,你发力就必然有。你从头打到尾,没有这个,那有两个可能,一是你从头到尾都没发力,二是你根本不会发力。广场上的大妈从头打到尾保证一个震脚都没有,你就能说她练的好?那是根本发不出来好吧。 所以,楼主啊,你要能打出真正的震脚,或者你能爆发出来。那你还有点资格鄙视一下那些野鸡大师,你要是根本打不出震脚。那你和那些野鸡大师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你们各自走了两个极端而已。
        哎,没事继续来说说。 “邓老师说过:八卦步100圈相当于800步猫步”,八卦掌的走圈,有四步一圈,也有八步一圈。要是八步一圈的那种,那确实一百圈等于八百步。。。。。一点没错。 说猫步,很多人理解上就有问题。猫步不是说你要和猫一样走路!!!!!!猫步是说你动步要轻灵如猫。 你是人不是猫,就算单看猫后肢的骨骼结构,你也永远不可能和猫一样走路,别被人带沟里去了。 楼主说的那个走法,应该类似鸭子步的走法,我老实说,那个对下肢力量很有好处,但也仅仅是对力量有好处。 武术里几乎一切的步法,脚都是几乎不离开地面的。走起来是靠腰胯推动重心向前或者后,不是靠抬脚来移动重心的。。。。。 最典型的就是趟泥步,为什么要求你脚不能离开地,人家就是强制训练你以腰胯而不是大腿来带动重心。其他如八卦的摆扣步,也是这个要求,你要是移动时你感觉你不是动胯而是抬腿,那你肯定走错了。 要用上面的方式走,整个人就必须沉下来,也就是必须坐胯(不信的人自己去试),这个方式你走熟了,进退如风,来去无声,这就算是“猫步”了。人猫步根本不是指的特定步法,人说的是步法练好之后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步法练好了有什么特点?特点就是迈步如猫行。而不是说你学猫走路,你就能练好步法,你要这么以为,那就是倒因为果了。 最后,上面有人问,川字步是不是要两脚完全平行,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完全平行是错误的。问这个话的人请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人家叫“川字步”而不是叫“三字步”。 首先说说步子大小。 怎么样算步子大?怎么样算步子小? 这东西怎么分个大小出来?这东西只有“合适”“不合适”。 一个人个头越高,他适合的步子就越大,这是天生的。 那么后天的呢,你后面胯坐的越好,步子也会越大。否则形意一个虎扑出去一丈,折合一步一米了,这是怎么走的?按楼主的神奇理论,这个能说明人家没松好?这不是扯淡么。 然后再说一下所谓的松腰腿。 你别指望一开始走个步子,你腰腿就松了,腰腿这么好松,人人都是高手了。可能么? 你要松腰腿,首先先把腿压开,咱不说压的和杂技演员一样,那没必要。但你也不能一点不压,你一点不压,你不怕步子迈起来扯了蛋? 然后,你得练好腿和腰的力量,力量不够你一辈子松不下来。你要往下一坐跨,你腰腿就紧,肌肉就绷的话,你趁早什么步子都别走,好好练练腰腿力量去。 再然后,你练桩去,先在桩这个“静态”的环境下尝试把腰腿放松。你别指望你静态不练直接练动态,你不是超人。 这个也练好了,那你本门用的什么步子,你就练什么步子去,该练趟泥练趟泥,该练连枝练连枝,该练摆扣练摆扣。努力把你从桩里感受到的静态的松,练成步法里动态的松。 至于楼主的这个什么“猫步”,没有练习的必要,这不是正道。武术练以致用,你走这个猫步,有什么用?你以后打起来,你还走这个步子去打?可能么?你放着本门该练的步子不练,你练这个可不是舍本逐末?人是有肌肉记忆习惯的,你把这个猫步走习惯了,你本门的步子你还要不要?
           看视频,这个要怎么看。 其实就四个字,冷脆轻灵。都符合就是高手,至少也是个成手。能做到前面两个字,那也算个熟手。什么?你说单做到后两个字?那种不是地球人,我们不做讨论。 冷脆是什么?就是干净,到位,不拖泥带水。有人打拳这一下到位了他收不住,他还往前扑,然后他就得有个小动作来稳定自己,这就是不干净。那有些人呢,他打拳不到位,但他知道自己没到位,没到位他想到位啊,结果就是他劲都断了他还死命往前挣,这也是不干净。在新手里,后一种比较常见,在熟手里,前一种比较常见。 那么引申出一个话题。新手练拳的时候,千万别勉强。你一下劲已经断了,你就别继续了,继续也没意思了。就算你知道不到位,那也没办法,你现在这个基础你就打不到位。你后面慢慢基础好了你自然能打到位,可你要是前面为了“到位”而勉强去打,那你这辈子都打不到位了。 那轻灵是什么?轻灵就是元转。他发这个力,始终都不走直线,都是成弧,成圆,发的出,兜的回,出手是拳,翻手化掌,这个就是轻灵。有些人,冷脆练到了,周身一家了,发力如摧山也能做到了。但是他的力不元转,打出去是直挺挺的,出手就无回。这种就是不轻灵,不轻灵就是跟头棍。遇到练出轻灵的,顺手一带你就一跟头。 好,上面说完了,那么看视频怎么看,先看他动作有没有过头,有没有不足。再看他两个式子之间的链接过渡,够不够灵活,能不能做到“化而无形”。 当然,你要说,我都不知道动作咋样算到位,那这个就没办法了。这个我也只能和楼主一样说,你先找个师傅去,别整天瞎看视频了。 呼,这次就先说这么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