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中国如何感动世界?

 苦夏2012 2014-02-16

  用艺术营造世界文明的和谐共生

  叶:无论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人类文明都是多元共存的格局。这种格局必然带来文化的差异。如果缺乏交流、沟通,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隔膜和误解,甚至造成矛盾和冲突。我们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就面临这种局势。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还很陌生,不仅是不了解、不理解,还有许多误解。甚至有些西方人还在拼命吹捧某些表现中国人愚昧、变态、血腥、乱伦的电影和美术作品,认为那才是真实的中国形象。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隔膜与误解,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文化、哲学和艺术。

  一个文化强国,其文化一定会对其他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吸引力就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世界各国既要展示各自文明中最有特色的东西,又要展示各自文明中体现全人类普遍认同的东西。就是在那些最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中,往往也有体现全人类普遍认同的内容。中华文化就是如此。像对异质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强烈的和平意识、浓郁的家国情怀,等等。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要着重把这些体现全人类普遍认同的内容展示出来。我们这样坚持做下去,就会逐渐使国际社会了解真正的中国,了解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才是真正的中国。孔子说过“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一个国家建设得好,应该使你的近邻欢乐,还要使远方的人们仰慕你的文化,到你这里来观摩学习。21世纪的中华文化,应该焕发出这样的魅力和吸引力。

  仲:究竟是搞文明冲突,还是搞文明对话,这是全人类的事情。21世纪,应该是人类文明对话的世纪。科学技术还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在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失衡,社会竞争激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有种种矛盾,人们也产生了诸多精神困惑。中国很多大哲学家、大文化学者都提出,为了人类有美好的明天,今天的人们要倡导和谐、倡导交流、倡导互补,而不要讲斗争、讲阴谋、讲复仇。联合国大墙上有八个大字,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也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每一种文化都是有体系的,整合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智慧就取决于对整合的态度。要善于把自己民族中好的东西和他人好的东西交融在一起。不同文化体系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可以带来新信息和新方法,可以由惊诧、莫名进而顿悟,可以激活思维。不同的文明应该和平共处,不同的文化应该和谐共生,不同的个体应该包容大度,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和谐、人际的和睦。否则,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就只能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战乱纷繁。中华文化不赞成唯我独尊、唯我独美、多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是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平等交流。这也正是西方思想敏锐的学者提出向中华文化学习的深层次原因。“美美与共”的实现渠道,就是交流与合作。通过认真对话,沟通交流,达到“美美与共”的目标。“与共”的过程,就是互补、交融、整合、创新的过程。

  叶:当今世界的各个地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曾经是物质追求占据统治地位,精神活动和追求被忽视了。当人们发现精神被物质所操控,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紧迫的时代要求、时代呼声。这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献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精神需求不同于物质功利的需求,它是对于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有人把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的传统。这种人文教养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就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全世界都在对中国议论纷纷。这种种的议论归结起来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中国的崛起将会以极其深远的方式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我赞同国外有的学者的看法,就是那种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的观点,已经有些过时了。在历史上,中国人的智慧和美感对世界发生过极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有重大的贡献。我相信,21世纪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更深刻的、更深远的,将是中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科技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