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愤青

 motoboy 2014-02-25

温州的演讲稿

很荣幸能来温州跟大家交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今年一片火热,我全国各地做了一百多场的演讲,我自己都很汗颜,这个东西其实吧,值得关注,但是不值得这么关注,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行业自我推动的结果,外力推动,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正面的结果,可能是拔苗助长,所以,我骨子里不是很赞同大跃进式一窝蜂式的一哄而上。

提到温州经济,我在去年《浙江经济怎么了》这篇文章里,其实有过一个提法,全国金融看浙江,浙江金融看温州,这么多年回头看看,温州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全国金融的未来走向的风向标,只是这个风向标,未必是好事情,他只是代表了未来全国金融可能的走向,但是这个走向,是好是坏,不一定。

由于,浙江的金融管理个人感觉更多还是秉承了浙江经济管理方式,更开放,更包容,竞争也更激烈,所以发展的比较快,浙江经济能走到全国前列,跟政府这种开放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而走在全国前列的经济也决定浙江的金融自然而然成为会成为未来全国金融走势的一个主要判断依据,温州金融成为了全国金融的一个缩影。

在谈到互联网金融,先确认下,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这个东西,很热,很新,但是却没有定义,而且也没专家,谁扯的多,谁就是专家,我自己认为互联网金融,可能分成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自我革新自我变革,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确切的说,美国主要表现为这个层面,最近去了趟美国考察了美国的大量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现美国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考虑的是如何帮助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业务操作,提供金融服务。而中国显然不是,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其实更多的还是指非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介入金融领域,从而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在中国,两者之间是对立的,马云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就反应了这个意思,从而产生了激烈的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争论。

我自己感觉这个争论意义不大,在美国无人谈互联网金融,因为意义不大,美国的金融充分的竞争上百年,事实上已经切入到了各个细分领域里去了,没有留太多的机会给非金融机构,而且相对冲分的竞争,破除了强管制,高门槛后的金融市场,往往跟暴利搭不上太大的关系,所以,也没有多少非金融机构愿意涉足这个领域。

但是中国显然不是,我国的金融机构过去高速发展,我们要看到两个银行自身能力以外的客观条件,一个是金融的高准入门槛,强利率管制。还有一个当然也离不开过去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第一个结果其实就意味着我国的金融机构其实是人为的树立了一个篱笆,里面的人不愿意出来,在里面醉生梦死,胡吃海喝,更好玩的是等那天他们发现里面没饭吃了,他们也出不来,这个是悖论,形成的结果只能是外面的人嗷嗷待哺,外面的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走私,想办法从里面拿钱出来,内外勾结,抬高成本或许暴利,不合理的管制必然带来走私是经济学的必然原理。第二个办法是自给自足,外面的搞互助社,自己有钱也不进贡给里面的人了,自我来实现匹配和平衡。民间金融也由此诞生了。民间金融在过去几年,一直问题频发,极大的推动了浙江经济前行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在想是否可以出现一种新技术,新手段,来规避各种问题,让他扬长避短?互联网技术就被推到了前台,成为了排头兵,大家寄予了其极高的期望,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粉墨登场。

那么如何看互联网金融的适用性呢?我自己觉得两点,第一点,要重视互联网对金融格局的影响,这个影响还是全局性的,宏观性的,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极大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具备极大的可批量复制的问题,因此对于大量琐碎事务的处理具备优势,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无法介入小微企业融资,也就在于机会成本过高,而互联网技术理论上可以降低这个成本,我自己感觉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切入点,可能也只可能是到小微层面,过去传统的金融机构,所做的事情是把屌丝的钱借给高富帅,互联网金融无论是金融机构使用还是非金融机构使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如何把屌丝的钱借给屌丝这个问题,从而会对我国的金融格局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也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浙江经济一直以小经济作为主要的群体,因此互联网金融对温州,乃至浙江的影响都应该很大,的确具备极大的助力。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不能做小微以外的用途呢?互联网一定不表现优势么。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东西,互联网也一样,互联网在高能力和高金额领域的实践性较差,因为需要具备极强能力的东西,就必然意味着不可批量复制,需要个性化的提供,互联网的使用成本就极高,而高金额领域,往往意味着需求相对较小,自我实现的收益能覆盖成本,也就不需要互联网来进行解决,意义很有限。所以,经常有人请我讲互联网金融对房地产的意义,我就说,讲不了。真没那本事。

至于互联网如何能帮助小微企业,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个案细谈,我走了一百多家各种互联网金融公司,反正都挺有意思的,互联网这东西的核心意义其实真在于开放,开放就带来创造性。

我这想重点阐述下第二点,要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更大的风险不确定性,扶持互联网金融也好,重视互联网金融也罢,都不能忽视风险,我们温州应该是吃了苦头,过去一直自豪金融为全国先,现在可能有点郁闷,金融本身是把双刃剑,好的时候,可以极大促进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反倒会拉经济下水,跟经济的关系也是互为因果,最好是匹配发展,过快,过慢都不好事情。

金融机构的本质其实是扩杠杆,回到最后都是玩人家的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性,金融确切的说是没有回头路的,到死才知道那条腿是自己的。所以,金融并不是效率越高越好,美国次贷危机都在反思,便捷高效的金融体系一定是好事情么?不一定,越便捷的方式,带来的风险扩散就越大,体系规模就越容易起来,从而产生更大的冲击。互联网某个意义讲,核心还是提高效率,所以,要考虑这个效率的使用要契合经济的发展,否则互联网本身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一个节点的风险,通过互联网会极快的容易传播开来,带来更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必须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另外,互联网的本质是更开放,更包容,反过来说也更激进,讲究速度更快,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句话,就是唯快不破,什么都讲究快,不考虑未来,做了再说,规模快速起来再说,这个确切说,不是好事情。尤其在金融。

金融骨子里是保守的,讲究的是稳定和平衡,快不如慢,谁活下下去,才是王道,两者在思想上差异极大,目前互联网情绪高涨的背后,其实是缺乏了对风险的敬畏,我们要深思,不要拔苗助长,只看到好的,不看到坏的。

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几个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管制边界内发展的,我国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监管定义,如果温州要发展互联网金融,我感觉考虑到风险滞后等因素,还是有必要可以考虑先出台一定的行业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的前提下,多快好省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代价会更低,千万别盲目发展。

回到最后,温州金融,前面说了,从宏观上看,温州金融的土壤还是比较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是具备大量的小微企业,实业是金融之土壤,离开了实业谈金融,基本是扯淡,另外一方面温州经济一直很包容很开放,也很适合互联网的发展,但是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在温州是滞后了,没有出现什么太大层面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又是讲究扎堆的地方,温州政府要考虑在互联网方面加强些引导,或许有现实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