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宋代佛塔(四)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2-09

  12、宋代佛塔(四)

 

3、北方地区楼阁式塔

北方的楼阁式塔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最多。对塔的梁枋、斗拱加工粗放;不做飞角挑檐,塔檐平直,挑角略有升起,比较平稳;塔做平座的比较少。综观北方的塔,券门、短檐表现出庄严稳重、雄伟大方的气魄。

  

 

                6、宋代佛塔(四)
                        山东长清灵岩寺辟支塔 1984年济南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辟支塔位于山东长清县灵岩寺内,创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重建。塔为八角九层,砖石合砌,高 54。塔的下部为石砌基座,四周雕有阴曹地府酷刑的场面。以上各层塔身,均为砖砌。从一层到三层,塔身外面檐下出拱,檐上置平座,也有相同的斗拱。自四层到九层,仅出檐而无平座。塔刹为铁制,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等组成,并有铁链八条分别拉向塔顶八角。八个角的垂脊上,埋设八个铁打金刚力士牵拉,使这一高大塔刹得以稳固。

塔内的结构甚为奇特。下部第一层塔身内以砖砌塔柱,设砖阶从内部上登,但到五层以上,则沿塔身的外檐盘旋而上,以达顶层。此种结构在砖塔中甚为罕见。

 


6、宋代佛塔(四)
                    山西潞城原起寺青龙宝塔 2002年长治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山西潞城、平顺交界处的辛安村凤凰山巅,有一座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的原起寺,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混合结构。在大雄宝殿西侧耸立着北宋元佑二年(1087)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为密檐式砖塔,塔身八角七级,高17第一层面南有一佛龛,龛上方刻有“青龙宝塔”四字,以上各层皆为实心。每层的砖檐都参差突出,变幻多端。每层各角都突出一个龙头,龙颈下悬一风铎。塔顶八角,各有一铁人背负铁索联结塔尖,面部朝外,作用力状,它们实际是对塔尖起抗风、抗震的加固作用。这座宝塔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依旧峭然挺立,没有任何倾斜、裂缝。

 


6、宋代佛塔(四)
                     河北景县开福寺塔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照片明信片)

 

景县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位于河北景县城内西北角原“开福寺”内。据县志记载,此塔初建于北魏时期,北齐和隋代重建。在塔内一层有砖刻文字:宋元丰二年(1079年)、元至治三年(1323年)重修。在塔刹的铁匾上保留着这样的文字: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金天眷二年(1139年)、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就曾四次重修。最后一次修缮是在1973年春。此塔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其建筑风格至今还是宋代的。

这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八角十三层,高63.8米。塔身各层四面辟门。每层外部均有塔檐和斗拱。塔身内部采用了穿心式结构。塔内各层四周均建有回廊,廊顶有砖券、斗拱和天花。塔刹的下部有砖砌的须弥座和仰莲。刹身不用相轮,而用铁板交替叠压,形成锥形铁框,以作刹身。刹顶用大小不同的三个铜葫芦串成。这种结构的塔刹全国尚不多见。

 


6、宋代佛塔(四)
                      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6、宋代佛塔(四)
                    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 (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信片)

 

凌霄塔坐落于河北正定天宁寺内,因其上半部全为木构,所以俗称木塔。此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年),宋、金、明、清各代均有修葺。但从现存的实物形制分析,此塔应为宋、金时代的建筑。 1982年在重修勘察过程中发现宋崇宁二年(1103年)和金皇统六年(1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宗朝代(762779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又至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

凌霄塔为八面九层楼阁式塔,高40.98,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的下四层为砖砌塔身,木构塔檐,下三层斗拱和二、三、四层平座也用砖砌。五层及以上塔身全部为木构。从第二层开始,各层高度急剧递减,五层木构部分的高度急减,外部轮廓也急剧收杀,使整个塔的造型给人以稳定柔和的感觉。塔刹为铁铸。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这样的结构对塔身稳定性非常有利。然而,在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

 


               6、宋代佛塔(四)
                         河北邯郸南响堂寺砖塔 1985年邯郸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在河北邯郸南响堂山石窟群下,有一南响堂寺,寺旁就是南响堂寺塔了。南响堂寺建筑群早已损毁,南响堂寺塔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的清嘉庆年间重修碑文记载,此塔始建于隋开皇年间,与石窟开掘年代相仿。但是现存的塔主体部分具有宋代特点。

