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乙金华宗旨>>(又译<<千瓣莲花>>.<<金色莲花>>.)

 隐士的书屋 2014-02-09

1 简介编辑本段

  《太乙金华宗旨》是一部道家内丹典籍.它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书的全名为《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 故世人多传为吕洞宾所著,但此书其实不可能为吕洞宾所著,因为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吕祖曰,或吕帝曰”这样的话. 《太乙金华宗旨》应该是吕祖所传,文本应该是吕祖之后三百多年的南宋时代全真派的王重阳所著.

  近代中文版《太乙金华宗旨》由著名的养生学家王魁溥教授编译注释,1990年《太乙金华宗旨今译》由台北市气功文化出版社出版;1993年《太乙金华—慧目养成生功》由北京气功学院出版发行。

2 原理和方法编辑本段

  在卫礼贤的《金花的秘密》书中提到修炼有成者能看见眼前出现一幅幅奇妙的、闪光的图案,他说这个奇妙的光图就是曼陀罗。这种现象是,修炼人的眼前天目穴处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奇妙的图案,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见到自己的曼陀罗,这能反映自己与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应的情况.

  后来有人把这种修炼中看到的曼陀罗画了下来,称为丹青曼陀罗,一般世人所见过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罗,在《金花的秘密》书中威廉姆给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罗图案。炼出了曼陀罗意味着人开始见到了自己的性光,是入了门的证明,《宗旨》说回光有“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的不同层次.

  道家的解释

  《太乙金华宗旨》是南宋时期王重阳所著,用以阐述传承自唐朝的吕洞宾的内丹大道修炼和验证的思路和技术书,而不是一本着重论述内丹大道哲理的书。

  在卫礼贤的德文版本里,中国老师传授给他的内容之一是:性功修炼有成者练功时能看见眼前出现一幅幅奇妙的、闪光的图案,卫礼贤将这个奇妙的光图称为曼陀罗。欧洲人首先是从佛教经典中知道曼陀罗(Mandela)的。一些佛经,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借用这个词以比喻性功修炼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中国道家认为这种现象是修炼人的眼前天目穴处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奇妙的图案。把这种修炼中看到的图案画了下来,被称为丹青曼陀罗,世人所见过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罗,惟有性功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见到自己的曼陀罗,这才是真实的曼陀罗,这一图案能反映自己与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应的情况。在《金花的秘密》书中卫礼贤给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罗图案。

  修炼中所见的曼陀罗与元神、金华、回光这些《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概念有重要的关系。修炼人所见曼陀罗就是人的性光或称元神之光,炼出了曼陀罗意味着人开始见到了自己的性光,书中称之为“光之始回”。性光由发散转为回归是这一修炼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有意义的现象,是入了门的证明。书中称回光有“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的不同层次,到了“金华大凝”的境界那一直如如不动的元神就要动了,元神一动人就可窥见到生命的实相了。

  与卫礼贤遇到他的中国老师并传于《太乙金华宗旨》时隔百余年,2007年在中国北方,道家全真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王力平居士教授8个欧洲人依《太乙金华宗旨》的原理和方法集中训练八天,从第六天开始有人见到曼陀罗,到第八天结束时八个人中有六人都见到了曼陀罗。这几个欧洲人的训练结果还很初步,属于《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金华乍吐”阶段,距离真正的内丹修炼还相差甚远。有关报道参见《现代学术研究杂志》2008年一月期。在这篇文中作者给出了这六人所见到的并画下曼陀罗图案。

3 英文版本编辑本段

  英文版现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早期由卡利·贝尼斯(Cary F. Baynes)依据卫礼贤的德文版翻译的,另一个是1991年由汤姆斯·克里尔立(Thomas Cleary)翻译出版。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卫礼贤依据的是他中国老师劳乃宣 (Lau Nai Suan)所教授的内容,而汤姆斯·克里尔立是作为一个成就卓著的学者依据他自己的理解翻译的。

  "光明初聚" -- 第1阶段的冥想图示

  中国哲学具有“前-现代科学”的色彩,它起渊于哲学和科学还不太明确区分的时代。他们训练的基础往往和现代科学不一致,然而,这种训练的效果非常有效,它能达到一种很高的意识境界,这种境界依旧是现代社会未知的,并试图想了解和给予合理解释的一种境界(参见冥想Meditation)。使用中国的术语表达,这种哲学包含阴阳思想,也反映了直觉和理性感觉。直觉可以靠修炼积累和提高。理性感觉则来自于强烈而深刻的直觉体验。卫礼贤的翻译来自于他在中国老师的传授,在那里,他从一个中国圣人那里学到了经典的中国哲学。基于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卫礼贤更注重描述《金花的秘密》中的阴性思想。而克里尔立的翻译更注重学院派的阳性思想。荣格为卫礼贤的两本主要中国哲学书籍《金花的秘密》和《易经》作的序中都提到了中国哲学的这种性质。但是克里尔立几次批评卫礼贤的翻译版本的真实性。如同盲人摸象的故事,似乎诗歌般的中国哲学根据他们自身的喜好向修炼者描述和证实了那些意象。这种诗歌般的意象更适合传递一种意念和想象的感觉,而不是传递一种理性的知觉。希望在现代社会中,对意象和理性的传递会以一种有益的形式发生。

  西方人的解释

  虽然卫礼贤,荣格,克里尔立的观点有所不同,《金花的秘密》一书对冥想的技术的阐述是公认一致的。这种入静的技术在禅宗中也有详细的描述。此书以诗歌般的语言细述冥想的技术,并简化为“静坐,呼吸,念想”三者组成的方程式。静坐基本与一个正直的姿势相关。对呼吸的详尽描述基本上为行话里的真气或称为能量的路线。与呼吸相关的能量路线被描述为好像一个和脊柱并行的一个竖直的车轮。当呼吸平稳后,车轮向前行,同时呼吸的能量从背后升起并在前面下降。不正确的呼吸习惯,姿势或坏念头会引起车轮不转动或者倒转,从而抑制真气的循环。当定神沉思时,你会体察到真气的升降。

  "婴儿现形无尽藏" -- 第2阶段的冥想图示

  推荐至少每日15分钟冥想修炼。 经过100天后,你就会开始对这个方法有一点感觉。 这种冥想的技术会被每日修炼出现的现象来证实,观察到的现象指出你可能达到了某个阶段,比如一个现象是感觉到光明在向上浮动。这种现象归因于内在功力的提高和相应的真气循环的畅通以及以前积存的障碍的消减。此书用一些图画描述修炼者自身的提高,有些图画和图本身纯粹的意义易被混淆。在最初100天的训练阶段出现的现象被称为“光明初聚”。第二段是冥想意识的关键步骤。第三段的冥想意识仍然停留在凡尘世界里。第四段是各种意识已经分明的较高的冥想境界。从第四段之后,各种情况被加以分别描述,但是它们仍然是整体意识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