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粥

 苏迷 2014-02-18

旧时的姑苏城内,挑着担子沿街串巷叫卖吃食的小贩十分活跃。这种担子的设计非常巧妙,一头较低,装有小风炉、汤锅、柴爿、水桶等;另一头高些,安着一个有着多层抽屉的竹柜,里面碗盏家什、油糖作料等样样齐备。摆在地上两头四只脚八字分开,稳稳当当,分明就是一间迷你型厨房。担子中间还有一根带弓形,齐肩膀高的横梁,正好可供人肩负而行。由于将它扛起来行走的样子,神似一只骆驼,“骆驼担”因此得名。

  骆驼担上的小吃花色繁多,且随季节的交替而变换着。一到冬天,最诱人的就要数那碗绵厚甘甜、暖人心尖的糖粥了。

  骆驼担小贩大多有一条固定的叫卖路线。一边走还一边敲击竹梆,那“笃、笃、笃”具有代表性的招徕声响,便在这座古城幽静的窄巷里悠悠回荡起来。一听到梆声,小巷人家纷纷会聚到巷口,一时间,巷子里人声喧哗。

  见有客来,小贩靠街边卸下担子,开始忙碌开来。先从碗柜里取出干净的青边碗摆好,继而举起长柄弯勺,移开前担的桶盖,舀出一勺热气蒸腾的白粥,倒在碗里。粥是一早就熬好的,一直放在小风炉上保温着。盛了大半碗粥后,小贩转过身,拉开碗柜的一只抽屉,又舀起一勺甜蜜细腻的赤豆糊,浇在粥面上。那是最迷人的一刻,原先七分满的碗顿时变得满满泛泛。渐渐的,赤豆沉下去,羊脂般的白粥泛了上来,真有种红云盖雪之美。这并不算完,小贩还会从另一只抽屉里捏上一撮腌制透了的糖桂花撒到碗里。瞬时间,一碗红白相映、间有金黄色点缀、色彩撩人的“鸳鸯桂花糖粥”就呈现在你眼前了。

  接过糖粥,吃之前的搅拌也是一种享受。用调羹轻轻那么一搅,深红色的赤豆糊慢慢融入雪白的糯米粥中,漫溢出熟悉的甜香,舌尖便于此时开始蠢动。

  记忆中,骆驼担上的糖粥滋味特别好。米粒开花但又无骨,稠滑如凝脂,将糯米特有的醇香都熬出来了。赤豆糊细洁鲜甜,滋味就像它的色调一样浓郁。再加上桂花特有的怡人幽香弥漫在唇边,笃悠悠一碗下肚,沉醉入迷,意犹未尽。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这是一首曾经家喻户晓的江南童谣。如今,那“笃笃”梆声早已远去,唯有这碗糖粥仍承载着历史和回忆,绵甜依旧。 (钟 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