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古民居 张家口古民居的“院”,是中国传统建筑在地方城镇乡村承袭的基本建筑单元。不论是古代上谷地的廊院,还是明清时期发展成熟的三合院、四合院、连环院,都是以院的形式构成民居建筑组群、街巷、村庄、屯堡、城镇的。
制作精巧的母子闩与门铃 古民居建筑的院落结构 张家口四合院的标准建筑结构布局,以张家口堡子里,宣化马家宅院,蔚县西古堡、南留庄,怀安县的左卫等五处三进、多进连环四合院的典型宅院为代表。 从街道看门面,迎面的门柱、门檩、门梁、门檐头相连接的地方,是一组组雕琢精美的木制工艺美术品,这种雕有“二龙戏珠”或“五福迎门”等的工艺美术品在门梁下把两个门柱连接起来,给来客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步入门洞,可以看到门道两边的精美砖雕艺术作品,一般为两个或三个多则六个雕着莲花、菊花的门簪,或者彩绘着篆文“福”、“禄”二字。它们与中槛、上槛的木雕作品和绘画图案,构成了“户对”的建筑艺术组件。在门的下槛两头的青石雕圆形或方形石墩艺术作品,同门槛并称为“门当”。门当户对于门面,是民居大门建筑艺术的核心,也是宅院主人对外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门当户对”家,在五六十年前是宅院主人彼此之间择婚配偶、结为秦晋之好的俗称之规或重要标准。 宅院大门多为黑色,或与之相反的原色白板。黑色被称为“黑煞神”,邪气难入。黄色和朱红色大门是至尊至贵的公、侯、官宦人家的门色,门板上饰有门环、门钹、铺首和铁包叶,以及排列有序的门钉。门钹随其宅院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分铜制和铁制两种,为龙头或狮子头,并带有半圆形的环儿。门钹铺首龙头,相传是龙的九子之一名叫椒图,有食鬼驱邪的性能,故立门环上,成为宅院的守护神,今称宅院的吉祥物。在门环后的门背面是母子闩与门头吊挂的响铃。母子门闩开启,两扇大门随之展开,门头吊铃发出“丁零当啷”的响声,宅院居住的人们便知有人出入大门,或贵客高朋光临宅院。母子门闩和吊装门铃是张家口地方民居院落建造智慧的闪光之点。 从大门进院,迎面是磨砖砌筑的影壁,它紧贴着东厢房的南山墙。有的为门内侧影壁,砌筑在西厢房的北山墙。门内影壁是宅院中砖雕艺术最精美、最有功力的艺术作品。在影壁左右旁的小门、或圆形月亮门,围成一个小小院子,在其东南墙角有一个下水道口。张家口堡子里的一个宅院将下水道口筑砌成古钱形状,美其名曰“污水阴沟去,金钱地上来”。 通过影壁左侧的小型月亮门,或者屏门,便是三间或五间的南房(又名倒座房),正对南房是通向里院的垂花门(又称二门)。南房与二门之间组成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前院。由前院登上三阶或五阶、九阶台阶穿过垂花门,便进入正方形的里院,或名正院、二进院。顺着二门木板屏门东西两边的钻山游廊,可入正院的东、西厢房与正房,以及正房两边的耳房。东、西耳房较三间正房要小得多,合称为“三正两耳”。东、西厢房之南山墙与分院的墙之间也有一间平顶的小房子,叫“顶”。东边一间顶作厨房,西边一间顶为仆人的住房或作厕所。在东、西耳房前,与东、西厢房的北山墙形成各有一丈见方的小院,名叫“霭地”。在霭地周边的墙体砌筑菱形、圆形、六边形等各种几何形窗孔,置盆景、花草,使这个小小天地充满山林幽静、花影扶疏的情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雅兴。通过耳房旁的过门,就进入三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的正房又叫后罩房,有三至五间房子,东西房一般为一至三间。再通过后罩房旁的过门,就进入四进四合院,大户之家三进、四进四合院建筑房间基本相同。最后一进院一般是仆人宿居的地方或存放东西的库房。 总之,一座标准的四合院房间面积合计达260平方米以上。大门一个,二门或侧门一至三个。里外院或左右院子两座,四方或长方形小院子四个。房间以两柱一檩的自然间计,共有24间。这样的四合院在现实中并不多。在明清时代,张家口市各县的封建官僚、大中地主、手工业作坊主、中等商人等,一般有标准四合院的住宅。城镇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小知识阶层人士,以及一般平民等,往往是很多家合在一起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在张家口市城乡真正住得起这种标准的中等四合院或者更大的四合院(如四连环院、五连环院、九连环院、十八连环院)者,皆为当地身份地位、财力、学识显赫的人物。所以,张家口城乡四合院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变体较多,其种类包括小四合院(无二门)、中四合院、大四合院,变体四合院,九连环四合院、十八连环四合院,以及三合院,三合四合连环院,四合院楼体结合院,四合楼体院等。
