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选择金融业的三重原因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2-23
从投资者的角度,站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给点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里面许多内容,不是我在金融上面的积累而得出的,而是由于我所一直采取的生活习惯以及所有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以下,我不单独的解释这个问题,而是一点点铺开。

投资者,都会有一个关于资本(以及货币等)、金融市场的基本看法,无论他承不承认,就好像牛顿虽然没有怎么谈论过关于时空的看法,但物理学家还是帮他梳理出了他的绝对时空观。我就从我现在的这种看法讲起,但名可名,非常名,我能说出来,那么必然和我心中所想有一定差别了。所以阅读时,建议大家结合上下文体悟,而不是割裂开看某一句话。

财富是有灵性的。

和kk说过这句话,她说她更喜欢资本这个词,不过考虑到资本是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那么就会把一些没有创造利润的货币排除出去,而货币似乎又有很强的一国之主权属性,所以我这里还是用财富这个词吧。

财富是有灵性的,他们会选择自己的主人。所以有的人暴富,但很快会穷。财富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他们认为不值得效劳的主人,并以惊人的速度投奔到真正可以驱使他们贡献价值的主人身边。

正因为如此,我对投资的重要事项排列中,第一位列为对投资的控制力,许多人以为自己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投资,自己名下的所有财富都供自己驱使,但实质上,这些财富可能正在准备哗变,寻找新的主人。而这些人的钱袋,不过是帮别人暂时寄存一下属于别人的东西而已。因此,我对待财富,就如同对待自己的部下,指挥听从我号令的资本去投资,会做到当进则进,当止则止,时机不成熟则据守以休整部队,时机成熟则如决千仞之水。作为部下,不能纯粹把他们作为机器看待。使他们去布局国家行业公司均无懈可击的领域,那么就譬如天地人具备。前,在战略布局上理之以投资之道;后,在投资纪律上严明守纪,这样,前有道,后有法,中间有天地人,兵法五事则已具备(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以此布局资本,则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无它,胜已败者也。

在这一理解基础之上,我就更加不把钱作为我的兴趣所在了(这里之所以用“更加”这个词,是因为我对物质享受的兴趣一直不太大,之所以对金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金融的力量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因为钱是会选择自己的主人的,一个人能指挥多少资本,取决于他的境界、格局、能力等等,与其把注意力放在钱上面,不如好好提升自己。

那么再往下,从投资者的角度,我选择金融业,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原因:

第三层、财富来源的特点

各行各业都可以作为财富的来源,那么选择金融业,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

壹、如果将社会财富的创造归于五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科技,可以发现劳动、管理、科技的流动性极差,并且劳动和管理有一大缺点:需要要素所有者必须同时作为要素使用者,也就是说,要素的所有者必须贡献自己的时间才可以让自己的要素创造价值。而科技虽然不具备这一缺点(科技的所有者可以通过专利权进而获得收益,而自己并不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但技术达人不是人人都有能力、灵感、精力去做到的。土地相比这三个要素有很大优势,但仍有两个劣势:1、土地对于产出的贡献仅仅是提供运作空间,并不怎么影响效率;2、对于草根阶层来说,在一切开始之初并没有足够的钱去投资土地。因此,资本就显示了它较其它四要素的优势:1、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可以分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使得资本使用者可以使用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去思考分析更多的事情(优于劳动、管理);2、并不需要你有超人的智商、全A的成绩单(优于科技);3、对投资项目成败的重要性,使得其在利润分配中可以尽可能获得更多的份额(优于土地)

贰、相较于其它要素,资本流动性最强,可以极为自由进出各个行业,因此可以更为方便的在合适的时机进入一个处于成长期的行业,并在合适时候退出。而对于有股票交易所的地方,投资者可以从一国几乎所有行业中选择自己愿意投资的公司。在进出、选择余地上,资本的优势是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

