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文化思想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为政以德” 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 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家争鸣”。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1)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②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③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 (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1)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被视作儒家异端 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1)无为而治(2)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 3、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4、新儒学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⑤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 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6、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四、宋明理学 (一)背景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③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王阳明)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背景:【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 (1)背景:①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②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2)主张:①学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工商皆本 (3)评价:①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 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黄宗羲) 主张:①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②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王夫之)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1、天文学
2、数学:
3、农学:
4、医学:
5、四大发明: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1.汉字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③ 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书法:① 魏晋以前: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② 魏晋南北朝: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篆刻: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③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2. 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②战国时期的发展: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画面动静对照。 ③秦汉:特色——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④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⑤ 隋唐(雍容华贵) 代表作——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颇有动感) ⑥ 从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的发展】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民俗画的发展】 宋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市井生活 特点——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清: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4.《诗经》 ①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②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5.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 6.汉赋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 7.唐诗 原因: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8.宋词 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 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代表:【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9.元曲: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背景:①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② 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10.明清小说 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 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完善,书坊书肆发展 ④ 资本主义萌芽,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成就:①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③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11.中国古代戏曲 傩(萌芽)——宋代南戏(形成)——元杂剧(成熟)——京剧(繁盛)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 京剧: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地位: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神的人格化(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①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评价:智者学派是古希腊一个哲学流派,讨论重点是认识社会。 【积极】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内容)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消极】片面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造成了极端个人主义。只注重传授给有钱人子弟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或巧言善变的能力,被称为“诡辩学派”。 3、苏格拉底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 C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贡献: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评价:a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意大利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要维护和发展其利益。 ③文化因素: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处于封建神学的束缚下)。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即主张用人性、个性解放反对神性和宗教桎梏的意识形态反封斗争。) 3、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4、旗帜: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5、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影响:a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c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清除了思想障碍,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d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文艺复兴为何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意大利保存了古罗马、希腊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
三、欧洲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会剥削广大人民,束缚人们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斗争 (二)改革内容: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斗争 2、影响:①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②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③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启蒙运动 (一)背景: 1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成熟,反对专制统治日益强烈,与封建势力矛盾日益加深; 3文化: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严重挑战教会的谬误权威。 (二)概况 1、内容:进一步高举“理性”( 人权、民主、法治)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民主法制社会(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打击封建主义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准备了思想条件);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补充: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有何区别,为什么? 区别:文艺复兴主要是反对宗教神学,提倡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水平更高,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原因:文艺复兴出现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资产阶级的实力比较弱,所以没有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甚至反对宗教神学的时候,还要打着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等更进一步的要求 。 2美国根据孟德斯鸠设想所采取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与中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否类似,请对此进行简单比较 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与中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虽然表面上都是将权力分开,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1)背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美国,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提高皇权,实行三省六部制。 (2)措施:三权分立将立法、行政、司法分开,互相制衡,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三省六部制下的中书、门下、尚书省分管草拟政令、审议和执行,但最终决定权由皇帝掌握,体现了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力。 (3)影响:虽然三省六部制在当时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但它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三权分立却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五、近代科技革命 (一)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自然科学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文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近代天文学 1、哥白尼:日心说,根本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a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 b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c确立了匀速和匀加速概念 d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三)牛顿经典力学形成①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容包括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引力定律)建立起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意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四)达尔文进化论 1、1859年《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2、1871年《人类的起源》,提出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直刺神创说的要害,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进化论的历史意义: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五)瓦特改良蒸汽机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急需解决动力问题; 2、意义: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六)爱迪生与电的运用 1、“发明大王”爱迪生(2000多种发明):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 3、电广泛运用的意义: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七)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一、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主要成就 1 浪漫主义(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1)时代背景:18、19世纪,欧洲处于改革的时代,人们对资产阶级的统治感到失望——对社会的不满,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2)成就:①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西风颂》 ③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雨果《悲惨世界》 2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 (1)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矛盾日趋尖锐——对社会的不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成就:①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 ②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③司汤达:《红与黑》 ④狄更斯:《双城记》 ⑤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 现代主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背景:20世纪,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怀疑、迷惘、苦闷——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夸张怪诞的手法) (2)成就: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二、音乐与美术 (一)音乐 1、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 贝多芬(乐圣)生逢启蒙与革命时代,追求进步与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既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开创交响曲新形式 2、印象派音乐:创作中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认为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 代表作品: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3、现代音乐: 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出现了许多派别。 (二)美术 4、印象派: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 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代表作品: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等 5、后印象派:主张艺术应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 代表作品:荷兰梵高《向日葵》 法国塞尚(现代艺术之父)《埃斯泰克的海湾》 6、现代派:他们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代表作品: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三、电影与电视 (一)电影(出现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是电视的先导) 1、电影的诞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2、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3、卓别林:《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4、好莱坞与奥斯卡 (二)电视 1、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2、电视的功能: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大众娱乐、艺术展示; 3、意义: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科技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一、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a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了解西方情况 b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为抵御外来侵略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4、缺陷:未能意识到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 (二)中体西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7、影响: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三)早期维新派: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后,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启蒙作用。 (四)维新思想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2、主张:① 变法图存 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 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 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⑤倡西学,废八股; 4、与顽固势力论战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影响: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6、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分别开展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但结果一成一败。对比它们各自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明显差异,并分析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 主要内容:①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举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②明治维新: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差异:①中国的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②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且还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并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外患);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内忧,直接原因) 经济:民族资主义进一步发展 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钱玄同 刘半农 胡适 ③思想阵营: 《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思想: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反对以儒学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⑦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使民主、科学等观念得到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3、 “孔家店”的含义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 含义: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 政治动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评价:【积极】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批判。 【消极】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三、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内容: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民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 民生——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2、评价:①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评价:新三民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经历了一连串失败的孙中山走上了国共合作的道路,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它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民权主义方面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潮的到来。
四、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酝酿:大革命时期(1924-1927.7)针对右倾错误,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产生和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打破俄国模式,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3、发展和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4、上升为指导思想:中共七大,1945.4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时期)。 著作: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5、进一步发展: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五、邓小平理论 (一)背景:“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 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 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头:两个凡是)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6、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六、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一)背景: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二)主要内容 :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一、现代科学革命 (一)背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1、19世纪牛顿经典力学日趋完善、成熟,达到了高峰。 2、一系列新发现暴露了经典力学理论中的隐患,物理学必须彻底变革,才能适应科研新形势。 (二)现代科学革命成就 1、宇宙世界——相对论提出(爱因斯坦)(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 完成“广义相对论”) (1)内容: 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科研互相转化。 (2)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②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的领域; ③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2、微观世界——量子论(普朗克) (1)量子理论:普朗克(德)的量子假说、玻尔的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2)意义:①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②量子规律的新技术深深地改变了人类地生活,包括激光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三)现代物理学兴起的意义 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的不足,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改变世界高新科技 1、电脑与网络:电子计算机(1946,美国,军事):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家庭 网络(1969):将世界联系在一起,资源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了“新经济” 的诞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核心技术】、转基因克隆技术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3、航天技术的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成功。
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成就 (1)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两弹一星
(2)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东方魔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要环节:加紧普及义务教育)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世纪末中国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2、1958年教育大革命;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4、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五、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6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百家争鸣(科学研究) 2、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生机勃勃 3、原因: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死气沉沉(学术文化和政治挂钩) 2、60年代中共中央开始纠正错误 3、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百花凋零) (三)文艺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百花齐放); |
|
来自: 昵称15937519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