南响堂寺塔为七级楼阁式青砖砌筑的塔,平面呈八角形,高度约40米。一层设券门可进入塔室,塔内有台阶可至七层。每层三个方向设券门,砖雕仿木檐口与斗拱,逐层向上收分。塔身再无其它装饰,简朴厚实。塔刹为仰莲座刹身原已损毁,现仅简单的用混凝土浇筑起来,封住塔顶以免塔内进水,出现了犹如馒头状的塔刹造型。

 


6、宋代佛塔(四)
                      河南开封繁塔 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信片)


6、宋代佛塔(四)
                       河南开封繁塔 1983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繁塔位于开封城外东南15公里的高台上,是开封历史上建造最早的一座佛塔。宋开宝年间(968—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座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是等边六角形,原塔高九层。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损毁,塔身断裂,杂草丛生。现在看到的繁塔就是拆除后余下的三层。到了清代,在残塔顶部修建了一座装饰性的实心小塔,就形成了现在状若“编钟”的独特塔形。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共108种,近7000尊。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

 

        
               6、宋代佛塔(四)
                         河南开封铁塔 1977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开封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1049年),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

铁塔现高55.88,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底层每面阔4多,向上逐层递减,层层开设明窗,一层向北,二层向南,三层向西,四层向东,以此类推,其余皆为盲窗。设计明窗,除有采光、通风、了望之用,还能减缓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培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

 


6、宋代佛塔(四)
                河南宝丰香山寺观音大士塔 2006年平顶山时空文化传播中心出版的明信片)

 

河南宝丰香山寺中央,矗立着一座千年宋塔—观音大士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塔,高33,前身是东汉末期与寺同时建立的四方形木构楼阁式塔。唐时寺塔并存,后世毁损。今塔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敕建。塔轮廓呈抛物线,远观如圆锥体,又状如子弹头,富有节奏变化。近观塔身雄浑高大,塔刹入云。塔层状如楼阁,自第四层以上各层高度与直径急剧收分。塔层多设仿木构楼阁式门,现存两扇。第一、二层为仿木构塔檐结构,均以青砖叠涩出檐59层。塔的第二、三层外壁设壁龛五排,共304个龛佛,内置坐佛,其中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计35尊。塔刹由铁制九重相轮和仰月组成。全塔繁饰与简约相结合,既有唐塔豪放简练之遗风,也有宋塔纤巧精饰之风格。

 


                 6、宋代佛塔(四)
                         河南郑州开元寺塔 上世纪十年代法国出版的明信片)

 

在郑州老城东大街北侧有一座唐开元元年(713年)建的开元寺,据说寺内有一古塔名叫舍利塔 原寺建筑早已无存。据《管城纪年》中载:“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西京太宫寺僧助缘在开元寺内建一座高大雄伟的舍利塔,又叫开元寺塔。”,《郑州文物志》中记载:开元寺舍利塔,塔高50多米,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后毁为十一层。原先每层均有棚板和木梯,人可盘旋登塔观景。塔座面南开有两扇铁门,内供有石雕佛像,塔顶层有藏经楼,八面轩窗,四外风景尽收眼底。塔的四周风景幽雅,古柏参天,每届晴日遥望蓝天,浮云掠塔而过,形成美妙景色,历史上素有“古塔晴云”之称,是郑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清朝时,郑州开元寺舍利塔曾经屡次遭受毁坏,又多次修葺。清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攻进郑州时,与清兵在此决战,清兵围攻,数日不克。乃放火焚塔,梯棚尽毁,塔遂成一空筒。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知州张暄曾予倡修。据说:到清光绪年间,塔已是无顶之塔了。1885年又加修缮, 1938年到1944年期间,又先后遭到国民党和日寇的毁坏、轰炸,已无存,仅留有塔基埋入地下。

 


             6、宋代佛塔(四)

 江苏连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 1983年连云港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海清寺塔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 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昔日殿宇已不复存在。

塔为九级八面阁楼式,高为40.58(不包括基座在内)。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沿、塔刹均为砖砌而成。中央有八边形砖柱,内设梯级。第九层无砖柱,无走廊,易为八边形砖室,上为八角藻井。东首有梯级,折南可攀至塔顶。

该塔从外观看,第一层较高,额名根深固蒂,塔的底层为迭涩式腰沿,二至九层均为平座迭涩式腰沿。三至八层东西南北四面壁券门,其余四面隐出直根窗。外轮廓线卷杀柔和,整个建筑显得雄浑凝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