叁、复利。

第二层、对社会影响最大的行业

我希望能做一点事情,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消泯误会,增进理解。我认为一切纷争、争斗、战争,都是源于过分执着于自己的利益,而不肯互相的理解。我认为经济是从属于社会的,而经济学人也应该为社会的美好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想要增强社会成员间的彼此理解与信任,我选择金融业,原因有三:

壹、金融业可以通过调节资本进而节制各个行业的发展,而社会的资本原本就是稀缺的,应该更多的去支持那些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行业。也就是说,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司各行业之命。

贰、如今世人重才不重德,而增进社会成员间理解与信任的过程,更应该从德行进行建立,而不是仅仅从博弈论、丛林法则等经管理论中寻求支持。我们是人的社会,不是动物的社会。但既然现在世人多看重才能,那么借助在金融上的成就,可以让世人发现品德并不是对才能的限制,德才并不矛盾,如此,以示范的效应推而广之,世人德才兼修,人与人之理解互信,至少会比现在更进一步。

叁、目前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而我国慈善事业尚未完善。慈善不是简简单单捐钱,而应该分析中国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当前现状,结合分析相关慈善制度,设计出可以持续帮助人们,并且是授人以渔的帮助形式的慈善制度,并进行推广,而这一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以及日常运作,都需要专业的、有品德的金融人士才可以胜任。而慈善制度的设计,也正是推动社会更美好的一点力量。

另外的,目前国与国之间,金融已经逐步成为彼此国力试探的第一战场,构筑金融防线已经成为国家需要布局的一部分,因此金融较别的行业又有了特殊的意义。

第一层、哲学家的实验室。只有真正处于这一层的人,才可以作为我的搭档

索罗斯喜欢把自己比作哲学家,而金融市场只是他验证自己哲学思想的实验室。

是这样的。我也喜欢从量子物理里面找灵感。但这第三层,我愿意从更大的角度,由高到低解释:

哲学,我们先将其理解为描述客观规律的学科,这一客观规律没有具体到某一分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哲学便是描述了客观规律的学科,而任何其他学科只不过是哲学在自身领域的具象化而已。比如物理,牛顿就把自己的物理学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将客观的“物”的规律用数学的方式写出;德布罗意通过自己的哲学思维习惯类比出物质波;而由于无理数出现而造成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无理数否定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物质组成的一个观点:一切的组成都有一个分到最后的最小单元(有理数可以写作n/m,也就是说说有数都可以看做由n个1/m单元组成,而无理数的存在则否定了这一单元是构成一切的基础),造成了哲学层次的恐慌,这几例都可以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哲学强大的存在感。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我认为哲学依然存在,也就是说社会中的客观规律依然存在,并且可以进行大一统,东西方的社科基本观点最终可以从本质上得到一统,而最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范畴也可以进行大一统,因为这两个领域也是哲学的具体应用范围,而这个大一统的基础是,我认为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本质同一。而最终抽象一统得出的表面上脱离于具体而存在哲学规律,或许类似所谓的绝对真理,而我习惯用中国的哲学名词——道,称呼之。而这个道,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不会是某一条定律,不可以由文字传承,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最终只能由本身体悟而得。

这和金融有什么关系呢?

金融本身是社科的一部分,但其中又涉及许多数学内容,因此用归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得的道来进行金融领域的活动,那就如同庖丁解牛一般。达到这一境界,你可以驱使天下财富为你创造价值,所谓纵横捭阖,无中生有,但,又岂独金融一个领域可以施展你的如此能力?那时候一个人会真正理解:自己的财富量,并不是自己名下的财富,而是自己能够驱使财富创造价值的数量,如果你可以驱使天下的财富为世人造福,那么你还会在乎这些财富是在谁的口袋里么?天下财富为你所有,不过暂时寄放在别人的口袋。但千万不要为一己私利去做此事,否则后害无穷。

这是我目前能够感知到的三层,是我选择金融业的三层原因,也是我感知到的三层境界。待达到第三层境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人都隐居去了。

站长签,2013年9月22日21:55: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