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姜宣凭
编前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着力次级突破,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的重大部署。构建都市经济圈、融入都市经济圈,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鲜明动向之一。在此背景下,1月11日,成都经济区暨三州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在蓉召开,此前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微博)、乐山(微博)、雅安(微博)、眉山(微博)、资阳(微博)“1+7”区域合作,扩容为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在内的“8+3”区域合作。同时,《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2-2020)征求意见稿》揭开神秘面纱。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城市群将涌现成都(含天府新区(微博))、绵阳、德阳、乐山等4个特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再翻一番。
- ·
- ·
11个市州怎样融合发展,形成梯次衔接、优势互补的紧密结合体,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为此,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昨日采访了部分市州负责人。
成都勇担“首位城市”
尽管2012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尚未公布,但成都有望首次跻身副省级城市三甲。
在全省经济格局均衡化调整中,成都如何对标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担当“首位城市”之责?
转型:成都“制造”变“智造”
1月10日,成都市委举行2013年经济工作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成都市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
“实现成都向‘第一方阵’跨越,制造业必须加快向高新、高端、高效转型。”成都市经信委主任何礼说,针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成都已编制相应发展目录,制定出技术路线图,推动成都“制造”向“智造”转变。
加速:开放与升级并重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的先后召开,将给成都带来“投资上门”的重大机遇。
成都正加快“六大工程”和“一轴三节点”重点提升工程,寄望借力两大活动,将世界500强在蓉落户数量突破250个,力争外商投资实际到位30%。
今年,将重点引进一批进出口10亿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和进出口1亿美元的骨干企业。此外,推动外资企业落户方式“升级”也提上日程。
突破:深入“立城优城”战略
当前,成都市仍处在城镇化中期向后期演变的加速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关系成都现代代和国际化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总的方向是,深入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支撑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不能离开产业支撑。黄新初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推广“产村一体”模式。
这也可以看做成都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级实验区,成都提出今年要“摸索经验、开辟新路、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推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保障农民的完整财产权、自由流转权和自由交易权。二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明确支持农民带产权进城,争取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健全户籍和居住一元化管理体制。
绵阳:2020年城区人口150万
到2020年,绵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成德绵“同城”给力,西部第一大城市群崛起。
2020年,绵阳将成为一个百万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合理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策略:拓展新区、疏解旧城
在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空间发展策略上,主要将拓展新区、疏解旧城、优化交通、提升中心、控制生态。拓展新区:重点发展园艺、高新区和塘汛地区,启动南部新皂工业组团和西部循环经济园及河北(平武)工业园建设。疏解旧城:旧城区疏解功能、降低人口密度。优化交通:理顺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中心:建设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职教中心,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控制生态:划定城市生态保护区,保护城市组团间隔离绿地和与城市密切联系的山水地带,控制城市空间结构。
创新:老名片做出新文章
科技资源叠加放大,有望释放更多产业潜能。在绵阳决策层看来,在工业存量偏重、增量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科技城”这张老名片必须做出新文章、焕发新活力。
去年12月,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破土动工。该中心投入运行后,将成为集创新、孵化、交易、转化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绵阳将依托科技优势,进一步做大园区,做强产业,巩固、扩大绵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力争在率先实现次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