蔚县县城民居四合院建筑布局 四合院楼体结合的院落 在张家口古民居四合院落中,在倒座房、后罩房或正房的梁柱上再加梁柱,运用砖木结构的建筑形式,把若干个单体建筑纵向聚合起来,形成了二层、三层或多层民居建筑结构院落。张家口市早在汉代已经出现了民居院落式多层楼体结构的建筑形式,这种民居建筑叠架技术,影响了张家口地区现代砖木结构技术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重大发展,奠定了明清时代张家口民居四合院楼体建筑技术的基础。 张家口古民居四合院楼体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在四合院南、北房利用叠架技术而建的楼房,二层为三间、五间、七间的,张家口市区较多,堡子里为最多,各县城乡较少。张家口堡子里鼓楼西街34号院的楼房呈形,堡子里安仁里原察省招待处院内楼房呈形。其次,在四合院的正房,与其东厢房或者西厢房,利用叠架技术而建的楼房,为张家口堡子里鼓楼北街西侧的三个连环四合院所仅有,其结构形式均呈。第三,整个四合院的房子都利用叠架技术而建筑成的四合楼,分小、中、大三种形式。桥东福寿街路东四合楼(百货大楼职工宿舍楼的大门),是一座中型四合楼,虽经拆改,基本保持原貌。桥东怡安南横街东头路北,为原西北国民军军人俱乐部,是座大型的四合楼,坐北朝南,五间面宽,进深八间,保存十分完好。解放前后,长期为大众饭店、北方饭店的住宿部。今为怡园酒楼,装饰古朴典雅,呈形。 怡园酒楼是一座中国传统式四合院楼体建筑,是我国民居四合院建筑的升华。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学大师吴良镛创建了“四合院楼体建筑”住宅,受到国际建筑学界的肯定、赞扬和高度评价。张家口的怡园酒楼、得月楼四合院楼体建筑,早在20世纪初出现,至今保存完好,仍发挥其应有功能,至今有重要的文化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合院楼体结合的院落,在各县城乡中,以万全故城霍家四合院楼体结合的院落最为闻名。此院由一条长长的甬道连接着四座楼体四合院混合大院。最后一套大院由宅主居住。院内有祠堂,堂内供着霍老五的七世祖霍挥乾以来的真人大小的历代画像。香炉、烛钎等锡器和供桌摆满了祠堂。此外,还有绣楼、书房、客厅、望月亭、茶房、厨房等建筑共130多间,以及东杏园别墅中的鱼池、挥尘轩、一览轩等建筑。其宅院建筑在万全故城东街,坐北朝南。到民国时,霍老五又建一处新宅院,共150多间。张家口堡子里棋盘街4号院,是座四合院楼体混合住宅院落,从前院通过二门进入里院,里院的东西厢房各二间,二层正楼为五间,保存完好。全国解放以后,这个院是察哈尔省文教厅机关所在地。
堡子里四合院正院东耳房、霭地、过门 古民居对后来社会文化的影响 张家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张家口的阳原泥河湾是远古人类的栖息地,涿鹿黄帝城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阴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余脉交合地区曾是张家口先民的活动地,另有桑干河、洋河东西横贯全境。 张家口的先民生活于山山水水之间,古民居依山就势,科学设计,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古哲学之宗黄老哲学思想、古代美学思想、古代山水诗词、古代书法绘画,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源于山水以及与山水相伴的古民居文化。随着张家口古民居文化的发展,当地的诗词、书法、绘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古民居与中国书画乐舞艺术 书法、绘画、乐舞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最有成就的艺术形式。而张家口古代的一些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品的题材及其风格,与其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书画乐舞的共同表现形式是诗词,因此张家口诗词的发展又与书画乐舞的发展同步。 先秦文献传载的《黄帝语诗》、《弹歌》。黄帝的三位臣子仓颉造字,史皇作画,伶伦制律吕。这些中国诗词、书画、乐舞的源头,显然与“黄帝时,始作宫室”为共同源头。黄帝定都涿鹿,合符釜山,奠定了张家口古代诗词、书画、乐舞、宫室住宅建筑等文化科学发展的基础。近代在蔚县、涿鹿、阳原发掘的彩陶画,商周铜器、漆器上的人物图像及龙、蛇等走兽,都是工艺美术装饰画。秦汉之际上谷(今怀来县)人王次仲创造八分字体,其神话传说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美谈。张家口下花园区北魏石窟的飞天人物浮雕,在古代人物浮雕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从阳原县金家庄出土的唐墓砖雕花卉艺术,反映了唐代绘画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上谷古琴独奏家公孙凤,有秦汉弦乐遗风。宋辽金元时期,宣化辽墓壁画的茶道图、出行图、散乐图、婴戏图、备经图、备宴图等,开中国连环画的先河,并有唐代绘画遗风。康乾盛世时期,西洋画师郎世宁的画风影响颇大,李周望故里宗祠先祖肖像人物画,就明显地体现了这种中西交融的特点。 古民居与中国“龙”文化 在世界各国的炎黄子孙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 |
|