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废武功——通过做“减法”赚第一个1000万》

 静箫阁 2014-02-20
1.所谓“该干啥”,是建立在一个逻辑上的:可做啥?能(力)做啥?想做啥?——这三个圆圈的交汇点。
2. 杠杆率:看看优等生的指标:
  
  每支鞋油的贡献利润:20元-5元=15元
  
  盈亏平衡点:(600元柜台费+400元工资+800元工厂的固定开销)÷(15元贡献利润)=120 哈哈,看来,加上人工费用后,优等生原来那个每天100支的销量,是亏钱的,需要每天卖120支才刚刚不赔不赚。
  
  为了给优等生增加点信心,还因为他请了高工资的好员工嘛,我们现在开始当他每天其实能卖150支鞋油好了!我们看看它的一天中“净利润”。
  
  20元单价×150支=3000元营业额;应减去的变动成本:5元×150支=750元;应减去固定成本:600元柜台费+400元工资+800元工厂=1800元; 最后:3000-750-1800=450元净利润
  
  其实啊,我上面成心用了笨办法算,巧办法是:用“盈亏平衡点”之上的销量,直接乘以单支“贡献利润”就OK了!不信你试试:150支的实际销量-120支的平衡点销量=30支,乘以“贡献利润”算出的15元:30×15=450元!是不是一样?呵呵,好玩吧?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杠杆率是多少。
  
  什么是杠杆率呢?就是用“贡献利润”除以“净利润”。刚才我们看到,如果一天卖150支赚450元净利润的话,每支鞋油的净利润就是3元;杠杆率就是:15元的单支贡献利润÷3元的单支净利润=杠杆率5 ——这个5,我们可以理解为5倍。
  
  这个杠杆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优等生在刚才那个销量基础上,营业额每增加10%(或百分之多少都行,200%也可以),那么他的净利润,就乘以这个杠杆率5。也就是说10%×5=50%的净利润增长!
  
  啊?有这么恐怖么?不信你就算算。
  
  150支×(100%+10%)=165支 165支×20元=3300元营业额 变动成本:165支×5元=825元 固定成本:600元柜台费+400元工资+800元工厂=1800元
  最后:3300-825-1800=675元净利润
  
  你是用了上面的“笨办法”算一遍了么?其实我用刚才的450元净利润直接乘以50%的增长即可:450×(100%+50%)=675元! 是不是一样?
  
  哈哈,如果营业额增长了80%呢?净利润就是:80%×杠杆率5=400%!!!不信,你用笨办法验证一下吧。
  
  注意,如果低于盈亏平衡点呢,杠杆率一样起作用,即是说,如果你在平衡点下每多亏损10%,也要把净赔钱的比率,乘以杠杆率5,赔钱也增加50%!不信就自己演算一下。
  
  
  今天先讲到这儿,明天继续聊聊这个杠杆率在经营中的奇妙作用!非常好玩。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给出了财务上的“行为意志”。
     
         我们快点推进,算算安公公的杠杆率:
  
  一双安公公英国鞋是3000元-1500元变动成本=1500元“贡献利润”。上面说了一天他卖三双,就是4500元的贡献利润。
  
  除以他一天的净利润3000元,就是杠杆率:1.5
  
  和优等生的杠杆率5比起来,这个1.5有什么差别呢?
  
  通常,安公公和优等生相比较,优等生更愿意扩大销量,因为前面说了,营业额扩大20%的话,净利润就乘5,变100%!而同样努力呢,安公公的20%营业额提升,净利润提高20%×1.5=30%,可是如果安公公把价格提高20%呢,大家有兴趣可以算算,安公公的净利润则提高60%!
  
  哈哈,有人该说了,价格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没错,可销量也不是随便可以提高的啊,我不过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你做一个决策的背后,通常是哪些“杠杆”在推动你。其实,真实的生意世界,提高销量或提高价格,都需要额外付出成本,可能是广告、可能是新包装、可能是雇更拽的推销员什么的,我只是通过上面计算告诉大家:假设他俩都付出同样广告成本,优等生的模式,是通过提高销量来更多盈利,而安公公肯定愿意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取利润最大化。
  
  多明白另外一个角度的计算,就多一条选择之路。成本和风险早晚都是要付出,平衡一下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好事!我这么说,没人反对吧?
3.“领导者”和“管理者”内力相斥的因素
         找不找创业伙伴,我虽然给不出答案,甚至我自己都大大跌过跟头,但“搭档”,你多半需要一个。(呵呵,早期搭档,多半是要给股份的噢。)
  
  为啥说多半需要搭档呢?因为你通常不是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的侧重点,当然和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别的不谈,先说个重要问题,你是否集“领导者”和“管理者”才华于一身?
  
  别急着回答,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是俩人一块干活的。比如,比尔·盖茨的背后,是保罗·艾伦的辅佐(后来是巴尔默)。戴尔的办公室玻璃墙有个门,连门都从来不关坐着的是凯文·罗林斯,葛罗夫同学的老搭档就是确立摩尔定律的摩尔老家伙,乔布斯搞出苹果有一半是沃兹尼亚克配合的功劳,伟大的索尼,也是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俩人一块打天下的……其实我要好好动脑子想,还能举出一大堆例子,只不过普通人都只记得一个,没办法,读案例时没我用心嘛!呵呵。
  
  上面提到的人,那么牛逼,为什么创业时还都有个搭档呢?这通常就是我说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内力相斥的因素。
  
  “领导”,最重要的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管理”,急需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想想看,一个具有视野高度的“领导”,需要把万般景象收罗眼底,扫一眼天下,就知道自己该干点啥!无数纷纷杂杂事务,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面前,一眼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马上挑出重点,分析出具体哪些事是“重要又紧急”,哪些“重要不紧急”,哪些“紧急不重要”,还有哪些“不重要不紧急”……这就是“化繁为简”的内力。
  
  而“管理”呢,需要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把大方向分散成小细节。事实上“管理”根本就是每天鸡毛蒜皮的抽疯较劲!企业战略是大事,天天都分析么?副总裁人选、各部门总监是大事,成天换人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干“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就是运营效果,无数小事怎么一一细分,如何一一跟进,则是“化简为繁”的武功。
  
  这么说是不是大家明白一点了?你非要举个反例说,“我就是那种传说中,两种武功都具备的天才!”我也不打算反驳,我不过意思是说,有个好搭档,互相弥补一下,成功概率会高很多D!
  
  不过我估计我这么写完就发帖,肯定会招来一顿猛砖,嘿嘿,想了想,我变通一下:初创企业,很多时候所谓“领导”,就是对市场的判断,对战略的决策;所谓“管理”很多时候代表着把产品生产出来并卖掉。例如,井深大和沃兹尼亚克都是那种有技术洞察力天分的人,充满魅力,而对应的盛田昭夫和乔布斯,则管理内部细节和推销,乃一等一好手。
  
  两个人互补的道理,我肯定是需要坚持的,无论如何,我知道的创业成功案例里,大多数是搭档完成一步步艰难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